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塑料泡沫回收造粒的节水型冷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667461发布日期:2020-01-10 21:53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废旧塑料泡沫回收造粒的节水型冷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造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废旧塑料泡沫回收造粒的节水型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造粒机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塑料再生加工产生设备,其适用于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塑料的再生加工作业,例如,方便袋、包装膜、手提袋、饮料瓶、塑料盆、塑料桶等等,再生加工过程中,首先将塑料制品进行高温熔融,而后由机头进行挤出(多呈熔融条状塑料挤出),接着对挤出的熔融条状塑料进行冷却降温使熔融条状塑料转变为硬质条状塑料,最后切粒回收再利用,其中对挤出的熔融条状塑料的冷却尤为重要,现阶段,冷却的方式通常采用水冷却,但是目前水冷却的缺点在于,常温冷水对挤出的塑料条为一次性冷却,无法对常温冷水进行循环利用,导致浪费水资源,为了克服上述的缺点,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使用便捷的塑料造粒机的节水型冷却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原理简单、使用便捷的塑料造粒机的节水型冷却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废旧塑料泡沫回收造粒的节水型冷却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挤出阶段;

s1:熔融条状塑料由塑料造粒机的挤出孔挤出并且插入冷却装置中的水冷管内,熔融条状塑料将沿着水冷管逐渐朝向弯曲管延伸;

所述的冷却装置包括竖直且相对布置的立板一与立板二,立板一与立板二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两者的连接板,连接板位于立板一与立板二的侧面且靠近其顶部布置,连接板上固定设置有位于立板一与立板二之间的中间立板且中间立板靠近立板二布置,所述的冷却装置还包括两个同轴布置的对接盘,其中一对接盘固定安装于中间立板上且该对接盘为输出盘、另一对接盘与塑料造粒机的挤出端相连接且该对接盘为输入盘,输入盘位于立板一背离中间立板一端的外侧,对接盘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设置有外置凸台一,外置凸台一与中间立板/塑料造粒机挤出端固定连接,对接盘相互靠近一端面开设有平行于其轴向布置的对接孔、相互背离一端面同轴开设有圆形安装槽一,安装槽一内设置有平行于其轴向的对接头一且对接头一与对接孔相接通,对接孔设置有若干并且与塑料造粒机的挤出孔一一对齐,对接头一设置有若干并且与对接孔一一对齐,输入盘上的对接头一与塑料造粒机挤出孔密封对接接通,输入盘上的对接孔与挤出盘上的对接孔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水冷管,水冷管活动穿过立板一,水冷管的直径大于塑料造粒机挤出的熔融条状塑料的直径;

所述对接盘的外圆面上同轴开设有环形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槽口处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密封环,环形凹槽与密封环共同构成了水腔室,水腔室与对接孔之间设置有沿对接盘径向布置且接通两者的连接孔;

所述的冷却装置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立板二上的挤出盘,挤出盘的轴向平行于对接盘的轴向并且挤出盘轴心线位于对接盘轴心线的正上方,挤出盘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设置有外置凸台二,外置凸台二与立板二固定连接,挤出盘靠近对接盘一端面同轴开设有圆形安装槽二,安装槽二内设置有平行于其轴向布置对接头二,对接头二设置有若干并且与输出盘上的对接头一一一匹配,相互匹配的对接头二的轴心线位于对接头一的正上方,相互匹配的对接头二与对接头一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弯曲管,弯曲管包括与对接头二同轴接通的水平段二、与对接头一同轴接通的水平段一以及设置于水平段一与水平段二之间且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倾斜段,弯曲管的倾斜段的倾斜角度大于30°小于45°,倾斜段由水平段一指向水平段二逐渐向上翘起布置,挤出盘背离对接盘一端面设置成切粒端面,切粒端面上开设有与对接头二一一对应接通的输出孔;

(二)冷却循环阶段;

s2:水箱对输入盘上的水腔室供应常温冷水,常温冷水将由连接孔进入对接孔内,再由对接孔进入水冷管内,常温冷水将沿着水冷管由输入盘朝向输出盘流动,与此同时,常温冷水与熔融条状塑料充分接触并且熔融条状塑料将热量导入至常温冷水内,常温冷水温度上升并且转变为高温热水;

所述的水箱固定安装于立板一与立板二之间,所述输入盘上的水腔室连接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进水管,所述输出盘上的水腔室连接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排水管,水箱设置成矩形结构且密闭布置,水箱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第一水泵输入端插入至水箱内并且延伸至其底部,第一水泵的输出端与进水管连接接通,排水管的输出端与散热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接通,散热装置的输出端插入至水箱内;

水箱在工作过程中,启动第一水泵,水泵将水箱内的常温冷水抽出并且经过进水管将常温冷水输送至输入盘上的水腔室内,常温冷水由输入盘经过水冷管朝向输出盘流动并且进入输出盘上的水腔室内,在此过程中,常温冷水将转变为高温热水,高温热水将经过排水管流入至散热装置内;

s3:高温热水将由连接孔进入输出盘上的水腔室内,而后,高温热水将流入至散热装置中的涡轮散热机构内,涡轮散热机构对高温热水进行散热处理并且使其转变为低温热水;

所述的涡轮散热机构包括与水箱侧面固定连接的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上下两端开口布置的固定筒,固定筒位于排水管下方且两者同轴布置,固定筒的上下两端固定设置有圆形且镂空布置的圆形固定架,固定筒内同轴转动设置有转动筒,转动筒手握上下两端开口处同轴固定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圆形端盖,端盖与固定架之间转动连接配合,转动筒的内圆面上固定设置有矩形散热片一,散热片一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转动筒的轴向、宽度方向偏移转动筒的径向且偏移的角度大于20°小于40°,散热片一由转动筒的顶部延伸至其底部,散热片一设置有多个并且沿转动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转动筒的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矩形散热片二,散热片二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转动筒的轴向、宽度方向偏移转动筒的径向且偏移的角度大于20°小于40°,散热片二由转动筒的顶部延伸至其底部,散热片二设置有多个并且沿转动筒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转动筒、散热片一以及散热片二均为铜材料制成;

所述转动筒上同轴设置有主轴,主轴的上下两端穿过端盖与固定架,主轴与端盖密封固定连接、主轴与固定架转动连接配合,主轴顶端竖直向下同轴开设有柱形的进水水腔且进水水腔延伸至转动筒的内部,主轴上同轴固定套设有锥形盘且两者固接为一体,锥形盘锥形面之间的距离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逐渐增大,锥形盘位于散热片二的上方,锥形盘的锥形面沿其倾斜方向的中部位置开设有与主轴同轴布置且开口向上的环形水槽,水槽的底部与进水水腔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接通两者且沿主轴径向布置的连通孔,排水管的输出端同轴套接于主轴的顶部,排水管与主轴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密封接通,所述固定筒的外圆面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接接通的排风口,所述固定筒与转动筒上下两端形成的开口为进风口,通过将高温热水有锥形盘的锥形面上均匀的向外溢出并且淋洒至散热片一上,高温热水与散热片一完成热交换,散热片一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片二上,通过驱动转动筒转动将散热片二上的热量向空气中散失并且高温热水转变为低温热水流入至转动筒的底部;

所述主轴底端竖直向上同轴开设有柱形的排水水腔,排水水腔延伸至转动筒的内部,排水水腔与转动筒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连通槽,连通槽设置有多个并且沿主轴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

涡轮散热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由排水管排出的高温热水流入至进水水腔内,接着,高温热水经过连通孔流入至水槽,高温热水将由水槽的槽口处向外溢出并且沿着锥形盘的锥形面均匀的向四周滑落,高温热水将均匀的淋洒于散热片一上并且由散热片一的顶部滑落至其底部,高温热水与散热片一进行热交换并且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片一上,散热片一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片二上,高温热水将转变为低温热水并且聚集于转动筒的底部,并且由连通槽流入至排水水腔内,与此同时,带传动组件二将散热电机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主轴上并且驱动主轴进行转动,主轴将带动转动筒同步转动,散热片二将绕着主轴的轴向同步转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至散热区并且由排放口排出,散热片二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散热片二上的热量快速散失至空气中;

s4:涡轮散热机构排出的低温热水将进入热交换散热机构内,热交换散热机构对低温热水进行散热处理并且使其转变为常温冷水,最后,将常温冷水排出至水箱内进行循环利用;

所述的热交换散热机构包括上下对称布置且横置的低温热水管道与常温冷水管道,低温热水管道位于常温冷水管道的正下方且两者均为方形管道,低温热水管道固定安装于水箱的上端面上并且低温热水管道与常温冷水管道均为硬质导管,低温热水管道与常温冷水管道之间竖直设置有铜制的散热管,散热管设置有多个并且沿低温热水管道的长度方向阵列布置,散热管包括相互隔离的内管与外管,内管连接接通低温热水管道与常温冷水管道,所述的第二水泵的输入端同轴套接于主轴底端上并且两者转动密封连接配合,第二水泵的输出端与低温热水管道的其中一端连接接通,低温热水管道的另一端封闭布置,所述常温冷水管道一端连通设置有回流管且回流管的输出端插入至水箱内,常温冷水管道另一端封闭布置;

所述热交换散热机构还包括外接管一、外接管二、自来水管一以及自来水管二,外接管一位于外接管二的正下方,外接管一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低温热水管道的长度方向并且两者相互靠近布置,外接管一的外圆面与外管底部连接接通,外接管一一端与自来水管一输出端连接接通、另一端封闭布置,外接管二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低温热水管道的长度方向并且两相互靠近布置,外接管二的外圆面与外管顶部连接接通,外接管二一端与自来水管二的输入端连接接通,自来水管一的输入端与自来水管二的输出端串联于工厂的自来水输送管道上;

工厂内的用水需求量极大,因此,自来水输送管道内的自来水将源源不断的流动,热交换散热机构在工作过程中,第二水泵将排水水腔内的低温热水泵送至低温热水管道内,低温热水将经过内管向上流动,在此过程中,低温热水与外管内的自来水完成热交换并且转变为常温冷水进入常温冷水管道内,而后,常温冷水由回流管流入至水箱内;

(三)切粒阶段;

s5:冷却后的条状硬质塑料将由挤出盘上的输出口排出,切粒装置挤出的条状硬质塑料进行切粒。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巧妙、原理简单、使用便捷,其通过将水箱内的常温冷水抽出并且与挤出的熔融条状塑料进行直接接触,对熔融条状塑料进行水冷冷却,熔融条状塑料与常温冷水进行热交换导致常温冷水转变为高温热水,再将高温热水进行散热降温处理转变为常温冷水抽回水箱内,实现对常温冷水的循环利用,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整体爆炸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冷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冷却装置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10为冷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冷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冷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冷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冷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冷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弯曲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冷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冷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冷却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水箱与冷却装置的配合图。

图21为水箱与冷却装置的配合图。

图22为切粒装置与冷却装置的配合图。

图23为切粒装置与冷却装置的配合图。

图24为切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切粒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散热装置与冷却装置、水箱的配合图。

图27为散热装置与冷却装置的配合图。

图28为涡轮散热机构与排水管的配合图。

图29为涡轮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涡轮散热机构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31为涡轮散热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涡轮散热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涡轮散热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涡轮散热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5为涡轮散热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6为涡轮散热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涡轮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涡轮散热机构与冷却装置的配合图。

图39为第二水泵与涡轮散热机构、热交换散热机构的连接图。

图40为热交换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热交换散热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2为热交换散热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废旧塑料泡沫回收造粒的节水型冷却方法,其步骤在于:

(一)挤出阶段;

s1:熔融条状塑料由塑料造粒机的挤出孔挤出并且插入冷却装置100中的水冷管115内,熔融条状塑料将沿着水冷管115逐渐朝向弯曲管125延伸;

(二)冷却循环阶段;

s2:水箱200对输入盘上的水腔室供应常温冷水,常温冷水将由连接孔118进入对接孔112内,再由对接孔112进入水冷管115内,常温冷水将沿着水冷管115由输入盘朝向输出盘流动,与此同时,常温冷水与熔融条状塑料充分接触并且熔融条状塑料将热量导入至常温冷水内,常温冷水温度上升并且转变为高温热水;

水箱200在工作过程中,启动第一水泵210,水泵210将水箱200内的常温冷水抽出并且经过进水管201将常温冷水输送至输入盘上的水腔室内,常温冷水由输入盘经过水冷管115朝向输出盘流动并且进入输出盘上的水腔室内,在此过程中,常温冷水将转变为高温热水,高温热水将经过排水管202流入至散热装置400内;

s3:高温热水将由连接孔118进入输出盘上的水腔室内,而后,高温热水将流入至散热装置400中的涡轮散热机构410内,涡轮散热机构410对高温热水进行散热处理并且使其转变为低温热水;

涡轮散热机构410在工作过程中,由排水管202排出的高温热水流入至进水水腔415a内,接着,高温热水经过连通孔416c流入至水槽416b,高温热水将由水槽416b的槽口处向外溢出并且沿着锥形盘416a的锥形面均匀的向四周滑落,高温热水将均匀的淋洒于散热片一413a上并且由散热片一413a的顶部滑落至其底部,高温热水与散热片一413a进行热交换并且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片一413a上,散热片一413a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片二413b上,高温热水将转变为低温热水并且聚集于转动筒413的底部,并且由连通槽415c流入至排水水腔415b内,与此同时,带传动组件二419将散热电机418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主轴415上并且驱动主轴415进行转动,主轴415将带动转动筒413同步转动,散热片二413b将绕着主轴415的轴向同步转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至散热区并且由排放口417a排出,散热片二413b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散热片二413b上的热量快速散失至空气中;

s4:涡轮散热机构410排出的低温热水将进入热交换散热机构420内,热交换散热机构420对低温热水进行散热处理并且使其转变为常温冷水,最后,将常温冷水排出至水箱200内进行循环利用;

工厂内的用水需求量极大,因此,自来水输送管道内的自来水将源源不断的流动,热交换散热机构420在工作过程中,第二水泵430将排水水腔415b内的低温热水泵送至低温热水管道421内,低温热水将经过内管423a向上流动,在此过程中,低温热水与外管423b内的自来水完成热交换并且转变为常温冷水进入常温冷水管道422内,而后,常温冷水由回流管424流入至水箱200内;

(三)切粒阶段;

s5:冷却后的条状硬质塑料将由挤出盘120上的输出口排出,切粒装置300挤出的条状硬质塑料进行切粒。

一种塑料造粒机的水循环冷却系统,其包括与塑料造粒机挤出端相连接的冷却装置100、与冷却装置100挤出端相连接的切粒装置300、用于对冷却装置100循环供应常温冷水的水箱200,水箱200的常温冷水输出端与冷却装置100的输入端直接连接接通、水箱200的常温冷水输入端与冷却装置100的输出端之间设置有间接连接接通的散热装置400,冷却装置100用于接受塑料造粒机挤出的熔融条状塑料并且对其进行冷却处理,切粒装置300用于接受冷却装置100挤出条状硬质塑料并且对其进行切粒处理。

具体的,所述的冷却装置100包括竖直且相对布置的立板一101与立板二102,立板一101与立板二102之间设置有固定连接两者的连接板103,连接板103位于立板一101与立板二102的侧面且靠近其顶部布置,连接板103上固定设置有位于立板一101与立板二102之间的中间立板104且中间立板104靠近立板二102布置,所述的冷却装置100还包括两个同轴布置的对接盘110,其中一对接盘110固定安装于中间立板104上且该对接盘110为输出盘、另一对接盘110与塑料造粒机的挤出端相连接且该对接盘110为输入盘,输入盘位于立板一101背离中间立板104一端的外侧,对接盘110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设置有外置凸台一111,外置凸台一111与中间立板104/塑料造粒机挤出端固定连接,对接盘110相互靠近一端面开设有平行于其轴向布置的对接孔112、相互背离一端面同轴开设有圆形安装槽一113,安装槽一113内设置有平行于其轴向的对接头一114且对接头一114与对接孔112相接通,对接孔112设置有若干并且与塑料造粒机的挤出孔一一对齐,对接头一114设置有若干并且与对接孔112一一对齐,输入盘上的对接头一114与塑料造粒机挤出孔密封对接接通,输入盘上的对接孔112与挤出盘上的对接孔112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水冷管115,水冷管115活动穿过立板一101,水冷管115的直径大于塑料造粒机挤出的熔融条状塑料的直径,通过将常温冷水由输入盘注入水冷管115并且由挤出盘排出水冷管,在此过程中,熔融条状塑料与常温冷水在水冷管115内完成热交换,实现对熔融条状塑料的冷却。

更为具体的,为了能够将常温冷水注入水冷管115内,所述对接盘110的外圆面上同轴开设有环形凹槽116,环形凹槽116的槽口处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密封环117,环形凹槽116与密封环117共同构成了水腔室,水腔室与对接孔112之间设置有沿对接盘110径向布置且接通两者的连接孔118。

更为具体的,为了避免水冷管115内的常温冷水由输出盘上的对接头一溢出,所述的冷却装置100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立板二102上的挤出盘120,挤出盘120的轴向平行于对接盘110的轴向并且挤出盘120轴心线位于对接盘110轴心线的正上方,挤出盘120的外圆面上同轴固定设置有外置凸台二121,外置凸台二121与立板二102固定连接,挤出盘120靠近对接盘110一端面同轴开设有圆形安装槽二122,安装槽二122内设置有平行于其轴向布置对接头二123,对接头二123设置有若干并且与输出盘上的对接头一114一一匹配,相互匹配的对接头二123的轴心线位于对接头一114的正上方,相互匹配的对接头二123与对接头一114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弯曲管125,弯曲管125包括与对接头二123同轴接通的水平段二125c、与对接头一114同轴接通的水平段一125b以及设置于水平段一125b与水平段二125c之间且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倾斜段125a,弯曲管125的倾斜段125a的倾斜角度大于30°小于45°,倾斜段125a由水平段一125b指向水平段二125c逐渐向上翘起布置,挤出盘120背离对接盘110一端面设置成切粒端面124,切粒端面124上开设有与对接头二123一一对应接通的输出孔,通过弯曲管125的小角度倾斜布置,一方面避免常温冷水由输出盘上的对接头一114向外溢出,另一方面不干涉条状硬质塑料由挤出盘120向外输出。

冷却过程中,熔融条状塑料由塑料造粒机的挤出孔挤出并且插入水冷管115内,熔融条状塑料将沿着水冷管115逐渐朝向弯曲管125延伸,在此过程中,水箱200对输入盘上的水腔室供应常温冷水,常温冷水将由连接孔118进入对接孔112内,再由对接孔112进入水冷管115内,常温冷水将沿着水冷管115由输入盘朝向输出盘流动,与此同时,常温冷水与熔融条状塑料充分接触并且熔融条状塑料将热量导入至常温冷水内,常温冷水温度上升并且转变为高温热水,高温热水将由连接孔118进入输出盘上的水腔室内,而后,高温热水将流入至散热装置400内,散热装置400对高温热水进行散热降温处理并且转变为常温冷水排出至水箱200内进行循环利用,冷却后的条状硬质塑料将由挤出盘120上的输出口排出,切粒装置300挤出的条状硬质塑料进行切粒。

作为本发明更为优化的方案,为了提升冷却效果,所述的水冷管115包括与输出盘上的对接孔112同轴接通的管道一115a、与输入盘上的对接孔112同轴接通的管道二115b以及设置于管道一115a与管道二115b之间且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中间铜管115c,若干中间铜管115c的外部套设有呈矩形且上下两端开口布置的散热通道140,散热通道140内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散热片141且中间铜管115c垂直于散热片141所在平面,散热片141等间距设置有若干,散热片141与中间铜管115c相接触,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常温冷水与熔融条状塑料热交换并且转变为高温热水,高温热水将热量经过中间铜管115c传递至散热片141上并且迅速散失至空气中,有效降低了高温热水的温度,同时,减轻了散热装置400后期对高温热水散热的负担。

所述的水箱200固定安装于立板一101与立板二102之间,所述输入盘上的水腔室连接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进水管201,所述输出盘上的水腔室连接设置有竖直向下布置的排水管202,水箱200设置成矩形结构且密闭布置,水箱200上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一水泵210,第一水泵210输入端插入至水箱200内并且延伸至其底部,第一水泵210的输出端与进水管201连接接通,排水管202的输出端与散热装置400的输入端连接接通,散热装置400的输出端插入至水箱200内。

具体的,当水箱200内的常温冷水循环使用一定时间,避免水箱200内的常温冷水变质发臭,所述水箱2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面设置有与其底部连接接通的阀门203,阀门203设置成可相互切换至的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并且初始状态为关闭状态,水箱200上端面开设有与其内部接通的注水孔204,通过阀门203将水箱200内的常温冷水向外排出,通过注水孔204朝向水箱200内注入常温冷水。

水箱200在工作过程中,启动第一水泵210,水泵210将水箱200内的常温冷水抽出并且经过进水管201将常温冷水输送至输入盘上的水腔室内,常温冷水由输入盘经过水冷管115朝向输出盘流动并且进入输出盘上的水腔室内,在此过程中,常温冷水将转变为高温热水,高温热水将经过排水管202流入至散热装置400内,散热装置400对高温热水进行散热降温并且使其转变为常温冷水排出至水箱200内,当需要对水箱200内的常温冷水进行跟换时,将阀门203由关闭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将水箱200内的常温冷水排尽,而后将阀门203切换至打开状态,最后由注水孔204朝向水箱200内注满常温冷水。

为了能够将挤出盘120输出的且冷却后的条状硬质塑料进行切粒处理,所述立板二102背离立板一101一端面固定设置有凸起一102a与凸起二102b,凸起一102a位于挤出盘120上方,凸起二102b位于挤出盘120的下方,凸起二102b设置有两个并且沿平行于挤出盘120的轴向左右对称布置,所述的切粒装置300包括固定安装于凸起一102a与凸起二102b之间且轴向竖直布置的导杆301,导杆301设置有两个并且与凸起一102a一一对应,导杆301上活动套设有升降块302,升降块302与导杆301沿竖直方向构成滑动导向配合,两升降块302之间固定设置有切刀303,切刀303的上侧与下侧均为刀刃且刀刃与切粒端面124相齐平,通过驱动刀刃303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实现对挤出盘120输出的条状硬质塑料进行切粒处理。

具体的,为了能够驱动切刀303上下运动,所述的切粒装置300还包括开口向上布置的方形架304,方形架304开出口处与升降块302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方形架304的底部开设有垂直于挤出盘120轴向且水平布置的导槽305,所述的切粒装置300还包括转动设置于立板二102背离立板一101一端面上的转盘306,转盘306的轴向平行于挤出盘120的轴向并且转盘306位于挤出盘120的正下方,转盘306背离立板二102一端面的边缘处固定设置有凸头307,凸头307插接于导槽305内并且凸头307可沿着导槽305的引导方向进行滑动,为了能够驱动转盘306进行滑动,所述的切粒装置300还包括固定安装于水箱200上端面上的切粒电机308,切粒电机308的输出轴轴向平行于转盘306的轴向,切粒电机308输出轴与转盘306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带传动组件一309,带传动组件一309包括同轴固定套接于切粒电机308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一、同轴固定套接于转盘306上的从动带轮一以及设置于主动带轮一与从动带轮一之间且用于连接两者的皮带一,通过切粒电机308带动转盘306进行转动,凸头307将带动方形架304上下运动,方形架304将驱动切刀303上下往复运动,对挤出盘120输出的条状硬质塑料进行切粒。

更为具体的,为了能够对塑料颗粒进行引导收集,所述的切粒装置300还包括固定安装于立板二102上的引导料斗310,引导料斗310位于挤出盘120的下方,引导料斗310沿挤出盘120输出条状硬质塑料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布置且倾斜端指向颗粒收集箱。

切粒装置300在工作过程中,挤出盘120将冷却后的条状硬质塑料逐渐输出,在此过程中,带传动组件一309将切粒电机308的动力传递至转盘306并且带动转盘306进行转动,转盘306将带动凸头307绕着转盘306的轴向进行转动,凸头307沿着导槽305进行转动并且促使方形架304上下运动,方形架304将带动升降块302沿着导杆301上下往复运动,升降块302将带动切刀303贴合切粒端面124上下往复运动,对挤出的条状硬质塑料进行切粒,塑料颗粒将落入至引导料斗310内并且在引导料斗310的引导作用下滑入至收集箱内,本方案先冷却后切粒相比于先切粒后冷却的优点在于,有效避免塑料颗粒的变形,保证了塑料颗粒的规整性,同时避免熔融塑料对刀刃303的粘黏。

为了能够对排水管202排出的高温热水进行散热降温转变为常温冷水,所述的散热装置400包括涡轮散热机构410、热交换散热机构420以及设置于涡轮散热机构410、热交换散热机构420之间的第二水泵430,涡轮散热机构410的输入端与排水管202的输出端连接接通,热交换散热机构420的输出端与水箱200连接接通,第二水泵430用于将涡轮散热机构410输出端与热交换散热机构420的输入端连接接通,涡轮散热机构410用于对高温热水进行散热并且将高温热水转变为低温热水,热交换散热机构420用于将低温热水进行散热并且将低温热水转变为常温冷水排出至水箱200内。

具体的,所述的涡轮散热机构410包括与水箱200侧面固定连接的固定板411,固定板411上固定安装有上下两端开口布置的固定筒412,固定筒412位于排水管202下方且两者同轴布置,固定筒412的上下两端固定设置有圆形且镂空布置的圆形固定架412a,固定筒412内同轴转动设置有转动筒413,转动筒413手握上下两端开口处同轴固定设置有与其构成密封连接配合的圆形端盖414,端盖414与固定架412a之间转动连接配合,转动筒413的内圆面上固定设置有矩形散热片一413a,散热片一413a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转动筒413的轴向、宽度方向偏移转动筒413的径向且偏移的角度大于20°小于40°,散热片一413a由转动筒413的顶部延伸至其底部,散热片一413a设置有多个并且沿转动筒413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转动筒413的外圆面上固定设置有矩形散热片二413b,散热片二413b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转动筒413的轴向、宽度方向偏移转动筒413的径向且偏移的角度大于20°小于40°,散热片二413b由转动筒413的顶部延伸至其底部,散热片二413b设置有多个并且沿转动筒413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转动筒413、散热片一413a以及散热片二413b均为铜材料制成,通过将高温热水由上至下淋洒于散热片一413a上,再驱动转动筒413进行转动,将传导至散热片一413b上的热量向外散失。

具体的,所述转动筒413上同轴设置有主轴415,主轴415的上下两端穿过端盖414与固定架412a,主轴415与端盖414密封固定连接、主轴415与固定架412a转动连接配合,主轴415顶端竖直向下同轴开设有柱形的进水水腔415a且进水水腔415a延伸至转动筒413的内部,主轴415上同轴固定套设有锥形盘416a且两者固接为一体,锥形盘416a锥形面之间的距离沿竖直方向由上至下逐渐增大,锥形盘416a位于散热片二413b的上方,锥形盘416a的锥形面沿其倾斜方向的中部位置开设有与主轴415同轴布置且开口向上的环形水槽416b,水槽416b的底部与进水水腔415a的底部开设有用于接通两者且沿主轴415径向布置的连通孔416c,排水管202的输出端同轴套接于主轴415的顶部,排水管202与主轴415转动连接配合并且密封接通,为了便于转动筒413与固定筒412之间散热区空气与外界空气的交换,所述固定筒412的外圆面上设置有与其内部连接接通的排风口417a,所述固定筒412与转动筒413上下两端形成的开口为进风口,通过将高温热水有锥形盘416a的锥形面上均匀的向外溢出并且淋洒至散热片一413a上,高温热水与散热片一413a完成热交换,散热片一413a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片二413b上,通过驱动转动筒413转动将散热片二413b上的热量向空气中散失并且高温热水转变为低温热水流入至转动筒413的底部。

更为具体的,为了能够驱动转动筒413进行转动,所述的涡轮散热机构410还包括驱动主轴415进行转动的驱动构件,驱动构件包括与固定板411固定连接且输出轴轴向竖直向下布置的散热电机418,散热电机418的输出端与主轴415的底端之间设置于带传动组件二,带传动组件二包括同轴固定套接于散热电机418输出轴上的主动带轮二、同轴固定套接于主轴415底端上的从动带轮二以及设置于主动带轮二与从动带轮二之间且用于连接两者的皮带二,通过散热电机418的转动,驱动转动筒413绕自身轴向转动。

高温热水有散热片一413a的顶部向下流动至其底部并且落入至转动筒413的底部,此时,高温热水转变为低温热水,为了便于将低温热水转动筒413的底部向外排出,所述主轴415底端竖直向上同轴开设有柱形的排水水腔415b,排水水腔415b延伸至转动筒413的内部,排水水腔415b与转动筒413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连接接通两者的连通槽415c,为了提升低温热水外排的效率,连通槽415c设置有多个并且沿主轴415所在圆周方向阵列布置。

涡轮散热机构410在工作过程中,由排水管202排出的高温热水流入至进水水腔415a内,接着,高温热水经过连通孔416c流入至水槽416b,高温热水将由水槽416b的槽口处向外溢出并且沿着锥形盘416a的锥形面均匀的向四周滑落,高温热水将均匀的淋洒于散热片一413a上并且由散热片一413a的顶部滑落至其底部,高温热水与散热片一413a进行热交换并且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片一413a上,散热片一413a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片二413b上,高温热水将转变为低温热水并且聚集于转动筒413的底部,并且由连通槽415c流入至排水水腔415b内,与此同时,带传动组件二419将散热电机418输出轴上的动力传递至主轴415上并且驱动主轴415进行转动,主轴415将带动转动筒413同步转动,散热片二413b将绕着主轴415的轴向同步转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至散热区并且由排放口417a排出,散热片二413b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散热片二413b上的热量快速散失至空气中。

作为本发明更为优化的方案,为了能够将排风口417a排出的高速气流进行利用,所述排风口417a与散热通道140底部之间设置有连接接通两者的导流罩417b,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提升散热通道140内空气的流速,提升水冷管115自身的散热效率,使位于水冷管115内的高温热水能够进行初次散热。

为了能够将排水水腔415b排出的低温热水进行进一步散热使其转变为常温冷水并且排出至水箱200内,所述的热交换散热机构420包括上下对称布置且横置的低温热水管道421与常温冷水管道422,低温热水管道421位于常温冷水管道422的正下方且两者均为方形管道,低温热水管道420固定安装于水箱200的上端面上并且低温热水管道421与常温冷水管道422均为硬质导管,低温热水管道421与常温冷水管道422之间竖直设置有铜制的散热管423,散热管423设置有多个并且沿低温热水管道421的长度方向阵列布置,散热管423包括相互隔离的内管423a与外管423b,内管423a连接接通低温热水管道421与常温冷水管道422,为了能够将排水水腔415b内的低温热水排出至低温热水管道421内,所述的第二水泵430的输入端同轴套接于主轴415底端上并且两者转动密封连接配合,第二水泵430的输出端与低温热水管道421的其中一端连接接通,低温热水管道421的另一端封闭布置,为了能够将常温冷水管道422内的常温冷水排出至水箱200内,所述常温冷水管道422一端连通设置有回流管424且回流管424的输出端插入至水箱200内,常温冷水管道422另一端封闭布置。

具体的,为了能够使低温热水在散热管423内完成散热转变为常温冷水进入常温冷水管道422内,所述热交换散热机构420还包括外接管一425、外接管二426、自来水管一427以及自来水管二428,外接管一425位于外接管二426的正下方,外接管一425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低温热水管道421的长度方向并且两者相互靠近布置,外接管一425的外圆面与外管423b底部连接接通,外接管一425一端与自来水管一427输出端连接接通、另一端封闭布置,外接管二42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低温热水管道422的长度方向并且两相互靠近布置,外接管二426的外圆面与外管423b顶部连接接通,外接管二426一端与自来水管二428的输入端连接接通,自来水管一427的输入端与自来水管二428的输出端串联于工厂的自来水输送管道上。

工厂内的用水需求量极大,因此,自来水输送管道内的自来水将源源不断的流动,热交换散热机构420在工作过程中,第二水泵430将排水水腔415b内的低温热水泵送至低温热水管道421内,低温热水将经过内管423a向上流动,在此过程中,低温热水与外管423b内的自来水完成热交换并且转变为常温冷水进入常温冷水管道422内,而后,常温冷水由回流管424流入至水箱200内,采取本方案的意义在于,利用自来水对涡轮散热机构410排出的低温热水进行降温处理,节能环保。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