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式牵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37515发布日期:2021-08-10 16:3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式牵引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型材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式牵引机。



背景技术:

型材的生产是从挤压机将型材从模具内挤出来后,通过牵引机牵引型材前进,当挤出一定长度后,采用锯切装置将挤压出来的型材截成规定的长度,然后冷却降温。

在现有的牵引机中,只有一个牵引头夹住型材的一端进行牵引,而且牵引头夹持型材的过程只有在型材刚挤出的一段距离,在冷却时牵引头也没有夹住型材,型材处于自由变形状态,这样在牵引和冷却过程中型材容易变形,导致型材的弯曲较大,对后续的矫直工序设备的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立体式牵引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型材在牵引和冷却过程中容易变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立体式牵引机,包括:

第一输送轨道,其沿相对的前后方向延伸;

第二输送轨道,其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输送轨道设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前侧,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可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对接;

立体循环输送装置,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前侧,所述立体循环输送装置包括循环输送固定端和循环输送运动端,所述循环输送固定端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相对固定,所述循环输送运动端可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运动,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沿所述循环输送运动端的运动方向依次排列于所述循环输送运动端上,所述循环输送运动端带动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从向远离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方向到向靠近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方向循环移动;

夹头组件,其包括两个牵引夹头,两个所述牵引夹头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所述牵引夹头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或所述第二输送轨道上,所述牵引夹头包括夹座,所述夹座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或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夹座上设有夹持组件,两个所述牵引夹头分别称为前牵引夹头和后牵引夹头;

牵引装置,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旁侧,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运动端,所述牵引运动端沿前后方向运动,所述牵引运动端带动所述牵引夹头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运动至所述第二输送轨道。

外设的挤压机位于第一输送轨道的后侧,刚挤出的型材从后侧移动至第一输送轨道上,第一输送轨道上设有夹头组件,夹头组件包括前牵引夹头和后牵引夹头,前牵引夹头的夹持组件夹住型材的前侧,后牵引夹头的夹持组件夹住型材的后侧,牵引装置的牵引运动端带动前牵引夹头和后牵引夹头夹持住被锯切后的型材沿着第一输送轨道向前移动;立体循环输送装置的循环输送运动端上设有多个第二输送轨道,多个第二输送轨道在第一输送轨道的前侧循环运动,移动至第一输送轨道的正前侧的第二输送轨道与第一输送轨道对接,牵引装置把前牵引夹头、后牵引夹头和型材牵引至对接的第二输送轨道上;接过型材的第二输送轨道先向远离第一输送轨道的方向运动,然后靠近第一输送轨道的方向运动实现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可通过外设的冷却装置对型材冷却;在移动至靠近第一输送轨道时,通过外设的取下机构把前牵引夹头、后牵引夹头和型材从第二输送轨道中取下,使空的第二循环输送轨道在对接第一输送轨道时可以接过另一个型材,从而实现型材的连续生产。

通过采用本技术,型材在牵引和冷却过程中均通过两个牵引夹头夹持型材的前侧和后侧,两个牵引夹头对型材有限制变形的作用,这样型材在高温牵引时和冷却时变形受到限制,型材的前侧和后侧保持相对固定,可以减小型材的弯曲变形。

优选地,所述立体式牵引机还包括夹头送入装置,所述夹头送入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右侧,所述夹头送入装置包括送入固定端和送入运动端,所述送入固定端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相对固定,所述送入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送入运动端上设有可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对接的送入轨道,所述送入轨道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送入轨道设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后侧,所述牵引夹头可滑动连接于所述送入轨道上,所述夹持组件上设有朝向左侧的第一进料开口。

牵引夹头通过送入轨道送入到第一输送轨道中;夹头送入装置的送入运动端带动送入轨道左右运动,牵引夹头从送入轨道的右行程端进入送入轨道内,送入轨道的左行程端对接第一输送轨道,送入轨道上的牵引夹头通过牵引装置进入到第一输送轨道中,实现把牵引夹头送入第一输送装置。由于型材为连续挤出,夹持组件上设置朝向左侧的第一进料开口,型材可穿过第一进料开口,使型材不阻挡牵引夹头的送入,实现型材的连续挤出。

优选地,所述立体式牵引机还包括锯切装置,所述锯切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输送装置的左侧,所述锯切装置包括第一锯切固定端和第一锯切运动端,所述第一锯切固定端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相对固定,所述第一锯切运动端可沿前后方向运动,所述第一锯切运动端上设有锯切组件和第一牵引组件,所述锯切组件包括第二锯切固定端和第二锯切运动端,所述第二锯切固定端设于所述第一锯切运动端上,所述第二锯切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二锯切运动端上设有锯切片;所述第一牵引组件包括第一牵引固定端和第一牵引运动端,所述第一牵引运动端设于所述锯切运动端上,所述第一牵引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一牵引运动端上设有第一牵引件,所述夹座上设有第一牵引部,所述第一牵引件与所述第一牵引部匹配设置,所述第一牵引件可带动所述牵引夹头从送入轨道进入所述第一输送轨道,所述牵引装置包括所述第一牵引组件。

锯切装置的第一锯切运动端带动锯切组件和第一牵引组件前后运动;第一牵引组件的第一牵引件向牵引夹头的第一牵引部伸出,牵引夹头夹住型材后,第一牵引件带动牵引夹头牵引型材向前运动,同时锯切组件的锯切片锯断型材,保持牵引和锯切的同步,避免型材与锯切片的不同步运动造成型材破损或锯切片损坏。

优选地,所述送入轨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前牵引夹头和所述后牵引夹头在前后方向的总长度,排列于所述送入轨道上的两个所述牵引夹头的所述夹持组件之间设有锯切空间,所述锯切空间与所述锯切片匹配设置。

送入轨道上可同时放置前牵引夹头和后牵引夹头,在正常生产时,送入轨道上的后牵引夹头位于前牵引夹头的前侧,后牵引夹头和前牵引夹头分别属于两个夹头组件,后牵引夹头和前牵引夹头同时送入第一输送轨道并夹住型材,锯切片从锯切空间中锯断型材,使后牵引夹头夹住前一条型材的后侧,前牵引夹头夹住后一条型材的前侧,从而达到连续夹持型材的效果,而且夹持型材的位置可靠近型材的端部,提高限制变形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夹座上设有朝向上侧的夹持面,所述夹座上转动连接有夹块,所述夹块上固定连接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一转动轴,所述夹块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轴与所述夹座转动连接,所述夹块设于所述夹持面的上方,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所述夹持面和所述夹块,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还固定连接有开合驱动杆,所述第一转动轴在上下方向上设于所述夹块与所述开合驱动杆之间;所述送入轨道上设有开合驱动装置,所述开合驱动装置包括开合固定端和开合运动端,所述开合固定端与所述送入轨道相对固定,所述开合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运动,所述开合运动端设于所述开合驱动杆的正上侧,当所述开合运动端带动所述开合驱动杆向下转动时可使所述夹块向上远离所述夹持面。

夹块通过第一转动轴与夹座转动连接,夹块向下转动时与夹持面可夹住型材,并在重力的作用下保持夹住型材,夹块向上转动时增大与夹持面的距离可松开型材;第一转动轴上设置开合驱动杆,当开合驱动装置的开合运动端带动开合驱动杆向下转动,可使夹块向上转动松开型材;当开合运动端向上运动,夹块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转动夹住型材,开合驱动杆向上转动,从而实现夹持组件的开合,并使得牵引夹头在输送过程中夹住型材,不需设置另外的动力保持夹持状态。

优选地,所述立体式牵引机还包括夹头循环回收装置,所述夹头循环回收装置包括回收轨道组件,所述牵引夹头与所述回收轨道组件滑动连接,所述回收轨道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旁侧,所述回收轨道组件的前端可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对接,所述回收轨道组件的后端与所述送入轨道对接;所述夹头循环回收装置还包括回收驱动装置,所述回收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回收轨道组件的旁侧,所述回收驱动装置与所述牵引夹头匹配设置,所述回收驱动装置可带动所述牵引夹头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移动至所述回收轨道组件和所述送入轨道。

在第二输送轨道带动牵引夹头和型材移动过程中,通过外设的下料机构把经过冷却的型材从牵引夹头取出;再通过回收驱动装置把第二输送轨道上的空的牵引夹头送出第二输送轨道,牵引夹头通过回收轨道组件运动至送入轨道再送入第一输送轨道,可实现牵引夹头的自动循环。

优选地,所述回收轨道组件包括回收架、第一回收轨道和第二回收轨道,所述回收架相对固定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前侧的上方,所述第一回收轨道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回收架的上侧,所述回收架上设有第三回收驱动机构,所述第三回收驱动机构包括第三回收固定端和第三回收运动端,所述第三回收固定端与所述回收架相对固定,所述第三回收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回收轨道连接于所述第三回收运动端上,所述第一回收轨道的左行程端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后端对接,所述第二回收轨道相对固定于所述回收架的右侧,所述第二回收轨道设于所述回收架与所述送入轨道之间,所述第一回收轨道的右行程端与所述第二回收轨道的前端对接,所述第二回收轨道的后端与所述送入轨道的右行程端对接,所述第二回收轨道从前往后向下倾斜设置;

所述回收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回收驱动机构和第二回收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回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回收固定端和第一回收运动端,所述第一回收固定端与所述回收架相对固定,所述第一回收运动端可沿前后方向运动,所述第一回收运动端上设有两个第二拨块,两个所述第二拨块前后间隔设置,所述牵引夹头上设有回收推动部,两个所述第二拨块分别与两个所述牵引夹头的所述回收推动部位置匹配设置,所述第二拨块的转动方向为朝向所述第一回收轨道,所述第二拨块在远离所述第一回收轨道的转动方向上固定,所述第二拨块推动所述牵引夹头从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向所述第一回收轨道移动;所述第二回收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回收固定端和第二回收运动端,所述第二回收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回收轨道相对固定,所述第二回收运动端可沿前后方向运动,所述第二回收运动端上设有第二推块,所述第二推块与所述夹座位置匹配设置,所述第二推块推动所述牵引夹头向所述第二回收轨道运动。

第三回收驱动机构的第三回收运动端带动第一回收轨道向左运动,当已被取出型材的第二输送轨道运动至正对第一回收轨道的位置时,第一回收驱动机构的第一回收运动端带动第二输送轨道上的两个牵引夹头向第一回收轨道运动;然后第三回收运动端带动第一回收轨道向右运动,与第二回收轨道对接;然后第二回收驱动机构的第二回收运动端带动两个牵引夹头运动至第二回收轨道,由于第二回收轨道向下倾斜,牵引夹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二回收轨道向下滑动,并滑入对接的送入轨道内,从而实现牵引夹头的循环。

优选地,所述立体式牵引机还包括夹头切换装置,所述夹头切换装置设于所述第二回收轨道和所述夹头送入装置之间,所述夹头切换装置包括切换固定端和切换运动端,所述切换固定端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相对固定,所述切换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切换运动端上设有两个切换轨道,两个所述切换轨道沿左右方向排列,两个所述切换轨道的前端均可与所述第二回收轨道对接,两个所述切换轨道的后端均可与所述送入轨道对接。

夹头切换装置的切换运动端带动两个切换轨道左右运动,两个切换轨道均可与第二回收轨道对接,两个切换轨道分别可装载一个牵引夹头,两个切换轨道通过切换与送入轨道对接的前后顺序,可以切换前牵引夹头和后牵引夹头的送入位置,适应型材的夹持需求。

优选地,所述立体循环输送装置包括下横向输送装置、上横向输送装置、第一竖向输送装置和第二竖向输送装置;

所述下横向输送装置包括多个下输送架,多个所述下输送架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下输送架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相对固定,所述下输送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的正前侧,所述下输送架上可沿左右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所述下输送架上设有下输送机构,所述下输送机构包括下输送固定端和下输送运动端,所述下输送固定端与所述下输送架相对固定,所述下输送运动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下输送运动端可带动设于所述下输送架上的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沿左右方向运动;

所述上横向输送装置设于所述下横向输送装置的上方,所述上横向输送装置包括多个上输送架,多个所述上输送架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上输送架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相对固定,所述上输送架上可沿左右方向排列多个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所述上输送架上设有上输送机构,所述上输送机构包括上输送固定端和上输送运动端,所述上输送固定端与所述上输送架相对固定,所述上输送运动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上输送机构可带动设于所述上输送架上的所述第二输送轨道沿左右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竖向输送装置和第二竖向输送装置分别设于所述下横向输送装置和所述上横向输送装置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竖向输送装置包括第一竖向输送固定端和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所述第一竖向输送固定端与所述下输送架相对固定,所述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运动,所述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可带动设于所述下横向输送装置上的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向所述上横向输送装置运动;

所述第二竖向输送装置包括第二竖向输送固定端和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所述第二竖向输送固定端与所述下输送架相对固定,所述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运动,所述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可带动设于所述上横向输送装置上的所述第二输送轨道向所述下横向输送装置运动;

所述循环输送固定端包括所述下输送架、所述上输送架、所述第一竖向输送固定端和所述第二竖向输送固定端,所述循环输送运动端包括所述下输送运动端、所述上输送运动端、所述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和所述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

多个第二输送轨道沿左右方向排列在下输送架上,下输送架上的一个第二输送轨道与第一输送轨道对接,下输送机构的下输送运动端带动第二输送轨道逐个向第一竖向输送装置移动,型材可在下输送架上的移动过程中冷却;然后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带动第二输送轨道向上运动至上横向输送装置,多个第二输送轨道被输送到上输送架上,上输送机构的上输送运动端带动第二输送轨道逐个向第二竖向输送装置运动;当第二输送轨道移动至第二竖向输送装置时,第二竖向输送装置的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带动第二输送轨道向上运动至下输送架上与第一输送轨道对接,从而实现第二输送轨道的循环运动。

优选地,所述上输送机构包括第一上输送机构和第二上输送机构;

所述第一上输送机构包括第一上输送固定端和第一上输送运动端,所述第一上输送固定端与所述上输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上输送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一上输送运动端上设有吊接轨道,所述吊接轨道设于所述上输送架的下侧,所述第一上输送运动端带动所述吊接轨道在所述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的正上方和所述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的正上方之间移动,所述吊接轨道的下侧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吊接横板,所述第二输送轨道的上侧设有吊接轮,所述吊接轮可抵接于所述吊接横板的上侧,所述第二输送轨道通过所述吊接轨道连接于所述上输送架上;

所述第二上输送机构包括第二上输送固定端和第二上输送运动端,所述第二上输送固定端与所述上输送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上输送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所述第二上输送运动端的下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拨块,多个所述第一拨块沿左右方向依次间隔排列,所述第一拨块的转动方向为朝向所述第二竖向输送装置,所述第一拨块在朝向所述第一竖向输送装置的转动方向上固定,所述第一拨块设于所述吊接轨道的前侧或后侧,所述第一拨块推动所述第二输送轨道间歇地向所述第二竖向输送装置移动。

第一上输送机构的第一上输送运动端上设有吊接轨道,吊接轨道的下侧吊接横板,第二输送轨道上设有吊接轮,当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带动一个第二输送轨道上升至吊接轨道的高度时,第一上输送运动端带动吊接轨道向第一竖向输送装置移动,使吊接轨道的吊接横板插入到吊接轮的下侧,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向下运动后,第二输送轨道可以吊接在吊接轨道上,吊接轨道上可吊接多个第二输送轨道。第二上输送机构的第二上输送运动端上设有多个第一拨块,第一拨块在向第一竖向输送装置的方向运动时可转动,可越过第二输送轨道;第一拨块在向第二竖向输送装置的方向运动时不可转动,每个第一拨块可拨动一个第二输送轨道向第二竖向输送装置运动,实现逐个第二输送轨道向第二竖向输送装置运动。同时,第一上输送运动端带动吊接轨道向第二竖向输送装置移动,把一个第二输送轨道移动至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上,第一上输送运动端再远离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吊接轨道离开吊接轮,使第二输送轨道可以向下运动,从而实现第二输送轨道的循环运动。

优选地,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轨道和牵引车,所述牵引轨道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相对固定,所述牵引轨道与所述第一输送轨道平行设置,所述牵引车沿所述牵引轨道前后移动,所述牵引车上设有可活动的第二牵引件,所述夹座上设有第二牵引部,所述第二牵引件与所述第二牵引部位置匹配设置,所述牵引车通过所述第二牵引件带动所述牵引夹头移动,所述牵引运动端包括所述牵引车。

牵引车沿着牵引轨道运动,牵引车的第二牵引件与牵引夹头的第二牵引部接触,使牵引车可带动牵引夹头从第一输送轨道向前运动至第二输送轨道;到位后第二牵引件脱离第二牵引部,牵引车向后返回第一输送轨道牵引下一个型材前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本技术,型材在牵引和冷却过程中均通过两个牵引夹头夹持型材的前侧和后侧,两个牵引夹头对型材有限制变形的作用,这样型材在高温牵引时和冷却时的变形受到限制,型材的前侧和后侧保持相对固定,可以减小型材的弯曲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输送轨道、锯切装置、夹头送入装置和夹头循环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夹头送入装置和夹头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夹头送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牵引夹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锯切装置在锯切型材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夹头循环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立体循环输送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立体循环输送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上横向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吊接轨道与第二输送轨道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第一输送轨道、11-滑槽、2-第二输送轨道、21-吊接轮、3-立体循环输送装置、31-下横向输送装置、311-下输送架、312-下输送机构、3121-下输送运动端、32-上横向输送装置、321-第一上输送机构、3211-第一上输送固定端、3212-第一上输送运动端、3214-吊接轨道、3215-吊接横板、322-第二上输送机构、3221-第二上输送固定端、3222-第二上输送运动端、3223-第一拨块、33-第一竖向输送装置、34-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1-第二竖向输送固定端、342-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41-前牵引夹头、42-后牵引夹头、43-夹座、431-第一牵引部、432-回收推动部、433-滑轮、44-夹持组件、441-夹持面、442-夹块、443-第一转动轴、444-开合驱动杆、445-第一进料开口、45-锯切空间、46-开合驱动装置、461-开合固定端、462-开合运动端、463-开合驱动条、5-牵引装置、51-牵引轨道、52-牵引车、521-第二牵引件、6-夹头送入装置、61-送入固定端、62-送入运动端、63-送入轨道、7-锯切装置、71-第一锯切固定端、72-第一锯切运动端、73-锯切组件、731-第二锯切固定端、732-第二锯切运动端、733-锯切片、74-第一牵引组件、741-第一牵引固定端、742-第一牵引运动端、8-夹头循环回收装置、81-回收架、82-第一回收轨道、83-第二回收轨道、84-第三回收驱动机构、841-第三回收固定端、842-第三回收运动端、85-第一回收驱动机构、851-第一回收固定端、852-第一回收运动端、853-第二拨块、86-第二回收驱动机构、861-第二回收固定端、862-第二回收运动端、863-第二推块、9-夹头切换装置、91-切换固定端、93-切换轨道、0-型材。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立体式牵引机,包括第一输送轨道1、第二输送轨道2、立体循环输送装置3、夹头组件和牵引装置5。

第一输送轨道1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输送轨道1与地面相对固定,第一输送轨道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滑槽11。

第二输送轨道2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输送轨道2设于第一输送轨道1的前侧,第二输送轨道2可与第一输送轨道1对接,第二输送轨道2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滑槽11,第一输送轨道1上的滑槽11与第二输送轨道2上的滑槽11形状相同。第一输送轨道1和第二输送规带上均设有多个承托辊,用于承托型材0的中部。

立体循环输送装置3设于第一输送轨道1的前侧,立体循环输送装置3包括循环输送固定端和循环输送运动端,循环输送固定端与第一输送轨道1相对固定,循环输送运动端可沿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方向运动,第二输送轨道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输送轨道2沿循环输送运动端的运动方向依次排列于循环输送运动端上,循环输送运动端带动第二输送轨道2从向远离第一输送轨道1的方向到向靠近第一输送轨道1的方向循环移动。

夹头组件包括两个牵引夹头,两个牵引夹头沿前后方向间隔排列,牵引夹头可滑动连接于第一输送轨道1或第二输送轨道2上,牵引夹头包括夹座43,夹座43与第一输送轨道1或第二输送轨道2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夹座43上设有夹持组件44,两个牵引夹头分别称为前牵引夹头41和后牵引夹头42。夹座43的左侧和右侧设有滑轮433,滑轮433在滑槽11内滚动和限位,实现牵引夹头在第一输送轨道1和第二输送轨道2上运动。每组夹头组件中的两个牵引夹头牵引一个型材0前侧和后侧。

牵引装置5设于第一输送轨道1的旁侧,牵引装置5包括牵引运动端,牵引运动端沿前后方向运动,牵引运动端带动牵引夹头从第一输送轨道1运动至第二输送轨道2。

外设的挤压机位于第一输送轨道1的后侧,刚挤出的型材0从后侧移动至第一输送轨道1上,第一输送轨道1上设有夹头组件,夹头组件包括前牵引夹头41和后牵引夹头42,前牵引夹头41的夹持组件44夹住型材0的前侧,后牵引夹头42的夹持组件44夹住型材0的后侧,牵引装置5的牵引运动端带动前牵引夹头41和后牵引夹头42夹持住被锯切后的型材0沿着第一输送轨道1向前移动;立体循环输送装置3的循环输送运动端上设有多个第二输送轨道2,多个第二输送轨道2在第一输送轨道1的前侧循环运动,移动至第一输送轨道1的正前侧的第二输送轨道2与第一输送轨道1对接,牵引装置5把前牵引夹头41、后牵引夹头42和型材0牵引至对接的第二输送轨道2上;接过型材0的第二输送轨道2先向远离第一输送轨道1的方向运动,然后靠近第一输送轨道1的方向运动实现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可通过外设的冷却装置对型材0冷却;在移动至靠近第一输送轨道1时,通过外设的取下机构把前牵引夹头41、后牵引夹头42和型材0从第二输送轨道2中取下,使空的第二循环输送轨道在对接第一输送轨道1时可以接过另一个型材0,从而实现型材0的连续生产。

通过采用本技术,型材0在牵引和冷却过程中均通过两个牵引夹头夹持型材0的前侧和后侧,两个牵引夹头对型材0有限制变形的作用,这样型材0在高温时和冷却时变形受到限制,型材0的前侧和后侧保持相对固定,型材的前侧和后侧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保持相对固定,可以减小型材0的弯曲变形,减少对后续的矫直工序的要求。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立体式牵引机还包括夹头送入装置6,夹头送入装置6设于第一输送轨道1的右侧,夹头送入装置6包括送入固定端61和送入运动端62,送入固定端61与第一输送轨道1相对固定,送入运动端62可沿左右方向运动,送入运动端62上设有可与第一输送轨道1对接的送入轨道63,送入轨道63沿前后方向延伸,送入轨道63设于第一输送轨道1的后侧,牵引夹头可滑动连接于送入轨道63上,夹持组件44上设有朝向左侧的第一进料开口445。

具体地,送入轨道63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滑槽11,送入轨道63的滑槽11与第一输送轨道1的滑槽11形状相同,使牵引夹头上的滑轮433可以滚动到送入轨道63上。夹头送入装置6可采用气缸、丝杆运动模组或齿轮齿条运动模组等,目的在于驱动送入轨道63左右运动。

牵引夹头通过送入轨道63送入到第一输送轨道1中;夹头送入装置6的送入运动端62带动送入轨道63左右运动,牵引夹头从送入轨道63的右行程端进入送入轨道63内,送入轨道63的左行程端对接第一输送轨道1,送入轨道63上的牵引夹头通过牵引装置5进入到第一输送轨道1中,实现把牵引夹头送入第一输送装置。由于型材0为连续挤出,夹持组件44上设置朝向左侧的第一进料开口445,型材0可穿过第一进料开口445,使型材0不阻挡牵引夹头的送入,实现型材0的连续挤出。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立体式牵引机还包括锯切装置7,锯切装置7设于第一输送装置的左侧,锯切装置7包括第一锯切固定端71和第一锯切运动端72,第一锯切固定端71与第一输送轨道1相对固定,第一锯切运动端72可沿前后方向运动,第一锯切运动端72上设有锯切组件73和第一牵引组件74,锯切组件73包括第二锯切固定端731和第二锯切运动端732,第二锯切固定端731设于第一锯切运动端72上,第二锯切运动端732可沿左右方向运动,第二锯切运动端732上设有锯切片733;第一牵引组件74包括第一牵引固定端741和第一牵引运动端742,第一牵引运动端742设于锯切运动端上,第一牵引运动端742可沿左右方向运动,第一牵引运动端742上设有第一牵引件,夹座43的左侧设有第一牵引部431,第一牵引件与第一牵引部431匹配设置,第一牵引件可带动牵引夹头从送入轨道63进入第一输送轨道1,牵引装置5包括第一牵引组件74。

具体地,锯切装置7、锯切组件73和第一牵引组件74可采用丝杆运动模组或齿轮齿条运动模组。第一牵引件为杆件,第一牵引部431为设置在夹座43上的板件,第一牵引件伸出到与第一牵引部431在左右方向上重叠,并在第一牵引部431的后侧,第一牵引件可带动夹座43移动,当第一牵引件缩回后,牵引夹头通过另外的牵引装置5带动。

锯切装置7的第一锯切运动端72带动锯切组件73和第一牵引组件74前后运动;第一牵引组件74的第一牵引件向牵引夹头的第一牵引部431伸出,牵引夹头夹住型材0后,第一牵引件带动牵引夹头牵引型材0向前运动,同时锯切组件73的锯切片733锯断型材0,保持牵引和锯切的同步,避免型材0与锯切片733的不同步运动造成型材0破损或锯切片733损坏。

进一步地,送入轨道63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前牵引夹头41和后牵引夹头42在前后方向的总长度,排列于送入轨道63上的两个牵引夹头的夹持组件44之间设有锯切空间45,锯切空间45与锯切片733匹配设置。

送入轨道63上可同时放置前牵引夹头41和后牵引夹头42,在正常生产时,送入轨道63上的后牵引夹头42位于前牵引夹头41的前侧,后牵引夹头42和前牵引夹头41分别属于两个夹头组件,后牵引夹头42和前牵引夹头41同时送入第一输送轨道1并夹住型材0,锯切片733从锯切空间45中锯断型材0,使后牵引夹头42夹住前一条型材0的后侧,前牵引夹头41夹住后一条型材0的前侧,从而达到连续夹持型材0的效果,而且夹持型材0的位置可靠近型材0的端部,提高限制变形的效果。

进一步地,夹座43上设有朝向上侧的夹持面441,夹座43上转动连接有夹块442,夹块442上固定连接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第一转动轴443,夹块442通过第一转动轴443与夹座43转动连接,夹块442设于夹持面441的上方,夹持组件44包括夹持面441和夹块442,第一转动轴443上还固定连接有开合驱动杆444,第一转动轴443在上下方向上设于夹块442与开合驱动杆444之间;送入轨道63上设有开合驱动装置46,开合驱动装置46包括开合固定端461和开合运动端462,开合固定端461与送入轨道63相对固定,开合运动端462可沿上下方向运动,开合运动端462设于开合驱动杆444的正上侧,当开合运动端462带动开合驱动杆444向下转动时可使夹块442向上远离夹持面441。具体地,前牵引夹头41的夹块442和后牵引夹头42的夹块442根据夹持需要设置。开合驱动装置46可采用气缸,开合运动端462上设置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开合驱动条463,开合驱动条463的范围较长,作用范围较大,适应牵引夹头位置的偏差。

夹块442通过第一转动轴443与夹座43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轴443位于夹块442的上侧,夹块442向下转动时与夹持面441可夹住型材0,并在重力和弹簧力的作用下保持夹住型材0,夹块442向上转动时增大与夹持面441的距离可松开型材0;第一转动轴443上设置开合驱动杆444,当开合驱动装置46的开合运动端462带动开合驱动杆444向下转动,可使夹块442向上转动松开型材0;当开合运动端462向上运动,夹块442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转动夹住型材0,开合驱动杆444向上转动,从而实现夹持组件44的开合,并使得牵引夹头在输送过程中夹住型材0,不需设置另外的动力保持夹持状态。前牵引夹头41的夹块442向前倾斜,后牵引夹头42的夹块442向后倾斜,可以实现前后卡住型材0,使型材0不能相对地前后滑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立体式牵引机还包括夹头循环回收装置8,夹头循环回收装置8包括回收轨道组件,牵引夹头与回收轨道组件滑动连接,回收轨道组件设于第一输送轨道1的旁侧,回收轨道组件的前端可与第二输送轨道2对接,回收轨道组件的后端与送入轨道63对接;夹头循环回收装置8还包括回收驱动装置,回收驱动装置设于回收轨道组件的旁侧,回收驱动装置与牵引夹头匹配设置,回收驱动装置可带动牵引夹头从第二输送轨道2移动至回收轨道组件和送入轨道63。

在第二输送轨道2带动牵引夹头和型材0移动过程中,通过外设的下料机构把经过冷却的型材0从牵引夹头取出;再通过回收驱动装置把第二输送轨道2上的空的牵引夹头送出第二输送轨道2,牵引夹头通过回收轨道组件运动至送入轨道63再送入第一输送轨道1,可实现牵引夹头的自动循环。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回收轨道组件包括回收架81、第一回收轨道82和第二回收轨道83,回收架81相对固定于第一输送轨道1的前侧的上方,第一回收轨道82沿左右方向滑动连接于回收架81的上侧,回收架81上设有第三回收驱动机构84,第三回收驱动机构84包括第三回收固定端841和第三回收运动端842,第三回收固定端841与回收架81相对固定,第三回收运动端842可沿左右方向运动,第一回收轨道82连接于第三回收运动端842上,第一回收轨道82的左行程端与第二输送轨道2的后端对接,第二回收轨道83相对固定于回收架81的右侧,第二回收轨道83设于回收架81与送入轨道63之间,第一回收轨道82的右行程端与第二回收轨道83的前端对接,第二回收轨道83的后端与送入轨道63的右行程端对接,第二回收轨道83从前往后向下倾斜设置。具体地,回收架81固定在地面上,第一回收轨道82通过滑轨滑块与回收架81滑动连接。第三回收驱动机构84可采用气缸、丝杆运动模组或齿轮齿条运动模组等。第一回收轨道82和第二回收轨道83上设置滑槽11,与牵引夹头的滑轮433匹配。

回收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回收驱动机构85和第二回收驱动机构86。

第一回收驱动机构85包括第一回收固定端851和第一回收运动端852,第一回收固定端851与回收架81相对固定,第一回收运动端852可沿前后方向运动,第一回收运动端852上设有两个第二拨块853,两个第二拨块853前后间隔设置,牵引夹头上设有回收推动部432,两个第二拨块853分别与两个牵引夹头的回收推动部432位置匹配设置,第二拨块853的转动方向为朝向第一回收轨道82,第二拨块853在远离第一回收轨道82的转动方向上固定,第二拨块853推动牵引夹头从第二输送轨道2向第一回收轨道82移动。第一回收驱动机构85可采用气缸、丝杆运动模组或齿轮齿条运动模组等。

第二回收驱动机构86包括第二回收固定端861和第二回收运动端862,第二回收固定端861与第一回收轨道82相对固定,第二回收运动端862可沿前后方向运动,第二回收运动端862上设有第二推块863,第二推块863与夹座43位置匹配设置,第二推块863推动牵引夹头向第二回收轨道83运动。第二回收驱动机构86可采用气缸、丝杆运动模组或齿轮齿条运动模组等。

第三回收驱动机构84的第三回收运动端842带动第一回收轨道82向左运动,当已被取出型材0的第二输送轨道2运动至正对第一回收轨道82的位置时,可通过外设的推送机构把位于前侧的前牵引夹头41推至后侧,第一回收驱动机构85的第一回收运动端852通过第二拨块853推动回收推动部432,带动第二输送轨道2上的两个牵引夹头向第一回收轨道82运动;然后第三回收运动端842带动第一回收轨道82向右运动,与第二回收轨道83对接;然后第二回收驱动机构86的第二回收运动端862带动两个牵引夹头运动至第二回收轨道83,由于第二回收轨道83向下倾斜,牵引夹头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二回收轨道83向下滑动,并滑入对接的送入轨道63内,从而实现牵引夹头的循环。

进一步地,立体式牵引机还包括夹头切换装置9,夹头切换装置9设于第二回收轨道83和夹头送入装置6之间,夹头切换装置9包括切换固定端91和切换运动端,切换固定端91与第一输送轨道1相对固定,切换运动端可沿左右方向运动,切换运动端上设有两个切换轨道93,两个切换轨道93沿左右方向排列,两个切换轨道93的前端均可与第二回收轨道83对接,两个切换轨道93的后端均可与送入轨道63对接。夹头切换装置9可采用气缸、丝杆运动模组或齿轮齿条运动模组等。切换轨道93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滑槽11,与牵引夹头的滑轮433匹配。

在刚开始工作时,送入轨道63只需送进前牵引轨道51;在正常工作时在第二输送轨道2上的前牵引夹头41在前侧,后牵引夹头42在后侧,循环至送入轨道63时需要切换后牵引夹头42在前侧,前牵引夹头41的后侧,所以需要控制牵引夹头的前后位置。夹头切换装置9的切换运动端带动两个切换轨道93左右运动,两个切换轨道93均可与第二回收轨道83对接,两个切换轨道93分别可装载一个牵引夹头,两个切换轨道93通过切换与送入轨道63对接的前后顺序,可以切换前牵引夹头41和后牵引夹头42的送入位置,适应型材0的夹持需求。前牵引夹头41和后牵引夹头42上设置识别标签,送入轨道63上设置识别器,可识别牵引夹头的种类,识别器与夹头切换装置9信号连接,可根据实际切换牵引夹头送入到送入轨道63中。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立体循环输送装置3包括下横向输送装置31、上横向输送装置32、第一竖向输送装置33和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

下横向输送装置31包括多个下输送架311,多个下输送架311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下输送架311与第一输送轨道1相对固定,下输送架311设于第一输送轨道1的正前侧,下输送架311上可沿左右方向排列多个第二输送轨道2,下输送架311上设有下输送机构312,下输送机构312包括下输送固定端和下输送运动端3121,下输送固定端与下输送架311相对固定,下输送运动端3121沿左右方向运动,下输送运动端3121可带动设于下输送架311上的第二输送轨道2沿左右方向运动。具体地,多个下输送架311间隔设置可以承托长条状的第二输送轨道2。下输送机构312可采用链条输送结构,下输送架311的上侧设置沿左右方向延伸的链条,第二输送轨道2放置在链条上,可实现第二输送轨道2在下输送架311上的输送。在下输送架311的间隔空间可以设置冷却风扇,对排列在下输送架311上的第二输送轨道2进行冷却。

上横向输送装置32设于下横向输送装置31的上方,上横向输送装置32包括多个上输送架,多个上输送架沿前后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上输送架与第一输送轨道1相对固定,上输送架上可沿左右方向排列多个第二输送轨道2,上输送架上设有上输送机构,上输送机构包括上输送固定端和上输送运动端,上输送固定端与上输送架相对固定,上输送运动端沿左右方向运动,上输送机构可带动设于上输送架上的第二输送轨道2沿左右方向运动。

第一竖向输送装置33设置在下横向输送装置31和上横向输送装置32的左侧,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设于下横向输送装置31和上横向输送装置32的右侧。第一竖向输送装置33包括第一竖向输送固定端和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第一竖向输送固定端与下输送架311相对固定,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可沿上下方向运动,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可带动设于下横向输送装置31上的第二输送轨道2向上横向输送装置32运动。具体地,多个第一竖向输送装置33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下输送架311之间,第一竖向输送装置33设置在下输送架311的输送行程内的左侧,第一竖向输送装置33可采用电动或液压升降机。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包括第二竖向输送固定端341和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342,第二竖向输送固定端341与下输送架311相对固定,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342可沿上下方向运动,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342可带动设于上横向输送装置32上的第二输送轨道2向下横向输送装置31运动。具体地,多个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分别设置在相邻两个下输送架311之间,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设置在下输送架311的输送行程内的右侧,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可采用电动或液压升降机。

循环输送固定端包括下输送架311、上输送架、第一竖向输送固定端和第二竖向输送固定端341,循环输送运动端包括下输送运动端3121、上输送运动端、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和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342。

多个第二输送轨道2沿左右方向排列在下输送架311上,下输送架311上的一个第二输送轨道2与第一输送轨道1对接,下输送机构312的下输送运动端3121带动第二输送轨道2逐个向第一竖向输送装置33移动,型材0可在下输送架311上的移动过程中冷却;然后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带动第二输送轨道2向上运动至上横向输送装置32,多个第二输送轨道2被输送到上输送架上,上输送机构的上输送运动端带动第二输送轨道2逐个向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运动;当第二输送轨道2移动至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时,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的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342带动第二输送轨道2向上运动至下输送架311上与第一输送轨道1对接,从而实现第二输送轨道2的循环运动。循环输送运动端带动第二输送轨道2的运动轨迹除了以上的运动轨迹,还可以先向上下运动、后左右运动等,目的在于使第二输送轨道2循环地与第一输送轨道1对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上输送机构包括第一上输送机构321和第二上输送机构322。

第一上输送机构321包括第一上输送固定端3211和第一上输送运动端3212,第一上输送固定端3211与上输送架固定连接,第一上输送运动端3212可沿左右方向运动,第一上输送运动端3212上设有吊接轨道3214,吊接轨道3214设于上输送架的下侧,第一上输送运动端3212带动吊接轨道3214在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的正上方和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342的正上方之间移动,吊接轨道3214的下侧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吊接横板3215,第二输送轨道2的上侧设有吊接轮21,吊接轮21可抵接于吊接横板3215的上侧,吊接轮21可以沿着吊接横板左右滚动,第二输送轨道2通过吊接轨道3214连接于上输送架上。第一上输送机构321可采用丝杆运动模组或齿轮齿条运动模组等。

第二上输送机构322包括第二上输送固定端3221和第二上输送运动端3222,第二上输送固定端3221与上输送架固定连接,第二上输送运动端3222可沿左右方向运动,第二上输送运动端3222的下侧转动连接有多个第一拨块3223,多个第一拨块3223沿左右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第一拨块3223的转动方向为朝向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第一拨块3223在朝向第一竖向输送装置33的转动方向上固定,第一拨块3223设于吊接轨道3214的前侧或后侧,第一拨块3223推动第二输送轨道2间歇地向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移动。第二上输送机构322可采用丝杆运动模组或齿轮齿条运动模组等。

第一上输送机构321的第一上输送运动端3212上设有吊接轨道3214,吊接轨道3214的下侧设有吊接横板3215,吊接轨道3214可采用工字钢,工字钢的其中下短板为两个吊接横板,吊接横板在长板的前侧和后侧延展;第二输送轨道2上设有两组吊接轮21,两则吊接轮分别在前侧和后侧吊接在两个吊接横板上;当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带动一个第二输送轨道2上升至吊接轨道3214的高度时,第一上输送运动端3212带动吊接轨道3214向第一竖向输送装置33移动,使吊接轨道3214的吊接横板3215插入到吊接轮21的下侧,第一竖向输送运动端向下运动后,第二输送轨道2可以吊接在吊接轨道3214上,吊接轨道3214上可吊接多个第二输送轨道2。第二上输送机构322的第二上输送运动端3222上设有多个第一拨块3223,第一拨块3223在向第一竖向输送装置33的方向运动时可转动,可越过第二输送轨道2;第一拨块3223在向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的方向运动时不可转动,每个第一拨块3223可拨动一个第二输送轨道2向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运动,实现逐个第二输送轨道2向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运动。同时,第一上输送运动端3212带动吊接轨道3214向第二竖向输送装置34移动,把一个第二输送轨道2移动至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342上,第一上输送运动端3212再远离第二竖向输送运动端342,吊接轨道3214离开吊接轮21,使第二输送轨道2可以向下运动,从而实现第二输送轨道2的循环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输送轨道也可采用下输送轨道的结构,目的在于带动多个第二输送轨道2左右运动。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牵引装置5包括牵引轨道51和牵引车52,牵引轨道51与第一输送轨道1相对固定,牵引轨道51设置在第一输送轨道1的右侧,牵引轨道51与第一输送轨道1平行设置,牵引车52沿牵引轨道51前后移动,牵引车52上设有可活动的第二牵引件521,夹座43的右侧设有第二牵引部,第二牵引件521与第二牵引部位置匹配设置,牵引车52通过第二牵引件521带动牵引夹头移动,牵引运动端包括牵引车52。

牵引车52上具有驱动电机和驱动轮,牵引车52通过驱动轮沿着牵引轨道51运动,牵引车52的第二牵引件521与牵引夹头的第二牵引部接触,使牵引车52可带动牵引夹头从第一输送轨道1向前运动至第二输送轨道2;到位后第二牵引件521脱离第二牵引部,牵引车52向后返回第一输送轨道1牵引下一个型材0前进。第二牵引件521为杆件,第二牵引部为设置在夹座43上的板件,第二牵引件521可以为沿左右伸缩移动或沿上下摆动,只要能实现接触或脱离夹座43上的第二牵引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牵引装置5的前后运动还可以通过齿轮齿条运动模组、同步带同步轮运动模组、链轮链条运动模组等结构实现。

进一步地,牵引轨道51上沿前后方向设有两个牵引车52。由于型材0的程度较长,设置两个牵引车52可以交替地牵引一个型材0的行程,位于后侧的牵引车52牵引后侧的一段行程,位于前侧的牵引车52牵引前侧的一段行程,加快牵引效率,使型材0保持连续的生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