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制品密炼混合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15209发布日期:2022-12-20 21:13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制品密炼混合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制品密炼混合用装置。


背景技术:

2.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
3.现有塑料制品在制备中,原料在熔化密炼中加热不均匀,影响密炼的均匀性,降低密炼混合效率,基于此,需进一步的改进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塑料制品密炼混合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塑料制品密炼混合用装置,包括混炼罐和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外底壁对称设有支撑柱,支撑柱底端设有支撑座,所述安装箱内侧壁一侧设有安装座,安装座上设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有转动凸轮,转动凸轮远离安装座的一端与混炼罐接触配合设置;所述安装箱内侧壁另一侧设有往复机构,往复机构与混炼罐连接配合设置;
7.所述安装箱内底壁设有安装杆,两个安装杆共同与安装套柱连接,安装套柱上对称滑动套设有安装套块,两个安装套块共同与混炼罐连接设置;所述混炼罐外顶壁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有驱动转轴,驱动转轴于混炼罐内设置,驱动转轴于混炼罐外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啮合有从动齿轮,两个从动齿轮与从动转轴连接设置,驱动转轴、从动转轴上分别设有第一密炼杆、第二密炼杆;
8.所述混炼罐内部设有导料斜板,导料斜板底端于混炼罐内底壁配合设有出料斗,出料斗穿过安装箱上的移动通口设置;所述混炼罐内还设有扰流机构,所述混炼罐包括内壁和外壁,内壁和外壁形成加热腔,加热腔内设有电加热丝。
9.优选地,所述往复机构包括往复盒,往复盒内滑动设有往复滑块,往复滑块与往复盒内侧壁通过往复弹簧连接,往复滑块远离往复弹簧一侧设有往复柱,往复柱穿过往复盒与混练罐连接设置。
10.优选地,所述安装箱内底壁于安装套柱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滑槽,支撑滑槽内滑动设有支撑滑柱,支撑滑柱顶端共同与混炼罐连接设置。
11.优选地,所述支撑滑柱的个数为4个。
12.优选地,所述第一密炼杆与两个所述第二密炼杆交替配合设置。
13.优选地,所述扰流机构包括扰流电机,扰流电机输出轴连接有扰流丝杆,扰流丝杆与混炼罐内底壁通过轴承座连接设置,扰流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扰流丝块,扰流丝块下部于
扰流丝杆上对称设有扰流弧板。
14.优选地,所述扰流丝块一侧设有稳定限柱,稳定限柱与混炼罐内侧壁的稳定限槽滑动限位设置。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物料通过进料斗进入到混炼罐内,启动电加热丝,电加热丝产生热量,对混炼罐内部的物料进行熔化密炼,熔化密炼中,通过启动驱动电机,驱动转轴转动,带动第一密炼杆、第二密炼杆转动,进而对物料进行扰动搅拌,提高物料的扰动效果,从而提高物料密炼的均匀性,避免局部受热过多,影响物料的品质;启动转动电机,转动凸轮转动,转动凸轮与混炼罐接触,敲打混炼罐,通过往复机构的设置,从而混炼罐实现往复运动,起到对混炼罐内的物料进行震荡,从而提高物料的进一步扰动混合效果,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密炼的均匀性,提高密炼混合效果。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导料斜板的设置,方便将物料聚集,通过出料斗卸出,方便物料排料,导料斜板的设置会导致物料聚集,容易降低物料的分散效果,因而通过扰流弧板的设置,对聚集的物料进一步的打散、分散,从而不仅提高了物料排料效果,同时也提高了物料的密炼均匀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18.(3)通过启动扰流电机,扰流丝杆转动,同时扰流丝杆上螺纹连接有扰流丝块,稳定限槽与稳定限柱的配合,进一步的对扰流丝块限位移动,提高其运动稳定性,进而带动扰流弧板的移动,通过扰流电机的正反转,可实现扰流弧板的上下移动,扰流弧板移动中能够带动物料进一步的扰动,提高物料的密炼混合效果。
19.(4)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滑柱在支撑滑槽内滑动,进而提高混炼罐在往复运动中的稳定性,提高物料的混练效果。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它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加热丝的布置结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往复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混炼罐、安装箱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扰流机构结构示意图。
26.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塑料制品密炼混合用装置,包括混炼罐1和安装箱2,混炼罐1外顶壁设有进料斗,所述安装箱2外底壁对称设有支撑柱3,支撑柱3底端设有支撑座4,所述安装箱2内侧壁一侧设有安装座5,安装座5上设有转动电机6,转动电机6输出轴连接有转动凸轮7,转动凸轮7远离安装座5的一端与混炼罐1接触配合设置;所述安装箱2内侧壁另一侧设有往复机构8,往复机构8与混炼罐1连接配合设置;
29.所述安装箱2内底壁设有安装杆9,两个安装杆9共同与安装套柱10连接,安装套柱10上对称滑动套设有安装套块11,两个安装套块11共同与混炼罐1连接设置;所述混炼罐1外顶壁安装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输出轴连接有驱动转轴13,驱动转轴13于混炼罐1内设置,驱动转轴13于混炼罐1外设有主动齿轮14,主动齿轮14啮合有从动齿轮15,两个从动齿轮15与从动转轴16连接设置,驱动转轴13、从动转轴16上分别设有第一密炼杆17、第二密炼杆18;
30.所述混炼罐1内部设有导料斜板19,导料斜板19底端于混炼罐1内底壁配合设有出料斗20,出料斗20穿过安装箱2上的移动通口21设置;所述混炼罐1内还设有扰流机构22,所述混炼罐1包括内壁1a和外壁1b,内壁1a和外壁1b形成加热腔1c,加热腔1c内设有电加热丝1d。
31.物料通过进料斗进入到混炼罐1内,启动电加热丝1d,电加热丝1d产生热量,对混炼罐1内部的物料进行熔化密炼,熔化密炼中,通过启动驱动电机12,驱动转轴13转动,带动主动齿轮14转动,主动齿轮14啮合有从动齿轮15,从动齿轮15转动,继而实现从动转轴16转动,同时带动第一密炼杆17、第二密炼杆18转动,进而对物料进行扰动搅拌,提高物料的扰动效果,从而提高物料密炼的均匀性,避免局部受热过多,影响物料的品质;
32.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往复机构8包括往复盒81,往复盒81内滑动设有往复滑块82,往复滑块82与往复盒81内侧壁通过往复弹簧83连接,往复滑块82远离往复弹簧83一侧设有往复柱84,往复柱84穿过往复盒81与混练罐1连接设置。
33.启动转动电机6,转动凸轮7转动,转动凸轮7与混炼罐1接触,敲打混炼罐1,混炼罐1通过安装套块11在安装套柱10上滑动移动,同时往复柱84带动往复滑块82在往复盒81内滑动,继而往复弹簧83压缩,当转动凸轮7远离混炼罐1,往复弹簧83复位,进而混炼罐1向远离往复机构8一侧移动,从而混炼罐1实现往复运动,起到对混炼罐1内的物料进行震荡,从而提高物料的进一步扰动混合效果,从而提高密炼的均匀性;
34.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安装箱2内底壁于安装套柱10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滑槽23,支撑滑槽23内滑动设有支撑滑柱24,支撑滑柱24顶端共同与混炼罐1连接设置。
35.本实施例的支撑滑柱24的个数为4个。
36.通过支撑滑柱24在支撑滑槽23内滑动,进而提高混炼罐1在往复运动中的稳定性,提高物料的混练效果。
37.本实施例的第一密炼杆17与两个所述第二密炼杆18交替配合设置,进一步的提高了物料扰动效果,从而提高密炼均匀性。
38.请参阅图5,本实施例的扰流机构22包括扰流电机221,扰流电机221输出轴连接有扰流丝杆222,扰流丝杆222与混炼罐1内底壁通过轴承座223连接设置,扰流丝杆222上螺纹连接有扰流丝块224,扰流丝块224下部于扰流丝杆222上对称设有扰流弧板225。
39.本实施例的扰流丝块224一侧设有稳定限柱226,稳定限柱226与混炼罐1内侧壁的
稳定限槽227滑动限位设置。
40.通过启动扰流电机221,扰流丝杆222转动,同时扰流丝杆222上螺纹连接有扰流丝块224,稳定限槽227与稳定限柱226的配合,进一步的对扰流丝块224限位移动,提高其运动稳定性,进而带动扰流弧板225的移动,通过扰流电机221的正反转,可实现扰流弧板225的上下移动,扰流弧板225移动中能够带动物料进一步的扰动,同时通过导料斜板19的设置,方便将物料聚集,通过出料斗20卸出,方便物料排料,导料斜板19的设置会导致物料聚集,容易降低物料的分散效果,因而通过扰流弧板225的设置,对聚集的物料进一步的打散、分散,从而不仅提高了物料排料效果,同时也提高了物料的密炼均匀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41.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