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4427发布日期:2022-08-03 01:15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产品常具有倒扣、扣位、孔、凹穴或凸台等结构,在开模时,一般采用活动型芯侧面抽芯脱模。活动型芯包括滑块和斜顶块。滑块在注塑件脱模顶出之前需先从注塑件中抽离,之后,顶出注塑件时,斜顶块相对注塑件同时做横向移动,从而从注塑件中抽离。现有模具在顶出注塑件时,采用斜顶座结构沿着斜顶块移动方向斜向驱动,斜顶座本身结构复杂且占用模具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模具中斜顶块采用斜顶座驱动占用空间较大的技术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模具,包括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所述第一模体和所述第二模体围设形成注塑空间,所述第一模体和所述第二模体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移动,以实现开合模,所述第一模体包括第一本体、滑块、斜顶块和驱动机构,所述滑块和所述斜顶块收容于所述注塑空间,所述滑块设于所述斜顶块,所述第二模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能够驱动所述滑块沿第二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本体由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所述滑块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驱动机构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驱动所述斜顶块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本体滑动,所述第三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方向倾斜设置。
6.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块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块上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动部,所述斜顶块上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滑动部和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滑动部,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四滑动部,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驱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滑动部与所述第二滑动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滑动及使所述第三滑动部与所述第四滑动部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滑动。
7.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块上设有第一斜导向部,所述第二模体上设有第二斜导向部,所述第二模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能够使所述第一斜导向部相对所述第二斜导向部移动,以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本体由所述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位于所述第一位置远离所述初始位置的一侧。
8.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体还包括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斜导向部与所述第二斜导向部分离后,将所述滑块复位。
9.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体还包括镶件组件,所述镶件组件穿设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且至少部分外凸于所述滑块,所述滑块相对所述第一本体的滑动路径上还包括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位于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第一位置之间,所
述第二模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能够驱动所述滑块沿第二方向相对所述第一本体由所述初始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并限制所述镶件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10.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体上设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镶件组件上设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能够在所述滑块由所述初始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与所述第一表面贴合并相对滑动。
11.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体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于所述滑块和所述镶件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产生驱动所述镶件组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力。
12.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体上设有第三表面,所述第三表面相对所述第一表面向远离所述初始位置倾斜,所述镶件组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表面平行的第四表面,所述第四表面能够在所述滑块由所述第三位置滑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第三表面贴合并相对滑动。
13.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镶件组件包括导向件和镶件,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形成于所述导向件,所述镶件固设于所述导向件,所述滑块由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滑动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分离,所述滑块能够通过所述导向件驱动所述镶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14.在所述模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镶件组件包括导向件和镶件,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形成于所述导向件,所述镶件贴设于所述导向件,所述滑块由所述第三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滑动时,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分离,所述滑块能够驱动所述导向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以与所述镶件分离。
15.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上述方案的模具除了具备极佳的注塑成型效能之外,其还能够避免采用斜顶座驱动斜顶块。具体而言,该模具包括围设形成注塑空间的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第一模体和第二模体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移动,以实现开合模,其中,第一模体包括第一本体、驱动机构及收容于注塑空间的滑块和斜顶块,如此通过第二模体、第一本体、滑块和斜顶块能够限定注塑件的形状。进一步地,第二模体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驱动滑块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一本体由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滑块处于第一位置时,驱动机构能够沿第一方向驱动斜顶块沿第三方向相对第一本体滑动,第三方向相对第一方向倾斜设置。如此使得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能够与开模方向同向移动,以驱动斜顶块斜向运动,避免采用与斜顶块运动方向同向的驱动方式,从而减少了为避让驱动机构的输出端移动所占的模具空间。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其中:
19.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模具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模具中第二模体的轴视图;
21.图3为图2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图1所示模具的俯视图;
23.图5为图4中b-b向剖视图;
24.图6为图5中d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图5中e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8为图4中c-c向剖视图;
27.图9为图8中f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图1所示模具中导轨块、滑块、斜顶块、驱动机构、复位组件和镶件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29.图11为图1所示模具中滑块、复位组件、镶件组件和堵件的装配示意图;
30.图12为图1所示模具中驱动机构的轴视图;
31.图13为图1所示模具中滑块和镶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32.图14为图13中g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15为图1所示模具中镶件组件、第二弹性件和堵件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用于对注塑件进行注塑,尤其用于对具有倒扣、扣位、孔、凹穴或凸台等结构的注塑件进行注塑;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该模具还能够用于对其他注塑件进行注塑,亦或应用于其他注塑件的其他加工工序,此处不作唯一限定。
36.请一并结合图1、图2、图4至图6及图10,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模具进行说明。该模具包括第一模体10和第二模体20。第一模体10和第二模体20围设形成注塑空间。第一模体10和第二模体20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移动,以实现开合模。即第一模体10和第二模体20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以实现合模。第一模体10和第二模体20沿第一方向相互远离,以实现开模。进一步地,第一模体10包括第一本体11、滑块12、斜顶块13和驱动机构14,滑块12和斜顶块13收容于注塑空间,滑块12设于斜顶块13,第二模体20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驱动滑块12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一本体11由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滑块12处于第一位置时,驱动机构14能够沿第一方向驱动斜顶块13沿第三方向相对第一本体11滑动,第三方向相对第一方向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平行于图1中箭头x所指方向,第二方向平行于图1中箭头y所指方向,第三方向平行于图1中箭头z所指方向。
37.综上,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模具除了具备极佳的注塑成型效能之外,其还能够避免采用斜顶座驱动斜顶块13。具体而言,该模具包括围设形成注塑空间的第一模体10和第二模体20。第一模体10和第二模体20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移动,以实现开合模,其中,第一模体10包括第一本体11、驱动机构14及收容于注塑空间的滑块12和斜顶块13,如此通过第二模体20、第一本体11、滑块12和斜顶块13能够限定注塑
件40的形状。进一步地,第二模体20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驱动滑块12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一本体11由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滑块12处于第一位置时,驱动机构14能够沿第一方向驱动斜顶块13沿第三方向相对第一本体11滑动,第三方向相对第一方向倾斜设置。如此使得驱动机构14的输出端能够与开模方向同向移动,以驱动斜顶块13斜向运动,避免采用与斜顶块13运动方向同向的驱动方式,从而减少了为避让驱动机构14的输出端移动所占的模具空间。
3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5、图10和图12所示,驱动机构14包括驱动块141和驱动组件142。驱动块141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滑动部1411。斜顶块13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滑动部和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滑动部。第一本体11上设有沿第三方向延伸的第四滑动部110。驱动组件142能够驱动驱动块141沿第一方向移动,以使第一滑动部1411与第二滑动部沿第二方向相对滑动及使第三滑动部与第四滑动部110沿第三方向相对滑动。如此通过第一滑动部1411与第二滑动部以及第三滑动部与第四滑动部110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将驱动块141的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转化成斜顶块13沿第三方向的斜向运动,同时保证了驱动块141、斜顶块13和第一本体11之间传动的稳定性。具体地,驱动块141沿第一方向移动给斜顶块13一个向上的力,由于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110的限制,斜顶块13具有沿第三方向移动的趋势,同时,第一滑动部1411和第二滑动部之间的配合不阻碍斜顶块13沿第三方向移动。综上,驱动块141沿第一方向驱动斜顶块13能够使斜顶块13沿第三方向移动。
3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1411与第二滑动部中的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凸起。第三滑动部与第四滑动部110中的一者为凹槽,另一者为凸起。如此通过凹槽和凸起的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驱动块141、斜顶块13和第一本体11之间的传动稳定性。如图5、图6、图8、图10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1411和第三滑动部为凹槽,第二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110为凸起。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1包括导轨块111。第四滑动部110形成于导轨块111上。
40.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5、图6、图8、图10和图12,第一滑动部1411的数量为两个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平面设置。第二滑动部的数量为两个且一一对应匹配与各第一滑动部1411。具体地,两个第一滑动部1411分别位于驱动块141的两侧。斜顶块13上设有开槽,第二滑动部形成于开槽相对的两个槽壁上,如此使得驱动块141至少部分收容于开槽并抵接与开槽的槽底,以进一步提高驱动块141和斜顶块13之间传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滑动部1411为凹槽,两个第一滑动部1411的上述分布方式能够在驱动块141上形成工字型结构,进一步防止驱动块141与斜顶块13沿第一方向上的窜动。第三滑动部的数量为两个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平面设置,第四滑动部110的数量为两个且一一对应匹配与各第三滑动部。具体地,两个第三滑动部分别位于斜顶块13的两侧。导轨块111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斜顶块13的两侧。两个第四滑动部110分别形成于两个导轨块111上。如此使得两个导轨块111能够将斜顶块13夹持,保证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110之间滑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上述第三滑动部为凹槽,第四滑动部110为凸起。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1411、第二滑动部、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110还可以沿第一方向的分布方式分布多个,形成滑动组。滑动组的数量为两个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在平面设置,以进一步提高驱动块141斜顶块13和第一本体11之间传动的稳定性。
4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7、图10和图12所示,驱动组件142包括顶杆1421、导套1422和调节件1423,第一本体11上设有导向槽112和与导向槽112连通的通孔。驱动块141收容于导向槽112。如此通过导向槽112能够限制驱动块141的移动方向,保证其能够沿第一方向稳定移动。进一步地,顶杆1421穿设于通孔并与驱动块141连接,导套1422收容于通孔,导套1422环设于顶杆1421且与顶杆1421滑动连接。如此通过导套1422的设置能够降低顶杆1421驱动驱动块141时与第一本体11之间的磨损量,同时,导套1422的设置还能够进一步保证顶杆1421沿第一方向移动的精度。本实施例中,导套1422与第一本体11可拆连接,以方便在导套1422磨损后精度降低时进行更换。进一步地,调节件1423与顶杆1421同轴,调节件1423能够沿顶杆1421的轴向调节其相对顶杆1421的伸出量。如此能够通过调节调节件1423的伸出量,以适应不同的驱动端。本实施例中,调节件1423与顶针板30连接。注塑机的顶棍通过顶针板30驱动顶杆1421,进而驱动驱动块141沿第一方向移动。
4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6、图10和图13所示,滑块12上设有第一斜导向部121。第二模体20上设有第二斜导向部21。第二模体20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使第一斜导向部121相对第二斜导向部21移动,以驱动滑块12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一本体11由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位于第一位置远离初始位置的一侧。如此使得滑块1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斜导向部121和第二斜导向部21仍然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斜导向部121为斜孔,第二斜导向部21为斜导柱,以实现第二模体20沿第一方向移动驱动滑块12沿第二方向移动。
4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图6、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模体10还包括复位组件15,复位组件15用于在第一斜导向部121与第二斜导向部21分离后,将滑块12复位。如此能够保证再次合模时,滑块12能够在预设位置,避免对合模造成干涉。
44.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复位组件15包括导向块151、导向杆152和第一弹性件153。导向块151设于斜顶块13。导向杆152与导向块151滑动连接。导向杆152一端与滑块12连接,另一端穿设于导向块151且设有第一止挡部1521。第一弹性件153位于第一止挡部1521和导向块151之间,以能够在第一斜导向部121与第二斜导向部21相对移动时产生沿第二方向的驱动力。如此通过导向杆152和导向块151的限制能够保证第一弹性件153产生驱动力方向的稳定。同时,导向块151的设置还起到止挡作用,以防止滑块12超出可移动范围。本实施例中,导向块151与斜顶块13通过螺栓可拆连接,可在导向块151发生损坏时进行更换。在另一个是实例中,斜顶块13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导向块151的位置,以方便通过导向块151安装于不同位置以限制滑块12可移动的范围。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块151可与斜顶块13一体设置,方便一体成型制备。
4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导向杆152与滑块12螺纹连接,以能够调节其相对滑块12的伸出量。如此通过调节导向杆152的伸出量,能够调节第一弹性件153产生驱动力的大小,以提高滑块12复位的速度。
4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和图13所示,滑块12的两端分别设有压块16,压块16与滑块12连接且用于将滑块12与斜顶块13贴合。如此通过压块16的设置保证滑块12与斜顶块13贴合,进而保证滑块12相对斜顶块13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滑块12的两端分别设有滑槽120,滑槽120沿第二方向贯穿滑块12,压块16至少部分收容于滑槽120,以与滑块12滑动连接并将滑块12与斜顶块13贴合。
47.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图11和图13,第一模体10还包括镶件组件17。镶件组件17
穿设于滑块12与滑块12滑动连接且至少部分外凸于滑块12。滑块12相对第一本体11的滑动路径上还包括第三位置。第三位置位于初始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第二模体20沿第一方向移动能够驱动滑块12沿第二方向相对第一本体11由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并限制镶件组件17沿第二方向移动。镶件组件17用于在注塑件40上形成孔、凹穴或凸台。如此通过第二模体20、第一本体11、滑块12、斜顶块13和镶件组件17能够限定注塑件40的形状。如此使得注塑件40注塑完成时,第二模体20沿第一方向移动开模,滑块12随之与注塑件40分离,而镶件组件17不发生移动,仍与注塑件40上形成孔、凹穴或凸台的位置接触,避免镶件组件17随滑块12移动造成对注塑件40上形成的孔、凹穴或凸台的破坏。
48.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9和图14所示,第二模体20上设有第一表面22,第一表面22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垂直于第二方向。镶件组件17上设有第二表面171。第二表面171能够在滑块12由初始位置滑动至第三位置时与第一表面22贴合并相对滑动。如此通过第一表面22和第二表面171的配合限制镶件组件17的移动,以在滑块12与注塑件40分离时不相对注塑件40移动,通过滑块12和镶件组件17的相对滑动实现滑块12与注塑件40分离。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表面22和第二表面171均平行于第一方向,因此,在第一表面22随第二模体2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表面22能够相对第二表面171滑动且不驱动镶件组件17,同时能够限制镶件组件17沿第二方向移动,保证镶件组件17与注塑件40连接的稳定性。可以理解为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模体20还可以设置定位件将镶件组件17的位置固定,如销轴等杆状结构。该销轴沿第一方向设置,可穿设于第二模体20与镶件组件17插接,以在第二模体2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限制镶件组件17移动,以使滑块12和镶件组件17能够相对移动。
49.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图13和图15所示,第一模体1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8。第二弹性件18设于滑块12和镶件组件17之间。第二弹性件18能够产生驱动镶件组件17沿第二方向移动的驱动力。第二弹性件18的设置使得在第一表面22和第二表面171贴合时提供抵接力,保证第一表面22和第二表面171配合的精度,防止第二表面171与第一表面22分离降低镶件组件17位置精度,从而影响注塑件40上的孔、凹穴或凸台等结构的形状。同时,第二弹性件18的设置还能够避免滑块12对镶件组件17的刚性驱动,通过第二弹性件18设置在滑块12和镶件组件17之间实现柔性驱动,避免因为加工精度及热胀冷缩的影响,滑块12、镶件组件17和第二模体20之间的配合精度的降低,造成锁死现象的发生。具体地,当遇到配合精度较低时,第二弹性件18可通过自身变形以调整滑块12和镶件组件17的位置,避免锁死现象的发生。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8为弹簧,其沿第二方向延伸,能够提供沿第二方向的驱动力。
50.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4所示,第二模体20上设有第三表面23。第三表面23相对第一表面22向远离初始位置倾斜。镶件组件17上设有与第三表面23平行的第四表面172。第四表面172能够在滑块12由第三位置滑动至第一位置时与第三表面23贴合并相对滑动。如此通过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172的配合能够将镶件组件17驱动至预设位置,以方便第一表面22和第二表面171贴合。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2和第三表面23连为一体,同样的,第二表面171和第四表面172连为一体。在合模过程中,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172首先贴合,将镶件组件17驱动至预设位置,以使第一表面22和第二表面171沿第一方向设置,保证后续第二模体2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表面22能够与第二表面171贴合。
51.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图13至图15所示,镶件组件17包括导向件173和镶件174。
第二表面171和第四表面172形成于导向件173,镶件174固设于导向件173,滑块12由第三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时,第一表面22与第二表面171分离,此时,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172贴合,滑块12能够通过导向件173驱动镶件174沿第二方向移动。镶件174固设于导向件173,适应于注塑件40上的孔、凹穴或凸台等结构沿第二方向开设的情况。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镶件174贴设于导向件173,滑块12由第三位置向第一位置滑动时,第一表面22与第二表面171分离,此时,第三表面23和第四表面172贴合,滑块12能够驱动导向件173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与镶件174分离。镶件174贴设于导向件173,适应于注塑件40上的孔、凹穴或凸台等结构不沿第二方向开设的情况。镶件174与导向件173分离后仍留在注塑件40上,方便注塑件40脱模后沿孔、凹穴或凸台等结构的开设方向将镶件174取下。
52.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3所示,滑块12上设有收容腔122和位于收容腔122两端的导向孔123,导向孔123沿第二方向贯穿滑块12且与导向件173相匹配。导向件173穿设于收容腔122和导向孔123。如此通过导向孔123的设置能够提高导向件173沿第二方向相对滑块12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滑块12设有面向收容腔122的内端壁124,内端壁124靠近初始位置一侧,导向件173上设有外凸于导向件173的第二止挡部1731。第二止挡部1731能够防止导向件173从滑块12上脱出。第二弹性件18收容于收容腔122且位于第二止挡部1731和内端壁124之间。如此使得滑块12由初始位置向第三位置移动时,第二弹性件18能够被压缩,以产生沿第二方向的驱动力。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8为弹簧且环设于导向件173。
53.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3所示,收容腔122远离初始位置一端具有口部1221,第一模体10还包括堵件19。堵件19盖合于口部1221且与滑块12连接,其中一个导向孔123形成于堵件19。堵件19的设置能够方便对镶件组件17的更换,以适应不同的注塑件40要求。
54.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1所示,第二模体20和滑块12之间设置耐磨板125,以减少相对移动过程中的磨损量。
55.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镶件组件17上设有第五表面175,第五表面175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五表面175用于限制镶件组件17相对滑块12旋转,以提高镶件组件17相对滑块12滑动的稳定性,同时,防止镶件组件17旋转还能够保证注塑件40上形成的孔、凹穴或凸台等结构形状的稳定。本实施例中,第五表面175位于导向件173上,位于堵件19上的导向孔123的孔壁具有与第五表面175贴合的第六表面。
5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7.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