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玻璃包边亮条模具的导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340发布日期:2020-02-14 16:04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玻璃包边亮条模具的导磁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玻璃包边亮条模具的导磁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玻璃包边亮条模具行业,加工过程中要用到导磁结构固定亮条,现有的导磁结构要么只有单一的导磁极,要么双磁极磁场之间互相影响,导致磁力下降,在加工亮条包边过程中由于磁力不够,造成吸附力降低,亮条在包边注塑过程中偏移,产生废品。

因此,如何在包边注塑过程中,提高模具对亮条的吸附力,使亮条不出现偏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玻璃包边亮条模具的导磁机构,采用双磁极设计,在导磁块之间设置挡磁组件,使双磁极互相不影响,提高了导磁机构的吸附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玻璃包边亮条模具的导磁机构,包括电磁铁、第一导磁块、第二导磁块、挡磁组件;所述电磁铁的一极触接第一导磁块下端,另一极触接第二导磁块下端;所述第一导磁块、第二导磁块间隙设置,且第一导磁块上端和第二导磁块上端形成工作面;所述第一导磁块、第二导磁块之间设置有挡磁组件。

进一步的,电磁铁上端面开设有首尾相接的凹槽,该凹槽将电磁铁上端面分隔出位于电磁铁凹槽中部凸出的第一极和电磁铁凹槽外缘的第二极;所述第一极和第二极的极性相反。

进一步的,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分块和第二分块;所述第一分块呈片状;所述第二分块为柱体;所述第二分块底部位于第一分块顶部一侧;所述第一分块底部触接第一极,且第一分块侧壁与第二极间隙设置。

进一步的,第二导磁块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三分块和第四分块;所述第三分块呈柱状,其底部开设有槽,顶部开设有与槽连通的第一孔;所述第一分块容置于槽;所述第二分块贯穿第一孔;所述第三分块底面呈环形,并与第二极触接;所述第四分块和第一孔分设于第三分块顶部两侧。

进一步的,挡磁组件包括第一挡磁件、第二挡磁件和第三挡磁件。

进一步的,第一挡磁件呈片状,且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一挡磁件容置于槽且位于第一分块和第三分块之间;所述第二分块穿设于第二孔。

进一步的,第二挡磁件呈片状,且开设有第三孔;所述第二挡磁件位于第三分块上端面,且第二分块和第四分块均穿设于第三孔。

进一步的,第三挡磁件包括柱状壳体和隔挡片;所述柱状壳体中空且上下贯通;所述隔挡片左右两侧固定于柱状壳体内壁,并将柱状壳体的内腔分隔出第四孔和第五孔;所述柱状壳体下端面设置有凸条;所述凸条位于第四孔边沿;所述第二分块穿设于第四孔,且凸条位于第三孔内壁和第二分块之间;所述第四分块穿设于第五孔;所述隔挡片位于第二分块和第四分块之间;所述隔挡片位于电磁铁的中轴线上;所述第三挡磁件上端面、第二分块上端面、第四分块上端面齐平,形成工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导磁机构利用双导磁块和挡磁组件的设计,减少两磁极相互影响,提高导磁块工作面的吸附力,使包边注塑过程中亮条不出现偏移;另外在提高导磁块吸附力的同时,采用组装结构的挡磁组件,无需其他技术手段使导磁机构紧密连接,节约了导磁机构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4为第一导磁块结构示意图。

其中:

电磁铁(1)、凹槽(1a)、第一极(1b)、第二极(1c)、第一导磁块(2)、第一分块(2a)、第二分块(2b)、第二导磁块(3)、第三分块(3a)、第四分块(3b)、槽(3c)、第一孔(3d)、第一挡磁件(4)、第二孔(4a)、第二挡磁件(5)、第三孔(5a)、第三挡磁件(6)、柱状壳体(6a)、隔挡片(6b)、凸条(6c)、第四孔(6d)、第五孔(6e)。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该技术方案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

一种用于玻璃包边亮条模具的导磁机构,包括电磁铁1、第一导磁块2、第二导磁块3、挡磁组件;所述电磁铁1的一极触接第一导磁块2下端,另一极触接第二导磁块3下端;所述第一导磁块2、第二导磁块3间隙设置,且第一导磁块2上端和第二导磁块3上端形成工作面;所述第一导磁块2、第二导磁块3之间设置有分隔第一导磁块2和第二导磁块3磁力线的挡磁组件。

所述电磁铁1上端面开设有圆环形凹槽1a,所述凹槽1a可以是其他首尾相接的形状;该凹槽1a将电磁铁1上端面分隔出位于电磁铁1凹槽1a中部凸出的第一极1b和位于电磁铁1凹槽1a外缘的第二极1c;所述凸出可用于缠绕线圈;所述第一极1b和第二极1c的极性相反。

所述第一导磁块2底部呈圆形,顶部呈半椭圆形,其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一分块2a和第二分块2b;所述第一分块2a呈圆片状;所述第二分块2b为柱体,其横截面呈半椭圆形;所述第二分块2b底部位于第一分块2a顶部一侧;所述第一分块2a底部触接第一极1b,且第一分块2a侧壁与第二极1c间隙设置。当然,为了保证第一导磁块2引导磁力线的效果,在第一分块2a侧壁与第二极1c间隙设置的前提下,第一分块2a底部触接第一极1b的面积应尽可能大。

所述第二导磁块3包括一体设置的第三分块3a和第四分块3b;所述第三分块3a呈圆柱状,其底部开设有槽3c,顶部开设有与槽3c连通的第一孔3d;所述第一分块2a容置于槽3c;所述第二分块2b贯穿第一孔3d;所述第三分块3a底面呈圆环状,并与第二极1c触接;所述第四分块3b和第一孔3d分设于第三分块3a顶部两侧;所述第三分块3a横截面与电磁铁1上端面相同。

所述挡磁组件包括第一挡磁件4、第二挡磁件5和第三挡磁件6。

所述第一挡磁件4呈圆片状,且开设有第二孔4a;所述第一挡磁件4容置于槽3c且位于第一分块2a和第三分块3a之间;所述第二分块2b穿设于第二孔4a;所述第一挡磁件4用以分隔第一分块2a顶部和第三分块3a底部之间的磁力线。

所述第二挡磁件5呈圆片状,且开设有第三孔5a;所述第二挡磁件5位于第三分块3a上端面,且第二分块2b和第四分块3b均穿设于第三孔5a;所述第二挡磁件5用以阻隔第三分块3a上端面发散的磁力线;所述第二挡磁件5横截面与第三分块3a上端面相同。

所述第三挡磁件6包括柱状壳体6a和隔挡片6b;所述柱状壳体6a中空且上下贯通,其横截面呈椭圆状;所述柱状壳体横截面也可以是其他对称图形;所述隔挡片6b左右两侧固定于柱状壳体6a内壁,并将柱状壳体6a的内腔分隔出第四孔6d和第五孔6e;所述第四孔6d横截面和第五孔6e横截面互为镜像;所述柱状壳体6a下端面设置有凸条6c;所述凸条6c位于第四孔6d边沿;所述第二分块2b穿设于第四孔6d;且凸条6c位于第三孔5a内壁和第二分块2b之间;所述第四分块3b穿设于第五孔6e;所述隔挡片6b位于第二分块2b和第四分块3b之间;所述凸条6c用以分隔第三孔5a内壁和第二分块2b之间的磁力线;所述隔挡片6b用以分隔第二分块2b和第四分块3b之间的磁力线;所述柱状壳体6a用以阻隔第二分块2b侧壁和第四分块3b侧壁向外发散的磁力线。

作为优选,所述隔挡片6b位于电磁铁1的中轴线上;所述第三挡磁件6上端面、第二分块2b上端面、第四分块3b上端面齐平,形成工作面。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第一极1b是n极,第二极1c是s极时,n极的磁力线通过第一导磁块2传递到工作面,向第二导磁块3工作面s极发散,在工作面形成磁场,吸附加工材料;同理,第一极1b是s极,第二极1c是n极时,该工作原理同样可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