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用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42738发布日期:2021-11-17 23:4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塑模具用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模具注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用顶出机构。


背景技术:

2.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
3.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1176309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注塑机用注塑模具,包括模板座和上模板,模板座的顶端安装有下模板和两个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位于下模板的两侧,下模板的顶端中心处开设有型腔,两个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均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焊接有不锈钢螺杆,上模板的顶端中心处开设有出料口,螺孔座上均开设有螺纹孔,两个不锈钢螺杆分别于两个螺纹孔螺纹连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模具注塑完成后,需要人工将模具从模具箱内取出,人工取出模具时较为费力,增大了人工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用顶出机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注塑模具用顶出机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注塑模具用顶出机构,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有模具箱,所述模具箱的底端设有两个支撑板,两个所述支撑板均沿水平方向与工作台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向相互背离的方向滑动,两个所述支撑板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工作台设有用于驱动支撑板滑动的驱动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注塑成型后,操作员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启动后,能够驱动两个支撑板向相互背离的方向滑动,支撑板滑动后,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模具从模具箱内向上滑出,以便于操作员将模具取出,从而使得操作员在将模具取出时更便捷,减少人工取出模具时的劳动强度。
9.可选的,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一端固设有凸片,另一个支撑板靠近凸片的一端开设有与凸片适配的凹槽,所述凸片穿设于凹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注塑模具时,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对合,使得凸片位于凹槽内,能够提高两个支撑板之间的密封性,降低在注塑模具时,混凝土从两个支撑板对合处下渗的可能。
11.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顶槽,每个所述顶槽均位于与该顶槽对应的支撑板的底端,且两个顶槽均位于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端;所述工作台设有顶板,所述顶板位于两个顶槽之间,所述顶板沿竖直方向与工作台滑动连接,所述工作台设有用于驱动顶板竖直滑动的升降组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模具从模具箱内取出时,操作员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启动后,能够驱动顶板向上滑动,顶板在向上滑动时,能够带动两个支撑板向相互
背离的方向滑动,顶板与模具底面抵触,顶板向上滑动,实现将模具从模具箱内顶出的目的,便于操作员将模具取出,减少人工将模具取出时的劳动强度。
13.可选的,两个所述顶槽自相互靠近的一端向相互远离的一端倾斜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板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向上滑动时,顶槽的倾斜设置使得两个支撑板在向相背离的方向滑动时更便捷。
15.可选的,所述工作台设有两个限位弹簧,两个所述限位弹簧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支撑板相互远离的一端,每个限位弹簧均沿水平方向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模具从模具箱内取出后,顶板向下滑动,顶板下滑后,限位弹簧复位,限位弹簧驱动支撑板滑动,通过两个支撑板的对合,能够将两个支撑板复位,便于使用模具再次注塑。
17.可选的,所述工作台水平滑动连接有两个伸缩杆,两个所述伸缩杆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板相互远离的一端,且每个所述伸缩杆均与该伸缩杆对应的支撑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限位弹簧均套设在与该限位弹簧对应的伸缩杆上。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弹簧在伸缩过程中,伸缩杆能够为限位弹簧的伸缩提供导向,提高限位弹簧伸缩时的稳定性,降低限位弹簧伸缩时弯折变形的可能,提高限位弹簧的使用年限。
19.可选的,每个所述伸缩杆远离该伸缩杆对应的支撑板的一端均设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直径大于伸缩杆的直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板需要从模具箱内滑出时,操作员拉动限位片能够将两个支撑板向相互背离的一端移动,驱动气缸伸缩,旗杆能过将顶板从模具箱内带出,便于两个支撑板的对合,从而便于再次使用模具箱。
21.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顶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的底座与工作台固定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将模具取出时,操作员启动气缸,气缸启动后,能够驱动顶板向上滑动,通过顶板的滑动,驱动两个支撑板与向相互背离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得顶板穿设于模具箱,以将模具从模具箱内顶出,便于操作员将模具取出,减少人工劳动强度。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模具注塑成型后,操作员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启动后,能够驱动两个支撑板向相互背离的方向滑动,支撑板滑动后,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模具从模具箱内向上滑出,以便于操作员将模具取出,从而使得操作员在将模具取出时更便捷,减少人工取出模具时的劳动强度;
25.2.在注塑模具时,两个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对合,使得凸片位于凹槽内,能够提高两个支撑板之间的密封性,降低在注塑模具时,混凝土从两个支撑板对合处下渗的可能;
26.3.在需要将模具从模具箱内取出时,操作员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启动后,能够驱动顶板向上滑动,顶板在向上滑动时,能够带动两个支撑板向相互背离的方向滑动,顶板与模具底面抵触,顶板向上滑动,实现将模具从模具箱内顶出的目的,便于操作员将模具取出,减少人工将模具取出时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突显支撑板、伸缩杆、限位弹簧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11、模具箱;12、支撑板;121、凸片;122、凹槽;2、限位弹簧;21、伸缩杆;211、限位片;3、升降气缸;31、顶板;4、顶槽。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注塑模具用顶出机构。参照图1,注塑模具用顶出机构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水平设置。工作台1设有模具箱11,模具箱11呈中空设置,模具箱11内用于盛放混凝土液体,便于加工模具。
32.参照图1,工作台1设有两个支撑板12,两个支撑板12沿水平方向与工作台1滑动连接,两个支撑板12的尺寸一致,两个支撑板12均位于模具箱11的底端,两个支撑板12远离工作台1的一面与模具箱11滑动连接,工作台1设有用于驱动支撑板12滑动的驱动机构。
33.参照图1、图2,操作员利用混凝土浇注模具箱11以形成模具,模具成型后,操作员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启动后,能够驱动两个支撑板12向相互远离的一端滑动,通过两个支撑板12的滑动,利用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模具从模具箱11内滑出,以便于操作员将模具取出,从而使得操作员在将模具取出时更便捷,减少人工取出模具时的劳动强度。
34.参照图1、图2,驱动机构包括两个顶槽4,两个顶槽4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板12相互靠近一端的底面,两个顶槽4内设有顶板31,顶板31呈板状,顶板31沿竖直方向与工作台1滑动连接,顶板31位于两个顶槽4之间,工作台1设有用于驱动顶板31竖直滑动的升降组件。
35.参照图2,操作员将顶板31置于两个顶槽4之间,操作员启动升降组件,升降组件启动后,通过升降组件能够驱动顶板31向上滑动,顶板31在向上滑动过程中,能够增大两个顶槽4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驱动支撑板12向相互远离的一端移动移动,连个支撑板12移开后,顶板31与模具抵触,顶板31在升降组件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实现将模具从模具箱11顶出的目的,从而实现取模目的,减少人工取模时的劳动强度。
36.参照图2,两个顶槽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倾斜设置,两个顶槽4自相互靠近的一端向相互远离的一端倾斜设置。操作员在利用升降组件驱动顶板31上滑动时,顶槽4的倾斜设置使得支撑板12的滑动更便捷省力。
37.参照图2,其中一个支撑板12一端固设有凸片121,凸片121位于支撑板12的中间位置,凸片121沿支撑板12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且凸片121与支撑板12固定连接;另一个支撑板12靠近凸片121的一端开设有与凸片121适配的凹槽122,凸片121穿设于凹槽122内,且凸片121沿水平方向与凹槽122滑动连接。
38.参照图1、图2,当两个支撑板12对合时,凸片121位于凹槽122内,凸片121与凹槽122的配合能够增大两个支撑板12之间密封性,降低操作员在利用混凝土浇注时模具箱11形成模具时,混凝土从两个支撑板12之间渗出的可能,降低混凝土的浪费。
39.参照图2,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气缸3,升降气缸3沿竖直方向设置,升降气缸3的活塞杆与顶板31的底端中部固定连接,升降气缸3的底座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
40.参照图1、图2,操作员启动升降气缸3,升降气缸3启动后,能够驱动顶板31沿竖直
方向缓慢滑动,通过顶板31的滑动,能够驱动两个支撑板12向相互远离的一端滑动,通过支撑板12的滑动,使得顶板31与模具底端抵触,顶板31继续向上滑动,能够将模具从模具箱11内滑出,减少人工取出模具时的劳动强度。
41.参照图2,工作台1设有两个限位弹簧2,每个限位弹簧2均位于与该限位弹簧2对应的支撑板12的一端连接,两个限位弹簧2分别位于两个支撑板12相互远离的一端,每个限位弹簧2均沿水平方向设置,当限位弹簧2处于自然状态时,两个支撑板12对合。
42.参照图1、图2,当顶板31从模具箱11内滑出后,由于限位弹簧2的复位,能够驱动两个支撑板12向相互靠近的一端移动,通过两个支撑板12的移动,能够实现两个支撑板12对合的目的,便于再次使用模具箱11。
43.参照图1、图2,工作台1设有两个伸缩杆21,每个伸缩杆21均呈圆柱状,且每个伸缩杆21均沿水平方向与工作台1滑动连接,每个支撑杆均沿工作台1的长度方向向远离支撑板12的一端延伸设置,每个伸缩杆21的一端均与两个支撑板12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个伸缩杆21均位于与该伸缩杆21对应的支撑板12的中间位置,每个限位弹簧2均套设在与该限位弹簧2对应的伸缩杆21上。
44.参照图1、图2,当限位弹簧2在支撑板12的驱动下伸缩时,伸缩杆21的设置能够为限位弹簧2的伸缩提供导向,降低限位弹簧2在伸缩时弯折变形的可能,提高限位弹簧2的使用年限:同时,伸缩杆21的设置能够提高限位弹簧2伸缩时的稳定性。
45.参照图1、图2,支撑台设有两个限位片211,每个限位片211均呈圆片状,每个限位片211均与该限位片211对应的伸缩杆21固定连接,限位片211位于伸缩杆21远离限位弹簧2的一端,限位片211的直径大于伸缩杆21的直径,限位片211与工作台1的侧壁抵触此处,能够将伸缩杆21限位。
46.参照图1、图2,当顶板31将模具向上顶出后,操作员拉动限位片211,能够将伸缩杆21从工作台1拉出,伸缩杆21的滑动带动支撑板12滑动,将两个支撑板12向相互远离的一端拉动,便于顶板31从模具箱11内滑出,顶板31从模具箱11内滑出后,操作员松开限位片211,将连个支撑板12复位对合,便于再次使用模具箱11。
4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注塑模具用顶出机构的实施原理:操作员利用混凝土浇注模具箱11,模具成型后,操作员启动升降气缸3,升降气缸3启动后,能够驱动顶板31向上滑动,顶板31在向上滑动过程中,能够驱动两个支撑板12向相互远离的一端滑动,顶板31与模具的底端接触,顶板31继续向上滑动,能够将模具从模具箱11内顶出,便于操作员将模具取出,减少人工取出模具时的劳动强度。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