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留置针导管模尖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0284发布日期:2020-05-12 19:11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留置针导管模尖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模具,具体涉及一种留置针导管模尖模具。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减少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对打针的恐惧感,便于临床用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患者疼痛,因而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广泛应用。留置针核心的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内的柔软的导管,以及不锈钢的穿刺引导针芯。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从而进行输液治疗。

留置针的导管材料也经历了从普通poly塑料到teflon到聚氨酯(以bdvialon为代表)的变革。导管材质从根本上决定了留置针的留置结果,因此导管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强度易于穿刺,还要具有抗打折性能力让导管打折或扭曲后迅速复原,同时导管表面要光滑,不易形成血栓,从而减少细菌定植带来的感染风险,更要具有不透x光功能确保导管在静脉中被清晰定位,这在发生导管断裂等罕见并发症时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留置针导管直径较小,前段较为薄弱,在人体内留置时容易出现导管前段折弯变形,从而导致堵管的现象,影响了留置针的使用寿命,也给患者带来痛苦和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留置针导管模尖模具,目的在于解决留置针导管的前段薄弱容易弯折变形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留置针导管模尖模具,包括一模体和一轴杆;所述模体中沿其轴线方向形成有一模腔,所述轴杆位于所述模腔中,且两者同轴线设置;

所述模腔从前向后依次包括头部、中部和尾部;所述头部的主体为一向前收缩的第二圆锥台体,所述中部的主体为一圆柱体,所述尾部为一向前收缩的第一圆锥台体;

其中,从所述头部的纵截面角度观察,从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所述第一斜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斜段,并且所述第一斜段外侧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轴线形成一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斜段外侧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轴线形成一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工作状态下,所述轴杆与所述模体的腔体共同界定形成一成型腔,对套设于轴杆上的导管半成品进行头部的热压成型,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斜段和所述第二斜段在导管半成品的头部形成尖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模腔的中部还包括一向前收缩的第三圆锥台体,该第三圆锥台体连设于所述圆柱体与所述第二圆锥台体之间;从第三圆锥台体的纵截面角度观察,该第三圆锥台体形成一第三斜段,该第三斜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斜段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三斜段外侧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轴线形成一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

2、上述方案中,从纵截面角度观察,所述尾部从后向前依次包括一导入段和一弧段。

3、上述方案中,所述模腔还包括一通孔,该通孔与所述模腔同轴线设置,且通孔位于所述头部的前端,且与头部连通。

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夹角的度数为30°-40°,所述第三夹角的度数为2.5°-3.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工作原理:所述轴杆与所述模体的腔体共同界定形成一成型腔,对套设于轴杆上的导管半成品进行头部的热压成型,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斜段和所述第二斜段在导管半成品的头部形成尖部。

优点:所述导管头部通过热压形成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该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增加导管头部强度,避免导管头部折弯引起的堵管。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体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方大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设了导管的轴杆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模体和轴杆装配状态下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模体;2、轴杆;3、导管;4、模腔;41、第一斜段;42、第二斜段;43、第三斜段;44、中部;45、弧段;46、导入段;5、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4所示,一种留置针导管3模尖模具,包括一模体1和一轴杆2;所述模体1中沿其轴线方向形成有一模腔4,所述轴杆2位于所述模腔4中,且两者同轴线设置;所述轴杆2用于支撑导管3,所述导管3的管头部略超过轴杆2的杆头部。

所述模腔4从前向后依次包括头部、中部44和尾部;所述头部的主体为一向前收缩的第二圆锥台体,所述中部44的主体为一圆柱体,所述尾部为一向前收缩的第一圆锥台体。其中,从所述头部的纵截面角度观察,从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斜段41和第二斜段42;所述第一斜段4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斜段42,并且所述第一斜段41外侧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轴线形成一第一夹角α,所述第二斜段42外侧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轴线形成一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α大于所述第二夹角β;具体的,所述第一夹角α的度数为30°-40°,所述第三夹角γ的度数为2.5°-3.5°,在这个角度范围内的第一夹角α和第三夹角γ使导管3的管头部的强度最好。

所述模腔4的中部44还包括一向前收缩的第三圆锥台体,该第三圆锥台体连设于所述圆柱体与所述第二圆锥台体之间;从第三圆锥台体的纵截面角度观察,该第三圆锥台体形成一第三斜段43,该第三斜段4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斜段41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三斜段43外侧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轴线形成一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

从纵截面角度观察,所述尾部从后向前依次包括一导入段46和一弧段45;所述导入段46便于套设了导管3的轴杆2伸进模腔4中,所述弧段45为过渡段,该弧段45连接导入段46和中部44,该弧段45防止损伤套设在轴杆2上的导管3。

所述模腔4还包括一通孔5,该通孔5与所述模腔4同轴线设置,且通孔5位于所述头部的前端,且与头部连通;所述轴杆2的杆头部与模腔4的腔壁配合对导管3进行切割,超出轴杆2的杆头部的导管3被切掉后形成的废料从所述通孔5中掉落。

工作状态下,所述轴杆2与所述模体1的腔体共同界定形成一成型腔,对套设于轴杆2上的导管3半成品进行头部的热压成型,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斜段41和所述第二斜段42在导管3半成品的头部形成尖部。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留置针导管模尖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模体和一轴杆;所述模体中沿其轴线方向形成有一模腔,所述轴杆位于所述模腔中,且两者同轴线设置;

所述模腔从前向后依次包括头部、中部和尾部;所述头部的主体为一向前收缩的第二圆锥台体,所述中部的主体为一圆柱体,所述尾部为一向前收缩的第一圆锥台体;

其中,从所述头部的纵截面角度观察,从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所述第一斜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斜段,并且所述第一斜段外侧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轴线形成一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斜段外侧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轴线形成一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

工作状态下,所述轴杆与所述模体的腔体共同界定形成一成型腔,对套设于轴杆上的导管半成品进行头部的热压成型,从而通过所述第一斜段和所述第二斜段在导管半成品的头部形成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的中部还包括一向前收缩的第三圆锥台体,该第三圆锥台体连设于所述圆柱体与所述第二圆锥台体之间;从第三圆锥台体的纵截面角度观察,该第三圆锥台体形成一第三斜段,该第三斜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斜段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三斜段外侧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轴线形成一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小于所述第二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从纵截面角度观察,所述尾部从后向前依次包括一导入段和一弧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还包括一通孔,该通孔与所述模腔同轴线设置,且通孔位于所述头部的前端,且与头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角的度数为30°-40°,所述第三夹角的度数为2.5°-3.5°。


技术总结
一种留置针导管模尖模具,包括模体和轴杆;所述模体中沿其轴线方向形成有模腔;所述模腔从前向后依次包括头部、中部和尾部;所述头部的主体为一向前收缩的第二圆锥台体,所述中部的主体为圆柱体,所述尾部为一向前收缩的第一圆锥台体;其中,从所述头部的纵截面角度观察,从前向后依次包括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所述第一斜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斜段,并且所述第一斜段外侧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轴线形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斜段外侧面的延伸线与所述轴线形成第二夹角,所述第一夹角大于所述第二夹角。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导管头部通过热压形成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该第一斜段和第二斜段增加导管头部强度,避免导管头部折弯引起的堵管。

技术研发人员:黄士伟;潘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鱼跃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06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