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平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6423发布日期:2021-08-24 12:1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平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平机构。



背景技术:

将熔融的物料经由模头挤压,使得熔融物料变成连续的片状物料是一种常见的化工生产手段。但模头挤压成型后的片状物料表面并不平整。为了改善这一问题,通常是将片状物料进行热处理,以使得片状物料表面软化,而后利用水冷压辊对片状物料的表面进行压平整形。由于水冷压辊和物料之间仅有挤压过程中的短暂接触,使得经过水冷压辊整形后的片状物料依然具有较高的温度,在其温度逐渐降低的过程中,其软化的表面会随温度的降低而发生细微的变化,使得经过整平后的物料表面重新出现瑕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压平机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冷压辊对片状物料的冷却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压平机构,其包括:

机架;

水冷压辊,其内具有蓄水腔,其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机架,其一端开设有进水口,其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

主动压辊,其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机架,其平行于所述水冷压辊,且其与所述水冷压辊之间保留有挤压间隙;

驱动件,其输出端连接所述主动压辊,以驱动所述主动压辊转动;

水循环组件,其向所述进水口供水,并收集所述出水口的出水;

导向辊,其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机架,其平行于所述水冷压辊,且其位于所述挤压间隙的出料端,以使穿过所述挤压间隙的物料贴向所述水冷压辊。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装设有一转动接头,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进水管、回水管和水泵,所述进水管一端连接所述水泵,其另一端连接靠近所述进水口的所述转动接头,所述回水管一端连接靠近所述出水口的转动接头,所述回水管另一端连接水源。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接头包括内管、外管和轴承,所述内管一端连接所述进水口,所述内管另一端嵌设于所述轴承的内圈,所述外管一端套设于所述轴承的外圈,所述外管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压辊还具有填充块和多个连接筋,所述填充块呈柱状,其同轴内置于所述水冷压辊的本体,所述连接筋一端连接所述水冷压辊本体的内壁,其另一端连接所述填充块,多个所述连接筋排布于所述蓄水腔内,以固定所述填充块。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压辊高于所述主动压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首先将机架安装于可靠的连接面,水冷压辊可转动的安装于机架之上,驱动件驱动主动压辊转动,使得主动压辊和水冷压辊进行配合对片状物料进行压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利用水循环组件向进水口中灌注冷却水,水冷压辊在跟片状物料接触的过程中的对片状物料降温,导向辊位于挤压间隙的出料端,以使穿过挤压间隙的物料贴向所述水冷压辊,从而延长了片状物料和水冷压辊的接触时间,使得物料充分冷却而快速定型,避免其在缓慢的降温过程中发生细微的形变,而影响到片状物料表面的平整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平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冷压辊、主动压辊和导向辊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冷压辊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动接头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平机构,其包括机架100、水冷压辊200、主动压辊300、驱动件400、水循环组件500和导向辊600,其中机架100用于承载其它组件,水冷压辊200用于在整平过程中对片状物料降温,主动压辊300用于和水冷压辊200配合对片状物料进行挤压整平,驱动件400用于驱动主动压辊300转动,水循环组件500用于向水冷压辊200供水,导向辊600用于改变物料的行进方向,以使经过挤压的物料贴向水冷压辊200,使物料更充分的冷却。

机架100,其用于支撑其它组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钢架结构,其底端支脚需要牢固的固定于地面之上,避免在压平过程中发生抖动,影响物料压平的效果。

水冷压辊200,其内具有蓄水腔,其可转动的安装于机架100,其一端开设有进水口210,其另一端开设有出水口22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向水冷压辊200中供水,利用水冷的形式在对片状物料进行整平的过程中快速对片状物料降温,使得物料快速定型,避免物料在逐渐的降温过程中发生细微的形变。

值得注意的是,水冷压辊200的外壁越薄则越有利于导热,使得片状物料的热量可以快速的被冷却水吸收,但在水冷压辊外壁直径一定的前提下,外壁越薄则内部空腔越大,蓄水腔的体积过大,会积蓄过多的冷却水。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请参见图3,水冷压辊200还具有填充块250和多个连接筋240,填充块250呈柱状,其同轴内置于水冷压辊200的本体,连接筋240一端连接水冷压辊200本体的内壁,其另一端连接填充块250,多个连接筋240排布于蓄水腔内,以固定填充块250。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冷却水可能并不能完全填充蓄水腔,会使得蓄水腔的顶部残留气体,这也就使得水冷压辊200较高的部位冷却效果要若于水冷压辊较低的部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水冷压辊200高于主动压辊300,利用水冷压辊较低的部位对片状物料进行冷却。

主动压辊300,其可转动的安装于机架100,其平行于水冷压辊200,且其与水冷压辊200之间保留有挤压间隙,其和水冷压辊200配合从而对片状物料进行压平。

驱动件400,其输出端连接主动压辊300,以驱动主动压辊300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电机直连主动压辊300的形式对主动压辊300进行驱动。

水循环组件500其向进水口210供水,并收集出水口220的出水。由于水冷压辊200在不断的转动,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210和出水口220均装设有一转动接头230,水循环组件500包括进水管510、回水管520和水泵530,进水管510一端连接水泵530,其另一端连接靠近进水口210的转动接头230,回水管510一端连接靠近出水口220的转动接头,回水管520另一端连接水源。

请参见图4,转动接头230包括内管231、外管232和轴承233,内管231一端连接进水口210,内管231另一端嵌设于轴承233的内圈,外管232一端套设于轴承233的外圈,外管232另一端连接进水管510。

导向辊600,其可转动的安装于机架100,其平行于水冷压辊200,且其位于挤压间隙的出料端,以使穿过挤压间隙的物料贴向所述水冷压辊200。

首先将机架100安装于可靠的连接面,水冷压辊200可转动的安装于机架100之上,驱动件400驱动主动压辊300转动,使得主动压辊300和水冷压辊200进行配合对片状物料进行压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利用水循环组件500向进水口210中灌注冷却水,水冷压辊200在跟片状物料接触的过程中对片状物料降温,导向辊600位于挤压间隙的出料端,以使穿过挤压间隙的物料贴向所述水冷压辊200,从而延长了片状物料和水冷压辊的接触时间,使得物料充分冷却而快速定型,避免其在缓慢的降温过程中发生细微的形变,而影响到片状物料表面的平整度。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