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余料自动切断机构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3539发布日期:2021-12-04 00:2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余料自动切断机构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余料自动切断机构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射成型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
3.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注塑行业的技术的不断改进,注塑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在注塑完成后,对余料进行切断可方便将注塑成型的物料取出,且方便后续的精加工处理,但现有的注塑后切除余料的工序大多还是人工完成,而且需要将余料和制品先一起从模具中脱出,因人工切除余料,工作难度大,人力成本高,导致该工序的效率低下,导致整体的生产效率较低,造成过多的生产成本,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一种具有余料自动切断机构的注塑模具,以解决了传统余料切除工序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余料自动切断机构的注塑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余料自动切断机构的注塑模具,包括底模以及设置在底模顶部的顶模,所述顶模内部至少包括:
6.切割槽,所述切割槽左右两端侧壁中心处均开设有活动孔,所述切割槽通过所述活动孔分别连通第一锲块槽和第二锲块槽,所述第一锲块槽和所述第二锲块槽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
7.第一切割机构,所述第一切割机构内至少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座,所述插接座的右侧壁中心处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接座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插槽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下沿壁边缘处设置有斜刃,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上锲块,所述第一支撑杆上靠近所述第一上锲块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右侧壁一侧嵌套有第一弹簧;
8.第二切割机构,所述第二切割机构内至少包括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切刀,所述内切刀包括弧形座,所述弧形座的左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切割刀,所述切割刀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上锲块,所述第二支撑杆上靠近所述第二上锲块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左侧壁一侧嵌套有第二弹簧;
9.本实施例的第一切割机构和第二切割机构在具体使用时,当第一上锲块和第二上锲块受到下锲块推力进而横向移动时,第一上锲块推动第一支撑杆向右移动,第一限位环向右挤压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受力压缩蓄能,同时,第一支撑杆推动插接座向右移动,直至下锲块与第一上锲块完全贴合时,插接座的第一通孔的圆心与注塑孔中心为同心状态;进一步的,同理,当下锲块与第二上锲块完全贴合时,内切刀的第二通孔的圆心与注塑孔中心为同心状态,进一步的,内切刀的切割刀与插接座的插槽插接配合,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上下对齐组成切割孔,切割孔与注塑孔孔径相同;再进一步的,当注塑完成,在底模和顶模分离的同时,顶推杆受力消失,第一上锲块和第二上锲块受到下锲块推力消失,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均回弹,进而使切割刀与插槽分离,同时,通过切割刀的内圈和插槽上的斜刃对注塑口处的余料进行切断,实现了在开模的同时,对余料进行自动切断。
10.顶推机构,所述顶推机构内至少包括顶推杆,所述顶推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锲块;
11.本实施例的顶推机构在具体使用时,当顶推杆受力向上移动,下锲块随着顶推杆一起向上移动,下锲块分别与第一上锲块和第二上锲块滑动配合,通过下锲块向上移动,使第一上锲块和第二上锲块实现横向移动。
12.凸模座,所述凸模座的下表面中心处设置有凸模板,所述凸模座靠近左右两侧下沿壁边缘处开设有伸缩孔,所述伸缩孔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凸模板的下表面中心处开设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由所述凸模板的下表面贯通所述顶模的上表面,所述顶模下表面靠近四周边缘处开设有定位孔。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模上表面靠近四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导柱,所述底模上表面中心处设置有凹模板。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模与所述顶模通过所述导柱和所述定位孔活动连接,所述凸模板与所述凹模板相适配。
1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切割机构通过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活动孔活动连接,所述插槽安装在所述切割槽内,所述第一上锲块固定在所述第一锲块槽内。
1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锲块槽右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右侧壁固定连接。
1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切割机构通过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活动孔活动连接,所述内切刀安装在所述切割槽内,所述第二上锲块固定在所述第二锲块槽内。
1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锲块槽左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左侧壁固定连接。
1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接座与所述内切刀相适配,所述切割刀与所述插接座插接配合,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尺寸相同。
2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槽和所述内切刀对称设置在所述切割槽左右两侧,所述切割槽中心与所述注塑孔的中心为同心结构。
2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推机构通过所述伸缩孔活动安装在所述凹槽内,所述下锲块与所述凹槽相适配。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3.1、该一种具有余料自动切断机构的注塑模具中,通过设置第一切割机构和第二切割机构,通过第一切割机构和第二切割机构的联动配合,实现了注塑模具在开模的同时,对余料自动切断功能,提高了余料切除效率。
24.2、该一种具有余料自动切断机构的注塑模具中,通过设置切割刀和插槽,通过弹簧回弹力的拉动,由切割刀的内圈和插槽上的斜刃对注塑口处的余料进行切断,实现了在开模的同时,对余料进行自动切断。
25.3、该一种具有余料自动切断机构的注塑模具中,通过顶推机构,通过顶推机构上设置的顶推杆,当顶推杆受力推动下锲块向上移动时,通过下锲块使第一上锲块和第二上锲块实现横向移动并相互趋近,切割刀与插槽插接形成切割孔,当顶推机构失力,第一上锲块和第二上锲块相互远离,切割刀与插槽分离完成切料,通过顶推机构,实现对切断机构的切料控制。
附图说明
26.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实施例1的顶模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实施例1的顶模注塑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实施例1的顶模初始状态剖视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实施例1的顶模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实施例1的第一切割机构和第二切割机构插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实施例1的第一切割机构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实施例1的第二切割机构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实施例1的第一切割机构和第二切割机构插接状态俯视结构平面示意图;
35.图10为实施例1的切割刀与插槽插接状态连接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实施例1的插接座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37.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38.1、底模;101、导柱;102、凹模板;
39.2、顶模;201、注塑孔;2011、切割孔;202、定位孔;
40.3、凸模座;301、凸模板;302、伸缩孔;
41.4、切割槽;401、活动孔;402、凹槽;
42.5、第一锲块槽;501、第一切割机构;5011、第一支撑杆;5012、插接座;5013、第一通孔;5014、插槽;5015、第一限位环;5016、第一弹簧;5017、第一上锲块;5018、斜刃;
43.6、第二锲块槽;601、第二切割机构;6011、第二支撑杆;6012、第二限位环;6013、内切刀;6014、弧形座;6015、切割刀;6016、第二通孔;6017、第二弹簧;6018、第二上锲块;
44.7、顶推机构;701、顶推杆;702、下锲块。
具体实施方式
4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8.实施例1
49.请参阅图1

图11所示,本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余料自动切断机构的注塑模具,包括底模1以及设置在底模1顶部的顶模2,顶模2内部至少包括:
50.切割槽4,切割槽4左右两端侧壁中心处均开设有活动孔401,切割槽4通过活动孔 401分别连通第一锲块槽5和第二锲块槽6,第一锲块槽5和第二锲块槽6的下表面均开设有凹槽402;
51.第一切割机构501,第一切割机构501内至少包括第一支撑杆5011,第一支撑杆5011 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接座5012,插接座5012的右侧壁中心处开设有插槽5014,插接座5012 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一通孔5013,插槽5014位于第一通孔5013的上下沿壁边缘处设置有斜刃5018,第一支撑杆50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上锲块5017,第一支撑杆5011 上靠近第一上锲块5017右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5015,第一限位环5015的右侧壁一侧嵌套有第一弹簧5016;
52.第二切割机构601,第二切割机构601内至少包括第二支撑杆6011,第二支撑杆6011 一端固定连接有内切刀6013,内切刀6013包括弧形座6014,弧形座6014的左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切割刀6015,切割刀6015的上表面中心处开设有第二通孔6016,第二支撑杆60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上锲块6018,第二支撑杆6011上靠近第二上锲块6018 左侧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6012,第二限位环6012的左侧壁一侧嵌套有第二弹簧 6017;
53.本实施例的第一切割机构501和第二切割机构601在具体使用时,当第一上锲块5017 和第二上锲块6018受到下锲块702推力进而横向移动时,第一上锲块5017推动第一支撑杆5011向右移动,第一限位环5015向右挤压第一弹簧5016,第一弹簧5016受力压缩蓄能,同时,第一支撑杆5011推动插接座5012向右移动,直至下锲块702与第一上锲块5017 完全贴合时,插接座5012的第一通孔5013的圆心与注塑孔201中心为同心状态;进一步的,同理,当下锲块702与第二上锲块6018完全贴合时,内切刀6013的第二通孔6016 的圆心与注塑孔201中心为同心状态,进一步的,内切刀6013的切割刀6015与插接座5012 的插槽5014插接配合,且第一通孔5013与第二通孔6016上下对齐组成切割孔2011,切割孔2011与注塑孔201孔径相同;再进一步的,当注塑完成,在底模1和顶模2分离的同时,顶推杆701受力消失,第一上锲块5017和第二上锲块6018受到下锲块702推力消失,通过第一弹簧5016和第二弹簧6017均回弹,进而使切割刀6015与插槽5014分离,同时,通过切割刀6015的内圈和插槽5014上的斜刃5018对注塑口处的余料进行切断,实现了在开模的同时,对余料进行自动切断,通
过第一切割机构501和第二切割机构601 的联动配合,实现了余料自动切断功能。
54.顶推机构7,顶推机构7内至少包括顶推杆701,顶推杆7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下锲块702;
55.本实施例的顶推机构7在具体使用时,当顶推杆701受力向上移动,下锲块702随着顶推杆701一起向上移动,下锲块702分别与第一上锲块5017和第二上锲块6018滑动配合,通过下锲块702向上移动,使第一上锲块5017和第二上锲块6018实现横向移动。
56.凸模座3,凸模座3的下表面中心处设置有凸模板301,凸模座3靠近左右两侧下沿壁边缘处开设有伸缩孔302,伸缩孔302与凹槽402连通,凸模板301的下表面中心处开设有注塑孔201,注塑孔201由凸模板301的下表面贯通顶模2的上表面,顶模2下表面靠近四周边缘处开设有定位孔202。
57.具体的,底模1上表面靠近四周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导柱101,导柱101与定位孔202 上下对齐,底模1上表面中心处设置有凹模板102,凹模板102与凸模板301相适配,凸模座3的下沿壁与凹模板102的上沿壁尺寸相同,由伸缩孔302伸出的顶推杆701与凹模板102的上沿壁贴合。
58.进一步的,底模1与顶模2通过导柱101和定位孔202活动连接,凸模板301与凹模板102相适配,顶模2上的定位孔202通过与导柱101滑动配合,在实现底模1和顶模2 之间定位的同时,通过导柱101的固定保障了底模1和顶模2之间的稳定性。
59.其中,第一切割机构501通过第一支撑杆5011与活动孔401活动连接,插槽5014安装在切割槽4内,第一上锲块5017固定在第一锲块槽5内。
60.再进一步的,第一弹簧5016的一端与第一锲块槽5右侧壁固定连接,第一弹簧5016 的另一端与第一限位环5015的右侧壁固定连接,对第一弹簧5016进行限位固定,保障第一弹簧5016的稳定性。
61.此外,第二切割机构601通过第二支撑杆6011与活动孔401活动连接,内切刀6013 安装在切割槽4内,第二上锲块6018固定在第二锲块槽6内,通过活动孔401保障第二切割机构601的稳定性。
62.除此之外,第二切割机构601通过第二支撑杆6011与活动孔401活动连接,内切刀 6013安装在切割槽4内,第二上锲块6018固定在第二锲块槽6内,进一步的,第二切割机构601与第一切割机构501左右对称设置,且第一切割机构501与第二切割机构601尺寸相同。
63.具体的,第二弹簧6017的一端与第二锲块槽6左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弹簧6017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环6012的左侧壁固定连接,对第二弹簧6017进行限位固定,保障第二弹簧6017的稳定性。
64.进一步的,插接座5012与内切刀6013相适配,切割刀6015与插接座5012插接配合,且第一通孔5013与第二通孔6016尺寸相同,第一支撑杆5011和第二支撑杆6011长度相同,保障插接座5012与内切刀6013对称移动相同的距离,保障了余料切割机构的切割精准度。
65.再进一步的,插槽5014和内切刀6013对称设置在切割槽4左右两侧,切割槽4中心与注塑孔201的中心为同心结构,当内切刀6013的切割刀6015与插接座5012的插槽5014 插接配合时,第一通孔5013与第二通孔6016上下对齐组成切割孔2011,切割孔2011与注塑孔201孔径相同,切割孔2011与注塑孔201为同心结构,注塑物料由切割孔2011与注塑孔201进入到模具内腔,保障正常的注塑操作。
66.此外,在初始状态,第一上锲块5017与第一锲块槽5左侧壁贴合,且下锲块702的顶部与第一上锲块5017的底部贴合,保障了在下锲块702受力向上移动时,可以对第一上锲块5017施加横向推力,进一步保障第一切割机构501的正常移动;同时,在初始状态的第二上锲块6018与第二槽块6右侧壁贴合。
67.其中,顶推机构7通过伸缩孔302活动安装在凹槽402内,下锲块702与凹槽402相适配,下锲块702与第一上锲块5017和第二上锲块6018尺寸均相同,进一步的,下锲块702高度与顶推杆701长度相同,顶推杆701长度与插接座5012移动距离相适配,保障当下锲块702与第一上锲块5017完全贴合时,插接座5012的第一通孔5013的圆心与注塑孔201中心为同心状态。
6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