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35510发布日期:2020-01-18 04:25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旋转体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汽车作为一种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得到普及,汽车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道路上,由此而来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交通事故的预防及处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应对道路上越来越多的车辆拥堵造成的不便,以及崎岖的地形和多变的路况,现有技术中,有在道路两旁安装防撞护栏的做法。防撞护栏的结构多式多样,安装有旋转体的防撞护栏,由于能够很好的释放撞击的能量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384329.1,申请日为2016.05.30的“一种能够缓冲吸收撞击的道路交通护栏”公开了一种防撞护栏,该防撞护栏利用旋转体以及旋转体之间的连接件完成对冲撞汽车的动能吸收工作,能够大幅减少汽车由于撞击对汽车本身的损坏。

防撞护栏的旋转体上一般贴有反光贴纸,反光贴纸也可称作反光膜,反光膜是一种可直接应用的逆反射材料,设置在防撞护栏的旋转体上可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现有技术中,旋转体上贴反光贴膜一般采用人工对旋转体进行旋转,而后将反光膜围绕旋转体贴在旋转体周围,而单个旋转体的重量一般为2-3kg,在贴反光膜的过程比较费力,且工作效率不高,对于旋转体的连续化生产造成影响。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11249710.2,申请日为2018.10.25的“一种电杆反光膜张贴装置”其包括安装箱和弧形环架,安装箱上设有弧形面,弧形面和弧形环架配合形成用于套设于电杆上的安装环,弧形面上设有供反光膜通过的通口,安装箱内设有用于固定反光卷的第一转轴和用于固定衬纸的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均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箱内,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转动方向相反以使反光膜与衬纸分离。使用该反光膜张贴装置能够实现单人操作反光膜的张贴,提升反光膜的张贴效率;但该反光膜张贴装置适用于电杆,从电杆的外轮廓着手解决反光膜的张贴问题,电杆的外轮廓是均匀的,且直径是相差不大,而旋转体的外轮廓为有凹陷的不均匀的圆柱体,且不同种类型号的旋转体的外径会相差很大,不适用于旋转体表面张贴反光膜。

又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252616.3,申请日为2014.05.18的“一种便携式在旋转转子上贴反光纸的装置”,其包括一个小型直流电机、固定设置在电机轴上的滚轮以及设置在滚轮上的反光纸,滚轮上设有用于固定反光纸的卡扣,电机上固定设置有手柄,手柄上设有用于控制电机的电路和滑动按钮。该贴反光纸的装置在不影响辅机工作的情况下,达到了贴反光纸的目的,减少了辅机的启停机过程,不仅节约时间,而且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进行高速动平衡试验的效率,为辅机在旋转情况下的在线监测提供可能;但该装置并不适用于旋转体表面贴反光膜,旋转体只需要旋转一周,便可完成一圈反光膜的张贴,完成反光膜的张贴后,需要换至下一个旋转体继续下一次反光膜的张贴,上述装置不能完成反光膜张贴以及旋转体旋转以及替换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旋转体不易完成反光膜张贴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通过旋转使得旋转体旋转一周,反光膜也围绕旋转体一周,而后将反光膜贴合,即可完成反光膜的张贴工作,整个过程耗费时间短,不需要占用太多人力,工作过程较为省力,工作效率高;同时可实现手动和自动的切换。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包括支撑组件以及转动组件,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架,所述的转动组件包括转动辊,所述的转动辊设置在支撑架一侧,通过旋转转动辊或转动辊外套接的旋转体完成反光膜张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组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的安装座数量为两个以上,安装座安装在支撑架上,安装座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的第一安装孔中心线重合,所述的转动组件还包括连接杆以及转动轮盘,所述的连接杆可旋转穿过第一安装孔,连接杆一端与转动辊连接,另一端与转动轮盘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架包括置物台,所述的置物台与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的转动轮盘中心位置设有通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电机,所述的电机一端为输出轴,输出轴与转动轮盘的通孔相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驱动组件还包括控制箱,所述的控制箱与电机电连接,控制箱为plc控制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的转动辊表面开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的调节组件可装卸安装在第二安装孔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调节组件包括顶压块以及弹性件,所述的弹性件一端与顶压块连接,另一端与转动辊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顶压块中间设有凸起,所述的凸起与顶压块边缘之间通过曲线平滑过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顶压杆,所述的顶压杆一端与转动辊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顶压块的正下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顶压杆自由端顶面与转动辊内表面距离记为d1,所述的顶压块边缘最小厚度为d2,且满足d1小于d2。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支撑组件用于给整个装置提供支撑和稳定基础,转动组件用于承载旋转体,并使得旋转体旋转,反光膜一端张贴在旋转体上,通过转动组件旋转带动旋转体旋转,当旋转体旋转一周,反光膜也围绕旋转体一周,而后将反光膜贴合,即可完成反光膜的张贴工作,整个过程耗费时间短,不需要占用太多人力,工作过程较为省力,工作效率高;

(2)本发明的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支撑组件除了用于支撑整个装置的支撑架以外,支撑架上还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数量为两个以上,与连接杆间隙配合,为了使得连接杆方便的从第一安装孔中穿过,第一安装孔的中心线需要重合,避免第一安装孔卡住连接杆;

(3)本发明的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转动组件的连接杆用于承接转动辊以及转动轮盘,同时与穿过支撑架上的第一安装孔,为转动组件提供转动的稳定性,转动辊外套接旋转体,通过转动辊的转动带动旋转体转动,从而完成旋转体外侧张贴反光膜,转动轮盘中心有通孔,外侧有轮盘,通过手动拨动转动轮盘,使得转动辊得以旋转,还可以在转动轮盘的中心通孔处插入电机输出轴,实现自动转动;

(4)本发明的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为了控制电机输出轴的转动与停止,若只通过开关进行控制,其延迟与误差较大,通过在电机一端电连接plc控制箱,利用plc电气控制电机,实现装置的自动化旋转,节约了设备操作时间,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5)本发明的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由于旋转体的尺寸大小不一,旋转体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区别,为适应不同的防撞护栏,则旋转体的中间空心处的尺寸会发生变化,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尺寸、质量的旋转体,使得转动辊在转动过程中,旋转体也随之转动,在转动辊表面开有第二安装孔,在第二安装孔内设置调节组件,通过调节组件上的弹性件控制顶压块的高度,使得顶压块贴合旋转体中间空心处内壁,顶压旋转体,旋转体由于顶压块的顶压,会随着转动辊的转动而转动;

(6)本发明的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在工作过程中或人工失误操作,会出现顶压块被压入第二安装孔内的现象,调节组件失去调节作用,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在顶压块下端设置顶压杆,顶压杆自由端顶面与转动辊内表面距离记为d1,顶压块边缘最小厚度为d2,且满足d1小于d2,此时,顶压块不会被压入第二安装孔内;

(7)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以图2为主视图方向的俯视图;

图4为在图3的基础上,增加第二安装孔;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调节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支撑组件;110、支撑架;111、置物台;120、安装座;121、第一安装孔;

200、转动组件;210、连接杆;220、转动辊;221、第二安装孔;230、转动轮盘;

300、驱动组件;310、电机;320、控制箱;

400、调节组件;410、顶压块;420、弹性件;430、顶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参考了附图,该附图形成描述的一部分,在该附图中作为示例示出了本发明可实施的示例性实施例。尽管这些示例性实施例被充分详细地描述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但应当理解可实现其他实施例且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变。下文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更详细的描述并不用于限制所要求的本发明的范围,而仅仅为了进行举例说明且不限制对本发明的特点和特征的描述,以提出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并足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下文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和示例实施例可结合附图来更好地理解,其中本发明的元件和特征由附图标记标识。

实施例1

防撞护栏上的旋转体一般设置为圆柱体,在圆柱体上开有至少一个凹槽,为了避免反光膜张贴之后脱落以及反光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缺损,使得反光膜的警示功能受损,反光膜需要张贴在凹槽中。

目前,本公司主要生产三种规格的旋转体,旋转体为外径上带有凹槽的同心环体。第一种,内径140±100mm,外径220±10mm,高度480mm;第二种,内径140±10mm,外径350±10mm,高度480mm;第三种,内径140±10mm,外径350±10mm,高度240mm。

在进行旋转体反光膜的张贴过程中需要将旋转体套接在本申请的装置上,然后通过旋转,在旋转体的凹槽内张贴反光膜。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00以及转动组件200,支撑组件100与转动组件200之间旋转连接。支撑组件100用于给整个装置提供支撑和稳定基础,转动组件200用于承载旋转体,并使得旋转体旋转,反光膜一端张贴在旋转体上,通过转动组件200旋转带动旋转体旋转,当旋转体旋转一周,反光膜也围绕旋转体一周,而后将反光膜贴合,即可完成反光膜的张贴工作,整个过程耗费时间短,不需要占用太多人力,工作过程较为省力,工作效率高。

支撑组件100包括支撑架110以及安装座120,支撑架110由四根支撑柱以及分别与四根支撑柱连接的置物台111构成,置物台111为钢制品,四根支撑柱为钢管,与置物台111焊接,置物台111的功能主要有三个,一是稳固支撑架110,使得支撑柱不会发生晃动;二是提供安装座120与支撑架110的连接点,将安装座120焊接在置物台111上,实现简单又实用;三是在进行旋转体张贴反光膜时或张贴完成时,可将旋转体放置在置物台111进行观察旋转体的形状尺寸以及反光膜的张贴情况。在置物台111两侧分别设有安装座120,安装座120为轴承座,轴承座顶端与置物台111焊接,轴承座中心位置为第一安装孔121,,第一安装孔121的中心线重合。支撑组件100除了用于支撑整个装置的支撑架110以外,支撑架110上还设有第一安装孔121,第一安装孔121数量为两个以上,与连接杆210间隙配合,为了使得连接杆210方便的从第一安装孔121中穿过,第一安装孔121的中心线需要重合,避免第一安装孔121卡住连接杆210。

转动组件200包括连接杆210、转动辊220以及转动轮盘230,连接杆210为圆柱形杆件,穿过两个同心圆环中间的第一安装孔121,二者为间隙配合,连接杆210可在第一安装孔121中旋转,连接杆210一端与转动辊220连接,另一端与转动轮盘230连接;转动辊220为直径为125mm的圆柱形杆件,可伴随连接杆210转动而转动,转动辊220外侧套接旋转体;转动轮盘230中心为空心柱体,空心位置为通孔,两端外侧设有大于中心通孔直径的圆环,两圆环之间连接有四根杆,通过拨动四根杆,可完成转动轮盘230的旋转,并带动连接杆210以及转动辊220旋转。转动组件200的连接杆210用于承接转动辊220以及转动轮盘230,同时与穿过支撑架110上的第一安装孔121,为转动组件200提供转动的稳定性,转动辊220外套接旋转体,通过转动辊220的转动带动旋转体转动,从而完成旋转体外侧张贴反光膜,转动轮盘230中心有通孔,外侧有轮盘,通过手动拨动转动轮盘230,使得转动辊220得以旋转。

实施例2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大批量操作,人工满足不了产出要求时,完全手工的方式,不适用于生产,并提高生产效率。

且由于旋转体的尺寸大小不一,旋转体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区别,为适应不同的防撞护栏,则旋转体的中间空心处的尺寸会发生变化,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尺寸、质量的旋转体,使得转动辊220在转动过程中,旋转体也随之转动,在转动辊220表面开有第二安装孔221,在第二安装孔221内设置调节组件400,通过调节组件400上的弹性件420控制顶压块410的高度,使得顶压块410贴合旋转体中间空心处内壁,顶压旋转体,旋转体由于顶压块410的顶压,会随着转动辊220的转动而转动。

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旋转体反光膜张贴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驱动组件300以及调节组件400。

驱动组件300包括电机310以及控制箱320,电机310一端带有输出轴,输出轴与转动轮盘230的通孔连接,两者之间使用键进行连接。由于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频繁的控制电机310,故电机310的转速不能选择过快,过快的转速一方面影响反光膜的张贴工作,另一方面频繁的开机、减速也会损伤电机310本身,较为适宜的电机310为中速电机或低速电机,由于人工控制电机带来的误差较大,需要使用plc控制箱320进行调控,而适应plc控制箱320的电机应该选择步进电动机或伺服电动机。如若使用直流电动机或高速电动机,则需要搭配减速器进行使用,减速器同样使用plc控制箱320进行控制,使得装置能够更好的运行和使用。

控制箱320为plc控制箱320,与电机310电连接,通过plc程序进行控制电机310,进而控制转动辊220的转动。为了控制电机310输出轴的转动与停止,若只通过开关进行控制,其延迟与误差较大,通过在电机310一端电连接plc控制箱320,利用plc电气控制电机310,实现装置的自动化旋转,节约了设备操作时间,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调节组件400包括顶压块410、弹性件420以及顶压杆430,弹性件420一端与顶压块410连接,另一端与转动辊220连接,弹性件420可进行伸缩运动,且弹性件420不会发生永久形变,顶压块410跟随弹性件420在弹性件420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往复运动,在弹性件420的选择过程中,满足上述条件即可,本实施例优选弹簧作为弹性件420。顶压块410整体为中心位置有凸起,套接旋转体方向的边缘处相对于中心位置较低,同时顶压块410凸起与顶压块410边缘之间通过曲线平滑过度,在进行旋转体的套接时,非工作状态下的顶压块310表面凸起处距离转动辊220最远距离为30mm,若转动辊220表面仅仅有凸起,不使用曲线进行平滑过度,旋转体很难套接到转动辊220上,使用曲线进行过渡,减小了旋转体套接到转动辊220上的阻力,顶压块410不会与旋转体内壁面发生刮蹭,避免了旋转体内壁面的损坏,并延长了顶压块410的使用寿命。由于旋转体的尺寸大小不一,旋转体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区别,为适应不同的防撞护栏,则旋转体的中间空心处的尺寸会发生变化,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尺寸、质量的旋转体,使得转动辊220在转动过程中,旋转体也随之转动,在转动辊220表面开有第二安装孔221,在第二安装孔221内设置调节组件400,通过调节组件400上的弹性件420控制顶压块410的高度,使得顶压块410贴合旋转体中间空心处内壁,顶压旋转体,旋转体由于顶压块410的顶压,会随着转动辊220的转动而转动。

顶压杆430一端与转动辊220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位于顶压块410的正下方。在工作过程中或人工失误操作,会出现顶压块410被压入第二安装孔221内的现象,会使得调节组件400失去调节作用,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在顶压块410下端设置顶压杆430,顶压杆430自由端顶面与转动辊220内表面距离记为d1,顶压块410边缘最小厚度为d2,且满足d1小于d2,此时,顶压块410不会被压入第二安装孔221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