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5102发布日期:2020-05-22 21:5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



背景技术:

螺杆机在工业生产中常用于对热熔胶、电缆料等聚合物产品进行挤压以及再塑形,在螺杆机工作过程中螺杆机与原料以及外侧套筒均会在摩擦作用下发热,因此需要对猜测套筒进行冷却降温。现有技术为通过水循环对套筒进行冷却,容易造成机内循环通路的锈蚀和堵塞,影响设备各区降温效果从而影响产品品质,同时增加了设备故障和设备设备维修保养成本,且水在吸热下挥发性还是比较强的,容易将锈蚀扩散到螺杆部分。

同时现有螺杆机头部出料孔为固定大小,若想改变出料的大小,则每次都需要将头部进行更为,很不方便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水对螺杆机进行冷却容易导致装置生锈,减少设备寿命的问题,以及出料口大小不方便改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包括承载部件,包括支撑底板、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和第三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上;搅拌部件,所述搅拌部件设置于所述承载部件上;冷却部件,所述冷却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上与所述搅拌部件连接;调节部件,包括调节旋钮和调节块,所述调节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所述调节旋钮与所述调节块通过齿轮齿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搅拌部件包括第一电机、螺杆和混料件,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螺杆设置于所述混料件内;所述第一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螺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混料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混料件包括套筒、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套筒、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冷却部件包括油路轴套、封油套、运输件和油箱,所述油路轴套设置于所述套筒外侧,所述封油套设置于所述油路轴套外侧,所述油箱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上;所述封油套与所述油箱通过所述运输件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运输件包括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油泵、抽油管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输油管与所述第二输油管连接所述封油套与所述油箱,所述抽油管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油箱,所述油泵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套筒上设置有进料管和混料仓,所述螺杆设置于所述混料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油路轴套上设置有油槽和第一进料孔,所述油槽呈螺旋形;所述进料管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料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封油套在接近两端部位置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封油套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料孔,所述第二进料孔与所述第一进料孔位置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油箱包括出油孔和进油孔,所述抽油管设置于所述出油孔内,所述第二输油管连接所述进油孔与所述出油口,所述第一输油管连接所述出油孔与所述进油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置有出料孔,所述调节块设置于所述所述第一固定件内部,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齿条;所述调节旋钮上设置有齿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以油路循环代替用水进行冷却,以预防设备生锈,延长设备寿命,且出料口大小可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例所述的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中调节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例所述的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七种实施例所述的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中油路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八种实施例所述的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中封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九种实施例所述的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中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十种实施例所述的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中调节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十种实施例所述的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中调节块的运动行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再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路循环冷却螺杆机,包括承载部件100、搅拌部件200、冷却部件300和调节部件400,其中承载部件100包括支撑底板101、第一支撑件102、第二支撑件103和第三支撑件104,第一支撑件102、第二支撑件103和第三支撑件104设置于支撑底板101上;搅拌部件200设置于承载部件100上;冷却部件300设置于支撑底板101上与搅拌部件200连接;调节部件400包括调节旋钮401和调节块402,调节部件400设置于第三支撑件104上,调节旋钮401与调节块402通过齿轮齿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该螺杆机利用冷却油对装置进行有冷却,以避免设备利用水冷却被水侵蚀生锈等问题,同时该设备设置有可调节对出料口大小进行改变的调节部件。

具体的,承载部件100用于支撑各部件,使各部件处于一定高度便于物料的添加,也便于出料时进行下一道工序可以将物料接收。搅拌部件200为该设备的主体,用于对物料的加工,添加物料进入搅拌部件200内对物料进行加热挤压出料,并在出料时改变物料的形状。冷却部件300通过设置油路循环,利用冷却油进行循环对设备进行冷却。调节部件400设置于设备出料口处,通过对调节旋钮401进行调节,进而控制调节块402移动进而调整出料口大小,改变出料的大小,无需将整个出料口进行更换,调节旋钮401与调节块402通过齿轮齿条进行传动。

实施例2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搅拌部件200包括第一电机201、螺杆202和混料件203,第一电机201与螺杆202连接,螺杆202设置于混料件203内;第一电机201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02上,螺杆202设置于第二支撑件103上,混料件203设置于第三支撑件104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设备利用螺杆的旋转挤压对物料进行加热搅拌,接着将物料挤出设备,搅拌部件200各部分分别设置于支撑部件100上,利用支撑部件100对其支撑。

具体的,螺杆202利用第一电机201作为驱动件,在混料件203内旋转,物料在此空间内受到螺杆202的搅拌与挤压,并在螺杆202的旋转下不断推进至出料口,以此实现对物料的加工与运输。

实施例3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混料件203包括套筒203a、第一固定件203b和第二固定件203c,套筒203a、第一固定件203b和第二固定件203c通过螺栓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203a内部中空,用于容纳螺杆202和物料,第一固定件203b和第二固定件203c分别设置于套筒203a的两端,三者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凸台,凸台上设置有通孔或螺纹孔,通孔与螺纹孔配套出现,以便于用螺栓连接。第一固定件203b也为装置的出料件,物料经过螺杆202在套筒203a中挤压后即达到第一固定件203b内,第一固定件203b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02上,且为了保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第一固定件203b外侧与第一支撑件102焊接在一起。第二固定件203c用于对套筒另一端进行密封,保证物料在套筒203a中被挤压后只能到达第一固定件203b内。同时第二固定件203c起连接螺杆202与第二支撑件103的作用,具体的,螺杆202一部分位于第二固定件203c内,为了保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第二固定件203c外侧与第二支撑件103焊接在一起。

实施例4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冷却部件300包括油路轴套301、封油套302、运输件303和油箱304,油路轴套301设置于套筒203a外侧,封油套302设置于油路轴套301外侧,油箱304设置于支撑底板101上;封油套302与油箱304通过运输件30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油路轴套301与封油套302的组合结构使可以间接的与套筒203a有大面积接触,以有效的对其吸热降温,冷却部件300利用运输件303将油箱304与螺杆机的工作部位连接在一起,形成一道冷却油的运行回路,以此将冷却油在油箱304与套筒203a外侧不断循环,实现对工作部位的冷却。同时由于冷却液为油,避免了用水冷却带来的通路侵蚀、生锈堵塞的问题,延长了设备寿命。应说明的是,油路轴套301与封油套302两端口连接处密封,以防止冷却油泄露,密封方式可为用利用密封剂密封、焊接密封等。

实施例5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运输件303包括第一输油管303a、第二输油管303b、油泵303c、抽油管303d和第二电机303e,第一输油管303a与第二输油管303b连接封油套302与油箱304,抽油管303d连接第二电机303e和油箱304,油泵303c与第二电机303e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机303e带动油泵303c将油箱304内的冷却油通过抽油管303d吸取出来,通过第一输油管303a输送至封油套302内对工作部位进行吸热后通过第二输油管303b回到油箱304,形成油路循环。第一输油管303a和第二输油管303b两端均设置有可转动的锁紧螺母,已方便与封油套302和油箱304进行连接和更换。

实施例6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套筒203a上设置有进料管203a-1和混料仓203a-2,螺杆202设置于混料仓203a-2内。

在本实施例中,套筒203a内部空间即为混料仓203a-2,其用于放置螺杆202和物料进行架空,该空间的特点是只有两个口,一个是进料口,一个是出料口,进料口即为进料管203a-1内供物料进入混料仓203a-2进行加工的入口,应说明的是进料管203a-1上方设置有将物料进行集中的料斗,其可以将物料缓慢输送至混料仓203a-2内。出料口为与第一固定件203b相通的口。

实施例7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油路轴套301上设置有油槽301a和第一进料孔301b,油槽301a呈螺旋形;进料管203a-1设置于第一进料孔301b内。

在本实施例中,油槽301a为冷却油在油路轴套301上流动的路径,螺旋形是的冷却油与螺杆机工作部位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以更好的发挥冷却作用。设置第一进料孔301b是使进料管203a-1可以通过,预留加料位置,同时也起限位作用,使油路轴套301不会在套筒203a上转动。应说明的是,第一进料孔301b开设位置在与进料管203a-1装配好后不影响冷却油的流动。

实施例8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封油套302在接近两端部位置设置有进油口302a和出油口302b,封油套302上还设置有第二进料孔302c,第二进料孔302c与第一进料孔301b位置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料孔302c与第一进料孔301b的作用相同,起限位以及预留空间的作用,进油口302a和出油口302b的位置分别与油槽301a的两端部位置对应,以将油槽301a充分利用。应说明的是,进油口302a和出油口302b外侧均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置有螺纹,以便于与第一输油管303a和第二输油管303b进行紧密连接。

实施例9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油箱304包括出油孔304a和进油孔304b,抽油管303d设置于出油孔304a内,第二输油管303b连接进油孔304b与出油口302b,第一输油管303a连接出油孔304a与进油口302a。

在本实施例中,油箱304上设置有出油孔304a和进油孔304b分别用于出油与进油,具体为抽油管303d设置于出油孔304a内,第二电机303e带动油泵303c工作将冷却油从油箱304抽取,经过第一输油管303a将冷却油经过进油口302a输至油槽301a,接着经过出油口302b进入第二输油管303b,经过进油孔304b回到油箱304内。应说明的是,第一输油管303a与出油孔304a为间接连接,第一输油管303a的一端是与油泵303c的出油部位进行直接连接。更进一步的,油泵303c的出油部位和油箱304的进油孔304b出均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置有螺纹,以方便与第一输油管303a和第二输油管303b紧密连接。

实施例10

参照图8,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固定件203b上设置有出料孔203b-1,调节块402设置于第一固定件203b内部,调节块402上设置有齿条402a;调节旋钮401上设置有齿轮401a。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203b内部中空,物料经螺杆202在套筒203a内加工后即被挤压输送至第一固定件203b内,并经过出料孔203b-1对物料成型送出至下一工序。调节块402上设置有调节栅条,通过移动调节块402可以改变出料孔203b-1的大小,调节块402的移动依靠其与调节旋钮401的齿轮齿条结构的啮合实现。调节旋钮401与第一固定件203b通过轴连接,这使得调节旋钮401可以绕轴心转动并使调节块402移动,而自身位置所处位置保持不变。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