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9879发布日期:2021-09-22 21:35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注塑模具中的一种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


背景技术:

2.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塑料,且两种塑料在产品上能够明显区分的塑料制品称为双色制品。安装在具有两套注塑装置的同一台注塑机上(即双色注塑机),按照先后顺序注入两种塑料并生成双色制品的模具称为双色模。
3.从多色射出成型、双料共射出成型的特性与应用可以看出未来有逐步取代传统射出成型制程的趋势。革新性射出成型技术不但提高了射出成型制程的精密度、提供高难度制程技术,而且开拓了射出成型制程领域的范围。创新的射出设备与制程,才足以应付愈来愈多样化、高质量、高附加价值的产品需求。
4.由双色机台本身控制中心转轴的基本动作是先让中心转轴伸出到前位并旋转180
°
,再退缩到后位,退缩阶段中心转轴不旋转,中心转轴的一次伸出与退缩为模具一次开合必须的动作,当模具完成一次开合动作后,中心转轴再继续伸出到前位,同时旋转180
°
,中心轴不旋转再退回到后位,由此终而复始,反复循环。但目前的双色机台中心转轴的冷却水路密封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双色模中心转轴的冷却水路密封性差的问题。
6.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安装在双色模内,该中转机构包括中转轴、转轴齿轮、动力装置、冷却水套和中转板。所述中转轴通过滑动轴套穿插于双色模中,所述转轴齿轮固定在中转轴的周侧;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转轴齿轮,驱动所述转轴齿轮来回180
°
旋转;所述中转轴的起始端固定连接所述中转板,末端穿出双色模并在末端开设至少两圈环形水槽,其中有一圈上设置进水口,其中有另一圈上设置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通向所述中转轴内部并通向中转轴的起始端,并连通所述中转板的水路;所述冷却水套紧密包覆在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环形水槽外,冷却水套上开设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进水通道连通具有进水口的环形水槽,出水通道连通具有出水口的环形水槽。
7.通过以上环形水槽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水路密封性好,解决了现有双色模中转轴水路密封性差的问题。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包括马达、位置感应开关和两个限位挡块,均固定于双色模;位置感应开关电连接于马达,感应所述转轴齿轮的旋转位置;所述转轴齿轮的齿面上设置一凸出块;两个限位挡块分布于所述转轴齿轮的齿周两侧,均能在转轴齿轮转动时卡位所述凸出块;马达具有一马达齿轮,啮合
于所述转轴齿轮,马达齿轮和凸出块分布于两个限位挡块连线的左右两侧。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的进一步改进,两个限位挡块分别与所述凸出块相接触的接触面均为平面,且两个限位挡块的接触面在同一大平面上,所述大平面垂直于转轴齿轮的端面,且所述大平面到转轴齿轮中心的距离等于凸出块宽度的一半,两个限位挡块限制所述转轴齿轮的来回旋转最大角度为180
°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装置具有两组所述位置感应开关,两组位置感应开关分布于所述中转轴的两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转机构还包括能阻止冷却水套环绕中转轴周向转动的止转装置,所述止转装置分别连接双色模和所述冷却水套。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转装置为直线型的止转杆;所述冷却水套的外侧设置平行于所述中转轴的滑槽;所述止转杆一端固定于双色模,另一端插入所述滑槽中。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止转杆为三根,等距环布于所述冷却水套的周侧。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转轴的末端设置两圈环形水槽以及两个环形密封圈槽,两个密封圈槽分别设置于两圈环形水槽的上、下两端,每个密封圈槽内安装一个密封圈,密封圈位于所述冷却水套和所述中转轴之间。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转机构还包括顶棍连接杆和垫片,所述顶棍连接杆通过垫片连接于所述中转轴的末端端面处。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齿轮和所述动力装置均安装在双色模的内部空间中。
17.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双色模中转机构,直接装配在双色模具中,使用液压马达控制中转轴来回180
°
转动,能方便的进行试模与生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的立体图。
19.图2为图1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的俯视图。
20.图3为图1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的爆炸图。
21.图4为图1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转动180
°
后的爆炸图。
22.图5为图1的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安装于双色模中的组合外观图。
23.图6为图5的剖视图。
24.附图标记:中转轴1、转轴齿轮2、冷却水套3、中转板4、滑动轴套5、进水口11、环形进水槽12、出水口13、环形出水槽14、密封圈槽15、进水通道31、出水通道32、液压马达16、位置感应开关17、限位挡块18、凸出块200、马达齿轮160、止转杆19、顶棍连接杆20、垫片21。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介绍。
2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液压马达双色模中转机构,安装在双色模内。
27.如图1、图2和图6所示,该中转机构包括中转轴1、转轴齿轮2、动力装置、冷却水套3和中转板4。所述中转轴1通过滑动轴套5穿插于双色模中,所述转轴齿轮2固定在中转轴1的周侧。
28.所述转轴齿轮2和所述动力装置均安装在双色模的内部空间中。
29.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转轴齿轮2,驱动所述转轴齿轮2来回180
°
旋转。
30.由于中转板4上的水路是需要引到中转轴1里,再引到双色模具外与机台连接。而中转轴1需要转动和来回顶出动作,因此中转轴1还需要解决冷却水路的密封问题。
31.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解决冷却水路密封问题,本中转机构设置为,所述中转轴1的起始端固定连接所述中转板4,末端穿出双色模并在末端开设两圈环形水槽,其中一圈上设置进水口11,该圈水槽记为环形进水槽12,另一圈上设置出水口13,该圈水槽记为环形出水槽14。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分别通向所述中转轴1内部并通向中转轴1的起始端,并连通所述中转板4的水路。所述中转轴的末端还设置两个环形密封圈槽15,两个密封圈槽15分别设置于两圈环形水槽的上、下两端,每个密封圈槽15内安装一个密封圈,密封圈位于所述冷却水套3和所述中转轴1之间。两个密封圈槽15和两个环形水槽平行排列。
32.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冷却水套3紧密包覆在环形进水槽12和环形出水槽14之外,冷却水套3上开设进水通道31和出水通道32,进水通道31连通环形进水槽12,出水通道连通环形出水槽14。
33.设置环形进水槽12和环形出水槽14,解决了现有双色模中转轴水路密封性差的问题。在环形进水槽12和环形出水槽14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密封圈,进一步提高了水路的密封性。
34.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液压液压马达16、位置感应开关17和两个限位挡块18,均固定于双色模中。位置感应开关17电连接于液压马达16,感应所述转轴齿轮2的旋转位置,反馈信号以控制旋转的位置和液压马达16启动和停止。所述转轴齿轮2的齿面上设置一凸出块200。两个限位挡块18分布于所述转轴齿轮2的齿周两侧,均能在转轴齿轮2转动时卡位所述凸出块200。马达具有一马达齿轮160,啮合于所述转轴齿轮2,驱动所述转轴齿轮2来回180
°
旋转。马达齿轮160和凸出块200分布于两个限位挡块18连线的左右两侧,以在转动时不会产生干扰。
35.如图2所示,两个限位挡块18分别与所述凸出块200相接触的接触面均为平面,且两个限位挡块18的接触面在同一大平面上,所述大平面垂直于转轴齿轮2的端面,且所述大平面到转轴齿轮2中心的距离等于凸出块200宽度的一半,使得转轴齿轮在来回转动时,处于旋转始、末状态的凸出块200的中心连线经过转轴齿轮2中心,即两个限位挡块18限制所述转轴齿轮2的来回旋转最大角度为180
°

36.所述动力装置具有两组所述位置感应开关17,两组位置感应开关17分布于所述中转轴1的两侧,协同感应转轴齿轮2的旋转位置。
37.所述中转机构还包括能阻止冷却水套3环绕中转轴周向转动的止转装置。如图5所示,所述止转装置为三根等距环布于所述冷却水套3的周侧的直线型的止转杆19。所述冷却水套3的外侧设置平行于所述中转轴1的滑槽;所述止转杆19一端固定于双色模,另一端插入所述滑槽中。冷却水套3通过止转杆19实现在中转轴1旋转时不会跟着转。
38.所述中转机构还包括顶棍连接杆20和垫片21。所述顶棍连接杆20通过垫片21连接
于所述中转轴1的末端端面处。中转轴1通过密封圈、冷却水套3、垫片21和顶棍连接杆20组合一起,将中转轴1上的进出水路都通过顶棍连接杆20引到顶棍末端,实现水路连接。
39.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双色模中转机构直接装配在双色模具中,使用液压马达16控制中转轴1来回180
°
转动,带动中转板4来回180
°
转动,能方便的进行试模与生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