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碳纤维拉索表面处理组合模具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085870发布日期:2022-05-18 05:3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集成式碳纤维拉索表面处理组合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其特征是:由上模与下模合模形成的模具体内具有与拉索匹配的模具型腔,拉索表面与模具型腔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为3~8mm;所述的模具型腔包括匹配拉索端部形状的端部型腔、与拉索直线段匹配的直线型腔;所述模具体包括分体式的左模体、右模体及位于左模体与右模体之间的中间模体,端部型腔分别位于左模体、右模体内,直线型腔位于中间模体内,所述上模上开设有通过流道连通模具型腔的注射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碳纤维拉索表面处理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包括分体式的左上模、右上模及中间上模,所述下模包括分体式的左下模、右下模及中间下模,左上模与左下模合模形成左模体,右上模与右下模合模形成右模体,中间上模与中间下模合模形成中间模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碳纤维拉索表面处理组合模具,其特征是:位于左下模和右下模的端部型腔内安装有固定拉索端部的固定销,位于左上模和右上模的端部型腔内开设有与固定销相配的销孔。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碳纤维拉索表面处理组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的上模的合模面上开设有定位孔,下模的合模面上安装有与定位孔对应的定位销。5.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模具对集成式碳纤维拉索进行表面处理的方法,其特征是:具有以下步骤:s1、在注射压机旁设置一对滑轨,滑轨上滑动设置第一装载台面、第二装载台面及第三装载台面,其中第二转载台面位置对应注射压机位置;s2、将左下模固定于第一装载台面上、右下模固定于第二装载台面上、中间下模固定于第三装载台面上,调节第一装载台面和第三装载台面之间的间距,将拉索两端套于固定销上固定并将拉索拉直,将左上模、右上模及中间上模对应合模在左下模、右下模及中间下模上,分别形成左模体、右模体及中间模体;s3、将第二装载台面、第三装载台面向右侧移动,使第一装载台面右移到注射压机所在位置,下降注射压机的注射嘴至左上模的注射口处,向左模体内的端部型腔中注射硅橡胶,在拉索左端部形成硅橡胶包覆层;s4、左模体注射完成后,将第一装载台面、第二装载台面左移,使中间模体处于注射压机所在位置,下降注射压机的注射嘴至中间上模的注射口处,向中间模体内的直线型腔中注射硅橡胶,注射时中间模体保持不动,同时向左移动第一装载台面使左模体拉动拉索左移,直至完成拉索直线段的逐段注射,在拉索的直线段上形成硅橡胶包覆层;s5、拉索直线段注射完成后,将第一装载台面、第二装载台面左移,将第三装载台面移到注射压机位置,下降注射压机的注射嘴至右上模的注射口处,向右模体内的端部型腔中注射硅橡胶,在拉索右端部形成硅橡胶包覆层,从而完成对拉索表面的处理。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成式碳纤维拉索表面处理组合模具及处理方法,包括上模、下模,由上模与下模合模形成的模具体内具有与拉索匹配的模具型腔,模具型腔包括匹配拉索端部形状的端部型腔、与拉索直线段匹配的直线型腔;模具体包括分体式的左模体、右模体及位于左模体与右模体之间的中间模体,端部型腔分别位于左模体、右模体内,直线型腔位于中间模体内,上模上开设有通过流道连通模具型腔的注射口。本发明通过移动左模体、右模体和中间模体的位置,在注塑完拉索一个端部时,采用边拉边注塑方式,完成拉索直线段的注塑,最后注塑拉索另一端部,以此可使得有限长的模具实现理论上无限长的拉索的注射成型,满足截面异形件的注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於仁明 谭佃龙 霍姗姗 唐宁 韩德滨 姚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集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1
技术公布日:2022/5/1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