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模具脱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62458发布日期:2021-04-21 01:4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模具脱模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模具、脱模、模具设备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机模具脱模件。


背景技术:

2.现代手机零部件制造方式多种多样,模具制造作为手机部件制造的上游环节十分重要,模具的好坏决定了手机部件的质量问题,现有的使用模具有很多种: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之一,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
3.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其中冲压模具质量好,使用时需要成套的设备,起步成本较高;而注塑模具虽然成型慢,配套设备需要少,成本不高,但是表面较为粗糙,脱模能力不好,现需要一种辅助注塑模具脱模的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模具脱模件,以提高脱模能力,增加整体注塑制件的效率。
5.一种手机模具脱模件,包括下模具、上模具、下脱模件、上脱模件以及注塑入口,所述下模具设置有下模型槽,所述下脱模件设置在所述下模型槽中,所述上模具设置有上模型槽,所述上脱模件设置在所述上模型槽中,所述注塑入口设置在所述上模具一侧,并且所述注塑入口与上模型槽连通。
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具的模型槽中设置可动的脱模件来提高脱模能力,通过上模型槽与注塑入口连通来注塑,上脱模件和下脱模件分别贴合在各自的模型槽中,等注塑完成并冷却成型后,推动上脱模件和下脱模件即可完成脱模,比现有的斜向脱模柱效果更好,脱模迅速且完整。
7.进一步的,为了降低脱模时对模具的损耗以及对模型的损坏,所述下模型槽、上模型槽中均设置有通孔,所述脱模杆滑动套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脱模杆一端连接下脱模件,另一端连接有弹簧,所述上模型槽中的上脱模件也与所述脱模杆设置有同样的结构,弹簧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自动化高的设备中脱模使用电机例如:步进电机等,来提供脱模的动力,可能会因为力度控制能力较差导致损坏模型或模具,所以需要在脱模杆上设置弹簧来缓冲或低效初始力度过大的情况。
8.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具设置有限位柱。
9.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具设置有匹配所述限位柱的限位孔。
10.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限位能力,所述下模具设置有限位槽。
11.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限位能力,所述上模具设置有匹配所述限位槽的限位凸块。
12.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型槽内设置注塑出口。
13.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注塑孔过高或过低导致上脱模件支撑力偏移,所述注塑出口与所述上脱模件位于同一水平面。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5.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机模具脱模件,提高脱模能力,增加整体注塑制件的效率;脱模件分为上下两部分,可以从两个方向同时脱模,效果好、成本低;并且弹簧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自动化高的设备中脱模使用电机来提供脱模的动力,可能会因为力度控制能力较差导致损坏模型或模具,所以需要在脱模杆上设置弹簧来缓冲或低效初始力度过大的情况。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所示的下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1

下模具,2

上模具,3

限位柱,4

限位孔,5

下模型槽,6

上模型槽,7

下脱模件,71

脱模杆,8

上脱模件,9

,10

注塑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2.实施例
23.如图1、2所示,一种手机模具脱模件,包括下模具1、上模具2、下脱模件7、上脱模件8以及注塑入口10,所述下模具1设置有下模型槽5,所述下脱模件7设置在所述下模型槽5中,所述上模具2设置有上模型槽6,所述上脱模件8设置在所述上模型槽6中,所述注塑入口10设置在所述上模具2一侧,并且所述注塑入口10与上模型槽6连通。所述的下模具1、上模具2可采用现有技术,所述下脱模件7、上脱模件8根据手机模具的需求来确定表面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下脱模件7、上脱模件8可紧密贴合在下模具1、上模具2中,也可做镂空设计。所述注塑入口10采用现有技术。
2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模具的模型槽中设置可动的脱模件来提高脱模能力,通过上模型槽6与注塑入口10连通来注塑,上脱模件8和下脱模件7分别贴合在各自的模型槽中,等注塑完成并冷却成型后,推动上脱模件8和下脱模件7即可完成脱模,比现有的斜向脱模柱效
果更好,脱模迅速且完整。
2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脱模时对模具的损耗以及对模型的损坏,所述下模型槽5、上模型槽6中均设置有通孔,所述脱模杆71滑动套设在所述通孔中,所述脱模杆71一端连接下脱模件7,另一端连接有弹簧,所述上模型槽6中的上脱模件8也与所述脱模杆71设置有同样的结构,弹簧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自动化高的设备中脱模使用电机例如:步进电机等,来提供脱模的动力,可能会因为力度控制能力较差导致损坏模型或模具,所以需要在脱模杆71上设置弹簧来缓冲或低效初始力度过大的情况。图中所示的脱模杆71并不是全部部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其长度或材质,脱模杆71可通过油性润滑剂来提供有效滑动,并且增加紧密度,减少抖动。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模具1设置有限位柱3。
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具2设置有匹配所述限位柱3的限位孔4。
28.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限位能力,所述下模具1设置有限位槽。
29.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限位能力,所述上模具2设置有匹配所述限位槽的限位凸块。上述的限位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模型槽6内设置注塑出口9。
31.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注塑孔过高或过低导致上脱模件支撑力偏移,所述注塑出口9与所述上脱模件8位于同一水平面。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