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作同质透心地板的压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4822发布日期:2020-09-29 09:30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制作同质透心地板的压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延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作同质透心地板的压延装置。



背景技术:

压延装置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辊筒,按一定形式排列,在一定温度下,将橡胶或塑料压制展延成一定厚度和表面形状的板料的机械。

压延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上压辊和下压辊,上压辊与下压辊均水平设置,上压辊位于下压辊上方,上压辊与下压辊均与机架转动连接,上压辊一端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

生产板料时,驱动电机带动上压辊转动,原材料在上压辊与下压辊之间碾压展开,使碾压后的板料包覆在下压辊上,由于上压辊摩擦力的作用,使压延后的板料从下压辊上被夹送出去,从而完成对板料的压延过程。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虽然在非生产时上压辊表面的横向温度没有温差,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上压辊和下压辊外部热交换环境的不一致,造成上压辊与下压辊中间温度明显高于两端的温度,由于热胀冷缩,使得上压辊与下压辊中间的直径大于两端的直径,从而使得被压延成型后的板料横向厚薄产生误差,主要表现为板料中间薄而两侧边缘厚,影响了板料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作同质透心地板的压延装置,达到使被压延后的板料厚度更加均匀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制作同质透心地板的压延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上压辊和下压辊,上压辊位于下压辊上方,下压辊与机架转动连接,上压辊为圆筒形,上压辊内穿设有固定辊,固定辊与上压辊转动连接,并与机架固定连接,固定辊的外壁上开设有冷却槽,冷却槽贯穿固定辊的两端,机架一侧设置有循环装置,循环装置与冷却槽连通,并用于使冷却液沿着冷却槽内循环流动,下压辊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装置内的冷却液沿着冷却槽流动,并与上压辊进行热交换,使上压辊的温度降低,减小了上压辊上横向的温差,从而减小了压延成型后板料横向的厚度差,使板料的厚度更加均匀,提高了板料的质量。在上压辊内设置固定辊,一方面避免上压辊转动时使冷却槽随之转动,影响冷却槽与循环装置之间连通的紧密性;另一方面,上压辊不断转动,使上压辊内壁与冷却槽内冷却液的接触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了压延成型后板料厚度的均匀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槽内固定设置有冷却管,冷却管的外壁与冷却槽的侧面抵接,且冷却管的外壁与上压辊的内壁抵接,冷却管与循环装置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压辊与固定辊相对转动,使上压辊与固定辊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设置冷却管,使冷却液在冷却管内流动,避免冷却液从上压辊与固定辊的缝隙处泄漏出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装置包括水箱、循环泵、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和出水管,第一进水管一端与水箱连通,另一端与循环泵的入口连通,第二进水管一端与循环泵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冷却槽的一端连通,出水管一端与水箱连通,另一端与冷却槽远离第二进水管的一端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箱中的冷却液经第一进水管进入循环泵内,经循环泵加压再流入第二进水管,从第二进水管流入冷却管内,并与上压辊进行热量交换,再从出水管回流到水箱内,在水箱内进行冷却后再重新流入冷却管,从而形成一个流动过程的闭环,节省了能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槽呈螺旋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槽呈螺旋状设置,极大地增大了冷却液与上料辊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压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吹风管,第一吹风管一端设置有送风装置,第一吹风管上连通有若干个第一引导管,第一引导管的开口朝向上压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风装置为第一吹风管提供风能,使风能沿着第一引导管对上压辊进行降温,进一步减小了上压辊上横向的温差,使板料更加平整,提高了板料的质量。第一引导管对风能的流动方向起到引导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压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吹风管,第二吹风管与送风装置连通,第二吹风管上连通有若干个第二引导管,第二引导管开口朝向下压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风装置为第二吹风管提供风能,使风能沿着第二引导管对下压辊进行降温,减小了下压辊上横向的温差,再次减小了压延成型后板料横向的厚度差,提高了板料的平整度。第二引导管对风能的流动方向起到引导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风装置包括风源和送风管,送风管与风源连通,第一吹风管和第二吹风管均与送风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风源为风能提供源动力,使风能沿送风管进入第一吹风管和第二吹风管内,对压延装置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个数均沿着上压辊的轴线方向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压辊与下压辊中间温度明显高于两端的温度,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个数均沿着上压辊的轴线方向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少,从而使大量的风吹向上压辊与下压辊中间位置,提高了风能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上压辊内开设冷却槽,在循环装置的作用下,使冷却液沿着冷却槽流动,并与上压辊进行换热,减小了上压辊上横向的温差,从而减小了压延成型后板料横向的厚度差,使板料的厚度更加均匀;

2、冷却槽呈螺旋状设置,极大地增大了冷却液与上料辊的换热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进一步保证了板料厚度的均匀程度;

3、通过设置第一吹风管和第一引导管,使风能吹向上压辊并对上压辊进行降温,进一步减小了上压辊上横向的温差,使板料的厚度更加均匀;

4、通过设置第二吹风管和第二引导管,使风能吹向下压辊并对下压辊进行降温,减小了下压辊上横向的温差,从而减小了压延成型后板料横向的厚度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了显示冷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为了显示冷却槽的局部结构图。

图中,1、机架;2、上压辊;3、下压辊;31、驱动电机;4、固定辊;5、冷却槽;6、冷却管;7、循环装置;71、水箱;72、循环泵;73、第一进水管;74、第二进水管;75、出水管;8、第一吹风管;81、第一引导管;9、第二吹风管;91、第二引导管;10、送风装置;101、鼓风机;102、送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用于制作同质透心地板的压延装置,包括机架1、上压辊2、下压辊3和固定辊4,下压辊3与机架1转动连接,固定辊4位于下压辊3上方,固定辊4与机架1固定连接,上压辊2为圆筒形,并套在固定辊4上,上压辊2与固定辊4转动连接。

参照图1,机架1固定设置在地面上,上压辊2、固定辊4和下压辊3的轴线方向均为水平方向,固定辊4的外壁与上压辊2的内壁抵接,上压辊2的外径与下压辊3的外径相同,下压辊3一端固定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为驱动电机31。

工作时,驱动电机31带动下压辊3转动,原材料在上压辊2与下压辊3之间碾压展开,使碾压后的板料包覆在上压辊2上,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压延后的板料从上压辊2与下压辊3之间被夹送出去,从而完成对板料的压延过程。

参照图2和图3,固定辊4的外壁上开设有冷却槽5,冷却槽5沿着固定辊4的轴线方向呈螺旋形,冷却槽5贯穿固定辊4的两端,冷却槽5内设置有冷却管6,冷却管6呈螺旋形,冷却管6沿着冷却槽5的延伸方向设置,冷却管6的外壁与冷却槽5的侧面抵接,且冷却管6的外壁与固定辊4的外壁位于同一圆周面上,冷却管6与循环装置7连通。

参照图1,循环装置7包括水箱71、循环泵72、第一进水管73、第二进水管74和出水管75,水箱71放置在地面上,并位于机架1的一侧,第一进水管73一端与水箱71连通,另一端与循环泵72的入口连通,第二进水管74一端与循环泵72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冷却管6的一端连通,出水管75一端与水箱71连通,另一端与冷却管6远离第二进水管74的一端连通。

水箱71中的冷却液经第一进水管73进入循环泵72内,经循环泵72加压再流入第二进水管74,并从第二进水管74流入冷却管6内,冷却液沿着冷却管6流动的同时与上压辊2进行热量交换,使上压辊2的温度降低,减小了上压辊2横向的温差,从而减小了压延成型后板料横向的厚度差,使板料更加平整,换热完成后的冷却液沿着出水管75回流到水箱71内,形成一个流动过程的闭环,节省了能源。

参照图1,机架1一侧设置有送风装置10,送风装置10包括风源和送风管102,风源为鼓风机101,鼓风机101的出口与送风管102连通,送风管102上分别连通有第一吹风管8和第二吹风管9,第一吹风管8设置在上压辊2的一侧,第一吹风管8与机架1固定连接,第一吹风管8上连通有若干个第一引导管81,第一引导管81的开口朝向上压辊2;第二吹风管9设置在下压辊3的一侧,第二吹风管9与机架1固定连接,第二吹风管9上连通有若干个第二引导管91,第二引导管91开口朝向下压辊3,第一引导管81和第二引导管91的个数均沿着上压辊2的轴线方向由中间向两边逐渐减少。

鼓风机101提供的风能沿送风管102进入第一吹风管8和第二吹风管9内,流入第一吹风管8的风能沿着第一引导管81吹向上压辊2并对上压辊2进行降温,流入第二吹风管9的风能沿着第二引导管91吹向下压辊3并对下压辊3进行降温,从而使风能对整个压延装置进行降温,减小了上压辊2和下压辊3横向的温差,再次减小了压延成型后板料横向的厚度差,提高了板料的平整度。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压延装置工作时,驱动电机31带动下压辊3转动,原材料在上压辊2与下压辊3之间碾压展开,使碾压后的板料包覆在上压辊2上,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压延后的板料从上压辊2与下压辊3之间被夹送出去;压延时,水箱71中的冷却液经第一进水管73进入循环泵72内,经循环泵72加压再流入第二进水管74,并从第二进水管74流入冷却管6内,冷却液沿着冷却管6流动的同时与上压辊2进行热量交换,使上压辊2的温度降低;与此同时,鼓风机101提供的风能沿送风管102进入第一吹风管8和第二吹风管9内,流入第一吹风管8的风能沿着第一引导管81吹向上压辊2并对上压辊2进行降温,流入第二吹风管9的风能沿着第二引导管91吹向下压辊3并对下压辊3进行降温,减小了上压辊2和下压辊3横向的温差,从而减小了压延成型后板料横向的厚度差,保证了压延成型后板料的平整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