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75185发布日期:2022-11-15 17:05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涉及一种多通道进行不同的物料的独立进入,形成混色的装置,属于木材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2.目前,pu材料运用广泛,在各行各业都有应用,例如建材、汽车等行业,在进行制备过程中,由于场合不同,对其颜色要求也不同,需要进行混料配色,现有的装置通过定量的颜色原料进行混合,由于大批量生产,混合周期长,不能够进行快速高效的混合,且需要混合后,在进行发泡材料混合,最后进行发泡成型,整体工序繁杂,且不能够用于小剂量的发泡混料。
3.公开号cn210910684u公开了一种pu机混料配色装置,包括主料进料组件、色料进料组件和混合搅拌组件;混合搅拌组件由驱动装置、混色搅拌轴、混色头、混色头座和出料座组成;混色搅拌轴和混色头同轴并通过螺纹连接,且所述混色头套设于混色头座内;驱动装置由电机、同步带和两个同步带轮组成,同步带轮之间通过同步带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同步带轮套设与电机的输出轴上,另一个所述同步带轮通过键连接于混色搅拌轴上;出料座通过螺纹安装于混色头座下部,上述结构缺少辅料的添加通道,仅仅是对颜色不同的物料进行混合,不能够形成发泡助剂的混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通过在主壳体设置多组通道进行混料,配合辅料管进行改性,形成不同颜色配合的发泡混合的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5.本实用新型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pu 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包括壳体、中部混色体,中部混色体置于壳体内,壳体包括外壳体、第一导入管、第一辅料管、第二导入管、第二辅料管、连接管,第一导入管置于外壳体一侧,第二导入管置于外壳体另一侧,且和第一导入管对应,外壳体为筒体结构,底部为球面,导出管置于外壳体底部,第一辅料管置于外壳体一侧,且延伸至第一导入管内,第二辅料管置于外壳体另一侧,且延伸至第二导入管内,外壳体顶部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位于外壳体轴线上,所述内管体外部设置有螺旋板;
6.中部混色壳体包括内管体、加热杆、端盖、电机,内管体通过轴承置于外壳体顶部的贯穿孔内,内管体延伸置于外壳体内,且位于螺旋板中部,内管体侧壁设置有多个喷头,端盖盖合置于内管体上,且和内管体组合形成密闭空腔,端盖一侧设置有连接嘴,加热杆置于内管体内,且端部固定置于端盖上,加热杆的电源线贯穿端盖,加热杆和端盖之间密封连接,内管体外部上设置有从动齿轮,电机置于外壳体上,且通过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传动;
7.所述第一导入管、第二导入管错位设置;
8.所述第一导入管为变径管,管径靠近外壳体位置最大,且采用斜面过度;
9.所述第一辅料管置于斜面上,且延伸至外壳内;
10.所述第一辅料管、第二辅料管为非平行设置;
11.所述端盖和内管体之间通过密封圈和限位环对应卡接,端盖相对内管体回转。
12.有益效果:
13.一、能够形成多助剂的添加,进行混色;
14.二、对物料进行发泡剂的注入混合,提高后续成型发泡效率;
15.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加热杆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
19.1、外壳体;2、第一导入管;3、第一辅料管;4、从动齿轮;5、端盖;6、加热杆;7、连接嘴;8、电机;9、第二导入管;10、第二辅料管;11、内管体;12、螺旋板;13、连接管;14、导出管;15、密封圈;16、限位环;17、轴承;18、驱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21.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1中进行判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2.本实用新型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pu 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包括壳体、中部混色壳体,中部混色壳体置于壳体内,壳体包括外壳体1、第一导入管2、第一辅料管3、第二导入管9、第二辅料管10、连接管13,第一导入管2置于外壳体1一侧,第二导入管9置于外壳体1另一侧,且和第一导入管2对应,外壳体1为筒体结构,底部为球面,导出管14置于外壳体1底部,第一辅料管3置于外壳体1一侧,且延伸至第一导入管2内,第二辅料管10置于外壳体1另一侧,且延伸至第二导入管9内,外壳体1顶部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位于外壳体1轴线上,外壳体1内壁设置有螺旋板12;
23.中部混色壳体包括内管体11、加热杆6、端盖5、电机8,内管体11通过轴承17置于外壳体1顶部的贯穿孔内,内管体11延伸置于外壳体1内,且位于螺旋板12中部,内管体11侧壁设置有多个喷头,端盖5盖合置于内管体11上,且和内管体11组合形成密闭空腔,端盖5一侧设置有连接嘴7,加热杆6置于内管体11内,且端部固定置于端盖5上,加热杆6的电源线贯穿端盖5,加热杆6和端盖5之间密封连接,内管体11外部上设置有从动齿轮4,电机8置于外壳体1上,且通过驱动齿轮18和从动齿轮4啮合传动;
24.所述第一导入管2、第二导入管9错位设置;
25.所述第一导入管为变径管,管径靠近外壳体1位置最大,且采用斜面过度;
26.所述第一辅料管3置于斜面上,且延伸至外壳内;
27.所述第一辅料管3、第二辅料管10为非平行设置;
28.所述端盖5和内管体11之间通过密封圈15和限位环16对应卡接,端盖5 相对内管体11回转;
29.所述内管体11外部设置有螺旋板12;
30.使用时,将第一导入管2和主料管连通,第二导入管9和混色料管连通,第一辅料管3、第二辅料管10和混合辅料连接,连接头和发泡添加剂对应连接,通过第一导入管2将主料导入,配合混合辅料进行表面接触改性,同时混色料通过第二导入管9进入,在外壳体1内进行混合,通过加热杆6加热,形成高温腔,通过电机8工作,带动内管体11回转,物料在内管的旋转下,配合螺旋板12形成推进混合,在内管体11回转过程中,连接头连通的发泡添加剂进入内管体11 内,内管体11相对端盖5回转,形成离心,将内部的发泡添加剂离心分离出内管体11,并达到螺旋板12之间,和物料形成混合,混合后物料通过导出管14 直接导出,从连接管13连接至模具内进行快速的发泡成型,达到对发泡材料进行混色的目的。
31.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中部混色壳体,中部混色壳体置于壳体内,壳体包括外壳体(1)、第一导入管(2)、第一辅料管(3)、第二导入管(9)、第二辅料管(10)、连接管(13),第一导入管(2)置于外壳体(1)一侧,第二导入管(9)置于外壳体(1)另一侧,且和第一导入管(2)对应,外壳体(1)为筒体结构,底部为球面,导出管(14)置于外壳体(1)底部,第一辅料管(3)置于外壳体(1)一侧,且延伸至第一导入管(2)内,第二辅料管(10)置于外壳体(1)另一侧,且延伸至第二导入管(9)内,外壳体(1)顶部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位于外壳体(1)轴线上,中部混色壳体包括内管体(11)、加热杆(6)、端盖(5)、电机(8),内管体(11)通过轴承(17)置于外壳体(1)顶部的贯穿孔内,所述内管体(11)外部设置有螺旋板(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体(11)延伸置于外壳体(1)内,且位于螺旋板(12)中部,内管体(11)侧壁设置有多个喷头,端盖(5)盖合置于内管体(11)上,且和内管体(11)组合形成密闭空腔,端盖(5)一侧设置有连接嘴(7),加热杆(6)置于内管体(11)内,且端部固定置于端盖(5)上,加热杆(6)的电源线贯穿端盖(5),加热杆(6)和端盖(5)之间密封连接,内管体(11)外部上设置有从动齿轮(4),电机(8)置于外壳体(1)上,且通过驱动齿轮(18)和从动齿轮(4)啮合传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入管(2)、第二导入管(9)错位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入管(2)为变径管,管径靠近外壳体(1)位置最大,且采用斜面过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料管(3)置于斜面上,且延伸至外壳内,所述第一辅料管(3)、第二辅料管(10)为非平行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5)和内管体(11)之间通过密封圈(15)和限位环(16)对应卡接,端盖(5)相对内管体(11)回转。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一种PU发泡机混料配色装置,涉及一种多通道进行不同的物料的独立进入,形成混色的装置,属于木材加工领域。提供了一种通过在主壳体设置多组通道进行混料,配合辅料管进行改性,形成不同颜色配合的发泡混合的装置,包括壳体、中部混色体,中部混色体置于壳体内,壳体包括外壳体、第一导入管、第一辅料管、第二导入管、第二辅料管、连接管,第一导入管置于外壳体一侧,第二导入管置于外壳体另一侧,中部混色壳体包括内管体、加热杆、端盖、电机,内管体通过轴承置于外壳体顶部的贯穿孔内,内管体延伸置于外壳体内,对物料进行发泡剂的注入混合,提高后续成型发泡效率。提高后续成型发泡效率。提高后续成型发泡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宾汉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汉锦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7
技术公布日:2022/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