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3370发布日期:2020-02-04 10:33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纤管加热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上,加热装置的加热方式大多采用的是红外加热和电加热,但加热速度过慢,目前也有通过燃气加热的方式,但燃气加热的加热温度难以控制,燃烧炉内液化气与空气混合,由于燃烧炉内温度过高,燃烧一段时间达到一定温度后会发生爆燃熄火现象,造成生产难以连续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的加热装置由于燃烧炉内燃气温度过高,导致发生爆燃熄火现象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控制和冷却炉体燃烧室内的陶瓷蜂窝面板的温度,防止由于混合气体燃烧一段时间后而发生的熄火现象,保证了生产连续稳定的运行的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包括:炉体燃烧室,所述炉体燃烧室内形成有加热腔体,所述加热腔体用于加热玻纤管;

混合燃气管道,所述混合燃气管道安装于所述炉体燃烧室上,所述混合燃气管道的一端伸入所述炉体燃烧室内,并与所述加热腔体连通,所述混合燃气管道用于往所述加热腔体内输送燃气;

点火器,所述点火器设于所述混合燃气管道靠近所述加热腔体的一端,所述点火器用于对所述加热腔体内的所述燃气进行点火;

冷却循环系统,所述冷却循环系统设于所述炉体燃烧室的外周,所述冷却循环系统用于降低所述加热腔体内的温度。

上述的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其中,还包括:温度检测器,所述温度检测器设于所述加热腔体内,所述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点火是否成功和所述加热腔体内的温度。

上述的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加热腔体为两端开放的结构。

上述的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炉体燃烧室内设有若干陶瓷蜂窝面板,若干所述陶瓷蜂窝面板合围形成所述加热腔体。

上述的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冷却仓,所述冷却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冷却仓内设有若干钢管,若干所述钢管伸出所述冷却仓,并与所述陶瓷蜂窝面板相抵,所述冷却仓用于降低所述陶瓷蜂窝面板的温度。

上述的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其中,所述炉体燃烧室包括上炉体燃烧室和下炉体燃烧室,所述上炉体燃烧室与所述下炉体燃烧室之间形成所述加热腔体,所述上炉体燃烧室与所述下炉体燃烧室呈对称设置。

上述的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其中,所述上炉体燃烧室和所述下炉体燃烧室均包括:

主体;

侧板,所述侧板设于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侧板为所述陶瓷蜂窝面板;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设于所述主体的另一侧;

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设于所述主体的两端;

点火支架,所述点火支架设于所述主体的一端,所述点火支架与一所述防护板固定连接。

上述的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包括上冷却循环系统和下冷却循环系统,所述上冷却循环系统设于所述上炉体燃烧室的外周,所述下冷却循环系统设于所述下炉体燃烧室的外周。

上述的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其中,所述上冷却循环系统和所述下冷却循环系统均包括:两所述冷却仓,两所述冷却仓分别设于相对应的所述主体的两侧。

上述的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其中,若干所述陶瓷蜂窝面板的截面呈正六边形设置,若干所述陶瓷蜂窝面板的两侧之间形成有间隙。

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的使用方法,其中,包括上述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燃气加热的方式,使玻纤管表层及玻纤带能够快速的达到熔融状态,从而使其更好的熔融,减少了红外加热或电加热因加热速度慢及加热温度误差大而造成的熔接不可靠隐患;

(2)本实用新型设置冷却循环系统,用来控制和冷却炉体燃烧室内的陶瓷蜂窝面板的温度,防止由于混合气体燃烧一段时间后加热温度过高而发生的爆燃熄火现象,保证了生产连续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的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的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中上炉体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中上炉体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中下炉体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中下炉体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炉体燃烧室;2、冷却循环系统;3、加热腔体;4、混合燃气管道;5、陶瓷蜂窝面板;6、进水口;7、出水口;8、钢管;9、上炉体燃烧室;10、下炉体燃烧室;11、主体;12、安装架;13、防护板;14、点火支架;15、上冷却循环系统;16、下冷却循环系统;17、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的整体结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的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的图1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中上炉体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中上炉体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中下炉体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中下炉体燃烧室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7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包括:炉体燃烧室1和冷却循环系统2,炉体燃烧室1内形成有加热腔体3,加热腔体3用于加热玻纤管,冷却循环系统2设于炉体燃烧室1的外周,冷却循环系统2用于降低加热腔体3内的温度。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还包括:混合燃气管道4,混合燃气管道4安装于炉体燃烧室1上,混合燃气管道4的一端伸入炉体燃烧室1内,并与加热腔体3连通,混合燃气管道4用于往加热腔体3内输送燃气。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还包括:点火器(图中未示出),点火器设于混合燃气管道4靠近加热腔体3的一端,点火器用于对加热腔体3内的燃气进行点火。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复合管增强层缠绕时的新型加热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器(图中未示出),温度检测器设于加热腔体3内,温度检测器用于检测点火是否成功和加热腔体3内的温度。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加热腔体3为两端开放的结构。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炉体燃烧室1内设有若干陶瓷蜂窝面板5,若干陶瓷蜂窝面板5合围形成加热腔体3。

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冷却循环系统2包括冷却仓,冷却仓设有进水口6和出水口7,冷却仓内设有若干钢管8,若干钢管8伸出冷却仓,并与陶瓷蜂窝面板5相抵,冷却仓用于降低陶瓷蜂窝面板5的温度。优选地,降低陶瓷蜂窝面板5的温度,即降低加热腔体3内的温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至图7所示,炉体燃烧室1包括上炉体燃烧室9和下炉体燃烧室10,上炉体燃烧室9与下炉体燃烧室10之间形成加热腔体3,上炉体燃烧室9与下炉体燃烧室10呈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炉体燃烧室9和下炉体燃烧室10均包括:主体11和侧板,侧板设于主体的一侧,侧边为陶瓷蜂窝面板5。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炉体燃烧室9和下炉体燃烧室10均还包括:安装架12,安装架12设于主体11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炉体燃烧室9和下炉体燃烧室10均还包括:防护板13,防护板13设于主体1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炉体燃烧室9和下炉体燃烧室10均还包括:点火支架14,点火支架14设于主体11的一端,点火支架1与一防护板13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冷却循环系统2包括上冷却循环系统15和下冷却循环系统16,上冷却循环系统15设于上炉体燃烧室9的外周,下冷却循环系统16设于下炉体燃烧室10的外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冷却循环系统9和下冷却循环系统10均包括:两冷却仓,两冷却仓分别设于相对应的主体11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若干陶瓷蜂窝面板5的截面呈正六边形设置,若干陶瓷蜂窝面板5的两侧之间形成有间隙17。优选地,加热腔体3的截面呈正六边形设置,加热腔体3的两侧形成有间隙17。

本实用新型当每一层缠绕好的玻纤的本体管放入加热装置的加热腔体3内后,向混合气体管道4送入燃气,操作炉体燃烧室1内的点火器进行点火,有85%左右的燃气热能被转换为红外线,对玻纤管表面进行高效的表面加热,使得玻纤管表层及玻纤带被加热到熔融温度,让最外层的玻纤带与管道本体或最外层的玻纤带充分熔接,温度检测系统检测点火是否成功和加热温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燃气加热的方式,使玻纤管表层及玻纤带能够快速的达到熔融状态,从而使其更好的熔融,减少了红外加热或电加热因加热速度慢及加热温度误差大而造成的熔接不可靠隐患。

本实用新型设置冷却循环系统2,用来控制和冷却炉体燃烧室1内的陶瓷蜂窝面板5的温度,使混合气体维持在爆燃点以下,防止由于混合气体燃烧一段时间后加热温度过高而发生的爆燃熄火现象,保证了生产连续稳定的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