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杆机构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36786发布日期:2021-06-01 13:3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顶杆机构及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顶杆机构及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产品的特性开发出一些具有细斜顶柱的注塑模具,其中,细斜顶柱与其下部的顶杆直接相连接,下部顶柱受力顶推小斜顶柱起到卸料的目的,但此种结构的细斜顶柱较细长,在使用的过程中极其容易折断,修模频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顶杆机构及模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细斜顶柱较细长,在使用的过程中极其容易折断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顶杆机构,包括:安装构件、第一顶推构件以及顶推机构;

其中,所述顶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顶推构件;

所述第一顶推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顶推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构件的相对的两侧部,且所述第一顶推构件以及所述第二顶推构件分别朝向相背离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顶推构件与垂直于所述安装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形成角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推构件与所述安装构件相卡接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构件包括相连接安装部以及压设部;

其中,所述安装部形成有贯穿其相对的顶端以及底端的安装腔,且所述安装腔的侧壁形成有限位槽;

所述第二顶推构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且所述第二顶推构件的插设于所述安装腔的端部形成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卡设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压设部通过紧固件相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以及所述压设部均具有长方体板状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推构件与所述安装构件螺纹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二顶推构件包括相连接的顶推本体以及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构件螺纹连接,所述顶推本体朝向远离所述第一顶推构件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顶推机构包括n个所述顶推构件,且n为大于零的偶数;

其中个所述顶推构件作为一组,两组所述顶推构件沿着成形后的产品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

且当n为大于2的偶数时,其中一组所述顶推构件中至少有两个所述顶推构件与垂直于所述安装构件所在平面的方向形成的角度相同,其中一组所述顶推构件中至少有两个所述顶推构件呈交叉状设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模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顶杆机构,因而,具有该顶杆机构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模具包括下模座、下垫板、卸料板、模仁座、模仁以及两个侧垫板;

其中,所述下垫板设置于所述下模座,所述卸料板设置于所述下垫板的顶端;

两个所述侧垫板对称设置于所述下垫板的相对的两侧部;所述模仁座设置于两个所述侧垫板的顶端;

所述模仁座形成有贯穿其顶端的安装空间,所述模仁以及所述顶杆机构的安装构件沿着所述模仁座的高度方向从上向下顺次设置于所述安装空间;

所述模仁座还形成有贯穿其底端并且与所述安装空间相连通的过孔,所述顶杆机构的第一顶推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卸料板,所述第一顶推构件的相对另一端穿过所述过孔抵靠于所述安装构件的下端;

所述卸料板以及所述侧垫板均设置有导柱,且所述导柱的部分结构插设于所述模仁座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顶杆机构中,由于增设了安装构件,既起到了减小第二顶推构件的长度,又起到辅助加强第二顶推构件的作用,减少第二顶推构件折断的风险,进而减少修模的频率。

本申请提供的模具,包括上述所述的顶杆机构,因而,通过本顶杆机构能够实现安全、可靠地卸料操作,保证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顶杆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顶推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在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的又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安装构件,11-安装部,12-压设部,13-安装腔,14-限位槽,15-第一安装腔,16-第二安装腔,2-第一顶推构件,3-第二顶推构件,31-限位部,32-一号第二顶推构件,33-二号第二顶推构件,34-三号第二顶推构件,4-下模座,5-下垫板,6-卸料板,7-模仁座,8-模仁,9-侧垫板,10-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顶杆机构及模具。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杆机构,包括:安装构件1、第一顶推构件2以及顶推机构;

其中,顶推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顶推构件3;

第一顶推构件2以及第二顶推构件3分别设置于安装构件1的相对的两侧部,且第一顶推构件2以及第二顶推构件3分别朝向相背离的方向延伸;

第二顶推构件3与垂直于安装构件1所在平面的方向形成角度。

利用本顶杆机构对成形后的产品10脱模的过程如下:

模具注塑后第一顶推构件2推动安装构件1,进而推动第二顶推构件3沿着模仁8上的斜孔向后上方运动,起到脱模的作用。

其中,由于增设了安装构件1,从而起到了减小第二顶推构件3的长度,而且起到辅助加强第二顶推构件3的作用,减少第二顶推构件3折断的风险,进而减少修模的频率。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二顶推构件3与安装构件1相卡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可拆卸的机械连接结构,不仅使得两者连接得更稳定,不易脱离,进而保证脱模的顺利进行,而且便于后期的检修或者更换,实用性更强。

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构件1包括相连接安装部11以及压设部12;

其中,安装部11形成有贯穿其相对的顶端以及底端的安装腔13,且安装腔13的侧壁形成有限位槽14;

第二顶推构件3的一端设置于安装腔13内,且第二顶推构件3的插设于安装腔13的端部形成有限位部31,限位部31卡设于限位槽14内。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第二顶推构件3、安装构件1以及第一顶推构件2的具体的组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第二顶推构件3的顶端从安装部11的底端装入安装腔13内,并且使得第二顶推构件3的限位部31卡设于安装腔13的侧壁的限位槽14,从而实现了第二顶推构件3与安装部11的组装,而后再将压设部12抵靠于安装部11的底端,并采用下文的紧固件将压设部12和安装部11相连接,从而实现了第二顶推构件3、安装构件1以及第一顶推构件2的组装。

可见,之所以将安装部11和压设部12设置成两个部件,主要是为了实现第二顶推构件3、安装构件1以及第一顶推构件2的组装,即实现了一种可拆卸的组装结构。

当然,不仅限于上述结构,第二顶推构件3还可与安装构件1螺纹连接在一起,具体地,第二顶推构件3包括相连接的顶推本体以及连接部,其中,连接部与安装构件1螺纹连接,顶推本体朝向远离第一顶推构件2的方向延伸,即也形成了一种可拆卸的连接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安装部11以及压设部12均具有长方体板状结构。

上述结构方便加工制造,而且具有一定的厚度,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起到增强第二顶推构件3的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图6和图7所示,顶推机构包括六个顶推构件,且其中三个顶推构件作为一组,两组顶推构件沿着成形后的产品10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保证顶推力的均匀,避免由于顶推力分布不均,对卸料的产品10造成变形、损坏等。

具体地,如图7所示,其中一组顶推构件所包括的三个第二顶推构件3,为了便于区分,分别命名为一号第二顶推构件32、二号第二顶推构件33以及三号第二顶推构件34;

其中,安装构件1形成有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并且贯穿安装构件1的顶部的第一安装腔15和第二安装腔16;

一号第二顶推构件32的一端卡设于第一安装腔15内;二号第二顶推构件33以及三号第二顶推构件34均卡设于第二安装腔16内,且二号第二顶推构件33与三号第二顶推构件34交错设置,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

二号第二顶推构件33相对三号第二顶推构件34靠近一号第二顶推构件32设置;一号第二顶推构件32与二号第二顶推构件33与垂直于安装构件1所在平面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相同,也即两者的倾斜角度以及倾斜方向均相同。

当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举例,只要满足下述的要求即可,顶推机构包括n个顶推构件,且n为大于零的偶数;

其中个顶推构件作为一组,两组顶推构件沿着成形后的产品10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保证顶推力的均匀,避免由于顶推力分布不均,对卸料的产品10造成变形、损坏等;

且当n为大于2的偶数时,其中一组顶推构件中至少有两个顶推构件与垂直于安装构件1所在平面的方向形成的角度相同,可见此组的两个顶推构件和另一组相对称的两个顶推构件形成稳定且对称分布的四点支撑,支撑效果好,更加稳定,而且便于加工。

此外,其中一组顶推构件中至少有两个顶推构件呈交叉状设置,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模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顶杆机构,因而,具有该顶杆机构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8所示,模具包括下模座4、下垫板5、卸料板6、模仁座7、模仁8以及两个侧垫板9;

其中,下垫板5设置于下模座4,卸料板6设置于下垫板5的顶端;两个侧垫板9对称设置于下垫板5的相对的两侧部;模仁座7设置于两个侧垫板9的顶端;

模仁座7形成有贯穿其顶端的安装空间,模仁8以及顶杆机构的安装构件1沿着模仁座7的高度方向从上向下顺次设置于安装空间;

模仁座7还形成有贯穿其底端并且与安装空间相连通的过孔,顶杆机构的第一顶推构件2的一端插设于卸料板6,第一顶推构件2的相对另一端穿过过孔抵靠于安装构件1的下端;

卸料板6以及侧垫板9均设置有导柱,且导柱的部分结构插设于模仁座7内。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卸料板6受到驱动带动第一顶推构件2运动,第一顶推构件2通过安装构件1进而推动第二顶推构件3向上顶推注塑成型的产品10,起到卸料的作用,其中,由于增设了安装构件1,从而起到了减小第二顶推构件3的长度,而且起到辅助加强第二顶推构件3的作用,减少第二顶推构件3折断的风险,保证卸料的效率,同时减少修模的频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