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刀硅胶注塑手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409发布日期:2020-02-14 16:04阅读:553来源:国知局
陶瓷刀硅胶注塑手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刀硅胶注塑手柄模具。



背景技术:

陶瓷刀产品变化最多的地方就是手握持部分,目前市面上的手柄材质多样:有塑料,木材,金属,也有软橡胶,陶瓷等,其中以软橡胶类颜色艳丽多彩,手感舒适,倍受用户喜爱;其中软橡胶成型工艺适合做手柄的有:模压成型和注塑成型等。目前生产中大量采用的是模压工艺,生产设备要求低,但现有的部分模具都设置有工件顶出结构,并且由于未能实现硅橡胶在模具内部硫化,产品外观溢料多,难以处理好保证外观,材料浪费严重,员工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导致模具加工组装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免去工件顶出结构的陶瓷刀硅胶注塑手柄模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下模、上模仁、下模仁和设置在所述上模中部的导流管,所述上模仁的下端面上仅设置有上型腔、上流道和位于所述上模仁的四个边角处的凸块,所述下模仁的上端面上仅设置有下型腔、下流道和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限位凹槽,所述导流管向下连通至所述上流道,所述上模的下部和所述下模的上部均分别设置有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的槽底均分别设置有加热板,所述上模仁的上端面和所述下模仁的下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加热板接触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流道和所述下流道镜像设置,在模具合模时,所述上流道和所述下流道相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在与所述下模仁接触配合的所述加热板的正下方设置有架空槽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省去工件顶出结构,从而达到简化模具设计的效果,另外,因为模具需加热,模具中上模仁和下模仁无架空结构而是彼此紧密相贴,上下部分都有加热板,以便于热量的传递,保证热量高效传递到型腔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法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1、下模2、上模仁3、下模仁4和设置在所述上模1中部的导流管5,所述上模仁3的下端面上仅设置有上型腔、上流道和位于所述上模仁3的四个边角处的凸块6,所述下模仁4的上端面上仅设置有下型腔、下流道7和与所述凸块6相适配的限位凹槽8,所述导流管5向下连通至所述上流道,所述上模1的下部和所述下模2的上部均分别设置有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的槽底均分别设置有加热板,所述上模仁3的上端面和所述下模仁4的下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加热板接触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流道和所述下流道7镜像设置,在模具合模时,所述上流道和所述下流道7相对齐。模具打开后,工件只需用气枪就可以将工件吹出来,简化了模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2在与所述下模仁4接触配合的所述加热板的正下方设置有架空槽体9。在下模仁4的加热板下方设计架空部分,可以防止热量传递到下部,保证热量高效传递到型腔中。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生产时,两种硅胶成份在注塑机射嘴中充分混合,由导流管5进入模具内部,再沿上流道及下流道分别进入到上型腔及下型腔中,完成液态硅胶材料的填充,下一步,加热板开始加热,使液态硅胶材料进一步硫化。由于本实用新型没有注塑模具的顶出部分,并且因为模具需加热,模具中各部分无架空结构,上模1、下模2、上模仁3、下模仁4及加热板之间彼此紧密相贴,便于热量的传递,简化了普通硅胶模具,称料、放料的过程,模具生产效率及成品合格率高,同时节约材料,零件品质便于控制,节约了后期人工处理手柄表面的费用。并且通过模内注射的硅胶材料,在加热板未加热前还未硫化,硅胶材料是两种流动性的液体,从而可以实现将手柄产品的硅胶层做的更薄,进一步节省了原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省去工件顶出结构,从而达到简化模具设计的效果,另外,因为模具需加热,模具中上模仁3和下模仁4无架空结构而是彼此紧密相贴,上下部分都有加热板,以便于热量的传递,保证热量高效传递到型腔中。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模具设计的技术领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