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油槽结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92687发布日期:2022-06-04 16:1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油槽结构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油槽结构的模具,属于模具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2.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而模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活动部件容易被咬伤,所以需要一种新的结构来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油槽结构的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油槽结构的模具,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的两侧位置位置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定位孔沿模具主体的边缘进行开设,所述模具主体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多个凹孔,所述模具主体的下侧位置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下端面的四角位置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底板的上侧端面开设有循环槽,所述底板前侧端面的左侧位置设置有进水凹槽,所述进水凹槽与循环槽的输入端相贯通,所述底板前侧端面的右侧位置设置有出水凹槽,所述出水凹槽与循环槽的输出端相贯通,所述进水凹槽以及出水凹槽的位置开设有装配孔,所述装配孔为立方体槽孔结构,所述装配孔的内部卡接有定位结构,所述循环槽的内部卡接有循环管,所述定位结构与循环管的两侧相卡接固定。
5.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固定凹孔,所述固定凹孔开设在装配孔的内部,所述固定凹孔在装配孔的内部等距进行排列,所述固定凹孔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上端与定位框的下侧相固定,所述定位框为圆弧形结构,且定位框的表面与循环管的表面相贴合。
6.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框与循环管相贴合的一侧端面设置有贴合垫,所述贴合垫为一种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的构件且贴合垫与循环管的表面相贴合,所述贴合垫经由胶水与定位框相固定。
7.进一步地,所述模具主体的下侧端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截面呈半圆形的槽孔结构,所述凹槽与循环槽相贴合,所述循环槽在模具主体的下端面呈s形进行排列。
8.进一步地,所述凹孔的直径为4mm,相邻两个横向排列的凹孔之间的距离为4mm,相邻两个纵向排列的凹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mm,且纵向排列凹孔相互错开排列。
9.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框的两侧位置为圆弧形结构,且定位框的下侧端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与支撑弹簧的上端相卡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模具主体的表面开设有凹孔,通过凹孔的设计减少模具中活动部件容易被咬伤的问题,进而可以大为降低模具发生故障的概率;
11.另外循环管卡接在底板的上侧位置,通过循环管与循环冷却设备相连接,通过循环冷却设备对模具整体的温度进行降低,另外循环管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循环槽中,该设计可以在循环管发生故障后进行方便快捷的更换;
12.另外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定位框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与循环管的进水端以及出水端相卡接,配合模具主体在其自身重量下使得下端面与循环管的表面相贴合,采用该设计起到固定循环管的目的,解决了传统循环管通过卡箍进行固定费时费力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循环管的安装速度。
附图说明
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油槽结构的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油槽结构的模具中进水凹槽的分布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油槽结构的模具中底板的剖面图;
17.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8.图中:1-模具主体、2-定位孔、3-凹孔、4-定位柱、5-底板、6-进水凹槽、7-出水凹槽、8-装配孔、9-定位结构、91-定位框、92-支撑弹簧、93-固定凹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0.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油槽结构的模具,包括模具主体1,模具主体1的两侧位置位置开设有定位孔2,定位孔2设置有多个且多个定位孔2沿模具主体1的边缘进行开设,模具主体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多个凹孔3,模具主体1的下侧位置设置有底板5,底板5下端面的四角位置设置有定位柱4,底板5的上侧端面开设有循环槽,底板5前侧端面的左侧位置设置有进水凹槽6,进水凹槽6与循环槽的输入端相贯通,底板5前侧端面的右侧位置设置有出水凹槽7,出水凹槽7与循环槽的输出端相贯通,进水凹槽6以及出水凹槽7的位置开设有装配孔8,装配孔8为立方体槽孔结构,装配孔8的内部卡接有定位结构9,循环槽的内部卡接有循环管,定位结构9与循环管的两侧相卡接固定。
21.定位结构9包括固定凹孔93,固定凹孔93开设在装配孔8的内部,固定凹孔93在装配孔8的内部等距进行排列,固定凹孔93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弹簧92,支撑弹簧92的上端与定位框91的下侧相固定,定位框91为圆弧形结构,且定位框91的表面与循环管的表面相贴合,在支撑弹簧92的作用下,定位框91在支撑弹簧92的作用下与循环管的进水端以及出水端相卡接,配合模具主体1在其自身重量下使得下端面与循环管的表面相贴合,采用该设计起到固定循环管的目的,解决了传统循环管通过卡箍进行固定费时费力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循环管的安装速度,定位框91与循环管相贴合的一侧端面设置有贴合垫,贴合垫为一种采用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的构件且贴合垫与循环管的表面相贴合,贴合垫经由胶水与定位框91相固定,通过贴合垫实现对循环管进行保护,防止循环管与定位框91摩擦造成循环管损坏的情况发生,定位框91的两侧位置为圆弧形结构,且定位框91的下侧端面开设有固定槽,固
定槽与支撑弹簧92的上端相卡接。
22.模具主体1的下侧端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为截面呈半圆形的槽孔结构,凹槽与循环槽相贴合,循环槽在模具主体1的下端面呈s形进行排列,采用该排列方式可以最大化对热量进行吸收。
23.凹孔3的直径为4mm,相邻两个横向排列的凹孔3之间的距离为4mm,相邻两个纵向排列的凹孔3中心之间的距离为6mm,且纵向排列凹孔3相互错开排列,通过凹孔3的设计减少模具中活动部件容易被咬伤的问题,进而可以大为降低模具发生故障的概率。
24.具体实施方式:在使用时,首先将循环管卡接到循环槽的内部,在这过程中,在支撑弹簧92的作用下,定位框91在支撑弹簧92的作用下与循环管的进水端以及出水端相卡接,配合模具主体1在其自身重量下使得下端面与循环管的表面相贴合,采用该设计起到固定循环管的目的,解决了传统循环管通过卡箍进行固定费时费力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循环管的安装速度,另外在模具主体1的表面开设有凹孔3,通过凹孔3的设计减少模具中活动部件容易被咬伤的问题,进而可以大为降低模具发生故障的概率,将循环管与循环冷却设备相固定,通过循环冷却设备对模具整体的温度进行降低,另外循环管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循环槽中,该设计可以在循环管发生故障后进行方便快捷的更换。
2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