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线注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69048发布日期:2020-08-07 18:4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线注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线生产设备和生产方法,尤其是一种排线注胶设备及排线上色方法。



背景技术:

排线是一种用于传输数据的线束导线,广泛应用于各类通讯设备中。为了便于在接线时快速识别排线中各导线的连接位置,需要通过颜色进行标示形成彩排线,相应的,未进行颜色标示的排线称为单色排线。

对于单色排线,目前已经能够通过挤出成型的方式直接获得,然而,对于彩排线,目前仍需先对每根导线分别挤出成型获得相互独立且颜色各异的单根电子线,然后在通过粘胶或热熔的方式将各单根电子线并排连接在一起形成彩排线,工艺复杂且成本相对较高。

有鉴于此,本申请人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且成本相对较低的排线注胶设备及排线上色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线注胶设备,包括进料管道、挤出成型模具和用于加热所述进料管道的加热装置,所述挤出成型模具设置有挤出型腔,所述挤出型腔包括两个以上相互平行布置且呈直线依次布置的穿线孔,相邻两个所述穿线孔相互连通,其中一个以上的所述穿线孔的内壁上开设有进胶孔,所述进料管道的数量与开设有所述进胶孔的所述穿线孔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所述进料管道和与该进料管道对应的所述穿线孔的内壁上的所述进胶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挤出成型模具有两个以上,各所述挤出成型模具的各所述穿线孔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且相互对应的各所述穿线孔中最多只有一个所述穿线孔上开设有所述进胶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挤出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上开设有上线槽,所述下模上开设有与所述上线槽对应的下线槽,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后所述上线槽和所述线槽共同形成所述穿线孔,所述进胶孔位于所述上模和/或所述下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挤出成型模具上设置有锁模结构,所述锁模结构如下:

所述下模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有滑动穿插在所述上模的螺柱,所述螺柱上螺旋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合模后所述锁紧螺母抵顶在所述上模远离所述下模的一侧;

或者,所述上模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有滑动穿插在所述下模的导柱,所述导柱远离所述上模的一端设置有锁模油缸,所述锁模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下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具有竖直布置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螺旋连接有上螺母和下螺母,所述上模固定连接有滑动套设在所述螺杆上的上滑套,所述下模固定连接有滑动套设在所述螺杆上的下滑套,所述上滑套抵顶在所述上螺母的上侧面,所述下滑套抵顶在所述下螺母的上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料管道竖直布置,所述进料管道的上端连接有料斗,下端与对应的所述进胶孔连接,且所述进料管道内穿插有绞龙杆,所述绞龙杆上传动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绞龙杆转动的驱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料斗的正上方设置有压料油缸,所述压料油缸的活塞杆朝下布置,且所述压料油缸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压料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料斗内设置有料位计。

一种排线上色方法,先制作出单色排线,所述单色排线包括多根相互平行布置的导线和分别包覆各所述导线的绝缘层,相邻两个所述绝缘层一体连接,然后在各所述绝缘层外分别注塑一层色层,各所述色层或部分所述色层的颜色互不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绝缘层和所述色层都为pvc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线注胶设备和排线上色方法,可以在现有的单色排线的基础上注塑色层形成彩排线,与现有采用粘胶或热熔的方式的相比,由于无需先成型单根电子线,也无需对单根电子线进行排列和预紧固,工艺相对简单且成本相对较低。

2、通过将挤出成型模具才分为上模和下模,便于穿入单色排线。

3、通过设置压料油缸,避免原料因受热膨胀而溢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排线注胶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排线注胶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排线注胶设备的挤出成型模具和进料管道在开模状态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排线注胶设备的挤出成型模具和进料管道在合模状态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仅示出两个穿线孔与进料管道之间的连接,其他位置省略;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排线注胶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排线注胶设备的测试结构示意图。

图中对应标示如下:

10-进料管道;11-料斗;

12-绞龙杆;13-驱动电机;

14-双排链轮;15-同步链条;

16-主动链轮;17-驱动链条;

18-压料油缸;19-料位计;

20-挤出成型模具;21-穿线孔;

22-进胶孔;23-上模;

24-下模;25-导柱;

26-锁模油缸;30-加热装置;

40-机架;41-螺杆;

42-上螺母;43-下螺母;

44-上滑套;45-下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线上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先按照常规的工艺制作出单色排线,该单色排线包括多根相互平行布置的导线和分别包覆各导线的绝缘层,相邻两个绝缘层一体连接,绝缘层是单色的,具体的颜色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灰色或白色等。当然,也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单色排线进行后续加工,也就是说,本实施例制作出的单色排线不仅可以直接作为非彩排线出售,而且可以作为彩排线的坯料使用,便于大批量生产,有效提高人员、设备和模具的利用率,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s2,在各绝缘层外分别注塑一层色层,各色层或部分色层的颜色互不相同。具体的颜色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通常颜色排列依次为棕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灰色-白色-黑色。由于色层是直接注塑在绝缘层上的不易脱落,且注塑时无需对单根电子线进行排列和预紧固,工艺相对简单且成本相对较低。需要说明的是,色层的注塑可以分多次完成,也可以通过多色注塑一次性完成。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和色层都为pvc层,以确保两者具有较好的粘合力。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线注胶设备,可用于实现实施例一中的步骤s2,如图1-图4所示,该排线注胶设备包括进料管道10、挤出成型模具20和用于加热进料管道10的加热装置30,其中,加热装置为常规的电热装置,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获得,只要能够对进料管道10进行加热以熔化塑料颗粒即可,并非本实施例的重点,此处不再详述,此外,加热装置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加热管道10上设置有六个加热装置,六个加热装置沿加热管道10的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挤出成型模具20设置有挤出型腔,该挤出型腔包括两个以上相互平行布置且呈直线依次布置的穿线孔21,相邻两个穿线21孔相互连通,以确保单色排线可以穿过,其中一个以上的穿线孔21的内壁上开设有进胶孔22,且开设有进胶孔22的穿线孔21的直径略大于未开设有进胶孔22的穿线孔21(两者的直径差小于或等于1mm),以便为注塑色层提供空间,当然,挤出型腔的形状和大小整体上与单色排线的截面形状和大小相适配。具体的,挤出成型模具20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23和下模24,上模23上开设有上线槽,下模24上开设有与上线槽对应的下线槽,上模23和下模24合模后上线槽和线槽共同形成穿线孔21,进胶孔22位于上模21和/或下模22,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穿线孔21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进胶孔22,同一个穿线孔21中的两个进胶孔22分别位于上模21和下模22上。

对于常规的彩排线,其通常包括有九根导线,且每根导线都需要用颜色标示出来,具体的颜色排列依次为棕色-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紫色-灰色-白色-黑色,即生产常规的彩排线需要设置是个穿线孔21,但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排线注胶设备不仅可以用于生产常规的彩排线,也可以用于生产客户定制的彩排线,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以挤出成型模具20的穿线孔21有十六个为例进行说明,且各穿线孔21中都开设有进胶孔22,即通过一个挤出成型模具20实现多色注塑。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挤出成型模具20上设置有锁模结构,具体的,该锁模结构为,下模24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有滑动穿插在上模23的螺柱(图中未示出),该螺柱上螺旋连接有锁紧螺母(图中未示出),上模23和下模24合模后锁紧螺母抵顶在上模23远离下模24的一侧,以此实现锁模。此外,本实施例提供的排线注胶设备还包括机架40,该机架40具有竖直布置的螺杆41,螺杆41上螺旋连接有上螺母42和下螺母43,上模23固定连接有滑动套设在螺杆41上的上滑套44,下模24固定连接有滑动套设在螺杆41上的下滑套45,且上滑套44抵顶在上螺母42的上侧面,下滑套45抵顶在下螺母43的上侧面,这样在开模时可以通过上螺母42支撑上模23以便工人进行操作,通过下螺母43调整挤出成型模具20的高度位置,便于与生产线上的其他设备配合。

进料管道10的数量与开设有进胶孔22的穿线孔2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连接,由于本实施例中开设有进胶孔22的穿线孔21有多个,则进料管10也有多个,各进料管道10和与该进料管道10对应的穿线孔21的内壁上的进胶孔22连通,即同一个穿线孔21中的两个进胶孔22连接在同一个进料管道10上。

进料管道10上需要设置有用于将熔化的塑料送入挤出型腔的驱动结构,该结构可以为常规的结构,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以其中一个进料管道10为例,进料管道10竖直布置,进料管道10的上端连接有与该进料管道10连通的料斗11,下端与对应的进胶孔22连接,且进料管道10内穿插有绞龙杆12(即设置有螺旋叶片的杆件,可从市场上直接购买获得),该绞龙杆12上传动连接有用于驱动绞龙杆12转动的驱动电机13。需要说明的是,可以为每个绞龙杆12配置一个驱动电机13,也可以多个绞龙杆12共用一个驱动电机13,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13有四个,每个驱动电机13的输出轴上都设置有主动链轮16,十六个进料管道10呈方形矩阵布置,每个绞龙杆的上端都设置有双排链轮14,位于同一行或同一列的四个双排链轮14中,相邻两个双排链轮14之间都绕设有同步链条15,且其中一个位于该行或该列端部的双排链轮14与其中一个主动链轮16之间绕设有驱动链条17,即每个驱动电机13驱动位于同一行或同一列中的四个绞龙杆12转动。至于料斗11和进料管道10之间的具体连通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如通过设置管道实现连通或者通过开设在绞龙杆12上的连接通道实现连通,并非本实施例的重点,此处不再详述。

料斗11的正上方设置有压料油缸18,压料油缸18的活塞杆朝下布置,且压料油缸18的活塞杆上设置有压料板,此外,料斗11内设置有料位计19。当料斗11内的料位越过料位计19时,压料油缸18的活塞杆伸出压紧料斗11内的原料,避免原料溢出。

使用时,将单色排线的一端压紧在上模23和下模24之间的挤出型腔中,然后开始在单色排线上注塑色层,同时采用人工、机械手或牵引机将单色排线匀速拉出,当然,拉出的速度需要与注塑的速度相匹配,具体的匹配关系需要通过反复试机或反复调试获得,在上述过程中,塑料颗粒(即原料)从料斗11流入进料管道10被加热呈熔融状态,然后在绞龙杆12的带动下经进胶孔22倍送入对应的穿线孔21。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挤出成型模具20有两个以上,即通过多个挤出成型模具20实现多色注塑。各挤出成型模具20的各穿线孔21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且相互对应的各穿线孔21中最多只有一个穿线孔21上开设有进胶孔22,以确保排线的每一根导线最多仅会被注塑一个色层。

实施例四。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锁模结构不同,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锁模结构为,上模23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有滑动穿插在下模24的导柱25,导柱25竖直布置,且其远离上模23的一端设置有锁模油缸26,锁模油缸26的活塞杆竖直布置且与下模24连接。使用时,通过上螺母42支撑上模23实现对挤出成型模具20的高度位置的调整,通过调整下螺母43的位置控制下模24的下极限形成,至于开合模动作以及锁模动作,则通过锁模油缸26进行控制。

此外,本实施例还在机架40上设置壳体,避免部分机构在使用时收到外部干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如将上述实施例中的油缸变更为气缸等,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