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模组件及一次注塑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4368发布日期:2020-05-22 21:49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模组件及一次注塑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模组件及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属于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钢制产品在与塑料件安装成型后,成品会卡紧在后模镶件上,产品的收集十分困难,由此导致产品生产效率的低下,产生了不必要的人力成本和生产工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效率更加高效的后模组件及一次注塑成型模具。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后模组件,包括后模底板、后模顶针板、复位弹簧、后模顶针、后模板、后模仁以及后模镶件,后模顶针板固定安装在后模底板上,后模顶针设置在后模顶针板背离后模底板的一面,后模顶针贯穿后模板,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顶在后模顶针板和后模板上,后模仁安装在后模板上,后模镶件安装在后模仁上,后模镶件上开设有顶料孔,后模板沿后模顶针轴向移动以使得后模顶针远离后模顶针板的端部进出顶料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后模底板带动后模顶针板以及设置在后模顶针板上的后模顶针进行移动,以使得后模顶针板与后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控制复位弹簧的形变。当后模顶针板朝向后模板移动时,会挤压复位弹簧,同时会带动后模仁朝向靠近后模顶针的方向移动,后模顶针的端部移动至顶料孔外后能够将后模镶件上的成品顶出,可以通过设备实现工业化的成品和后模镶件的分离作业。

本实用新型所述后模组件还包括固定在后模底板上的多块方铁,所有方铁围拢形成定位槽,后模顶针板位于定位槽中,方铁用于对后模板进行限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后模顶针的下端拆装在后模顶针板上,复位弹簧用于将后模镶件推离后模顶针的上端,当后模板挤压复位弹簧以挤压在方铁上时,后模顶针的上端露出在顶料孔外。

本实用新型所述后模板远离后模顶针板的一面开设有与后模仁形状相匹配的后模仁槽,后模仁拆装于后模仁槽处,后模镶件设置在后模仁远离后模顶针板的一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后模镶件拆装于后模仁上。

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后模组件以及前模组件,前模组件朝向后模镶件活动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模组件包括前模面板、前模顶针板、前模顶针、前模板以及前模仁,前模顶针板固定在前模面板靠近后模顶针板的一面,前模顶针安装在前模顶针板远离前模面板的一面,前模仁安装在前模板上,前模仁靠近后模仁的一面开设有与后模镶件形状相匹配的成型腔,后模板带动后模镶件进出于成型腔,前模顶针靠近后模顶针板的一端进出于成型腔。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模面板的顶部设置有连通至成型腔的注塑通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模组件还包括前模板导柱,前模板导柱沿前模面板和后模底板的相对方向设置在前模面板靠近后模底板的一面,前模板沿前模板导柱的轴向活动设置在前模板导柱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前模组件还包括前模顶针板导柱,前模顶针板导柱平行于前模板导柱设置,前模板沿前模顶针板导柱轴向活动设置在前模顶针板导柱上。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次注塑成型模具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施例展示的一种一次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后模组件以及前模组件。

后模组件包括后模底板1、方铁2、后模顶针板3、复位弹簧5、后模顶针4、后模板6、后模仁7以及后模镶件8。

方铁2数量有多块,例如本实施例中方铁2数量为两块,两块方铁2均为矩形块,后模底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根定位销,两块方铁2并排设置,方铁2插接在定位销上,方铁2通过定位销固定在后模底板1的上表面,以确保方铁2和后模底板1运动过程的一致性。

两块方铁2围拢形成定位槽,定位槽中同样设置有若干根定位销,定位槽中的定位销贯穿后模顶针板3,以使得后模顶针板3固定在定位槽中。其中后模顶针板3平行于后模底板1,后模顶针板3与方铁2均位于后模底板1的上表面上。后模顶针板3的厚度小于方铁2的高度,以使得整个后模顶针板3位于定位槽内。

后模顶针4安装在后模顶针板3上,其中后模顶针4垂直于后模顶针板3,后模顶针4的下端与后模顶针板3固定。此外后模顶针板3的上表面还固定有若干根弹簧柱,复位弹簧5套在弹簧柱上,且弹簧柱平行于后模顶针4,复位弹簧5的下端位于后模顶针板3的上表面,弹簧柱能够对复位弹簧5的形变进行导向。

弹簧柱和后模顶针4均贯穿后模板6,后模板6能够沿后模顶针4的轴向相对后模底板1进行移动,弹簧柱和后模顶针4则能对后模板6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尤其弹簧柱的直径相较后模顶针4更粗,能有效减少后模顶针4所受的力,增加后模顶针4的使用寿命。后模板6在沿后模顶针4的轴向移动过程中挤压复位弹簧5,相应复位弹簧5的下端挤压在后模顶针板3的上表面,复位弹簧5的上端挤压在后模板6的下表面。

后模板6始终处于方铁2的上方,且在后模顶针4的轴向上后模板6投影至方铁2上,从而使方铁2对后模板6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

本实施例中后模板6和后模仁7均大致为矩形块,后模板6远离后模顶针板3的一面,即后模板6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后模仁7形状相匹配的后模仁槽,后模仁槽大致为一个矩形槽,后模仁7拆装于后模仁槽处,以使得后模仁7拆装于后模板6上。

后模镶件8大致为一个杯状,后模镶件8盖合在后模仁7远离后模顶针板3的一面。后模镶件8的杯底位置开设有顶料孔,后模底板1和后模板6之间在后模顶针4轴向上产生相对运动,从而使得后模顶针4远离后模顶针板3的端部,即后模顶针4的上端进出于顶料孔。

本实施例中后模底板1固定在机床上不动,后模板6沿后模顶针4轴向移动,从而控制后模顶针4的上端进出顶料孔,从而将套在后模镶件8上的钢制产品从后模镶件8上顶出,完成后模镶件8和产品之间的分离。

为了配合不同高度的后模镶件8,后模顶针4的下端拆装在后模顶针板3上,以替换不同高度的后模顶针4,从而对不同后模镶件8上的产品进行顶出分离作业。

后模板6沿后模顶针4轴向移动从而使后模镶件8和产品分离的过程中,会挤压复位弹簧5,直至后模板6的下底面挤压在方铁2上,此时后模顶针4的上端露出在顶料孔外,后模镶件8与产品完全分离。取出产品后,在复位弹簧5作用下,后模板6朝向远离方铁2的方向移动,同时后模镶件8推离后模顶针4的上端,使得后模顶针4的上端重新没入后模镶件8内。

此外后模镶件8同样拆装于后模仁7上,从而使后模镶件8生产不同的产品。

前模组件朝向后模镶件8活动设置,前模组件配合后模镶件8压制产品。

前模组件包括前模面板9、前模顶针板10、前模顶针11、前模板12以及前模仁13。

前模顶针板10固定在前模面板9的下底面,即前模面板9靠近后模顶针板3的一面。前模顶针11安装在前模顶针板10的下底面,即前模顶针板10远离前模面板9的一面。其中前模顶针11的上端同样拆装在前模顶针板10的下底面上。

前模仁13安装在前模板12上,前模仁13靠近后模仁7的一面,即前模仁13的下底面上,开设有与后模镶件8形状相匹配的成型腔,后模板6带动后模镶件8进出于成型腔。后模镶件8进入成型腔后,配合成型腔的侧壁压制产品。

前模顶针11靠近后模顶针板3的一端,即前模顶针11的下端,在前模面板9的带动下沿前模顶针11的轴向移动,从而使前模顶针11的下端进出于成型腔。

前模面板9的顶部设置有连通至成型腔的注塑通道,从而在成型腔内注塑。注塑过程中前模顶针11的下端堵住成型腔侧壁上供前模顶针11下端进出的孔洞,注塑完成后前模顶针11的下端在前模面板9的带动下朝向成型腔内移动,将贴合在成型腔侧壁上的产品从成型腔内顶出,完成产品和前模仁13之间的分离。

前模面板9和后模底板1的移动方向相互平行。为对前模板12和前模面板9相对移动方向进行导向,前模组件还包括前模板导柱15,前模板导柱15平行于弹簧柱。

前模板导柱15的上端固定在前模面板9靠近后模底板1的一面,前模板导柱15沿前模面板9和后模底板1的相对方向设置,前模板导柱15贯穿前模板12,前模板12沿前模板导柱15的轴向活动设置。前模面板9在沿前模板导柱15轴向移动时,前模顶针板10也会一并移动,为此前模组件还包括平行于前模板导柱15的前模顶针板导柱14,前模板12沿前模顶针板导柱14轴向活动设置在前模顶针板导柱14上。前模板导柱15和前模顶针板导柱14配合对前模面板9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