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61977发布日期:2023-03-15 04:12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2.注塑模具是塑料加工成型使用的器具,分为上模和下模两部分,在注塑成型后,通过上模下模分离,再通过顶出部件,将注塑产品从模具中取出,而顶出部件一般为顶针等,通过驱动部件带动顶针上移,抵接在注塑产品的顶部,向上推动,将注塑产品从模具中推出。
3.在通过顶针对注塑产品进行脱模时,由于顶针与注塑产品接触面较小,在顶针顶出力度较大时,容易对注塑产品造成损伤,从而产生残次品,影响注塑产品的成品率。
4.我们通过设置二次顶出部件,通过对注塑产品分两次进行脱模,降低顶针对注塑产品造成损伤的可能性,从而保障注塑产品的成品率,进而提出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具备脱模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脱模时顶针易损坏注塑产品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脱模效果好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包括上模,所述上模的下侧设置有下模,所述下模底部设置有左右分布的两个立板,所述立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下模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模芯,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和下模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前后分布的两个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针,所述模芯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顶针相适配的注塑孔,所述立板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密封罩,所述密封罩的侧面贯穿固定有通气管,所述密封罩延伸至下模底部和底座的顶部。
9.优选的,所述密封罩的表面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气缸相适配。
10.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模芯,且所述模芯滑动连接在滑杆的表面。
11.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侧设置有缓冲器,所述缓冲器顶部固定安装有抵杆,所述抵杆贯穿升降板并延伸至上侧,所述缓冲器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
12.优选的,所述升降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贯穿模芯,且所述模芯滑动连接在导向柱的表面。
13.优选的,所述底座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前后分布的两个竖杆,所述上模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竖杆相适配的通孔,所述上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套设在竖
杆的外侧。
14.优选的,所述竖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中心处转动连接有u形扣,所述u形扣内侧粘接有橡胶垫。
15.(三)有益效果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该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通过注塑机带动底板沿着两个立板内侧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板与顶针同步向上移动,第一弹簧被挤压收缩,顶针从注塑孔内滑动,并抵接在注塑产品的底部,向上推动,将注塑产品第一次顶出。再通气缸的输出轴带动推杆向上移动,带动升降板向上移动,之后,抵杆抵接在下模的底部,升降板缓慢向上移动,第二弹簧受力对升降板进行缓冲,之后,抵杆将注塑孔内的工件完全顶出模芯,即可完成脱模,从而进行第二次顶出,从而通过两次顶出,保障对注塑产品的脱模效果。从而达到两次顶出进行脱模,保障脱模效果,避免对注塑产品造成损伤的目的。
18.2、该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通过密封罩和通气管的设置,将下模、底座和两个立板合围成的筒状结构两端密封,再通过通气管向筒状结构内通入空气,对顶针进行冷却,进而对注塑孔处注塑产品进行优先冷却,即顶针接触处优先冷却,防止注塑产品冷却不够,顶针对注塑产品造成损伤,即避免在两次顶出脱模时,对注塑产品造成损坏。从而达到进一步避免脱模时对注塑产品造成损坏的目的。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的升降板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的缓冲器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上模;2、下模;3、立板;4、底座;5、模芯;6、底板;7、升降板;8、气缸;9、顶针;10、导向柱;11、固定板;12、缓冲器;13、注塑孔;14、抵杆;15、滑杆;16、第一弹簧;17、推杆;18、第二弹簧; 19、密封罩;20、通气管;21、竖杆;22、顶板;23、橡胶圈;24、u形扣。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3,一种模具的二次顶出装置,包括上模1,上模1的下侧设置有下模2,下模2底部设置有左右分布的两个立板3,立板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座4,下模2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模芯5,底座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板 6,底板6和下模2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6,从而底板6在注塑机推动作用下向上移动,第一弹簧16在底板6和下模2之间压缩,从而进行缓冲。
27.请参阅图3-5,底座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前后分布的两个气缸8,气缸8 的输出轴固
定安装有推杆17,推杆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升降板7,升降板7 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1,固定板11内侧设置有缓冲器12,缓冲器12顶部固定安装有抵杆14,抵杆14贯穿升降板7并延伸至上侧,缓冲器12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18。升降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针9,模芯5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顶针9相适配的注塑孔13,从而顶针9在注塑孔13内向上移动,将模芯5上侧的注塑产品顶出。
28.请参阅图3-5,底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滑杆15,滑杆15贯穿模芯5,且模芯5滑动连接在滑杆15的表面。升降板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柱10,导向柱10贯穿模芯5,且模芯5滑动连接在导向柱10的表面。通过滑杆15 和导向柱10配合,对模芯5进行导向,从而底板6移动时更加稳定。
29.请参阅图1-5,立板3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密封罩19,密封罩19的表面贯穿开设有通孔,通孔与气缸8相适配。密封罩19的侧面贯穿固定有通气管 20,密封罩19延伸至下模2底部和底座4的顶部。下模2、底座4和两个立板3合围呈一个方筒形结构,且顶针9位于该方筒形结构内部,并通过密封罩19将方筒形结构两端的开口密封。并通过通气管20向方筒形结构内通入空气,对顶针9进行冷却,进而对顶针9接触处的注塑产品进行冷却,优先进行冷却。
30.请参阅图1-5,底座4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前后分布的两个竖杆21,上模1的表面贯穿开设有与竖杆21相适配的通孔,通过竖杆21进行导向,方便上模1稳定向下移动,与下模2进行合模。竖杆2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 22,顶板22顶部中心处转动连接有u形扣24,u形扣24内侧粘接有橡胶垫。通过u形扣24的设置,在上模1移动至竖杆21的顶端时,u形扣24转动后,扣在上模1的边缘下侧,对上模1的位置进行固定。上模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圈23,橡胶圈23套设在竖杆21的外侧。通过橡胶圈23的设置,增大上模1与竖杆21的摩擦力,从而降低上模1向下移动的速度,保障上模1与下模2合模处较为缓慢,避免发生磕碰且力度过大。
31.工作原理:通过向上推动上模1,橡胶圈23沿着竖杆21的表面同步滑动,直至橡胶圈23和上模1抵接在顶板22的底部,再转动u形扣24,使u形扣 24扣在上模1侧面底部的边缘处,对上模1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
32.通过注塑机带动底板6沿着两个立板3内侧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升降板7 与顶针9同步向上移动,第一弹簧16被挤压收缩,顶针9从注塑孔13内滑动,并抵接在注塑产品的底部,向上推动,将注塑产品第一次顶出。再通气缸8的输出轴带动推杆17向上移动,带动升降板7向上移动,之后,抵杆14 抵接在下模2的底部,升降板7缓慢向上移动,第二弹簧18受力对升降板7 进行缓冲,之后,抵杆14将注塑孔13内的工件完全顶出模芯5,即可完成脱模,从而进行第二次顶出,从而通过两次顶出,保障对注塑产品的脱模效果。
33.并通过密封罩19和通气管20的设置,将下模2、底座4和两个立板3合围成的筒状结构两端密封,再通过通气管20向筒状结构内通入空气,对顶针 9进行冷却,进而对注塑孔13处注塑产品进行优先冷却,即顶针9接触处优先冷却,防止注塑产品冷却不够,顶针9对注塑产品造成损伤,即避免在两次顶出脱模时,对注塑产品造成损坏。
34.并通过竖杆21对上模1进行导向,并配合橡胶圈23增大上模1与竖杆 21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上模1与下模2合模时更加稳定,避免碰撞力度过大。
3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