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胶条接角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2398发布日期:2020-08-05 02:03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PVC胶条接角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胶条连接技术领域,涉及胶条接角成型装置,具体为pvc胶条接角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密封性能是包边条的基本性能要求,所以包边条外形要符合配合件的外形。以汽车风挡玻璃为例:包边条由直条部分和弯角部分组成。玻璃弯角部分为特殊形状,所以包边条弯角部分要做成与玻璃一致的形状才能起到密封作用。

因直条部分截面一致,采用挤出成型,弯角部分为异形变化截面,采用注塑成型,包边条结合线处的强度是最基本的性能要求,要求接角处的最小开裂力≥35n,注塑接角时挤出直条端面温度较低,注塑时不能达到分子间的接合,为保证接角强度,所以现在的包边条成型工艺是:在挤出直条端面刷胶,12-36小时内完成注塑接角。刷胶不能过刷(产生亮印)、不能漏刷(开裂),刷胶工序效率低下;刷胶后有时间限制,时效性差;需要有效的干燥,过程不能受污染,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均会给生产管理带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pvc胶条接角成型装置,采用加热直条端面注塑成型的工艺,达到分子间结合,提高接角处强度,从而省略刷胶这一步骤,提高胶条接角效率,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且使成品胶条外观美观,无亮印。

pvc胶条接角成型装置,包括下模,借助升降调节机构与下模呈接触式配合的上模,关键是:所述的装置中还包括一组接角成型部件,所述的接角成型部件包括在下模上设置的开设有活动子模板容置腔的固定子模板及活动子模板,固定子模板上开设有成角度设置的直槽,活动子模板上开设弯角槽,直槽与弯角槽边缘形状相吻合以组成胶条角下型腔,上模上设置有凹槽以形成胶条角上型腔,下型腔和上型腔组合形成与胶条角外形相同的型腔,上模开设有浇筑管道,浇筑管道的出料口与弯角槽连通,所述的活动子模板下方固连加热机构,所述的加热机构借助升降机构具有上下移动的自由度。

所述的固定子模板上设置有导柱,上模1上设置有与导柱同轴且间隙配合的导套。

所述的固定子模板上还设置有限位柱槽,上模1上设置有与限位柱槽同轴且接触式配合的限位柱。

所述的升降机构为气缸、液压缸、齿轮齿条升降机构或丝杠升降机构。

所述的加热机构包括支架及设置于支架上的红外线加热管,支架与升降机构连接。

所述的直槽和弯角槽之间还设置有辅助过渡弧形槽,所述的辅助过渡弧形槽下方与顶杆固连,顶杆借助驱动装置的驱动具有竖直向的升降自由度。

所述的驱动装置包括上表面为斜坡状的下楔形块,与下楔形块上表面贴合的上楔形块,顶杆与上楔形块固连,下楔形块借助气缸、液压缸、齿轮齿条或丝杠的驱动具有水平向的移动自由度。

所述的上模内部设置有水冷管道。

所述的固定子模板内部设置有水冷管道。

所述的接角成型部件的数量为1-4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pvc胶条接角成型装置,通过在接角模具内增加加热机构,在注塑之前快速的将挤出半成品胶条端面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快速注塑,使弯角成型,因为达到了分子间的结合,接角处的强度大大提高,强度平均值由原来的40n提高至80n;取消了刷胶工序,减少了管理成本,直接经济效益约为92万元/年;除了接角强度提高外,注塑后的产品外观质量稳定无瑕疵,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加热机构借助升降机构进行升降,加热机构上升至半成品胶条端面处进行辐射加热,加热完成后下降远离半成品胶条端面,能够使注塑完成后的胶条迅速冷却,保证成品胶条外观质量,也使成品胶条容易取出。

水冷管道的设置可避免加热管的热量传递到模具上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也可加速成品胶条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顶出机构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结构弹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加热结构弹出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浇筑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水冷管道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模仰视图;

附图中,1、上模,2、下模,31、活动子模板,32、固定子模板,41、直槽,42、弯角槽,5、凹槽,6、加热机构,61、支架,7、升降机构,8、顶出机构,81、顶出杆,82、驱动装置,83、下楔形块,84、上楔形块,91、导柱,92、导套,101、限位柱,102、限位柱槽,11、弧形槽,12、水冷管道,13、浇筑管道,14、出料口,15、半成品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2、3所示,pvc胶条接角成型装置,包括下模2,借助升降调节机构与下模2呈接触式配合的上模1,关键是:所述的装置中还包括一组接角成型部件,所述的接角成型部件包括在下模2上设置的开设有活动子模板容置腔的固定子模板32及活动子模板31,固定子模板32上开设有成角度设置的直槽41,活动子模板31上开设弯角槽42,直槽41与弯角槽42边缘形状相吻合以组成胶条角下型腔,上模1上设置有凹槽5以形成胶条角上型腔,下型腔和上型腔组合形成与胶条角外形相同的型腔,上模1开设有浇筑管道13,浇筑管道13的出料口14与弯角槽42连通,所述的活动子模板31下方固连加热机构6,所述的加热机构6借助升降机构7具有上下移动的自由度。

本实施例中在模具上开设两组接角槽,可同时对两组半成品胶条15进行接角,相应的,浇筑管道13的出料口14同样设置两个与接角槽配合。

如图5、6所示,借助升降调节机构打开上模1,优选气缸作为升降机构7,优选红外线加热管为加热机构6,为了使红外线加热管能够辐射到半成品胶条端面同时又不会对模具过多加热,将红外线加热管设置在活动子模板31内部,并且在侧面开孔,使活动子模板31行至最高处时,红外线加热管刚好能够辐射到半成品胶条端面;在气缸的作用下将红外线加热管和活动子模板弹出,在直槽41放入半成品胶条,使其与直槽41紧密贴合,同时红外线加热管能量辐射至半成品胶条端面,使端面变为熔融状态。根据控制红外线加热管对半成品胶条端面辐射的时间控制半成品胶条端面的熔融状态,优选使半成品胶条端面熔融至0.5mm,这样既可以使成品胶条强度足够,也不会浪费过多时间加热。

如图9所示,上模1和下模2上均设有导柱91和导套92,保证合模定位精度,还设有限位柱101和限位柱槽102用以限制上模的行程,调整闭模高度,避免模具撞击。

根据红外线加热管的加热时间控制半成品胶条端面0.5mm范围内加热至熔融状态后,进行合模,同时加热机构6下降,使红外线加热管不再对半成品胶条15进行辐射;合模完成后进行注塑,如图7所示,将液态胶从浇筑管道入口灌注进浇筑管道13,从浇筑管道出料口14进入凹槽5和弯角槽42扣合成的腔体中,与熔融的半成品胶条端面进行分子间的结合,同时冷却成型。这样制得的成品胶条接角强度大大提高,强度平均值由原来的40n提高至80n;同时因强度的提高可以省略掉刷胶的步骤,节约人力物力,减少管理成本。

如图4所示,顶出杆81上端面设置辅助过渡弧形槽11,弧形槽11连接直槽41和弯角槽42,并与直槽41、弯角槽42和型腔凹槽42共同形成胶条下型腔。

顶出机构8设置在固定子模板32和活动子模板31之间,包括两个顶出杆81、驱动装置82,选择气缸作为驱动装置82,气缸输出端连接有上表面为斜坡状的下楔形块83,两个顶出杆81底部均固连于上表面与地面平行的上楔形块84,楔形块84底面为与下楔形块83上表面配合的倾斜斜面,这样的设置可以使两个顶出杆81同步运作、上升平稳。

注塑完成后,将上模1打开,驱动装置82驱动顶出杆81将成品胶条顶起,使胶条弯角与弯角槽42分离,这样的设置能够使成品胶条更容易被取出。

如图8所示,在上模1、固定子模板32和活动子模31内均设置有水冷管道12,用以冷却模具,加快成品胶条的冷却过程,也避免模具温度过高烫伤工作人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