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视镜的防雾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29588发布日期:2022-07-22 20:29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视镜的防雾化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雾化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视镜的防雾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因车内温度的原因,会导致车内的后视镜表面出现水雾,从而不便于驾驶人员观察车内后排的情况,所以在后视镜生产过程中会对其表面贴上一层防水膜。
3.目前现有的贴膜方式是通过人工将需要贴膜的后视镜擦拭干净,然后撕开保防水膜,往后视镜上喷上水再对准安装位置贴好,随后再使用刮板刮出多余水分,由此可将防水膜贴在后视镜上,但是这样的贴膜的方式会使得贴膜的位置存在偏差。
4.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精准贴膜的汽车后视镜的防雾化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通过人工手动进行贴膜的方式,不能够将防水膜精准的贴至后视镜合适的位置上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精准贴膜的汽车后视镜的防雾化处理装置。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汽车后视镜的防雾化处理装置,包括:外框,外框后侧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一导杆;第二导杆,外框前侧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二导杆;第一平皮带,两个第二导杆之间套有第一平皮带,第一平皮带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六组橡胶块,左右两个橡胶块为一组;固定座,外框后部右下侧设置有固定座;第一电机,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导杆右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第一固定架,外框顶部后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架;气缸,第一固定架中部设置有气缸;压板,气缸的伸长端的端部设置有能够吸附防水膜的压板;固定机构,外框顶部后侧设置有能够对后视镜进行限位的固定机构;增湿机构,外框顶部前侧设置有能够对后视镜表面进行喷水加湿的增湿机构。
7.可选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外框顶部后侧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导向杆,第一固定板上滑动式设置有第一导向杆;第一楔形块,第一导向杆内端设置有第一楔形块;第一弹性件,第一楔形块外侧与相近的第一固定板之间绕接有第一弹性件;第二楔形块,第一楔形块下部外侧设置有第二楔形块;第二固定板,外框顶部后侧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位于第一固定板前侧位置;第二导向杆,第二固定板上滑动式设置有第二导向杆;第三楔形块,第二导向杆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三楔形块,第二楔形块向外移动会与后部的第三楔形块接触;连接板,第二导向杆后部外侧设置有连接板;第三导向杆,连接板前侧设置有第三导向杆,第三导向杆与相近的第二固定板滑动式连接;第二弹性件,连接板前侧与相近的第二固定板后侧之间绕接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固定架,外框顶部后侧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架,第二固定架位于第二固定板前侧位置;第四导向杆,第二固定架上滑动式设置有第四导向杆;夹块,第四导向杆内端设置有能够夹紧后视镜的夹块,前
部的第三楔形块向前移动会与夹块接触;第三弹性件,夹块外侧与相近的第二固定架之间绕接有第三弹性件。
8.可选地,增湿机构包括:放置架,外框顶部前侧设置有放置架;水箱,放置架顶部设置有能够储存清水的水箱;防护盖,水箱顶部放置有防护盖;疏导管,水箱底部设置有疏导管;第三固定板,水箱后侧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三固定板;第一连接杆,水箱后侧左右对称滑动式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固定板后部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材质为橡胶;第四弹性件,第二连接杆下部前侧与放置架后侧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件;挡板,两个第一连接杆前侧之间设置有能够挡住疏导管的挡板,挡板位于水箱内。
9.可选地,还包括有能够对后视镜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第四固定板,外框前上部内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四固定板;第一转轴,第四固定板内端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转轴;挡杆,第一转轴上设置有能够对后视镜进行定位的挡杆;第五固定板,外框顶部前侧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五固定板;第五弹性件,第五固定板与相近的挡杆之间连接有第五弹性件。
10.可选地,还包括有能够将后视镜表面的水均匀扫平的扫平机构,扫平机构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一导杆右端设置有第一皮带轮;第三固定架,外框中部右上侧设置有第三固定架,第三固定架上转动式设置有支杆;第二皮带轮,支杆右部设置有第二皮带轮;第二平皮带,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套有第二平皮带;第一齿轮,支杆左部设置有第一齿轮;第四固定架,外框顶部中间位置左右对称设置有第四固定架;第二转轴,两个第四固定架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转轴;第二齿轮,第二转轴右端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毛刷板,第二转轴上设置有能够将后视镜表面的水均匀扫平的毛刷板。
11.可选地,还包括有能够将防水膜与后视镜之间的气泡刮平的刮平机构,刮平机构包括:放置板,外框后部设置有放置板;第五固定架,放置板顶部设置有第五固定架,第五固定架上部前后对称开有滑槽;滑杆,两个滑槽之间滑动式设置有滑杆;第五导向杆,滑杆中部滑动式设置有第五导向杆;安装框,第五导向杆底端设置有安装框;第六弹性件,安装框顶部与滑杆底部之间绕接有第六弹性件;滚轮,安装框上转动式设置有能够将防水膜与后视镜之间的气泡刮平的滚轮;齿条,滑杆后侧设置有齿条;第六固定架,第五固定架顶部右侧设置有第六固定架;第二电机,第六固定架上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三齿轮,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与齿条相互啮合。
12.可选地,还包括有能够拉动后视镜向前移动,便于收集的拉动机构,拉动机构包括:拉条,外框后部内左右对称滑动式设置有拉条,拉条前部与相近的夹块滑动式连接;第六固定板,夹块前侧设置有第六固定板;第七弹性件,第六固定板与相近的拉条前部之间连接有第七弹性件;环套,拉条后部设置有环套;第七固定架,外框顶部后侧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七固定架;按钮,两个第七固定架后部均滑动式设置有按钮,环套向后移动会卡入相近的按钮上;第八弹性件,按钮底部与相近的第七固定架之间连接有第八弹性件。
13.可选地,还包括有能够对多余的废水进行集中收集的收集机构,收集机构包括:固定块,外框后侧左右对称设置有固定块;刮板,两个固定块之间设置有能够刮取第一平皮带上的积水的刮板;第八固定架,两个固定块前侧均设置有第八固定架;收集箱,两个第八固定架之间拆卸式设置有能够对多余的废水进行集中收集的收集箱,收集箱顶部开有进水
口。
14.采用了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优点是:1、气缸的伸缩杆伸长带动压板向下移动带动防水膜向下移动与后视镜表面接触,在水的作用下进而使得防水膜贴在后视镜表面,进而实现对后视镜进行防雾化处理。
15.2、第二连接杆向前滑动通过前部的第三楔形块挤压夹块相向移动夹紧后视镜,能够避免后视镜在贴膜时发生位移。
16.3、第一连接杆向前滑动带动挡板向前滑动将疏导管打开,水箱内的水随之通过疏导管流出至后视镜表面,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将防水膜贴在后视镜表面。
17.4、在挡杆的作用下能够对后视镜进行定位,使得后视镜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影响后续贴膜。
18.5、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转动带动毛刷板转动将后视镜表面的水均匀扫平,以便于后续进行贴膜。
19.6、在第六弹性件的作用下使得滚轮与后视镜表面紧密贴合,滑杆向右滑动的作用下使得滚轮随之转动将防水膜与后视镜之间的气泡刮平。
20.7、工作人员拉动环套向后移动带动拉条向后滑动,拉条向后滑动带动后视镜向后移动至放置板上,从而不再需要工作人员拿取后视镜进行放置。
21.8、在刮板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第一平皮带上堆积的废水被刮下,废水随之通过进水口进入至收集箱内集中收集。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固定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增湿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发明增湿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发明增湿机构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发明定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发明扫平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发明刮平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本发明刮平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3为本发明拉动机构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4为本发明拉动机构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15为本发明拉动机构的第三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16为本发明收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_外框,2_第一导杆,3_第二导杆,4_第一平皮带,5_固定座,6_第一电机,7_第一固定架,8_气缸,9_压板,10_固定机构,1001_第一固定板,1002_第一导向杆,1003_第一楔形块,1004_第一弹性件,1005_第二楔形块,1006_第二固定板,
1007_第二导向杆,1008_第三楔形块,1009_连接板,1010_第三导向杆,1011_第二弹性件,1012_第二固定架,1013_第四导向杆,1014_夹块,1015_第三弹性件,11_增湿机构,1101_放置架,1102_水箱,1103_防护盖,1104_疏导管,1105_第三固定板,1106_第一连接杆,1107_第二连接杆,1108_第四弹性件,1109_挡板,12_定位机构,1201_第四固定板,1202_第一转轴,1203_挡杆,1204_第五固定板,1205_第五弹性件,13_扫平机构,1301_第一皮带轮,1302_第三固定架,1303_第二皮带轮,1304_第二平皮带,1305_第一齿轮,1306_第四固定架,1307_第二转轴,1308_第二齿轮,1309_毛刷板,14_刮平机构,1401_放置板,1402_第五固定架,1403_滑杆,1404_滑槽,1405_第五导向杆,1406_安装框,1407_第六弹性件,1408_滚轮,1409_齿条,1410_第六固定架,1411_第二电机,1412_第三齿轮,15_拉动机构,1501_拉条,1502_第六固定板,1503_第七弹性件,1504_环套,1505_第七固定架,1506_按钮,1507_第八弹性件,16_收集机构,1601_固定块,1602_刮板,1603_第八固定架,1604_收集箱,1605_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40.实施例1
41.请参阅图1-图8,一种汽车后视镜的防雾化处理装置,包括有外框1、第一导杆2、第二导杆3、第一平皮带4、固定座5、第一电机6、第一固定架7、气缸8、压板9、固定机构10和增湿机构11,外框1后侧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一导杆2,外框1前侧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二导杆3,两个第二导杆3之间套有第一平皮带4,第一平皮带4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六组橡胶块,左右两个橡胶块为一组,外框1后部右下侧设置有固定座5,固定座5上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设置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与第一导杆2右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外框1顶部后侧之间设置有第一固定架7,第一固定架7中部设置有气缸8,气缸8的伸长端的端部设置有压板9,压板9能够吸附防水膜,外框1顶部后侧设置有固定机构10,固定机构10能够对后视镜进行限位,外框1顶部前侧设置有增湿机构11,增湿机构11能够对后视镜表面进行喷水加湿。
42.请参阅图4-图5,固定机构10包括有第一固定板1001、第一导向杆1002、第一楔形块1003、第一弹性件1004、第二楔形块1005、第二固定板1006、第二导向杆1007、第三楔形块1008、连接板1009、第三导向杆1010、第二弹性件1011、第二固定架1012、第四导向杆1013、夹块1014和第三弹性件1015,外框1顶部后侧左右对称焊接有第一固定板1001,第一固定板1001上滑动式设置有第一导向杆1002,第一导向杆1002内端设置有第一楔形块1003,第一楔形块1003外侧与相近的第一固定板1001之间绕接有第一弹性件1004,第一楔形块1003下部外侧设置有第二楔形块1005,外框1顶部后侧左右对称焊接有第二固定板1006,第二固定板1006位于第一固定板1001前侧位置,第二固定板1006上滑动式设置有第二导向杆1007,第二导向杆1007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第三楔形块1008,第二楔形块1005向外移动会与后部的第三楔形块1008接触,第二导向杆1007后部外侧设置有连接板1009,连接板1009前侧设置有第三导向杆1010,第三导向杆1010与相近的第二固定板1006滑动式连接,连接板1009前侧与相近的第二固定板1006后侧之间绕接有第二弹性件1011,外框1顶部后侧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架1012,第二固定架1012位于第二固定板1006前侧位置,第二固定架1012上滑动式设置有第四导向杆1013,第四导向杆1013内端设置有夹块1014,夹块1014能够夹紧
后视镜,前部的第三楔形块1008向前移动会与夹块1014接触,夹块1014外侧与相近的第二固定架1012之间绕接有第三弹性件1015。
43.请参阅图6-图8,增湿机构11包括有放置架1101、水箱1102、防护盖1103、疏导管1104、第三固定板1105、第一连接杆1106、第二连接杆1107、第四弹性件1108和挡板1109,外框1顶部前侧设置有放置架1101,放置架1101顶部设置有水箱1102,水箱1102能够储存清水,水箱1102顶部放置有防护盖1103,水箱1102底部设置有疏导管1104,水箱1102后侧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三固定板1105,水箱1102后侧左右对称滑动式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106,第三固定板1105后部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107,第二连接杆1107与第一连接杆1106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1107材质为橡胶,第二连接杆1107下部前侧与放置架1101后侧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件1108,两个第一连接杆1106前侧之间设置有挡板1109,挡板1109能够挡住疏导管1104,挡板1109位于水箱1102内。
44.在需要使用本装置对后视镜进行防雾化处理时,工作人员将防护盖1103拿起打开水箱1102,然后工作人员将一定量的水倒入水箱1102内,完成后,工作人员将防护盖1103放回关闭水箱1102,随后工作人员将后视镜放在第一平皮带4上,工作人员启动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一导杆2转动,第一导杆2转动带动第一平皮带4转动,第一平皮带4转动带动第二导杆3转动,第一平皮带4转动在橡胶块的作用下推动后视镜向后移动,后视镜向后移动带动挤压第二连接杆1107向前摆动,第四弹性件1108随之被拉伸,第二连接杆1107向前摆动带动第一连接杆1106向前滑动,第一连接杆1106向前滑动带动挡板1109向前滑动将疏导管1104打开,水箱1102内的水随之通过疏导管1104流出至后视镜表面,待后视镜继续向后移动时,由于第二连接杆1107材质为橡胶,第二连接杆1107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第二连接杆1107不再与后视镜接触时,第二连接杆1107随之复位,同时第四弹性件1108复位带动第二连接杆1107向后摆动复位,第二连接杆1107向后摆动带动第一连接杆1106向后滑动复位,第一连接杆1106向后滑动挡板1109向后滑动复位将疏导管1104关闭,当后视镜向后移动至外框1后部位置时,后视镜向后移动挤压第一楔形块1003背向移动,第一弹性件1004随之被压缩,第一楔形块1003背向移动挤压后部的第三楔形块1008带动第二导向杆1007向前滑动,第二导向杆1007向前滑动通过连接板1009带动第三导向杆1010向前滑动,第二弹性件1011随之被压缩,第二连接杆1107向前滑动通过前部的第三楔形块1008挤压夹块1014相向移动,第三弹性件1015随之被拉伸,夹块1014相向移动带动第四导向杆1013相向滑动,夹块1014相向移动夹紧后视镜,这时,工作人员将防水膜吸附在压板9上,随后工作人员启动气缸8,气缸8的伸缩杆伸长带动压板9向下移动带动防水膜向下移动与后视镜表面接触,在水的作用下进而使得防水膜贴在后视镜表面,进而实现对后视镜进行防雾化处理,完成后,工作人员控制气缸8的伸长端缩短,气缸8的伸长端缩短带动压板9向上移动复位,完成后,工作人员关闭气缸8停止作业,随后工作人员将后视镜取下进行收集,第一弹性件1004随之复位带动第一楔形块1003相向移动复位,第一楔形块1003相向移动带动第一导向杆1002相向滑动复位,第一楔形块1003相向移动不再挤压后部的第三楔形块1008,第二弹性件1011随之复位带动连接板1009向后移动,第三导向杆1010随之向后滑动复位,连接板1009向后移动带动第二导向杆1007向后滑动复位,第二导向杆1007向后滑动带动前部的第三楔形块1008不再挤压夹块1014,第三弹性件1015随之复位带动夹块1014背向移动复位,夹块1014背向移动带动第四导向杆1013背向滑动复位,使用完成后,工作人员
关闭第一电机6停止作业。
45.实施例2
46.请参阅图1和图9,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还包括有定位机构12,定位机构12能够对后视镜进行定位,定位机构12包括有第四固定板1201、第一转轴1202、挡杆1203、第五固定板1204和第五弹性件1205,外框1前上部内左右两侧均焊接有第四固定板1201,第四固定板1201内端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转轴1202,第一转轴1202上设置有挡杆1203,挡杆1203能够对后视镜进行定位,外框1顶部前侧左右对称焊接有第五固定板1204,第五固定板1204与相近的挡杆1203之间连接有第五弹性件1205。
47.在需要使用本装置对后视镜进行防雾化处理时,工作人员将后视镜放置在两个挡杆1203前侧之间,完成后,第一平皮带4转动在橡胶块的作用下推动后视镜向后移动,后视镜向后移动挤压挡杆1203向外转动,第一转轴1202随之转动,第五弹性件1205随之发生形变,待后视镜向后移动不再挤压挡杆1203时,第五弹性件1205随之复位带动挡杆1203向内转动复位,第一转轴1202随之反转复位,在挡杆1203的作用下能够对后视镜进行定位,使得后视镜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影响后续贴膜。
48.请参阅图1和图10,还包括有扫平机构13,扫平机构13能够将后视镜表面的水均匀扫平,扫平机构13包括有第一皮带轮1301、第三固定架1302、第二皮带轮1303、第二平皮带1304、第一齿轮1305、第四固定架1306、第二转轴1307、第二齿轮1308和毛刷板1309,第一导杆2右端键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301,外框1中部右上侧设置有第三固定架1302,第三固定架1302上转动式设置有支杆,支杆右部键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303,第一皮带轮1301与第二皮带轮1303之间套有第二平皮带1304,支杆左部键连接有第一齿轮1305,外框1顶部中间位置左右对称设置有第四固定架1306,两个第四固定架1306之间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转轴1307,第二转轴1307右端键连接有第二齿轮1308,第二齿轮1308与第一齿轮1305相互啮合,第二转轴1307上设置有毛刷板1309,毛刷板1309能够将后视镜表面的水均匀扫平。
49.第一导杆2转动带动第一皮带轮1301转动,第一皮带轮1301转动带动第二平皮带1304转动,第二平皮带1304转动带动第二皮带轮1303转动,第二皮带轮1303转动带动支杆转动,支杆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305转动,第一齿轮1305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308转动,第二齿轮1308转动带动第二转轴1307转动,第二转轴1307转动带动毛刷板1309转动将后视镜表面的水均匀扫平,以便于后续进行贴膜,当第一导杆2停止转动时,毛刷板1309随之停止转动。
50.请参阅图1、图11和图12,还包括有刮平机构14,刮平机构14能够将防水膜与后视镜之间的气泡刮平,刮平机构14包括有放置板1401、第五固定架1402、滑杆1403、第五导向杆1405、安装框1406、第六弹性件1407、滚轮1408、齿条1409、第六固定架1410、第二电机1411和第三齿轮1412,外框1后部焊接有放置板1401,放置板1401顶部设置有第五固定架1402,第五固定架1402上部前后对称开有滑槽1404,两个滑槽1404之间滑动式设置有滑杆1403,滑杆1403中部滑动式设置有第五导向杆1405,第五导向杆1405底端设置有安装框1406,安装框1406顶部与滑杆1403底部之间绕接有第六弹性件1407,安装框1406上转动式设置有滚轮1408,滚轮1408能够将防水膜与后视镜之间的气泡刮平,滑杆1403后侧设置有齿条1409,第五固定架1402顶部右侧设置有第六固定架1410,第六固定架1410上设置有第二电机1411,第二电机1411的输出轴上键连接有第三齿轮1412,第三齿轮1412与齿条1409相互啮合。
51.后视镜贴膜完成后,工作人员将后视镜取下放置在放置板1401上,随后工作人员启动第二电机1411,第二电机1411的输出轴转动带动第三齿轮1412转动,第三齿轮1412转动带动齿条1409向右移动,齿条1409向右移动带动滑杆1403在滑槽1404内向右滑动,滑杆1403向右滑动通过第五导向杆1405与安装框1406带动滚轮1408向右移动与后视镜接触,滚轮1408随之向上移动,滚轮1408向上移动通过安装框1406带动第五导向杆1405向上滑动,第六弹性件1407随之被压缩,在第六弹性件1407的作用下使得滚轮1408与后视镜表面紧密贴合,滑杆1403向右滑动的作用下使得滚轮1408随之转动将防水膜与后视镜之间的气泡刮平,完成后,工作人员将贴膜完成的后视镜拿取进行收集,随后工作人员控制第二电机1411的输出轴反转,第二电机1411的输出轴反转带动第三齿轮1412反转,第三齿轮1412反转带动齿条1409向左移动复位,齿条1409向左移动带动滑杆1403在滑槽1404内向左滑动复位,滑杆1403向左滑动通过第五导向杆1405与安装框1406带动滚轮1408向左移动与后视镜脱离接触,第六弹性件1407随之复位带动安装框1406与滚轮1408向下移动复位,第五导向杆1405随之向下滑动复位。
52.请参阅图1、图13、图14和图15,动机构15,拉动机构15能够拉动后视镜向后移动,便于收集,拉动机构15包括有拉条1501、第六固定板1502、第七弹性件1503、环套1504、第七固定架1505、按钮1506和第八弹性件1507,外框1后部内左右对称滑动式设置有拉条1501,拉条1501前部与相近的夹块1014滑动式连接,夹块1014前侧设置有第六固定板1502,第六固定板1502与相近的拉条1501前部之间连接有第七弹性件1503,拉条1501后部焊接有环套1504,外框1顶部后侧左右对称设置有第七固定架1505,两个第七固定架1505后部均滑动式设置有按钮1506,环套1504向后移动会卡入相近的按钮1506上,按钮1506底部与相近的第七固定架1505之间连接有第八弹性件1507。
53.夹块1014相向移动带动拉条1501相向滑动,待后视镜贴膜完成后,工作人员拉动环套1504向后移动带动拉条1501向后滑动,第七弹性件1503随之被拉伸,环套1504向后移动挤压按钮1506向下滑动,第八弹性件1507随之被压缩,待环套1504向后移动不再挤压按钮1506时,第八弹性件1507随之复位带动按钮1506向上滑动复位卡住环套1504,拉条1501向后滑动带动后视镜向后移动至放置板1401上,待后视镜上的气泡刮平之后,工作人员按压按钮1506向下滑动,第八弹性件1507随之被压缩,按钮1506向下滑动不再卡住环套1504,第七弹性件1503随之复位带动拉条1501向前滑动复位,拉条1501向前滑动带动环套1504向前移动复位,随后工作人员松开按钮1506,第八弹性件1507随之复位带动按钮1506向上滑动复位。
54.请参阅图16,还包括有收集机构16,收集机构16能够对多余的废水进行集中收集,收集机构16包括有固定块1601、刮板1602、第八固定架1603和收集箱1604,外框1后侧左右对称焊接有固定块1601,两个固定块1601之间设置有刮板1602,刮板1602能够刮取第一平皮带4上的积水,两个固定块1601前侧均设置有第八固定架1603,两个第八固定架1603之间拆卸式设置有收集箱1604,收集箱1604能够对多余的废水进行集中收集,收集箱1604顶部开有进水口1605。
55.第一平皮带4转动的同时在刮板1602的作用下,能够使得第一平皮带4上堆积的废水被刮下,废水随之通过进水口1605进入至收集箱1604内集中收集,待收集箱1604内的废水收集至一定量时,工作人员将收集箱1604从第八固定架1603拆下对废水进行清理,完成
后,工作人员再将收集箱1604安装回原位。
56.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实施范围,故凡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述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包括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