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射咀及热流道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67856发布日期:2022-03-16 14:40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主射咀及热流道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射咀及热流道模具。


背景技术:

2.在热流道模具中,原料一般通过主射咀注入到分流板中,再从分流板分流到多个热咀中,最后从热咀射出并进入型腔。在注塑生产的过程中,在原料注入完成后需要用主射咀内部的阀针封闭住主射咀,以免主射咀出现溢胶现象。然而,集成了能够驱动阀针运动的机构的主射咀,结构复杂,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主射咀,能够利用自身的阀针阻碍原料从主射咀喷出,且该主射咀结构简单、紧凑,体积较小。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主射咀的热流道模具。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主射咀,包括:外壳,内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外壳还具有供原料通过的进料口和出料口,以及供驱动气体通过的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咀芯,容置于所述安装腔中,所述咀芯的内部具有主流道,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均与所述主流道连通,所述主流道供所述原料流动;活塞,容置于所述安装腔中,且所述活塞套设于所述咀芯的外部,所述活塞的一部分与所述安装腔的壁面抵持,以在所述安装腔中限定出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所述第一通气口与所述第一气室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口与所述第二气室连通,随所述第一气室或所述第二气室中的气压的变化,所述活塞能够相对于所述外壳运动;阀针,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阀针的端部能够伸入至所述进料口中以阻碍所述原料进入所述主流道。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射咀,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射咀,通过将驱动气体注入外壳的内部而驱动活塞往复运动,从而使阀针往复运动,实现对主射咀的封闭状态和开启状态的切换。该主射咀直接在外壳内部集成设置一个套设在咀芯外部的活塞,且将阀针安装在活塞上,不需要设置复杂的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该主射咀结构简单紧凑,体积较小。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咀芯的中心具有第一容置空间,所述活塞包括:套筒部,呈筒状,所述套筒部的中心具有能够容置所述咀芯的第二容置空间;横梁部,两端均与所述套筒部连接,所述横梁部横穿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以及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阀针与所述横梁部连接且所述阀针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梁部具有安装槽,所述横梁部包括第一限位体,所述第一限位体与所述安装槽的底壁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体遮挡部分所述安装槽;所述阀针未伸入所述进料口中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具有第二限位体;所述第一限位体朝向所述安装槽的底壁的一侧能够与所述第二限位体抵持,以阻碍所述阀针与所
述横梁部分离。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射咀还包括定位套,所述定位套与所述咀芯连接,且所述定位套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所述定位套套设于所述阀针的外部。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射咀还包括加热丝,所述咀芯的外侧表面开设有加热槽,所述加热丝嵌设于所述加热槽中,所述加热丝用于加热所述咀芯。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筒部的内侧表面与所述咀芯的外侧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塞还包括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连接于所述套筒部的外侧并沿所述套筒部的径向凸出;所述主射咀还具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具有弹性,所述分隔部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第一密封槽环绕所述套筒部,所述第一密封圈嵌设于所述第一密封槽中,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安装腔的壁面抵持,以阻碍所述驱动气体在所述第一气室和所述第二气室之间转移。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中壳体,所述上壳体包括冷却部,沿所述活塞的径向,所述冷却部的内侧与所述第一密封圈抵持,所述冷却部的外侧开设有冷却槽;所述中壳体套设于所述冷却部的外部,所述中壳体覆盖所述冷却槽以形成冷却流道,所述中壳体还具有冷却入口和冷却出口,所述冷却入口和所述冷却出口均与所述冷却流道连通,所述冷却流道供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冷却液流动,所述冷却入口供所述冷却液进入所述冷却流道,所述冷却出口供所述冷却液流出所述冷却流道。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流道包括入口部、出口部和分支部,其中,所述分支部设置有多个,所述分支部的顶端均与所述入口部连通,所述分支部的底端均与所述出口部连通;所述入口部与所述进料口连通,所述出口部与所述出料口连通。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热流道模具,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主射咀。
1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射咀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的主射咀的分解示意图;
20.图3为图1中的主射咀的俯视图;
21.图4为图3中的主射咀沿a-a截面的剖视图;
22.图5为图4中的主射咀处于封闭状态时的示意图;
23.图6为图3中的主射咀沿b-b截面的剖视图;
24.图7为图3中的主射咀沿c-c截面的剖视图;
25.图8为图2中的上壳体的右视图;
26.图9为图2中的阀芯的主视图;
27.图10为图2中的活塞的俯视图;
28.图11为图10中的活塞沿f-f截面的剖视图;
29.图12为第一限位体和第二限位体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30.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热流道模具的简化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01-外壳,102-进料口,103-第一通气口,104-第二通气口,105-冷却出口, 106-冷却入口,107-主射咀,201-上壳体,202-中壳体,203-下壳体,204-下衔接体,205-第一主体,206-第二主体,207-咀芯,208-定位套,209-阀针,210-活塞,401-入口部,402-分支部,403-出口部,404-冷却流道,405-上衔接体,406-出料口,407-分隔部,408-第二气室, 409-第一气室,410-安装腔,801-冷却槽,802-冷却部,901-第一容置空间,902-加热槽,1001
‑ꢀ
第二容置空间,1002-套筒部,1003-安装槽,1004-横梁部,1005-第一限位体,1101-第一密封圈,1102-第二密封圈,1103-第一密封槽,1104-第二密封槽,1201-第二限位体,1301-分流板,1302-热咀。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5.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7.参照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主射咀107,主射咀107包括外壳101、咀芯 207、活塞210以及阀针209。
38.参照图2至图5,外壳101的内部具有安装腔410,咀芯207容置在安装腔410中,活塞210亦容置在安装腔410中,且活塞210套设于咀芯207的外部。活塞210的一部分与安装腔410的壁面抵持,从而在安装腔410中限定出第一气室409和第二气室408。咀芯207 的内部具有主流道,外壳101具有进料口102和出料口406,进料口102和出料口406均与主流道连通,原料可以依次流经进料口102、主流道(主流道包括入口部401、分支部402 和出口部403)以及出料口406。
39.参照图1至图5,外壳101还具有第一通气口103和第二通气口104,第一通气口103 与第一气室409连通,第二通气口104与第二气室408连通;第一通气口103和第二通气口 104均供驱动气体通过,第一气室409和第二气室408均可容置驱动气体。驱动气体用于驱动活塞210运动,外壳101通过管道与气源连接,气源提供的驱动气体可以从第一通气口103 进出第一气室409,以及从第二通气口104进出第二气室408。驱动气体具体可以是空气,通过改变第一气室409和第二气室408中的驱动气体的量,可以改变第一气室409和第二气室408的气压,活塞210的运动通过第一气室409和第二气室408的气压的压差驱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气室409和第二气室408的大小会随着活塞210的位置变化而变化。阀针209 与活塞210连接,阀针209能够随活塞210一同运动,阀针209的一端能够插入至进料口102 中以阻碍原料流动,从而阻碍原料从出料口406射出。
4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射咀107,通过将驱动气体注入外壳101的内部而驱动活塞210往复运动,从而使阀针209往复运动,实现对主射咀107的封闭状态和开启状态的切换。该主射咀107直接在外壳101内部集成设置一个套设在咀芯207外部的活塞210,且将阀针209 安装在活塞210上,不需要设置复杂的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该主射咀107结构简单紧凑,体积较小。
41.下面再对主射咀107的具体结构进行介绍。
42.参照图2,外壳101包括上壳体201、中壳体202、下壳体203、上衔接体405和下衔接体204。上衔接体405的一部分嵌入上壳体201中,一部分嵌入咀芯207中,进料口102设置在上衔接体405中,上衔接体405可与提供原料的管道连接。中壳体202套设在上壳体201 的下部的外围,下壳体203与中壳体202的底端连接。下衔接体204连接于下壳体203的底端,上壳体201、中壳体202、下壳体203、上衔接体405和下衔接体204共同围设形成安装腔410。
43.为进一步提高主射咀107的结构紧凑性,阀针209可以设置在咀芯207的中心区域。具体来说,参照图2、图4、图9和图10,咀芯207的中心具有第一容置空间901;活塞210 包括套筒部1002和横梁部1004,套筒部1002呈筒状,套筒部1002中心的圆柱形空间为第二容置空间1001,横梁部1004的两端与套筒部1002连接,横梁部1004横穿第一容置空间 901和第二容置空间1001,阀针209与横梁部1004连接且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901中。
44.主射咀107还包括定位套208,定位套208位于第一容置空间901中,定位套208与咀芯207连接(具体可以是螺纹连接,定位套208外周以及第一容置空间901的壁面处的螺纹未具体示出),且定位套208设在最新的外部。定位套208能够对阀针209进行定位,以及为阀针209的运动进行导向。
45.以阀针209伸入进料口102中的一端为封堵端,阀针209的另一端为连接端。参照图10 至图12,横梁部1004开设有安装槽1003,阀针209容置在安装槽1003中。横梁部1004还包括第一限位体1005,第一限位体1005与安装槽1003的底壁间隔设置,且第一限位体1005 遮挡部分安装槽1003。连接端具有第二限位体1201,第二限位体1201沿阀针209的径向凸出,第一限位体1005朝向安装槽1003的底壁的一侧(即第一限位体1005的下侧),能够与第二限位体1201抵持,从而阻碍阀针209与横梁部1004分离。将阀针209与横梁部1004 连接的大致过程为:先将连接端从插入安装槽1003的一端,然后阀针209整体沿安装槽1003 从后往前滑动,直至阀针209滑动至安装槽1003的另一端。需要说明的是,当整个主射咀 107组装完成后,定位套208会约束阀针209的位置,阀针209不会沿安装槽1003滑动。
46.参照图4和图11,活塞210还包括分隔部407,分隔部407连接于套筒部1002的外表,且分隔部407沿套筒部1002的径向凸出;沿套筒部1002的径向,分隔部407的外端与上壳体201的内侧壁面抵持。分隔部407呈环状,分隔部407环绕套筒部1002,分隔部407的上侧表面与上壳体201之间的空间为第一气室409,分隔部407的下侧表面与上壳体201、中壳体202共同围设形成的空间为第二气室408。第一通气口103开设在上壳体201上,第二通气口104开设在中壳体202上。
47.参照图4和图11,分隔部407开设有第一密封槽1103,主射咀107还包括第一密封圈 1101,第一密封圈1101嵌设于第一密封槽1103中,第一密封圈1101可以设置为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质。第一密封圈1101与上壳体201的内侧表面抵持,以阻碍驱动气体在第一气室409和第二气室408之间转移,即第一密封圈1101用于保证气密性,从而保证活塞210 能够正常运行。与之类似,套筒部1002的上端和下端还具有第二密封槽1104,主射咀107 还包括同样具有弹性的第二密封圈1102,上方的那个第二密封圈1102与上壳体201的内侧壁面抵持,从而保证第一气室409的驱动气体不泄露;下方的那个第二密封圈1102与中壳体202的内侧壁面抵持,从而保证第二气室408的驱动气体不泄露。
48.参照图4和图8,外壳101还具有冷却流道404、冷却入口106和冷却出口105,冷却入口106和冷却出口105均与冷却流道404连通,冷却液(例如低温的水)可以通过冷却入口 106进入冷却流道404,并从冷却出口105离开冷却流道404,冷却液用于对第一密封圈1101 进行冷却,以提高第一密封圈1101的使用寿命。具体来说,上壳体201包括冷却部802,沿活塞210的径向,冷却部802的内侧与第一密封圈1101抵持,而冷却部802的外侧设置有冷却槽801,中壳体202覆盖冷区槽以形成冷却流道404。图8中,冷却槽801的e区域与冷却入口106连通,d区域与冷却出口105连通。随着活塞210的运动,第一密封圈1101 会与冷却部802发生摩擦,第一密封圈1101和冷却部802的温度均会上升;流经冷却流道 404的冷却液会吸收冷却部802的热量,降低冷却部802的温度,而第一密封圈1101的热量又传递至温度稍低的冷却部802,再从冷却部802传递至冷却液中。
49.咀芯207包括第一主体205和第二主体206,第一主体205连接于第二主体206的顶部,第一主体205中的通道与第二主体206中的通道共同组成主流道。咀芯207的分体式设计便于阀针209的安装。主流道包括入口部401、分支部402和出口部403,分支部402设置有多个,多个分支部402的顶端均与入口部401连通,多个分支部402的底端均与出口部403 连通;分支部402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在保证主射咀107能够让较大流量的原料通过的情况下,使主流道和第一容置空间901相互避让。进料口102与入口部401连通,出口部403与出料口406连通,阀针209的封堵端插入进料口102中以阻碍原料流入主流道中。
50.参照图9,咀芯207的外侧表面开设有加热槽902,主射咀107还包括加热丝(未具体示出),加热丝嵌设于加热槽902中。加热丝用于加热咀芯207,更具体来说,加热丝用于加热在主流道中流动的原料,以免原料凝固。在加热丝的作用下,咀芯207温度升高,主流道中的原料与主流道的壁面接触,从而吸收咀芯207的热量,原料温度升高。结合图4和图 9,套筒部1002的内侧表面与咀芯207的外侧表面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可以减少活塞210运动时的摩擦,同时可以避免活塞210运动时与加热丝接触而损坏加热丝。
51.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流道模具,热流道模具包括主射咀107、分流板 1301和热咀1302,原料从主射咀107进入分流板,再从分流板1301流入热咀1302,最后
从热咀1302流出,并最终流入模仁的型腔(未具体示出)。
5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