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稳定离型结构的模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50130发布日期:2020-07-04 01:24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稳定离型结构的模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仁,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稳定离型结构的模仁。



背景技术:

模仁是指用于模具中心部位的关键运作的精密零件,模仁可用于光学透镜等产品的注塑成型。

将模仁安装于模具,模仁上设有模腔,合模后模腔之间形成注塑型腔,便可以进行注塑,注塑型腔中的材料固化后形成注塑件后开模即可取出注塑件,为提高注塑件离型脱料效率,模仁中都会设置有顶针结构,用于将注塑件顶出,现有技术中,顶针都是设置于注塑型腔的底部,顶出时注塑件的边缘容易受注塑型腔的边缘阻碍而受力不平衡,是对于光学透镜等精密产品,顶出动作容易导致注塑件形成缺陷而导致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稳定离型结构的模仁,能够稳定地将注塑件分离于模腔,可避免注塑件被损坏。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稳定离型结构的模仁,包括第一模仁体,第一模仁体上设有第一注塑凹槽,第一注塑凹槽的一端连接有进料道,第一注塑凹槽的边缘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顶针孔,至少一个第一顶针孔正对进料道,第一模仁体上还设有两个安装镶孔,两个安装镶孔分别连通于第一注塑凹槽的两侧;

第一顶针孔内设有第一顶针,第一顶针的顶部设有成型缺口,安装镶孔中设有一腔壁镶柱,第一注塑凹槽、成型缺口和两个腔壁镶柱之间形成模腔。

进一步的,第一顶针为圆顶针或扁顶针。

进一步的,进料道的底部设有第二顶针孔,第二顶针孔内设有第二顶针。

进一步的,第一模仁体上还设有排气槽,排气槽连通安装镶孔。

进一步的,第一注塑凹槽中心到槽壁的最大距离为p,第一注塑凹槽中心到安装镶孔侧壁的距离为q,p≤q。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腔壁镶柱的至少一侧面为斜面。

进一步的,第一模仁体的上方还设有第二模仁体,第二模仁体的底部设有两个定位凹槽,两个定位凹槽分别正对两个安装镶孔。

进一步的,第二模仁体的底部还设有第二注塑凹槽,第二注塑凹槽正对第一注塑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具有稳定离型结构的模仁,在模腔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对注塑件边缘实现顶出的第一顶针,第一顶针的顶部设置的成型缺口能够组成模腔的底面和侧面,离型脱料的过程中,第一顶针推动注塑件上升时,第一顶针能够有效将推力作用于注塑件的底面和侧面,从而避免注塑件离型过程中发生偏移翘起,可有效提高注塑件离型动作的顺畅性,能够避免注塑件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沿图3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在图4中b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第一模仁体10、第一注塑凹槽11、进料道12、第二顶针孔121、第一顶针孔13、安装镶孔14、排气槽15、第一顶针21、成型缺口211、第二顶针22、腔壁镶柱30、模腔40、第二模仁体50、定位凹槽51、第二注塑凹槽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考图1至图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稳定离型结构的模仁,包括第一模仁体10,第一模仁体10上设有第一注塑凹槽11,第一注塑凹槽11的一端连接有进料道12,第一注塑凹槽11的边缘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顶针孔13,第一顶针孔13贯穿第一模仁体10的上下,第一顶针孔13贯穿第一注塑凹槽11的底面和侧壁,至少一个第一顶针孔13关于第一注塑凹槽11的中心正对进料道12,第一模仁体10上还设有两个安装镶孔14,两个安装镶孔14分别连通于第一注塑凹槽11的两侧,两个安装镶孔14关于第一注塑凹槽11中心对称,第一注塑凹槽11的长小于安装镶孔14的长,确保腔壁镶柱30能够完全封闭第一注塑凹槽11的一侧,避免模腔40在注塑过程中形成毛边;

第一顶针孔13内设有第一顶针21,第一顶针21的顶部设有成型缺口211,成型缺口211的底面与第一注塑凹槽11的底面共面,成型缺口211的侧面与连接第一注塑凹槽11的侧壁形成连贯的腔壁,每个安装镶孔14中均设有一腔壁镶柱30,腔壁镶柱30与安装镶孔14的侧壁紧贴匹配,第一注塑凹槽11、成型缺口211和两个腔壁镶柱30之间形成模腔40,模腔40又称模穴,成型缺口211的底面和侧面分别构成模腔40的部分底面和侧壁,在顶料离型的过程中,成型缺口211的底面和侧面紧贴注塑件的底面和侧面,第一顶针21的顶部形成l型的承托限位结构,能够有效避免注塑件在离型脱料的过程中发生偏移而被卡住,可有效提高离型脱料动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在模腔40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对注塑件边缘实现顶出的第一顶针21,第一顶针21的顶部设置的成型缺口211能够组成模腔40的底面和侧面,离型脱料的过程中,第一顶针21推动注塑件上升时,第一顶针21能够有效将推力作用于注塑件的底面和侧面,从而避免注塑件离型过程中发生偏移翘起,可有效提高注塑件离型动作的顺畅性,能够避免注塑件被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顶针21为圆顶针或扁顶针。

在本实施例中,进料道12的底部设有第二顶针孔121,第二顶针孔121贯穿第一模仁体10的上下,第二顶针孔121内设有第二顶针22,优选地,第二顶针22为圆顶针,配合第二顶针22能够配合第一顶针21对注塑件实现快速稳定的离型脱料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仁体10上还设有排气槽15,排气槽15连通安装镶孔14的顶面,通过排气槽15能够有效释放模腔40内的气体,提高注塑成型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注塑凹槽11中心到自身槽壁的最大距离为p,第一注塑凹槽11中心到安装镶孔14侧壁的距离为q,p≤q,能够有效避免安装镶孔14的侧壁阻碍机床对第一注塑凹槽11进行的旋转加工,优选地p<q。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腔壁镶柱30的至少一侧面为斜面,腔壁镶柱30的形状与安装镶孔14的形状匹配,设置楔状结构的腔壁镶柱30能够有效提高腔壁镶柱30与安装镶孔14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精确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模仁体10的上方还设有第二模仁体50,优选地,第一模仁体10安装于下模板中,第二模仁体50安装于上模板中,第二模仁体50的底部设有两个定位凹槽51,两个定位凹槽51分别正对两个安装镶孔14,定位凹槽51的形状大小与腔壁镶柱30顶部的形状大小匹配,腔壁镶柱30依次插入安装镶孔14和定位凹槽51中,能够有效避免腔壁镶柱30的位置,同时能够有效避免第二模仁体50与第一模仁体10之间发生偏移,此外,腔壁镶柱30的侧面非边缘部形成模腔40的其中两侧壁,可有效避免模腔40注塑过程中因腔壁镶柱30边缘位置导致毛边的产生,可有效提高加工精度。

基于上述实施例,第二模仁体50的底部还设有第二注塑凹槽52,第二注塑凹槽52正对第一注塑凹槽11,合模后,第一注塑凹槽11与模腔40之前形成注塑型腔。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