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防碰撞功能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85104发布日期:2022-10-22 00:09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备防碰撞功能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防碰撞功能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模具的结构虽然由于塑料品种和性能、塑料制品的形状和结构以及注射机的类型等不同而可能千变万化,但是基本结构是一致的。
3.现有的注塑模具存在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4.1、产品冷却所需时间长,生产效率低下;
5.2、模具固定无法更换,生产范围较为局限;
6.3、不具备防碰撞功能,模具在移动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碰撞,零部件容易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具备防碰撞功能的注塑模具。
8.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9.一种具备防碰撞功能的注塑模具,包括用于带动装置移动的移动机构、用于对装置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上安装有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用于加速产品冷却的冷却机构、用于使得熔融塑料成型的成型机构、用于保护注塑模具不受磕碰的防碰撞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固定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方,所述成型机构固定在所述冷却机构上方,所述防碰撞机构安装在所述移动机构两侧;
10.所述冷却机构包括水箱、制冷板、水泵、进水管、排水管、电磁阀,所述水箱内部固定有所述制冷板,所述水箱上安装有所述水泵,所述水箱后部安装有所述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下方设置有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固定有所述电磁阀;
11.所述成型机构包括安装架、电动推杆、上模座、注塑管、第一卡座、第一卡杆、第一固定螺栓、上模具、第二卡座、第二卡杆、第二固定螺栓、下模具、下模座,所述安装架上固定有所述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下方固定有所述上模座,所述上模座上固定有所述注塑管,所述上模座下方固定有所述第一卡座,所述第一卡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卡座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卡杆,所述第一卡杆上安装有所述第一固定螺栓,两个所述第一卡杆之间固定有所述上模具,所述第一卡座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二卡座,所述第二卡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卡座内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卡杆,所述第二卡杆上安装有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两个所述第二卡杆之间固定有所述下模具,所述下模具下方设置有所述下模座;
12.所述防碰撞机构包括凸块、插筒、第三固定螺栓、插杆、立板、第一弹簧、伸缩杆、防
撞板、防撞块、活动杆、缓冲组件,所述凸块上方固定有所述插筒,所述插筒侧面安装有所述第三固定螺栓,所述插筒内侧设置有所述插杆,所述插杆上方固定有所述立板,所述立板侧面安装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内侧安装有所述伸缩杆,所述第一弹簧远离所述立板的一侧固定有所述防撞板,所述防撞板远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侧安装有所述防撞块,所述防撞板上固定有所述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所述防撞板的一端安装有所述缓冲组件。
13.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滑杆、固定块、滑块、第二弹簧、转杆、第一活动块,所述滑杆两端安装有所述固定块,所述滑杆上安装有所述滑块,所述滑杆外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弹簧,所述滑块侧面安装有所述转杆,所述转杆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活动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滑杆焊接,所述第一活动块的材质为不锈钢。
14.如此设置,发生碰撞时,所述防撞板向所述立板一侧移动,所述防撞板通过所述活动杆带动所述第一活动块移动,所述第一活动块通过所述转杆带动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杆移动,所述第二弹簧被压缩,如此对冲击力进行缓冲,能够有效保护装置安全。
15.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固定壳、移动块、第三弹簧、连接杆、第二活动块,所述固定壳内部安装有所述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侧面安装有所述第三弹簧,所述移动块上固定有所述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移动块的一端固定有所述第二活动块;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移动块焊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移动块焊接,所述第二活动块与所述连接杆焊接。
16.如此设置,发生碰撞时,所述防撞板向所述立板一侧移动,所述防撞板通过所述活动杆带动所述第二活动块移动,所述第二活动块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移动块移动,所述第三弹簧被压缩,如此对冲击力进行缓冲,能够有效保护装置安全。
17.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横板、支撑杆、安装板、移动轮,所述横板下方固定有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下方固定有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方安装有所述移动轮;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横板焊接,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支撑杆焊接,所述移动轮与所述安装板转动连接。
18.如此设置,需要移动装置时,通过所述移动轮即可将装置移动到相应位置,如此有效提高了装置的机动性。
19.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螺纹套、螺纹杆、旋钮、升降盘,所述螺纹套内侧安装有所述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方固定有所述旋钮,所述螺纹杆下方固定有所述升降盘;所述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旋钮与所述螺纹杆焊接,所述升降盘与所述螺纹杆焊接。
20.如此设置,装置移动到相应位置后,转动所述旋钮,所述旋钮带动所述螺纹杆转动,所述螺纹杆在所述螺纹套的作用下带动所述升降盘下降,所述升降盘下降与地面接触,如此对装置进行固定,有效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21.优选的,所述制冷板与所述水箱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水泵与所述水箱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水箱焊接,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水箱焊接,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排水管通过螺纹连接。
22.如此设置,注塑完成后,所述水箱内的冷却水在所述水泵的作用下进入所述下模座,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水通过管道重新回到所述水箱,如此循环对产品进行冷却,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23.优选的,所述上模座与所述电动推杆焊接,所述注塑管与所述上模座焊接,所述第一卡座与所述上模座焊接,所述上模具与所述第一卡杆焊接。
24.如此设置,需要更换所述上模具时,卸下所述第一固定螺栓,将所述第一卡杆从所述第一卡座内取出即可对所述上模具进行更换,更换过程简单快捷。
25.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座与所述下模座焊接,所述下模具与所述第二卡杆焊接。
26.如此设置,需要更换所述下模具时,卸下所述第二固定螺栓,将所述第二卡杆从所述第二卡座内取出即可对所述下模具进行更换,更换过程简单便捷。
27.优选的,所述插筒与所述凸块焊接,所述第三固定螺栓与所述插筒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立板与所述插杆焊接。
28.如此设置,装置固定完毕后,卸下所述第三固定螺栓,将所述插杆从所述插筒内取出,如此可以避免所述立板和所述防撞板等部件对生产造成影响。
29.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立板焊接,所述伸缩杆与所述立板焊接,所述防撞块与所述防撞板粘接,所述防撞块的材质为橡胶,所述活动杆与所述防撞板焊接。
30.如此设置,发生碰撞时,所述防撞块对冲击力进行初步缓冲,所述防撞板向所述立板一侧移动,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伸缩杆被压缩,如此对冲击力进行二次缓冲,能够有效保护装置安全。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32.1、通过设置冷却机构,注塑完成后,水箱内的冷却水在水泵的作用下进入下模座,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水通过管道重新回到水箱,如此循环对产品进行冷却,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33.2、通过设置成型机构,需要更换上模具时,卸下第一固定螺栓,将第一卡杆从第一卡座内取出即可对上模具进行更换,需要更换下模具时,卸下第二固定螺栓,将第二卡杆从第二卡座内取出即可对下模具进行更换,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类型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来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有效提高了装置的生产范围;
34.3、通过设置防碰撞机构,发生碰撞时,防撞块对冲击力进行初步缓冲,防撞板向立板一侧移动,第一弹簧和伸缩杆被压缩,如此对冲击力进行二次缓冲,冲击力通过活动杆传递到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对冲击力进行三次缓冲,多种缓冲方式相结合能够有效保护装置安全。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备防碰撞功能的注塑模具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37.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备防碰撞功能的注塑模具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38.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备防碰撞功能的注塑模具的第一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39.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备防碰撞功能的注塑模具的第二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40.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备防碰撞功能的注塑模具实施例一中左侧防碰撞机
构的右视图;
41.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备防碰撞功能的注塑模具实施例二中左侧防碰撞机构的右视图;
42.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备防碰撞功能的注塑模具中移动机构和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43.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备防碰撞功能的注塑模具中水箱的左视图。
4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45.1、移动机构;101、横板;102、支撑杆;103、安装板;104、移动轮;2、固定机构;201、螺纹套;202、螺纹杆;203、旋钮;204、升降盘;3、冷却机构;301、水箱;302、制冷板;303、水泵;304、进水管;305、排水管;306、电磁阀;4、成型机构;401、安装架;402、电动推杆;403、上模座;404、注塑管;405、第一卡座;406、第一卡杆;407、第一固定螺栓;408、上模具;409、第二卡座;410、第二卡杆;411、第二固定螺栓;412、下模具;413、下模座;5、防碰撞机构;501、凸块;502、插筒;503、第三固定螺栓;504、插杆;505、立板;506、第一弹簧;507、伸缩杆;508、防撞板;509、防撞块;510、活动杆;511、缓冲组件;5111、滑杆;5112、固定块;5113、滑块;5114、第二弹簧;5115、转杆;5116、第一活动块;5117、固定壳;5118、移动块;5119、第三弹簧;51110、连接杆;51111、第二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4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49.实施例1
50.如图1、图3、图5、图7、图8所示,一种具备防碰撞功能的注塑模具,包括用于带动装置移动的移动机构1、用于对装置进行固定的固定机构2,移动机构1上安装有固定机构2,还包括用于加速产品冷却的冷却机构3、用于使得熔融塑料成型的成型机构4、用于保护注塑模具不受磕碰的防碰撞机构5,冷却机构3固定在移动机构1上方,成型机构4固定在冷却机构3上方,防碰撞机构5安装在移动机构1两侧;
51.冷却机构3包括水箱301、制冷板302、水泵303、进水管304、排水管305、电磁阀306,
水箱301内部固定有制冷板302,水箱301上安装有水泵303,水箱301后部安装有进水管304,进水管304下方设置有排水管305,排水管305上固定有电磁阀306;
52.成型机构4包括安装架401、电动推杆402、上模座403、注塑管404、第一卡座405、第一卡杆406、第一固定螺栓407、上模具408、第二卡座409、第二卡杆410、第二固定螺栓411、下模具412、下模座413,安装架401上固定有电动推杆402,电动推杆402下方固定有上模座403,上模座403上固定有注塑管404,上模座403下方固定有第一卡座405,第一卡座405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卡座405内侧设置有第一卡杆406,第一卡杆406上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栓407,两个第一卡杆406之间固定有上模具408,第一卡座405下方设置有第二卡座409,第二卡座409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卡座409内侧设置有第二卡杆410,第二卡杆410上安装有第二固定螺栓411,两个第二卡杆410之间固定有下模具412,下模具412下方设置有下模座413;
53.防碰撞机构5包括凸块501、插筒502、第三固定螺栓503、插杆504、立板505、第一弹簧506、伸缩杆507、防撞板508、防撞块509、活动杆510、缓冲组件511,凸块501上方固定有插筒502,插筒502侧面安装有第三固定螺栓503,插筒502内侧设置有插杆504,插杆504上方固定有立板505,立板505侧面安装有第一弹簧506,第一弹簧506内侧安装有伸缩杆507,第一弹簧506远离立板505的一侧固定有防撞板508,防撞板508远离第一弹簧506的一侧安装有防撞块509,防撞板508上固定有活动杆510,活动杆510远离防撞板508的一端安装有缓冲组件511。
54.缓冲组件511包括滑杆5111、固定块5112、滑块5113、第二弹簧5114、转杆5115、第一活动块5116,滑杆5111两端安装有固定块5112,滑杆5111上安装有滑块5113,滑杆5111外侧设置有第二弹簧5114,滑块5113侧面安装有转杆5115,转杆5115上设置有第一活动块5116;固定块5112与滑杆5111焊接,第一活动块5116的材质为不锈钢;发生碰撞时,防撞板508向立板505一侧移动,防撞板508通过活动杆510带动第一活动块5116移动,第一活动块5116通过转杆5115带动滑块5113沿滑杆5111移动,第二弹簧5114被压缩,如此对冲击力进行缓冲,能够有效保护装置安全。移动机构1包括横板101、支撑杆102、安装板103、移动轮104,横板101下方固定有支撑杆102,支撑杆102下方固定有安装板103,安装板103下方安装有移动轮104;支撑杆102与横板101焊接,安装板103与支撑杆102焊接,移动轮104与安装板103转动连接;需要移动装置时,通过移动轮104即可将装置移动到相应位置,如此有效提高了装置的机动性。固定机构2包括螺纹套201、螺纹杆202、旋钮203、升降盘204,螺纹套201内侧安装有螺纹杆202,螺纹杆202上方固定有旋钮203,螺纹杆202下方固定有升降盘204;螺纹杆202与螺纹套201通过螺纹连接,旋钮203与螺纹杆202焊接,升降盘204与螺纹杆202焊接;装置移动到相应位置后,转动旋钮203,旋钮203带动螺纹杆202转动,螺纹杆202在螺纹套201的作用下带动升降盘204下降,升降盘204下降与地面接触,如此对装置进行固定,有效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制冷板302与水箱301通过螺栓连接,水泵303与水箱301通过螺栓连接,进水管304与水箱301焊接,排水管305与水箱301焊接,电磁阀306与排水管305通过螺纹连接;注塑完成后,水箱301内的冷却水在水泵303的作用下进入下模座413,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水通过管道重新回到水箱301,如此循环对产品进行冷却,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上模座403与电动推杆402焊接,注塑管404与上模座403焊接,第一卡座405与上模座403焊接,上模具408与第一卡杆406焊接;需要更换上模具408时,卸下第一固定螺栓407,将第一卡杆406从第一卡座405内取出即可对上模具408进行更换,更换过程简单快捷。第二卡座409与
下模座413焊接,下模具412与第二卡杆410焊接;需要更换下模具412时,卸下第二固定螺栓411,将第二卡杆410从第二卡座409内取出即可对下模具412进行更换,更换过程简单便捷。插筒502与凸块501焊接,第三固定螺栓503与插筒502通过螺纹连接,立板505与插杆504焊接;装置固定完毕后,卸下第三固定螺栓503,将插杆504从插筒502内取出,如此可以避免立板505和防撞板508等部件对生产造成影响。第一弹簧506与立板505焊接,伸缩杆507与立板505焊接,防撞块509与防撞板508粘接,防撞块509的材质为橡胶,活动杆510与防撞板508焊接;发生碰撞时,防撞块509对冲击力进行初步缓冲,防撞板508向立板505一侧移动,第一弹簧506和伸缩杆507被压缩,如此对冲击力进行二次缓冲,能够有效保护装置安全。
55.上述结构中:需要移动装置时,通过移动轮104即可将装置移动到相应位置,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时,防撞块509对冲击力进行初步缓冲,防撞板508向立板505一侧移动,第一弹簧506和伸缩杆507被压缩,如此对冲击力进行二次缓冲,防撞板508通过活动杆510带动第一活动块5116移动,第一活动块5116通过转杆5115带动滑块5113沿滑杆5111移动,第二弹簧5114被压缩,如此对冲击力进行三次缓冲,装置移动到相应位置后,转动旋钮203,旋钮203带动螺纹杆202转动,螺纹杆202在螺纹套201的作用下带动升降盘204下降,升降盘204下降与地面接触,如此对装置进行固定,装置固定完毕后,卸下第三固定螺栓503,将插杆504从插筒502内取出,如此可以避免立板505和防撞板508等部件对生产造成影响,使用装置时,启动电动推杆402,电动推杆402伸长带动上模具408下降与下模具412接触,通过注塑管404向成型腔内注塑,注塑完成后,水箱301内的冷却水在水泵303的作用下进入下模座413,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水通过管道重新回到水箱301,如此循环对产品进行冷却,需要更换上模具408时,卸下第一固定螺栓407,将第一卡杆406从第一卡座405内取出即可对上模具408进行更换,需要更换下模具412时,卸下第二固定螺栓411,将第二卡杆410从第二卡座409内取出即可对下模具412进行更换,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类型的上模具408和下模具412来生产不同类型的产品。
56.实施例2
57.如图2、图4、图6、图7、图8所示,实施例2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将滑杆5111、固定块5112、滑块5113、第二弹簧5114、转杆5115、第一活动块5116替换为固定壳5117、移动块5118、第三弹簧5119、连接杆51110、第二活动块51111,移动过程中发生碰撞时,防撞块509对冲击力进行初步缓冲,防撞板508向立板505一侧移动,第一弹簧506和伸缩杆507被压缩,如此对冲击力进行二次缓冲,防撞板508通过活动杆510带动第二活动块51111移动,第二活动块51111通过连接杆51110带动移动块5118移动,第三弹簧5119被压缩,如此对冲击力进行三次缓冲。
5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