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成型机的注塑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5539发布日期:2021-07-06 19:09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成型机的注塑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领域,具体是一种注塑成型机的注塑机构。


背景技术:

2.注塑机又名注射成型机或注射机,它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分为立式、卧式、全电式。注塑机能加热塑料,对熔融塑料施加高压,使其射出而充满模具型腔。
3.现有的技术中,注塑成型机的注塑机构冷却效果不佳,当模具内部物件注塑成型后,因没有冷却措施,内部注塑件不易取出,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并且实用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机的注塑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注塑成型机的注塑机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左侧壁上安装有侧门,所述机体上端设有加工台,所述加工台上端左部安装有驱动机,所述驱动机上部安装有固定环,所述驱动机右侧安装有导料管,所述导料管上部安装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下部安装有控制阀,所述导料管右端安装有注射管,所述加工台上端右部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端后部安装有托座,所述安装架内左右两侧壁均安装有导柱,所述导柱下部外圈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上端安装有托环,所述导柱顶端安装有固定座,所述托座上端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下端安装有升降轴,所述升降轴下端固定连接有上模,所述上模下端后部安装有限位柱,所述上模下方安装有下托座,所述下托座内侧安装有下模,所述下托座上端四角均安装有螺栓,所述下托座与下模之间安装有封盖,所述封盖下部安装有冷凝管。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凝管环绕下模周围,使用时,冷凝管对下模以及内部注塑件进行冷却,便于后续将内部注塑完成的物件取出。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料管内部安装有螺旋叶,且所述螺旋叶通过转轴与驱动机转动连接,使用时,启动驱动机联动螺旋叶将导料管内部注塑原料导入模具中进行注塑工作。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射管下托座与下模内部连通,且所述注射管与导料管内部连通,使用时,导料管通过注射管将注塑原料导入上模和下模内进行注塑成型。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缸通过升降轴贯穿托座与上模固定连接,且所述上模通过左右两个导柱安装在安装架内侧,使用时启动气缸运行,将上模向下移动,直至上模与下模吻合,进行注塑成型。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加料管上部与导料管内部连通,且所述加料管下部贯穿加工台与机体内部抽泵和储料桶连通,使用时,通过抽泵将储料桶内部注塑
原料抽入加料管内,再进入导料管内部进行传输使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中,封盖下部安装有冷凝管,冷凝管环绕下模周围,使用时,冷凝管对下模以及内部注塑件进行冷却,便于后续将内部注塑完成的物件取出,方便快捷,且提高其使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托座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图。
17.图中:1、机体;11、侧门;2、加工台;3、驱动机;31、固定环;4、导料管;41、加料管;42、控制阀;43、注射管;5、安装架;51、托座;52、导柱;521、托环;522、弹簧;53、固定座;6、气缸;61、升降轴;7、上模; 71、限位柱;8、下托座;81、下模;82、螺栓;83、封盖;84、冷凝管。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注塑成型机的注塑机构,包括机体1,机体1左侧壁上安装有侧门11,机体1上端设有加工台2,加工台2上端左部安装有驱动机3,驱动机3上部安装有固定环31,驱动机3右侧安装有导料管4,导料管4上部安装有加料管41,加料管41下部安装有控制阀42,导料管4右端安装有注射管43,加工台2上端右部安装有安装架5,安装架5上端后部安装有托座51,安装架5内左右两侧壁均安装有导柱52,导柱52下部外圈套设有弹簧522,弹簧522上端安装有托环521,导柱52顶端安装有固定座53,托座51上端安装有气缸6,气缸6下端安装有升降轴61,升降轴61下端固定连接有上模7,上模7下端后部安装有限位柱71,上模7下方安装有下托座8,下托座8内侧安装有下模81,下托座8上端四角均安装有螺栓82,下托座8与下模81之间安装有封盖83,所述封盖83下部安装有冷凝管84。
20.其中冷凝管84环绕下模81周围,使用时,冷凝管84对下模81以及内部注塑件进行冷却,便于后续将内部注塑完成的物件取出,导料管4内部安装有螺旋叶,且螺旋叶通过转轴与驱动机3转动连接,使用时,启动驱动机3联动螺旋叶将导料管4内部注塑原料导入模具中进行注塑工作,注射管43下托座8与下模81内部连通,且注射管43与导料管4内部连通,使用时,导料管4通过注射管43将注塑原料导入上模7和下模81内进行注塑成型,气缸6通过升降轴61贯穿托座51与上模7固定连接,且上模7通过左右两个导柱52安装在安装架5内侧,使用时启动气缸6运行,将上模7向下移动,直至上模7与下模 81吻合,进行注塑成型,加料管41上部与导料管4内部连通,且加料管41下部贯穿加工台2与机体1内部抽泵和储料桶连通,使用时,通过抽泵将储料桶内部注塑原料抽入加料管41内,再进入导料管4内部进行传输使用。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封盖83下部安装有冷凝管84,冷凝管84环绕下模81周围,使用时,冷凝管84对下模81以及内部注塑件进行冷却,便于后续将内部注塑完成的物件取出,导料管4内部安装有螺旋叶,且螺旋叶通过转轴与驱动机3转动连接,使用时,启动驱动机3联动螺旋叶将导料管4内部注塑原料导入模具中进行注塑工作,注射管43下托座8与下模81内部连通,且注射管43与导料管4内部连通,使用时,导料管4通过注射管43将注塑原料导入上模7和下模81内进行注塑成型,气缸6通过升降轴61贯穿托座51与上模7固定连接,且上模7通过左右两个导柱52安装在安装架5内侧,使用时启动气缸6运行,将上模7向下移动,直至上模7与下模81吻合,进行注塑成型,加料管41上部与导料管4内部连通,且加料管41下部贯穿加工台2与机体1 内部抽泵和储料桶连通,使用时,通过抽泵将储料桶内部注塑原料抽入加料管 41内,再进入导料管4内部进行传输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