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73733发布日期:2020-02-08 06:0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注塑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



背景技术:

注塑机是将塑料利用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又叫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在注塑机注塑前需要对原材料塑胶粒子进行干燥处理,以配合注塑的成型,防止原料粒子含有水分对注塑品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塑料生产工艺的发展,多采用直接热风料斗式干燥机进行塑胶粒子的干燥,因为此类型的注塑干燥机可与成形机直接连接,直接落料,增加射出速率,具有简化工作,节省人力的优势,传统的料斗式干燥机需要在注塑开始一个烘料周期前提前烘料,注塑完一个料斗的料再停止注塑又进行烘料,通常一个烘料周期需要2-4个小时甚至更长,浪费大量的时间,为了注塑时间长一些,生产商需要购买容量更大的干燥机,设备成本大,设备占地面积大,同时料斗内部的料很难完全干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可以在注塑过程中上料烘料,同时保证烘料时间不会过长,无间歇向注塑机供料,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包括顶盖、壳体、下盖、第一料釜、第二料釜、底板、第一弹簧、第二弹簧、连接板、入料管、风机、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

所述顶盖固定于壳体上部,所述下盖固定连接于壳体下部,所述壳体内壁设有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位于第一凸台下方,且第二凸台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一凸台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料釜由第一凸台支撑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第二料釜由第二凸台支撑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底板位于第一料釜下方,所述第一弹簧连接顶盖和底板,所述第二弹簧连接底板和连接板一端,所述连接板另一端与第二料釜内壁铰接,所述入料管通过顶盖与壳体内部相通,且入料管上设置有入料阀,所述风机通过风管与壳体内部相通,所述风管有两个分支,分别为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与壳体连接,且设置有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二进气管与下盖连接,且设置有第二进气阀。

进一步的,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顶盖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入料孔、出气孔、安装孔和凸台,所述安装孔沿圆周平均分布6组,所述凸台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安装孔用于连接壳体,所述凸台上的通孔用于连接第一弹簧。

进一步的,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壳体呈柱体,壳体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法兰,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法兰,侧面设置有第一进气孔,与第一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一进气孔在第二凸台上方,所述第一法兰上沿圆周设置第一组孔,与上述的安装孔配合,通过螺栓固定顶盖和壳体,所述第二法兰上沿圆周设置第二组孔。

进一步的,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下盖呈漏斗型,下方开孔为出料孔,与塑胶成型机直接连接,上端面设置有第三法兰,侧面设有第二进气孔,与第二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三法兰上沿圆周设置第三组孔,与上述的第二组孔配合,通过螺栓固定下盖和壳体。

进一步的,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第一料釜呈碗状且底部设有孔一,用于塑胶粒子通过孔一入料到第二料釜,第一料釜的上端面设置有第四法兰,第四法兰与壳体内的第一凸台配合定位。

进一步的,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底板呈圆片型,底板的直径大于孔一的直径,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一连接孔,下表面沿圆周平均分布一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的2个或2个以上,所述第一连接孔用于连接第一弹簧(7),第二连接孔用于连接第二弹簧,当第二料釜料满时,底板在弹簧的作用下与第一料釜底部的孔一重合,停止继续入料到第二料釜。

进一步的,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第二料釜呈碗状且底部设有孔二,第二料釜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五法兰,内壁设有一组凸起,所述凸起侧面设有通孔,所述第五法兰与壳体内的第二凸台配合定位,通孔用于与连接板铰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有拉环,用于连接第一弹簧,另一端设有一对相互对正的轴套,轴套用于和第二料釜的通孔铰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第一料釜和第二料釜为全不锈钢材质制作且布满小于塑胶粒大小的通气孔,便于暖风从四面八方烘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第一料釜和第二料釜的上下设置,实现了循环上料烘料,避免了烘料不均匀,同时减小了干燥机体积。

2.本发明中第一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以及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的设置,实现了循环入料却不会造成烘料时间长,塑胶粒子高温降解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装满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料釜向第二料釜入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顶盖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顶盖的主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中壳体的主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下盖的主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料釜的主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中底板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中第二料釜的主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包括顶盖1、壳体2、下盖3、第一料釜4、第二料釜5、底板6、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8、连接板9、入料管10、风机11、第一进气管12和第二进气管13;

所述顶盖1固定于壳体2上部,所述下盖3固定连接于壳体2下部,如图5所示,所述壳体2内壁设有第一凸台203和第二凸台204,所述第二凸台204位于第一凸台203下方,且第二凸台204的延伸长度大于第一凸台203的延伸长度,所述第一料釜4由第一凸台203支撑放置于壳体2内部,所述第二料釜5由第二凸台204支撑放置于壳体2内部,所述底板6位于第一料釜4下方,所述第一弹簧7连接顶盖1和底板6,所述第二弹簧8连接底板6和连接板9一端,所述连接板9另一端与第二料釜5内壁铰接,所述入料管10通过顶盖1与壳体2内部相通,且入料管10上设置有入料阀1001,所述风机11通过风管与壳体2内部相通,所述风管有两个分支,分别为第一进气管12和第二进气管13,所述第一进气管12与壳体2连接,且设置有第一进气阀1201,所述第二进气管13与下盖3连接,且设置有第二进气阀1301。

进一步的,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顶盖1与所述壳体2一体成型或分体成型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顶盖1上设置有入料孔101、出气孔102、安装孔103和凸台104,所述安装孔103沿圆周平均分布6组,所述凸台104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安装孔103用于连接壳体2,所述凸台104上的通孔用于连接第一弹簧7。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壳体2呈柱体,壳体2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法兰201,下端面设置有第二法兰202,侧面设置有第一进气孔205,与第一进气管12连接,所述第一进气孔205在第二凸台204上方,所述第一法兰201上沿圆周设置第一组孔206,与上述的安装孔103配合,通过螺栓固定顶盖1和壳体2,所述第二法兰202上沿圆周设置第二组孔207。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下盖3呈漏斗型,下方开孔为出料孔304,与塑胶成型机直接连接,上端面设置有第三法兰302,侧面设有第二进气孔301,与第二进气管13连接,所述第三法兰302上沿圆周设置第三组孔303,与上述的第二组孔207配合,通过螺栓固定下盖3和壳体2。

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第一料釜4呈碗状且底部设有孔一402,用于塑胶粒子通过孔一402入料到第二料釜5,第一料釜4的上端面设置有第四法兰401,第四法兰401与壳体2内的第一凸台203配合定位。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底板6呈圆片型,底板6的直径大于孔一402的直径,所述底板6的上表面中心设有第一连接孔61,下表面沿圆周平均分布一组第二连接孔62,所述第二连接孔62的数量的2个或2个以上,所述第一连接孔61用于连接第一弹簧7,第二连接孔62用于连接第二弹簧8,当第二料釜5料满时,底板6在弹簧的作用下与第一料釜4底部的孔一402重合,停止继续入料到第二料釜5。

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第二料釜5呈碗状且底部设有孔二504,第二料釜5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五法兰501,内壁设有一组凸起502,所述凸起502侧面设有通孔503,所述第五法兰501与壳体2内的第二凸台204配合定位,通孔503用于与连接板9铰接。

进一步的,如图10所示,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连接板9的一端设有拉环902,用于连接第一弹簧7,另一端设有一对相互对正的轴套901,轴套901用于和第二料釜5的通孔503铰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所述第一料釜4和第二料釜5为全不锈钢材质制作且布满小于塑胶粒大小的通气孔,便于暖风从四面八方烘料。

工作原理:

如图1所示安装本发明的循环上料的料斗式注塑用干燥机,打开入料阀1001开始入料,此时弹簧呈现如图2的状态,第一弹簧7在塑胶粒子和底板6的重力作用下处于拉伸状态,第二弹簧8在底板6的压力和连接板9的拉力作用下处于松弛状态,随着塑胶粒子通过第一料釜4进入第二料釜5,塑胶粒子对连接板9提供支撑力,第二弹簧8在连接板9的推力作用下逐渐压缩,当第二料釜5装满料时,此时弹簧呈现如图1的状态,第二弹簧8压缩,对底板6产生向上的推力,第一弹簧7处于原长状态,底板6与第一料釜4的底部重合,第一料釜开始盛料,根据注塑机一个干燥周期的射胶量计算第一料釜4的盛料重量,进而计算入料时间,完成入料时间后关闭入料阀1001,打开第二进气阀1301开始烘料,完成第一个烘料周期,关闭第二进气阀1301,开始注塑。

注塑过程中,第二弹簧8由压缩状态逐渐恢复到原长,一个烘料周期后,弹簧又呈现如图2的状态,第一料釜4向第二料釜5入料,完成后第一料釜4入料,此时打开第一进气阀1201,对第一料釜4内的塑胶粒子进行烘料,第二料釜5内的塑胶粒子用来注塑,如此循环。

说明书中省略了用于控制不同进风温度的温度表,原料桶和用于将原料泵入入料管的泵等,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