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电机零件外壳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0985发布日期:2022-09-06 19:31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型电机零件外壳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型电机零件外壳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微型电机零件外壳的成型模具存在以下不足,部分的微型电机零件外壳的成型模具是采用上模和下模来生产密封圈,当上模和下模紧贴时,密封圈的原融液进入上模和下模之间,成型后使上模和下模分离,之后取出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密封圈,但是上模和下模之间运动关系仅有上下移动的关系,在取出密封圈时,上模仍在下模的正上方,这样在取出密封圈时,需要使用者将手放在上模和下模之间,这样容易发生危险,容易对使用者造成人身伤害,亟需改进,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电机零件外壳的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电机零件外壳的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微型电机零件外壳的成型模具包括:
7.工作台,工作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杆,工作台的正面开设有连接槽;
8.上模体,上模体与四个连接杆滑动连接,上模体的下表面开设有上模腔,上模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接杆;
9.下模体,下模体滑动连接在连接槽内,下模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模腔,下模体的正面通过两个连杆固定连接有把手。
10.优选的,上模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连接孔,连接孔均贯穿至上模体的下表面,四个连接孔分别滑动套接在四个连接杆上。
11.优选的,四个连接杆分别设置在靠近工作台四角端的位置,四个连接孔分别开设在靠近上模体四角端的位置。
12.优选的,连接槽与工作台的上表面设置为相通,连接槽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滑槽均与工作台的正面设置为相通。
13.优选的,下模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条,两个滑条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内。
14.优选的,上模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连接槽的下表面开设有穿孔,穿孔贯穿至工作台的下表面。
15.优选的,下模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定位孔,下模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导向孔,导向孔与定位孔设置为相通。
1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型电机零件外壳的成型模具,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17.该微型电机零件外壳的成型模具,通过设置工作台、上模体和下模体,上模体能够在工作台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下模体能够在连接槽内进行前后移动,当下模腔与上模腔对齐时上模体向下移动使上模体的下表面与下模体的上表面贴合,密封圈在上模腔内成型,上模体向上移动使上模腔与密封圈脱离,之后通过把手向前拉动下模体使下模体不再处于上模体的正下方,之后取出下模腔内的密封圈,装置具有能够更安全地取出在上模腔和下模腔内成型的密封圈的功能。
18.该微型电机零件外壳的成型模具,通过设置定位杆、定位孔和导向孔,当下模体处于上模体的下方且下模腔与上模腔之间有一定偏差时,上模体向下移动使定位杆与导向孔接触,会使下模体发生移动而使得定位杆插入定位孔内,此时下模腔与上模腔相对齐,装置具有能够便于使下模腔与上模腔对齐的功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模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工作台;101、连接杆;102、连接槽;103、滑槽;104、穿孔;2、上模体;201、上模腔;202、连接孔;203、外接杆;204、定位杆;3、下模体;301、下模腔;302、滑条;303、把手;304、定位孔;305、导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微型电机零件外壳的成型模具,包括工作台1、上模体2和下模体3:
25.根据附图1、2和3所示,工作台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杆101,四个连接杆101分别设置在靠近工作台1四角端的位置,上模体2与四个连接杆101滑动连接,上模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四个连接孔202,四个连接孔202分别开设在靠近上模体2四角端的位置,连接孔202均贯穿至上模体2的下表面,四个连接孔202分别滑动套接在四个连接杆101上,通过连接杆101与连接孔202的配合使得上模体2能够在工作台1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
26.根据附图1、2和4所示,工作台1的正面开设有连接槽102,连接槽102与工作台1的上表面设置为相通,连接槽102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03,滑槽103均与工作台1的正面设置为相通,下模体3滑动连接在连接槽102内,下模体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条302,两个滑条302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滑槽103内,通过滑槽103与滑条302的配合使得下模体3能够在连接槽102内进行前后移动。
27.根据附图3所示,上模体2的下表面开设有上模腔201,上模体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接杆203,外接杆203外接有动力设备能够带动上模体2进行上下移动。
28.根据附图4所示,下模体3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模腔301,下模腔301与上模腔201尺寸相同,当下模腔301与上模腔201组成封闭模腔后,密封圈在上模腔201和下模腔301内成型,下模体3的正面通过两个连杆固定连接有把手303,通过把手303便于控制下模体3向前移
动。
29.该装置通过设置工作台1、上模体2和下模体3,上模体2能够在工作台1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下模体3能够在连接槽102内进行前后移动,当下模腔301与上模腔201对齐时上模体2向下移动使上模体2的下表面与下模体3的上表面贴合,密封圈在上模腔201内成型,上模体2向上移动使上模腔201与密封圈脱离,之后通过把手303向前拉动下模体3使下模体3不再处于上模体2的正下方,之后取出下模腔301内的密封圈,装置具有能够更安全地取出在上模腔201和下模腔301内成型的密封圈的功能。
30.根据附图2和3所示,上模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204,定位杆204与上模腔201同心,连接槽102的下表面开设有穿孔104,穿孔104贯穿至工作台1的下表面,上模体2的下表面与下模体3的上表面贴合时定位杆204穿过穿孔104。
31.根据附图4所示,下模体3的下表面开设有定位孔304,下模体3的上表面开设有导向孔305,导向孔305与定位孔304设置为相通,定位孔304和导向孔305均与下模腔301同心。
32.该装置通过设置定位杆204、定位孔304和导向孔305,当下模体3处于上模体2的下方且下模腔301与上模腔201之间有一定偏差时,上模体2向下移动使定位杆204与导向孔305接触,会使下模体3发生移动而使得定位杆204插入定位孔304内,此时下模腔301与上模腔201相对齐,装置具有能够便于使下模腔301与上模腔201对齐的功能。
33.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通过连接杆101与连接孔202的配合使得上模体2能够在工作台1的上方进行上下移动,外接杆203外接的动力设备来带动上模体2进行上下移动,而通过滑槽103与滑条302的配合使得下模体3能够在连接槽102内进行前后移动。
34.当下模体3在连接槽102内移动到上模体2的正下方使下模腔301与上模腔201对齐后,上模体2向下移动使上模体2的下表面与下模体3的上表面相贴合,密封圈融料进入上模腔201和下模腔301所组成的模腔内,当密封圈融料固化后,上模体2向上移动,使上模腔201与密封圈脱离,之后通过把手303向前拉动下模体3,使下模体3不再处于上模体2的正下方,之后取出下模腔301内的密封圈,这样能够更安全地取出在上模腔201和下模腔301内成型的密封圈,装置具有能够更安全地取出在上模腔201和下模腔301内成型的密封圈的功能。
35.在生产密封圈时,需要使下模腔301与上模腔201对齐,当下模体3移动到上模体2的下方且下模腔301与上模腔201之间有一定偏差时,上模体2带动定位杆204向下移动,当定位杆204的底部与导向孔305相接触后会使下模体3自动发生移动,之后定位杆204能够插入定位孔304内,此时下模腔301就会与上模腔201对齐,之后上模体2继续向下移动使上模体2的下表面与下模体3的上表面贴合,而定位杆204穿过穿孔104,装置具有能够便于使下模腔301与上模腔201对齐的功能。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