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8376发布日期:2021-12-08 13:5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加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加温装置。


背景技术:

2.应答器系统是铁路列车运行系统重要设备,车载天线是应答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为了保证车载天线灌封工装的灌封质量,对车载天线灌封工装进行加温的温度至关重要。
3.目前,应答器车载天线灌封工装的加温设备通常为通道式加温装置,密闭性较差,导致工装升温较慢,加温时间较长,工作效率较低,且能耗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温装置,主要目的是缩短应答器车载天线灌封工装的加温时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且降低能耗。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温装置,包括:
7.加温箱,所述加温箱包括入口,所述入口处设置有门体,所述加温箱内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轨道;
8.周转车,所述周转车上设置有第二轨道;
9.周转平台,所述周转平台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周转车上,所述周转平台包括架体和转动设置于所述架体上且相互平行地间隔排布的多个辊子,所述架体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轨道滚动连接的第一滚轮,多个所述辊子用于放置待加温元件;
10.其中,所述周转车用于与所述入口相对,所述第一轨道能够与所述第二轨道对接,所述第一滚轮能够由所述第二轨道滚动至所述第一轨道,以使所述周转平台进入所述加温箱内。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轨道为第一角钢,所述第一角钢扣合于所述加温箱内的底部;
12.所述第二轨道为第二角钢,所述第二角钢扣合于所述周转车上;
13.所述第一滚轮的周向设置有呈v形的凹槽,所述滚轮能够通过所述凹槽可滚动地卡合于所述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上。
14.进一步地,所述加温箱的前端下方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轨道的延伸方向相同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所述第一轨道相对应;
15.所述导向槽包括相连接的入口段和出口段,所述入口段远离所述加温箱设置,所述出口段靠近所述加温箱设置,所述入口段的宽度沿从所述出口段至所述入口段的方向逐渐增大;
16.所述周转车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能够与所述导向槽滚动连接,且所述第一轨道能够与所述第二轨道对接。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角钢的内表面拐角处设置有引导杆体,所述引导杆体凸出于
所述第一角钢的端部设置;所述引导杆体能够插入所述第二角钢围成的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二角钢的内表面拐角处相接触,以使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对接;或者,
18.所述第二角钢的内表面拐角处设置有所述引导杆体,所述引导杆体凸出于所述第二角钢的端部设置;所述引导杆体能够插入所述第一角钢围成的空间内,并与所述第一角钢的内表面拐角处相接触,以使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对接。
19.进一步地,所述加温箱内设置有加热部和温度传感器;
20.所述加温装置还包括温控仪,所述温控仪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加热部电连接。
21.进一步地,所述周转车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入口相对,所述第二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周转平台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移动。
22.进一步地,所述限位部为框体结构,所述框体结构相对于所述周转车的高度大于所述周转平台相对于所述周转车的高度。
23.进一步地,所述加温装置还包括:
24.锁止部,所述锁止部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上,所述锁止部包括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
25.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周转平台锁止于所述周转车上;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周转平台能够与所述周转车分离。
26.进一步地,所述锁止部包括设置于所述限位部上的螺纹孔,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孔内的l形锁止杆;
27.所述周转平台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架体上靠近所述限位部的一端;
28.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锁止杆与所述连接板卡合连接;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锁止杆与所述连接板分离。
2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滚轮为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置有刹车机构。
30.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温装置中,周转车可以与加温箱的入口相对,以使得加温箱内的第一轨道与周转车上的第二轨道对接,而且使得位于周转车上的周转平台能够通过其第一滚轮由第二轨道滚动至第一轨道,从而使得加温箱进入加温箱内。当需要对待加温元件进行加温时,可以先将加温箱的门体打开,然后推动周转车至加温箱的入口处,使得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对接,然后推动周转平台,使得其第一滚轮从第二轨道滚动至第一轨道,进而使得周转平台进入加温箱内加温,最后关闭加温箱的门体,即可对待加温元件进行烘烤加温,由于待加温元件在烘烤时加温箱的门体是关闭的,因此待加温元件的加温环境是封闭的,故而待加温元件的升温较快,缩短了加温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同时,通过周转车和周转平台将待加温元件运送至加温箱内,避免了操作人员托举待加温元件进入加温箱,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3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图1所示加温装置中周转平台设置在周转车上且处于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图1所示加温装置中周转平台设置在周转车上且处于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图1所示加温装置的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图1所示加温装置的周转平台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图1所示加温装置的周转平台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为图1所示加温装置的周转车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0.图8为图1所示加温装置的周转车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1.图9为图1所示加温装置的周转车在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43.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
44.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并参考图4至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温装置,可以用于对应答器车载天线灌封工装进行加温,其包括加温箱1,该加温箱1包括入口11,该入口11处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封闭该入口11的门体12,加温箱1内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轨道13;周转车2,该周转车2上设置有第二轨道21;周转平台3,可移动地设置于周转车2上,周转平台3包括架体31和转动设置于架体31上且相互平行地间隔排布的多个辊子32,架体31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二轨道21滚动连接的第一滚轮311,多个辊子32用于放置待加温元件,该待加温元件具体可以为应答器车载天线灌封工装;其中,周转车2用于与入口11相对,第一轨道13能够与第二轨道21对接,第一滚轮311能够由第二轨道21滚动至第一轨道13,以使周转平台3进入加温箱1内。
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加温装置中,周转车2可以与加温箱1的入口11相对,以使得加温箱1内的第一轨道13与周转车2上的第二轨道21对接,而且使得位于周转车2上的周转平台3能够通过其第一滚轮311由第二轨道21滚动至第一轨道13,从而使得加温箱1进入加温箱1内。当需要对待加温元件进行加温时,可以先将加温箱1的门体12打开,然后推动周转车2至加温箱1的入口11处,使得第一轨道13和第二轨道21对接,然后推动周转平台3,
使得其第一滚轮311从第二轨道21滚动至第一轨道13,进而使得周转平台3进入加温箱1内加温,最后关闭加温箱1的门体12,即可对待加温元件进行烘烤加温,由于待加温元件在烘烤时加温箱1的门体12是关闭的,因此待加温元件的加温环境是封闭的,故而待加温元件的升温较快,缩短了加温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能耗。同时,通过周转车2和周转平台3将待加温元件运送至加温箱1内,避免了操作人员托举待加温元件进入加温箱1,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46.此外,参见图5和图6,通过在周转平台3上设置多个可滚动的棍子,且多个辊子32的排布方向可以与第二轨道21的延伸方向相同,以便于操作人员将多个待加温元件排布在周转平台3上,以及便于将加温完成的元件从周转平台3上取下。具体地,多个辊子32可以分为相互平行的至少两排进行布置,每排辊子32上可以放置四个待加温元件,从而使得加温箱1一次能够对八个待加温元件进行加温烘烤。
47.当然,在待加温元件加温完毕后,可以打开加温箱1的门体12,再将周转车2推至加温箱1的入口11处,并使得第一轨道13和第二轨道21对接,然后拉动周转平台3,使得周转平台3的第一滚轮311从第一轨道13滚动至第二轨道21,即可将周转平台3移动至周转车2上,从而实现加温完毕后元件的取出。
48.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加温箱1内可以设置有加热部和温度传感器;该加温装置还可以包括温控仪;温度传感器与温控仪电连接,温控仪与加热部电连接。
49.上述实施例中,温控仪可以为两阶温控仪,加热部可以包括发热管和控制发热管工作的控制电路。在加温箱1对待加温元件进行加温烘烤的初期,温控仪可以通过其自带的电位器控制加热部的控制电路电流增大,使得加热部迅速升温,实现待加温元件的快速加温,从而进一步缩短加温时间,进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加温箱1内的温度达到温控仪第一阶段的温度预设值时,温控仪断开发热管的控制电路电源,使加热部停止加热,加温箱1内的热场逐渐均匀,内部温度逐渐下降,待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加温箱1内的温度达到温控仪第二阶段的温度预设值时,温控仪会接头发热管的控制电路电源,使加热部进行加热,以此往复,保持加温箱1内的温度维持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实现加温箱1的保温,不仅确保待加温元件的加热温度,还可以进一步降低能耗。
50.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和图3,以及图7、图8和图9,第一轨道13可以为第一角钢,该第一角钢扣合于加温箱1内的底部;第二轨道21可以为第二角钢,该第二角钢扣合于周转车2上;第一滚轮311的周向设置有呈v形的凹槽312,第一滚轮311能够通过该凹槽312可滚动地卡合于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上。
51.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采用倒扣的角钢形成第一轨道13和第二轨道21,并通过在第一滚轮311的周向设置v形凹槽312,使得第一滚轮311可以与角钢滚动连接,并沿角钢的长度方向移动,这样的结构设置,不仅能够使得该加温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还可以降低制造成本,而且,还可以保证第一滚轮311不会从第一轨道13或第二轨道21上脱落,从而确保周转平台3在周转车2和加温箱1上的移动,使用更加可靠。其中,第一轨道13和第二轨道21的数量均可以为两个,且两个第一轨道13和两个第二轨道21均可以相互平行布置。
52.为了便于第一轨道13与第二轨道21的对接,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和图4,加温箱1的前端下方可以设置有导向件4,该导向件4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第一轨道13的延伸方向相同的导向槽41,该导向槽41与第一轨道13相对应;导向槽41包括相连接的入
口段411和出口段412,入口段411远离加温箱1设置,出口段412靠近加温箱1设置,入口段411的宽度沿从出口段412至所述入口段411的方向逐渐增大;周转车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滚轮22,第二滚轮22能够与导向槽41滚动连接,且第一轨道13能够与所述第二轨道21对接,具体地,当第二滚轮22到达导向槽41的出口段412时,第一轨道13与第二轨道21恰好对接。
53.上述实施例中,导向件4可以设置在加温箱1上入口11所在端的下方,或者设置在地面上与加温箱1上入口11所在端相对应的位置处;当推动周转车2至加温箱1的入口11处时,可以使得第二滚轮22从入口段411推入导向槽41,待第二滚轮22到达出口段412时,第一轨道13和第二轨道21即可实现对接,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向件4,使得导向件4为第二滚轮22的滚轮提供导向作用,以使得第一轨道13和第二轨道21方便地实现对接。
54.上述实施例中,导向槽41的入口段411的宽度设置为沿从出口段412至所述入口段411的方向逐渐增大,即入口段411呈喇叭口状,能够使得第二滚轮22方便地进入导向槽41并到达出口段412。
55.为了进一步便于第一轨道13与第二轨道21的对接,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以及图7、图8和图9,第一角钢的内表面拐角处设置有引导杆体5,该引导杆体5凸出于第一角钢的端部设置;引导杆体5能够插入第二角钢围成的空间内,并与第二角钢的内表面拐角处相接触,以使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对接;或者,第二角钢的内表面的拐角处设置有引导杆体5,该引导杆体5凸出于第二角钢的端部设置;引导杆体5能够插入第二角钢围成的空间内,并与第二角钢的内表面拐角处相接触,以使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对接。
56.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引导杆体5的设置,实现了当推动周转车2至加温箱1的入口11处时,引导杆体5能够插入第一角钢或第二角钢围成的空间内,并与其内表面拐角处相接触,从而实现了在继续推动周转车2的过程中,引导杆体5可以引导周转车2移动,以使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能够更加方便地实现对接。
57.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周转车2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与入口11相对,第二端设置有限位部23,限位部23用于限制周转平台3向远离第一端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部23限制周转平台3朝向远离第一端的方向的运动,同时,第二轨道21限制周转平台3左右方向的运动,从而使得周转平台3只能朝向周转车2的第一端方向运动,即周转平台3只能向加温箱1入口11方向运动,以便于周转平台3进入加温箱1。
58.其中,参见图1和图2,限位部23可以为框体结构,该框体结构相对于周转车2的高度可以大于周转平台3相对于周转车2的高度,以使得该框体结构对周转平台3进行可靠的限位;同时,框体结构凸出周转平台3的部分可以作为扶手,以便操作人员可以手握该部分推动周转车2,使用更方便。
59.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加温装置还可以包括锁止部,该锁止部设置于限位部23上,锁止部包括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锁止状态,周转平台3锁止于周转车2上;在解锁状态,周转平台3能够与周转车2分离,从而实现在周转车2运送周转平台3时,周转平台3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周转车2上。
60.其中,参见图2、图6和图9,锁止部可以包括设置于限位部23上的螺纹孔,以及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的l形锁止杆24,该l形锁止杆24可以形成一勾体;周转平台3还包括连接板33,连接板33设置于架体31上靠近限位部23的一端,该锁止杆24可以相对于螺纹孔转动以
实现锁止部的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在锁止状态,锁止杆24与连接板卡合连接,即锁止杆24可以勾住连接板33,从而固定周转平台3,防止其朝向第一端的方向运动;在解锁状态,锁止杆24与连接板33分离,周转平台3能够朝向第一端的方向运动而进入加温箱1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61.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9,第二滚轮22可以为万向轮,在万向轮上可以设置有刹车机构25,以便于周转车2的移动或停止。本实施例中,刹车机构25具体可以包括设置于万向轮转轴上的连接件251,以及与转动连接在连接件251上的刹车杆252,刹车杆252的一端伸出连接件251,另一端朝向万向轮,当操作人员脚踩刹车杆252的一端时,刹车杆252的另一端即可与万向轮抵接,从而阻止万向轮继续转动,实现周转车2的刹车。
6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