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76531发布日期:2021-10-16 10:32阅读:62来源:国知局
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冷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2.模具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设备,模具制作过程中,对模具的热处理的要求很高,模具的热处理直接影响模具的寿命和完整性,特别是热处理后散热,要保持模具的每一面都均匀快速散热,不然会严重影响模具的质量。目前的盒子模具中的水路一般都是进胶位置再独立设计一条水路,边上多为从下面进上面通过铣水槽来连接,再从下面出水,也有多条串联,串的少都是进出水密密麻麻,串的多冷却效果差,无法给予最充分的冷却,且不均匀不稳定。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模具冷却装置[申请号:201820637759.4],包括冷却板,所述冷却板内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两端分别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设有进水装置,所述出水口设有出水装置,所述冷却通道内设有搅拌扇叶,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具冷却装置,不仅减少了传统模具冷却装置的检测与维修时间和模具检测装置的更换费用,而且适用范围更广。但是该方案在冷却过程中,仍然无法给予最充分的冷却,存在冷却不均匀不稳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包括注塑底模和注塑下模,所述的注塑下模内设有注塑成型下模腔,所述的注塑成型下模腔内设有若干沿注塑成型下模腔中心点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冷却镶块,所述的冷却镶块内设有多流道均匀冷却组件,所述的冷却镶块顶部设有进水卡扣盖件,所述的进水卡扣盖件与冷却镶块相抵接配合,所述的多流道均匀冷却组件与进水卡扣盖件的位置相对应。
[0007]
在上述的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中,所述的注塑下模内设有侧部冷却结构,所述的侧部冷却结构与多流道均匀冷却组件交错设置。
[0008]
在上述的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中,所述的多流道均匀冷却组件包括若干设置于冷却镶块内的口心大水路,所述的冷却镶块呈圆台状,所述的口心大水路沿冷却镶块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的口心大水路与进水卡扣盖件的位置相对应。
[0009]
在上述的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中,所述的进水卡扣盖件包括设置于冷却镶块顶部的进水顶盖,所述的进水顶盖内设有进水口,所述的进水口和口心大水路之间设有连接分流件,所述的连接分流件一端与进水口相连,另一端与口心大水路相连。
[0010]
在上述的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中,所述的连接分流件包括设置于冷却镶块顶部的对位分流卡块,所述的进水顶盖底部设有对位分流卡槽,所述的对位分流卡块与对位分流
卡槽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0011]
在上述的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中,所述的进水顶盖底部设有若干沿进水顶盖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伞状上分流道,所述的伞状上分流道与对位分流卡槽相连通,所述的对位分流卡块内设有若干沿对位分流卡块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伞状下分流道,所述的伞状下分流道与伞状上分流道的位置相对应。
[0012]
在上述的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中,所述的对位分流卡块内设有主积水流道,所述的主积水流道贯穿通过对位分流卡块,所述的主积水流道与伞状下分流道相连通。
[0013]
在上述的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中,所述的冷却镶块上设有若干沿冷却镶块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卡轴底槽,所述的进水顶盖底部设有若干沿进水顶盖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卡轴顶槽,所述的卡轴底槽与卡轴顶槽之间设有防偏卡轴。
[0014]
在上述的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中,所述的卡轴底槽与口心大水路相交错设置。
[0015]
在上述的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中,所述的侧部冷却结构包括若干设置于注塑下模内的第一侧部冷却流道和第二侧部冷却流道,所述的第二侧部冷却流道与第一侧部冷却流道相互垂直,所述的第二侧部冷却流道与第一侧部冷却流道分别与口心大水路相交错设置。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7]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流道均匀冷却组件,在需要冷却时将冷却水进行均匀分散后通过多流道均匀冷却组件均匀形成分支从四周水路流至出水口,从最热位置给予最强的冷却,并向四周均匀分散给予最充分的冷却,水路流动方向与进胶注塑填充方向一致,可以分层快速准确的冷却产品胶位,最大程度的提高水路利用率,确保流动水路的均匀以及达到快速吸热的效果。
[0018]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侧部冷却流道和第二侧部冷却流道,在冷却时,将冷却水通入至第一侧部冷却流道和第二侧部冷却流道内,第二侧部冷却流道与第一侧部冷却流道相互垂直,第二侧部冷却流道与第一侧部冷却流道分别与口心大水路相交错设置,冷却流道分布均匀,进一步提高了冷却的速率,达到快速吸热的目的。
[0019]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爆炸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注塑底模1、注塑下模2、注塑成型下模腔3、冷却镶块4、多流道均匀冷却组件5、进水卡扣盖件6、侧部冷却结构7、口心大水路8、进水顶盖9、进水口10、连接分流件11、对位分流卡块12、对位分流卡槽13、伞状上分流道14、伞状下分流道15、主积水流道16、卡轴底槽17、卡轴顶槽18、第一侧部冷却流道19、第二侧部冷却流道2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6]
如图1

4所示,一种高稳定均匀冷却机构,包括注塑底模1和注塑下模2,所述的注塑下模2内设有注塑成型下模腔3,所述的注塑成型下模腔3内设有若干沿注塑成型下模腔3中心点呈矩形阵列分布的冷却镶块4,所述的冷却镶块4内设有多流道均匀冷却组件5,所述的冷却镶块4顶部设有进水卡扣盖件6,所述的进水卡扣盖件6与冷却镶块4相抵接配合,所述的多流道均匀冷却组件5与进水卡扣盖件6的位置相对应。
[0027]
在本实施例中,在注塑完成后,将冷却水通过进水卡扣盖件6通入至冷却镶块4内,进行均匀分散后通过多流道均匀冷却组件5均匀形成分支从四周水路流至出水口,从最热位置给予最强的冷却,并向四周均匀分散给予最充分的冷却,水路流动方向与进胶注塑填充方向一致,可以分层快速准确的冷却产品胶位,最大程度的提高水路利用率,确保流动水路的均匀以及达到快速吸热的效果。
[0028]
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的注塑下模2内设有侧部冷却结构7,所述的侧部冷却结构7与多流道均匀冷却组件5交错设置。
[0029]
具体地说,在冷却过程中,将冷却水同步注入至侧部冷却结构7内,通过侧部冷却结构7与多流道均匀冷却组件5的配合,形成多方位的全面冷却,进一步提高了冷却的效果。
[0030]
结合图1、图3所示,所述的多流道均匀冷却组件5包括若干设置于冷却镶块4内的口心大水路8,所述的冷却镶块4呈圆台状,所述的口心大水路8沿冷却镶块4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的口心大水路8与进水卡扣盖件6的位置相对应。
[0031]
本实施例中,在进行冷却时,冷却水从进水卡扣盖件6流入至口心大水路8内,口心大水路8沿冷却镶块4中心旋转紧密排列,达到更为均匀的分布,用以充分冷却冷却镶块4,以此来快速吸热。
[0032]
所述的进水卡扣盖件6包括设置于冷却镶块4顶部的进水顶盖9,所述的进水顶盖9内设有进水口10,所述的进水口10和口心大水路8之间设有连接分流件11,所述的连接分流件11一端与进水口10相连,另一端与口心大水路8相连。
[0033]
本实施例中,当需要进行冷却时,将冷却水从进水口10通入,并通过连接分流件11将冷却水送入至口心大水路8内,形成快速均匀的冷却。
[0034]
结合图1、图3所示,所述的连接分流件11包括设置于冷却镶块4顶部的对位分流卡块12,所述的进水顶盖9底部设有对位分流卡槽13,所述的对位分流卡块12与对位分流卡槽13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0035]
本实施例中,在冷却时,对位分流卡块12与对位分流卡槽13相卡接配合,完成冷却镶块4和进水顶盖9之间的连接。
[0036]
所述的进水顶盖9底部设有若干沿进水顶盖9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伞状上分流道14,所述的伞状上分流道14与对位分流卡槽13相连通,所述的对位分流卡块12内设有若干沿对位分流卡块12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的伞状下分流道15,所述的伞状下分流道15与伞状上分流道14的位置相对应。
[0037]
本实施例中,在冷却过程中,冷却水通过进水口10流入至对位分流卡槽13,通过对位分流卡槽13流入至伞状上分流道14和伞状下分流道15内,进入均匀的流入至口心大水路8内,从最热位置给予最强的冷却,并向四周均匀分散给予最充分的冷却,水路流动方向与
进胶注塑填充方向一致,可以分层快速准确的冷却产品胶位,最大程度的提高水路利用率,确保流动水路的均匀以及达到快速吸热的效果。
[0038]
结合图3所示,所述的对位分流卡块12内设有主积水流道16,所述的主积水流道16贯穿通过对位分流卡块12,所述的主积水流道16与伞状下分流道15相连通。
[0039]
本实施例中,主积水流道16可积聚一部分冷却水,配合口心大水路8,形成分层式同步冷却。
[0040]
结合图1、图3所示,所述的冷却镶块4上设有若干沿冷却镶块4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卡轴底槽17,所述的进水顶盖9底部设有若干沿进水顶盖9中心点呈环形阵列分布的卡轴顶槽18,所述的卡轴底槽17与卡轴顶槽18之间设有防偏卡轴。
[0041]
本实施例中,在冷却镶块4与进水顶盖9相抵接时,将卡轴插入至卡轴底槽17与卡轴顶槽18内,对冷却镶块4与进水顶盖9起到固定作用,避免进水顶盖9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周向转动,提高安装的精确度。
[0042]
结合图1、图3所示,所述的卡轴底槽17与口心大水路8相交错设置,冷却效果较好。
[0043]
所述的侧部冷却结构7包括若干设置于注塑下模2内的第一侧部冷却流道19和第二侧部冷却流道20,所述的第二侧部冷却流道20与第一侧部冷却流道19相互垂直,所述的第二侧部冷却流道20与第一侧部冷却流道19分别与口心大水路8相交错设置。
[0044]
本实施例中,在冷却时,将冷却水通入至第一侧部冷却流道19和第二侧部冷却流道20内,第二侧部冷却流道20与第一侧部冷却流道19相互垂直,第二侧部冷却流道20与第一侧部冷却流道19分别与口心大水路8相交错设置,冷却流道分布均匀,进一步提高了冷却的速率,达到快速吸热的目的。
[004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46]
在注塑完成后,在冷却过程中,冷却水通过进水口10流入至对位分流卡槽13,通过对位分流卡槽13流入至伞状上分流道14和伞状下分流道15内,进入均匀的流入至口心大水路8内,口心大水路8沿冷却镶块4中心旋转紧密排列,达到更为均匀的分布,用以充分冷却冷却镶块4,以此来快速吸热,从最热位置给予最强的冷却,并向四周均匀分散给予最充分的冷却,水路流动方向与进胶注塑填充方向一致,可以分层快速准确的冷却产品胶位,最大程度的提高水路利用率,确保流动水路的均匀以及达到快速吸热的效果,
[0047]
同时将冷却水通入至第一侧部冷却流道19和第二侧部冷却流道20内,第二侧部冷却流道20与第一侧部冷却流道19相互垂直,第二侧部冷却流道20与第一侧部冷却流道19分别与口心大水路8相交错设置,冷却流道分布均匀,进一步提高了冷却的速率,达到快速吸热的目的,
[0048]
在冷却镶块4与进水顶盖9相抵接时,将卡轴插入至卡轴底槽17与卡轴顶槽18内,对冷却镶块4与进水顶盖9起到固定作用,避免进水顶盖9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周向转动,提高安装的精确度。
[0049]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0050]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注塑底模1、注塑下模2、注塑成型下模腔3、冷却镶块4、多流道均匀冷却组件5、进水卡扣盖件6、侧部冷却结构7、口心大水路8、进水顶盖9、进水口10、连
接分流件11、对位分流卡块12、对位分流卡槽13、伞状上分流道14、伞状下分流道15、主积水流道16、卡轴底槽17、卡轴顶槽18、第一侧部冷却流道19、第二侧部冷却流道20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