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加热圈外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9451发布日期:2020-07-31 22:0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加热圈外表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加热圈外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机,挤出机,塑料拉丝机,吹膜机,造粒机,挤塑机,塑胶管材型材生产线等各种塑料加热设备上,都是通过一个炮筒来将塑料粒子熔融成胶态(液态),然后挤出到对应的模具上形成各种塑料产品的。一般都是通过包围在炮筒上的红外加热圈来加热炮筒,达到生产需要的温度。

炮筒的温度一般有数百度,红外加热圈与炮筒接触的区域全部是金属,而金属又是导热最快的,同时整个红外加热圈的外壳全部都是金属的,表面积很大,散热很快,因此现有的红外加热圈的表面温度很高,使得红外加热圈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不必要的能耗。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在这里提出一种红外加热圈外表降温装置,通过降低红外加热圈的外表温度,来降低红外加热圈本身散发的热量,从而降低能耗,实现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炮筒的温度一般有数百度,红外加热圈与炮筒接触的区域全部是金属,而金属又是导热最快的,同时整个红外加热圈的外壳全部都是金属的,表面积很大,散热很快,因此现有的红外加热圈的表面温度很高,使得红外加热圈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不必要的能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外加热圈外表降温装置,包括两个隔热半筒,两个所述隔热半筒的内侧壁上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之间设有多个红外电热管,两个所述隔热半筒之间设有转动连接组件,所述转动连接组件包括固定端和转接端两部分,所述固定端包括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和第三金属片,所述第一金属片、第二金属片和第三金属片均靠近隔热半筒设置,所述转接端包括安装管和转轴,两个所述隔热半筒转动连接在一起,其中一个所述隔热半筒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卡扣,另一个所述隔热半筒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卡扣相匹配的卡钩,所述第一金属片上固定连接有隔离半环,其中一个所述隔热半筒上对称设有两个隔离片,两个所述隔热半筒的外侧壁上均设有保温壳。

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片设置在隔热半筒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三金属片设置在隔热半筒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金属片固定连接在第一金属片和第三金属片之间。

优选的,多个所述安装管呈交错式固定连接在第二金属片远离凹槽的一侧壁上,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多个安装管之间。

优选的,两个所述隔热半筒相互靠近的一端内均设有两个弧形孔,所述弧形孔内转动连接有限位环。

优选的,所述隔离半环由石墨制成,所述隔离片由玻璃纤维板制成,所述保温壳由岩棉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借助由石墨制成的隔离半环,避免第一金属片与炮筒之间的直接接触,防止第一金属片将红外加热圈内的热量传导到炮筒的外侧壁上所造成的热量损失,通过隔离片避免两个隔热半筒上的第一金属片及第二金属片之间的直接接触,阻止两个红外加热圈之间的温差传递,利用保温壳降低红外加热圈外表的温度,并阻止第三金属片暴露在空气中所产生的热量的散发。

2、隔离半环、隔离片和保温壳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使得两个红外加热圈拼接在一起并安装到炮筒上时,与炮筒之间几近无缝连接,红外加热圈与外界环境无法借助空气进行冷热交换,从而进一步降低红外加热圈的热量损耗,进而降低红外加热圈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红外加热圈外表降温装置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红外加热圈外表降温装置的合拢状态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中:1隔热半筒、2凹槽、3红外电热管、4第一金属片、5第二金属片、6第三金属片、7安装管、8转轴、9卡扣、10卡钩、11限位环、12隔离半环、13隔离片、14保温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2,一种红外加热圈外表降温装置,包括两个隔热半筒1,两个隔热半筒1的内侧壁上均设有凹槽2,凹槽2的两侧内壁之间设有多个红外电热管3(红外电热管3属于现有技术,其工作原理和连接方式在这里不再做详细叙述),凹槽2配合其内部的红外电热管3及外部的隔热半筒1即构成了红外加热圈,连接线路设置在隔热半筒1内,接电端设置在其中一个隔热半筒1的外部,两个隔热半筒1之间设有转动连接组件,转动连接组件包括固定端和转接端两部分。

固定端包括第一金属片4、第二金属片5和第三金属片6,第一金属片4、第二金属片5和第三金属片6均靠近隔热半筒1设置,第一金属片4设置在隔热半筒1的内侧壁上,第三金属片6设置在隔热半筒1的外侧壁上,第二金属片5固定连接在第一金属片4和第三金属片6之间,利用第一金属片4、第二金属片5和第三金属片6之间焊接而成的固定端,将固定端套设在两个隔热半筒1上,从而为转接端的安装提供固定基点,并对转接端进行固定。

转接端包括安装管7和转轴8,多个安装管7呈交错式固定连接在第二金属片5远离凹槽2的一侧壁上,转轴8转动连接在多个安装管7之间,转接端配合固定端,使得两个隔热半筒1可以绕转轴8转动,从而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隔热筒,且这个隔热筒是可以方便的打开的,有助于将隔热筒安装到炮筒上,即方便了炮筒上红外加热圈的安装和拆卸,两个隔热半筒1转动连接在一起,其中一个隔热半筒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卡扣9,另一个隔热半筒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卡扣9相匹配的卡钩10。

两个隔热半筒1相互靠近的一端内均设有两个弧形孔,弧形孔内转动连接有限位环11,借助限位环11,配合弧形孔,对两个隔热半筒1之间的转动连接的稳固性进行提升,第一金属片4上固定连接有隔离半环12,隔离半环12由石墨制成,当红外加热圈固定到炮筒的外侧壁上时,由石墨制成的隔离半环12能够避免第一金属片4与炮筒之间的直接接触,防止第一金属片4将红外加热圈内的热量传导到炮筒的外侧壁上所造成的热量损失。

其中一个隔热半筒1上对称设有两个隔离片13,隔离片13由玻璃纤维板制成,隔离片13通过避免两个隔热半筒1上的第一金属片4及第二金属片5之间的直接接触,阻止两个红外加热圈之间的温差传递,两个隔热半筒1的外侧壁上均设有保温壳14,借助保温壳14对套设在隔热半筒1上的固定端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固定,保温壳14由岩棉制成,具有保温隔热的特性,因此能够降低红外加热圈外表的温度,并阻止第三金属片6暴露在空气中所产生的热量的散发,且隔离半环12、隔离片13和保温壳14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使得两个红外加热圈拼接在一起并安装到炮筒上时,与炮筒之间几近无缝连接,红外加热圈与外界环境无法借助空气进行冷热交换,从而进一步降低红外加热圈的热量损耗,进而降低红外加热圈的能耗。

本实用新型中,借助由石墨制成的隔离半环12,避免第一金属片4与炮筒之间的直接接触,防止第一金属片4将红外加热圈内的热量传导到炮筒的外侧壁上所造成的热量损失,通过隔离片13避免两个隔热半筒1上的第一金属片4及第二金属片5之间的直接接触,阻止两个红外加热圈之间的温差传递,利用保温壳14降低红外加热圈外表的温度,并阻止第三金属片6暴露在空气中所产生的热量的散发,且隔离半环12、隔离片13和保温壳14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使得两个红外加热圈拼接在一起并安装到炮筒上时,与炮筒之间几近无缝连接,红外加热圈与外界环境无法借助空气进行冷热交换,从而进一步降低红外加热圈的热量损耗,进而降低红外加热圈的能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