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及具有其的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6251发布日期:2022-04-14 22:26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及具有其的挤出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挤出与塑料废料回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及安装有此喂料装置的挤出机。


背景技术:

2.聚氨酯、聚苯乙烯等塑料具有具有质轻、密度低、绝热、吸音、防震、耐腐蚀等特点,广泛用做绝热、隔音、包装材料及制车船壳体等。也正是由于其质轻、密度低等特点,在回收再利用时需要预先对其进行破碎,再进行造粒改性。
3.现有的回收方式,一般是先将塑料投入喂料装置的料斗内,然后使其变为熔融状态,再通过料斗与挤出机的机筒连通的导流通道送入挤出机内,为了使塑料变为熔融状态,一般是在导流通道内设置加热装置,以对塑料进行加热。
4.在上述的方式中,由于料斗内部体积的限制,其加热装置的功率较小,大功率的加热装置无法安装于料斗内,在进入料斗内的待回收塑料中,仅有与加热装置距离较近的待回收塑料能够被加热,进而产生形变。然而,上述塑料都具有堆积密度较小、较为蓬松的特点,上述的结构会使得堆积密度较低,单位时间内的进料量减少;进一步地,由于塑料堆积密度较低,而且堆积时不同区域的堆积密度变化较大,因此出料不均匀,容易发生架桥和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及安装有此喂料装置的挤出机,该用于塑料原料的强制喂料装置能够将堆积密度较小的,蓬松的塑料原料强制高效均匀地喂入挤出机的机筒内,从而提高了挤出机的挤出产量和效率,保证了挤出制品的密实度和机械性能;大大降低了挤出制品的单位能耗。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包括料斗、加热装置及搅拌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料斗的外部,并对所述料斗内部的物料进行加热,所述搅拌装置伸入所述料斗内,并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并将物料推送出所述料斗。
7.进一步地,所述料斗的内部空间分为堆料腔及与所述堆料腔连通的收缩腔,从靠近所述堆料腔方向至远离所述堆料腔方向,所述所述收缩腔的直径不断减小,所述加热装置环设于所述堆料腔的外侧壁上。
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为陶瓷或云母材料制成的加热圈。
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上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电源相连的连接接头,以及用于对测温元件进行固定的固定孔。
10.进一步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电机及搅拌轴,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料斗外,所述搅拌轴与所述电机动力相连,并可转动地伸入所述料斗内。
11.进一步地,在所述料斗顶部的内侧面上还固定有轴承座,在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轴承,所述搅拌轴从所述料斗的顶部穿过所述轴承座,并伸入所述料斗内。
12.进一步地,在所述轴承座远离所述料斗顶部的一端与所述搅拌轴之间设置有油封。
13.进一步地,在所述搅拌轴朝向所述料斗底部的一端设置有搅拌叶,在所述搅拌轴的中部上还设置有搅拌臂,所述搅拌臂远离所述搅拌轴的一端向上翘起。
14.进一步地,在所述搅拌轴内部设置有加热棒。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挤出机,包括上述的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
16.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现有技术中设置于料斗内的加热装置转移到料斗外部,这能够避免因料斗内体积的原因,而对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造成限制,能够采用较大功率的加热装置,如0-2000kw功率的加热装置,对料斗进行加热,该喂料装置的加热效率较高,能够对料斗内的塑料原料进行更快的加热,这能够使得堆积密度较小的、蓬松的塑料原料在进入料斗内后,遇热迅速收缩,在搅拌器的旋转旋转搅拌的作用下形成颗粒,解决了待回收塑料堆积密度低,容易堵塞的问题,排除了堆积密度较小的、蓬松的塑料原料中的微孔中的空气,使得堆积密度较小的、蓬松的塑料原料能够更为均匀地进入到挤出机的机筒内,提高了塑料回收的效率。
17.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中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搅拌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及安装有此喂料装置的挤出机,该用于塑料原料的强制喂料装置能够将堆积密度较小的,蓬松的塑料原料强制高效均匀地喂入挤出机的机筒内,从而提高了挤出机的挤出产量和效率,保证了挤出制品的密实度和机械性能;大大降低了挤出制品的单位能耗。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包括料斗10、加热装置20及搅拌装置12,加热装置20设置于料斗10外部,并对料斗10的内部进行加热,搅拌装置12伸入料斗内,并用于对物料进行搅拌,并将物料推送出料斗10。
2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现有技术中设置于料斗10内的加热装置20转移到料斗10外部,这能够避免因料斗10内体积的原因,而对加热装置20的加热功率造成限制,能够采用较大功率的加热装置20,如0至2000w功率的加热装置20,对料斗10进行加热,该喂料装置的加
热效率较高,能够对料斗10内的塑料原料进行更快的加热,这能够使得塑料原料在进入料斗10内后,遇热迅速收缩,体积变小,从而增大物料的堆积密度,在搅拌器的旋转旋转搅拌的作用下形成颗粒,解决了塑料原料堆积密度低,容易堵塞和架桥的问题,排除了塑料原料中的微孔中的空气;进一步地,通过搅拌装置的设置,一方面使得物料的受热更加的均匀,另一方面能够将物料推送喂入挤出机的机筒内,提高了塑料回收的效率。
26.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料斗10内部空间分为堆料腔111及与堆料腔111连通的收缩腔112,从靠近堆料腔111方向至远离堆料腔111方向,收缩腔112的直径不断减小。上述的加热装置20环设于料斗10的堆料腔111的外侧壁上。更为具体地,上述的加热装置20可以为陶瓷或云母材料等形成的加热圈。
27.在该加热装置20上设置有连接接头21,以便于与外部电源相连。在该加热装置20上还形成有用于对测温元件进行固定的固定孔22,在工作时,可以将测温元件固定于该固定孔22上,以对加热圈的温度进行测量。
28.在加热装置20上还设置有用于将加热装置20紧固于料斗10外侧壁上的的紧固螺栓23。
29.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搅拌装置12包括电机121及搅拌轴122,电机121固定于料斗10外,搅拌轴122与电机121动力相连,并可转动地伸入料斗10内。在电机121与搅拌轴122之间还设置有减速箱123以对电机121进行转速。
30.更为具体地,在料斗10顶部的内侧面,也即相当于料斗10顶盖朝向料斗10内部空间的一侧的侧面上,还固定有轴承座124,在轴承座124内设置有轴承125,如深沟轴承125,搅拌轴122从料斗10的顶部穿过轴承座124,伸入料斗10内。通过轴承座124及轴承125的设置,能够保证搅拌轴122转动的平稳。
31.在轴承座124远离料斗10顶部的一端与搅拌轴122之间还设置有油封126,以防止料斗10内待回收塑料破碎后的粉尘进入轴承座124内,对轴承125造成损害。
32.图4为搅拌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及图4所示,在搅拌轴122朝向料斗10底部的一端设置有搅拌叶1221,在搅拌轴122的中部上还设置有搅拌臂1222,该搅拌臂1222远离搅拌轴122的一端向上翘起。通过搅拌叶1221及搅拌臂1222的共同作用,能够更好地对待回收塑料进行搅拌。
33.进一步地,在搅拌轴122内部还设置有加热棒1223,以便于在料斗10内部对待回收塑料进行加热。
34.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在料斗10的顶部形成有喂料口131及排气口132,在料斗10的底部还设置有将熔融的待回收塑料送出的导流通道133,以及清理废料用的放料口134。
35.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现有技术中设置于料斗10内的加热装置20转移到料斗10外部,这能够避免因料斗10内体积的原因,而对加热装置20的加热功率造成限制,能够采用较大功率的加热装置20,如0至2000w功率的加热装置20,对料斗10进行加热,该喂料装置的加热效率较高,能够对料斗10内的塑料原料进行更快的加热,这能够使得塑料原料在进入料斗10内后,遇热迅速收缩,体积变小,从而增大物料的堆积密度,在搅拌器的旋转旋转搅拌的作用下形成颗粒,解决了待回收塑料堆积密度低,容易堵塞的问题,排除了堆积密度较小的、蓬松的塑料原料中的微孔中的空气,进一步地,通过搅拌装置的设置,
一方面使得物料的受热更加的均匀,另一方面能够将物料推送喂入挤出机的机筒内,提高了塑料回收的效率。
3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挤出机,包括上述的塑料原料强制喂料装置,关于该挤出机的其它技术特征,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