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2320发布日期:2022-03-17 01:3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现有的注塑模具在筒状塑件时,完成注塑后需要对筒状塑件进行剪浇口处理,人工劳动强度较大,生产效率较为一般。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人们经过不断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圆筒状产品的注塑模具[申请号:202020224669.x],其包括上模组、下模组、公模仁及母模仁,所述公模仁嵌于所述下模组,所述母模仁嵌于所述上模组,所述上、下模组呈上下分布;还包括一模芯组,所述模芯组包括相连的推动组件及一模芯,所述模芯置于所述型腔处,该模芯的外侧壁与所述型腔的内侧壁之间具有横向分布的成形型腔,该成形型腔与所述上模组开设的注塑嘴连通。本实用新型中产品的成形型腔为横向设置实现两个工位同时加工,针对横向分布的成形型腔实现纵向顶针及横向推动组件配合实现产品的脱模,从而达到产品的完全脱出,提升产品品质,降低产品损坏率,提升产品加工效率。但是该方案在完成注塑后仍然需要对筒状塑件进行剪浇口处理,存在人工劳动强度较大和生产效率较为一般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包括注塑下模和注塑上模,所述的注塑下模内设有若干沿注塑下模中心线对称的筒状注塑成型腔,所述的注塑上模上方设有注塑部,所述的注塑上模与注塑部之间设有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所述的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贯穿通过注塑上模且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与筒状注塑成型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注塑下模下方设有同步高效顶出件,所述的同步高效顶出件与筒状注塑成型腔的位置相对应。
[0007]
在上述的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中,所述的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包括设置于注塑上模与注塑部之间的进浇板,所述的进浇板上设有若干沿进浇板中心线对称的进浇管,所述的进浇管内设有免剪浇成型件,所述的免剪浇成型件与筒状注塑成型腔的位置相对应。
[0008]
在上述的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中,所述的注塑上模内设有若干沿注塑上模中心线对称的进浇管定位槽,所述的进浇管与进浇管定位槽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0009]
在上述的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免剪浇成型件包括设置于进浇管内的固定内筒,所述的固定内筒上设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上设有气封免剪浇管,所述的气封免剪浇管与筒状注塑成型腔的位置相对应。
[0010]
在上述的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中,所述的注塑上模上设有若干沿注塑下模中心线对称的合模杆,所述的注塑下模内设有若干沿注塑下模中心线对称的合模孔,所述的合模杆与合模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0011]
在上述的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中,所述的注塑部包括设置于注塑上模上方的注塑主板,所述的注塑主板内设有注塑主孔,所述的注塑主板与注塑上模之间设有分流件。
[0012]
在上述的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分流件包括设置于注塑主板与注塑上模之间的分流板固定架,所述的分流板固定架内设有分流板,所述的分流板底部设有若干分流管,所述的分流管与进浇管相连。
[0013]
在上述的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分流板固定架内设有分流板定位腔,所述的分流板定位腔与分流板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0014]
在上述的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中,所述的同步高效顶出件包括设置于注塑下模下方的固定基板,所述的固定基板上设有顶出杆固定板,所述的顶出杆固定板上设有若干沿顶出杆固定板中心线对称的筒状顶出杆。
[0015]
在上述的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中,所述的筒状顶出杆与筒状注塑成型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顶出杆固定板与注塑下模之间设有定位板。
[0016]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7]
1、本实用新型在注塑过程中,将注塑下模和注塑上模相互靠近,使得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插入至筒状注塑成型腔内,熔融物料通过注塑部注入,再通过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将熔融物料送入至型腔内,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可在塑件成型后,采用气封结构,无需对塑件进行剪浇,开模后配合同步高效顶出件,将筒状塑件进行自动顶出即可,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实用性较强。
[0018]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进浇管定位槽,用以固定进浇管,避免进浇管在注塑过程中发生角度偏移,提高了注塑的精度。
[0019]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爆炸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注塑下模1、注塑上模2、筒状注塑成型腔3、注塑部4、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5、同步高效顶出件6、进浇板7、进浇管8、免剪浇成型件9、进浇管定位槽10、固定内筒11、固定杆12、气封免剪浇管13、合模杆14、合模孔15、注塑主板16、注塑主孔17、分流件18、分流板固定架19、分流板20、分流管21、分流板定位腔22、固定基板23、顶出杆固定板24、筒状顶出杆
25、定位板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6]
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气封式免剪浇口机构的筒状塑件注塑模具,包括注塑下模1和注塑上模2,所述的注塑下模1内设有若干沿注塑下模1中心线对称的筒状注塑成型腔3,所述的注塑上模2上方设有注塑部4,所述的注塑上模2与注塑部4之间设有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5,所述的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5贯穿通过注塑上模2且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5与筒状注塑成型腔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注塑下模1下方设有同步高效顶出件6,所述的同步高效顶出件6与筒状注塑成型腔3的位置相对应。
[0027]
在本实施例中,在注塑过程中,将注塑下模1和注塑上模2相互靠近,使得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5插入至筒状注塑成型腔3内,熔融物料通过注塑部4注入,再通过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5将熔融物料送入至型腔内,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5可在塑件成型后,采用气封结构,无需对塑件进行剪浇,开模后配合同步高效顶出件6,将筒状塑件进行自动顶出即可,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实用性较强。
[0028]
结合图1、图3所示,所述的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5包括设置于注塑上模2与注塑部4之间的进浇板7,所述的进浇板7上设有若干沿进浇板7中心线对称的进浇管8,所述的进浇管8内设有免剪浇成型件9,所述的免剪浇成型件9与筒状注塑成型腔3的位置相对应。
[0029]
具体地说,进浇板7用以固定连接进浇管8,注塑过程中,熔融物料通过注塑部4注入,再通过进浇管8注入至型腔内,在注塑过程中,配合免剪浇成型件9,无需对塑件进行剪浇,开模后配合同步高效顶出件6,将筒状塑件进行自动顶出即可,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实用性较强。
[0030]
结合图3、图4所示,所述的注塑上模2内设有若干沿注塑上模2中心线对称的进浇管定位槽10,所述的进浇管8与进浇管定位槽10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0031]
本实施例中,进浇管定位槽10用以固定进浇管8,避免进浇管8在注塑过程中发生角度偏移,提高了注塑的精度。
[0032]
所述的免剪浇成型件9包括设置于进浇管8内的固定内筒11,所述的固定内筒11上设有固定杆12,所述的固定杆12上设有气封免剪浇管13,所述的气封免剪浇管13与筒状注塑成型腔3的位置相对应。
[0033]
本实施例中,固定内筒11用以抵接固定进浇管8,固定杆12用以连接气封免剪浇管13,气封免剪浇管13在注塑成型时,可同步成型筒状塑件的孔状结构,无需在注塑后对塑件进行剪浇,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实用性较强。
[0034]
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的注塑上模2上设有若干沿注塑下模1中心线对称的合模杆14,所述的注塑下模1内设有若干沿注塑下模1中心线对称的合模孔15,所述的合模杆14与合模孔15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
[0035]
本实施例中,在合模时,将合模杆14插入至合模孔15内,通过合模杆14与合模孔15之间的卡接配合,完成合模,合模精度较高。
[0036]
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的注塑部4包括设置于注塑上模2上方的注塑主板16,所述的注塑主板16内设有注塑主孔17,所述的注塑主板16与注塑上模2之间设有分流件18。
[0037]
本实施例中,在注塑时,熔融物料通过注塑主板16内的注塑主孔17注入,再通过分流件18将熔融物料均匀分布后注入至各个筒状型腔内,实现同步注塑,注塑效率较高。
[0038]
所述的分流件18包括设置于注塑主板16与注塑上模2之间的分流板固定架19,所述的分流板固定架19内设有分流板20,所述的分流板20底部设有若干分流管21,所述的分流管21与进浇管8相连。
[0039]
本实施例中,分流板固定架19用以安装固定分流板20,在注塑时,熔融物料通过注塑主板16内的注塑主孔17注入,再通过分流板20和分流管21将熔融物料均匀分布后注入至各个筒状型腔内,实现同步注塑,注塑效率较高。
[0040]
结合图1、图2所示,所述的分流板固定架19内设有分流板定位腔22,所述的分流板定位腔22与分流板20的位置相对应且形状相配适,对分流板20的固定效果较好。
[0041]
结合图1所示,所述的同步高效顶出件6包括设置于注塑下模1下方的固定基板23,所述的固定基板23上设有顶出杆固定板24,所述的顶出杆固定板24上设有若干沿顶出杆固定板24中心线对称的筒状顶出杆25。
[0042]
本实施例中,完成注塑后,移动顶出杆固定板24,通过顶出杆固定板24带动筒状顶出杆25移动,进而通过筒状顶出杆25将完成注塑后的多个筒状塑件进行同步顶出,顶出效率较高。
[0043]
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筒状顶出杆25与筒状注塑成型腔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的顶出杆固定板24与注塑下模1之间设有定位板26,定位板26用以固定筒状顶出杆25,提高了筒状顶出杆25顶出的精确度。
[004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0045]
在注塑过程中,将注塑下模1和注塑上模2相互靠近,使得进浇管8插入至筒状注塑成型腔3内,熔融物料通过注塑主板16内的注塑主孔17注入,再通过分流板20、分流管21和进浇管8将熔融物料均匀分布后注入至各个筒状型腔内,实现同步注塑,注塑效率较高,
[0046]
固定内筒11用以抵接固定进浇管8,固定杆12用以连接气封免剪浇管13,气封免剪浇管13在注塑成型时,可同步成型筒状塑件的孔状结构,无需在注塑后对塑件进行剪浇,大大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实用性较强,
[0047]
完成注塑后,移动顶出杆固定板24,通过顶出杆固定板24带动筒状顶出杆25移动,进而通过筒状顶出杆25将完成注塑后的多个筒状塑件进行同步顶出,顶出效率较高。
[0048]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0049]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注塑下模1、注塑上模2、筒状注塑成型腔3、注塑部4、气封式免剪浇口组件5、同步高效顶出件6、进浇板7、进浇管8、免剪浇成型件9、进浇管定位槽10、固定内筒11、固定杆12、气封免剪浇管13、合模杆14、合模孔15、注塑主板16、注塑主孔17、分流件18、分流板固定架19、分流板20、分流管21、分流板定位腔22、固定基板23、顶出杆固定板24、筒状顶出杆25、定位板2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