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粘度橡胶短型静态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5004发布日期:2023-03-22 09:46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粘度橡胶短型静态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静态混合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粘度橡胶短型静态混合器。


背景技术:

2.含交联固化剂、催化剂的胶黏剂多组分物料,从物料进入管体开始,物料就开始预发生化学交联反应,物料粘度、稠度都开始变大增高。所以要求静态混合器的长度尽可能短,避免因静态混合器过长导致物料固化在混合器内,要求物料在挤出静态混合器后才完全发生化学反应。
3.现有静态混合器没有说明适用的物料种类或粘度,主要是适用树脂类的密封胶,天然或合成的常见树脂遇热溶点会变软,去热变硬。而橡胶无论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其固化后都有弹性。树脂与橡胶对比同等粘度,树脂稠度值大流动性大,运动阻力小;橡胶反之,稠度小流动性小,运动阻力大。现有的静态混合器不太适用于橡胶型的密封胶,因为其不能将双组分的橡胶型密封胶混合均匀。
4.目前市场上还缺少一种适用于高粘度(20万-80万pa.s)、稠度大于6.5、在保证混合均匀的前提下筒体长度可以更短的、便于使用的静态混合器。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粘度橡胶短型静态混合器,具有以更短的混合长度将高粘度橡胶型密封胶物料混合均匀的优点。
6.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高粘度橡胶短型静态混合器,包括:开设有内部流道的筒体,在所述内部流道内可拆卸设置有将待混合组分混合均匀的混合棒,所述混合棒由若干混合芯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在所述混合芯的一侧从上到下依次倾斜开设左上通孔组、左中第一通孔组、左中第二通孔组及左下通孔组,在所述混合芯的另一侧从上到下依次倾斜开设右上通孔组、右中第一通孔组、右中第二通孔组及右下通孔组;所述左上通孔组分别与所述右中第一通孔组、右中第二通孔组连通;所述左中第一通孔组分别与所述右上通孔组、右中第一通孔组、右中第二通孔组及右下通孔组连通;所述左中第二通孔组分别与所述右上通孔组、右中第一通孔组、右中第二通孔组及右下通孔组连通;所述左下通孔组分别与所述右中第一通孔组、右中第二通孔组连通。
8.可选的,所述左上通孔组包括:左上第一通孔、左上第二通孔、及左上第三通孔;所述左中第一通孔组包括:左中第一通孔、左中第二通孔、及左中第三通孔;所述左中第二通孔组包括:左中第四通孔、左中第五通孔、及左中第六通孔;所述左下通孔组包括:左下第一通孔、左下第二通孔、及左下第三通孔;
9.所述右上通孔组包括:右上第一通孔、右上第二通孔、及右上第三通孔;所述右中第一通孔组包括:右中第一通孔、右中第二通孔、及右中第三通孔;所述右中第二通孔组包
括:右中第四通孔、右中第五通孔、及右中第六通孔;所述右下通孔组包括:右下第一通孔、右下第二通孔、及右下第三通孔;
10.所述左上第一通孔、右中第一通孔、左上第二通孔、右中第二通孔、左上第三通孔、右中第三通孔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一横向通孔;所述左上第一通孔、右中第四通孔、左上第二通孔、右中第五通孔、左上第三通孔、右中第六通孔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二横向通孔;
11.所述左中第一通孔、右上第一通孔、左中第二通孔、右上第二通孔、左中第三通孔、右上第三通孔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三横向通孔;所述左中第一通孔、右中第一通孔、左中第二通孔、右中第二通孔、左中第三通孔、右中第三通孔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四横向通孔;所述左中第一通孔、右中第四通孔、左中第二通孔、右中第五通孔、左中第三通孔、右中第六通孔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五横向通孔;所述左中第一通孔、右下第一通孔、左中第二通孔、右下第二通孔、左中第三通孔、右下第三通孔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六横向通孔;
12.所述左中第四通孔、右上第一通孔、左中第五通孔、右上第二通孔、左中第六通孔、右上第三通孔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七横向通孔;所述左中第四通孔、右中第一通孔、左中第五通孔、右中第二通孔、左中第六通孔、右中第三通孔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八横向通孔;所述左中第四通孔、右中第四通孔、左中第五通孔、右中第五通孔、左中第六通孔、右中第六通孔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九横向通孔;所述左中第四通孔、右下第一通孔、左中第五通孔、右下第二通孔、左中第六通孔、右下第三通孔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十横向通孔;
13.所述左下第一通孔、右中第一通孔、左下第二通孔、右中第二通孔、左下第三通孔、右中第三通孔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十一横向通孔;所述左下第一通孔、右中第四通孔、左下第二通孔、右中第五通孔、左下第三通孔、右中第六通孔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十二横向通孔。
14.可选的,任一所述左上通孔组、左中第一通孔组、左中第二通孔组、左下通孔组的长度方向与任一所述右上通孔组、右中第一通孔组、右中第二通孔组、右下通孔组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80
°‑
100
°
,优选为90
°

15.可选的,在所述混合芯的顶部开设有快拆孔,在所述混合芯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快拆孔相适配的快拆销。
16.可选的,所述快拆孔的上端大、下端小;所述快拆销的上端大、下端小。
17.可选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混合芯相互错位。
18.可选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混合芯相互错位90
°

19.可选的,所述混合芯为圆柱形,数量为7-9节;所述筒体的长度为15-18cm,外径为15mm,内径为14mm。
20.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以更短的混合长度即可将高粘度橡胶型密封胶物料混合均匀;2)通过在左上通孔组、左中第一通孔组、左中第二通孔组、左下通孔组、右上通孔组、右中第一通孔组、右中第二通孔组及右下通孔组上开设多个通孔,通孔与通孔进行错位,使物料折叠、回流、对碰、旋转,从而达到混合的均匀;3)通过调整任一左上通孔组、左中第一通孔组、左中第二通孔组、左下第通孔组的长度方向与任一右上通孔组、
右中第一通孔组、右中第二通孔组、右下第通孔组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调整静态混合器的需要的推力,以最小的推力满足多种密封胶的使用要求;4)快拆孔与快拆销配合一方面可以按实际需要快速调整混合棒的长度,另一方面降低混合棒的模具的加工难度,当混合棒为一整体结构时,其注塑模具的加工难度较大,甚至无法加工;5)快拆孔及快拆销均为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一方面便于混合芯的快速组装,另一方面便于混合芯在注塑时容易脱模;6)筒体的长度为15-18cm,比常规静态混合器(20cm)要短1/10-1/4,需要的推力相对更小。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22.图2是本发明中混合棒的主视图;
23.图3是本发明中混合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中混合芯的主视图i;
25.图5是本发明中混合芯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从a视角看图5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从b视角看图5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本发明中混合芯的主视图ii;
29.图9是市售静态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0是另一市售静态混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31.其中:1、筒体;11、内部流道;2、混合棒;21、混合芯;211、左上通孔组;2111、左上第一通孔;2112、左上第二通孔;2113、左上第三通孔;212、左中第一通孔组;2121、左中第一通孔;2122、左中第二通孔;2123、左中第三通孔;213、左中第二通孔组;2131、左中第四通孔;2132、左中第五通孔;2133、左中第六通孔;214、左下通孔组;2141、左下第一通孔;2142、左下第二通孔;2143、左下第三通孔;215、右上通孔组;2151、右上第一通孔;2152、右上第二通孔;2153、右上第三通孔;216、右中第一通孔组;2161、右中第一通孔;2162、右中第二通孔;2163、右中第三通孔;217、右中第二通孔组;2171、右中第四通孔;2172、右中第五通孔;2173、右中第六通孔;218、右下通孔组;2181、右下第一通孔;2182、右下第二通孔;2183、右下第三通孔;21a、第一横向通孔;21b、第二横向通孔;21c、第三横向通孔;21d、第四横向通孔;21e、第五横向通孔;21f、第六横向通孔;21g、第七横向通孔;21h、第八横向通孔;21i、第九横向通孔;21j、第十横向通孔;21k、第十一横向通孔;21l、第十二横向通孔;21m、快拆孔;21n、快拆销。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
3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
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3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3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粘度橡胶短型静态混合器,如图1-4所示,包括:开设有内部流道11的筒体1,在所述内部流道11内可拆卸设置有将待混合组分混合均匀的混合棒2,所述混合棒2由若干混合芯21依次可拆卸连接而成,在所述混合芯21的一侧从上到下依次倾斜开设左上通孔组211、左中第一通孔组212、左中第二通孔组213及左下通孔组214,在所述混合芯21的另一侧从上到下依次倾斜开设右上通孔组215、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及右下通孔组218;所述左上通孔组211分别与所述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连通;所述左中第一通孔组212分别与所述右上通孔组215、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及右下通孔组218连通;所述左中第二通孔组213分别与所述右上通孔组215、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及右下通孔组218连通;所述左下通孔组214分别与所述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连通。
37.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及混合棒2为圆柱形,混合棒2由若干节混合芯21通过胶水首尾固定粘接而成,混合芯21的外径稍微小于筒体1的内径,使得混合棒2可以较容易地插入内部流道11中。如图4所示,在混合芯21的右侧从上到下依次倾斜开设有左上通孔组211,左中第一通孔组212、左中第二通孔组213及左下通孔组214,倾斜的方向为向左测倾斜,即左侧低右侧高。在混合芯21的左侧从上到下依次倾斜开设有右上通孔组215、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及右下通孔组218,倾斜的方向为向右测倾斜,即左侧高右侧低。左上通孔组211分别与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连通,即左上通孔组211、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及右中第二通孔组217相互交叉连通。左中第一通孔组212分别与右上通孔组215、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及右下通孔组218连通,即左中第一通孔组212、右上通孔组215、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及右下通孔组218相互交叉连通。左中第二通孔组213分别与右上通孔组215、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及右下通孔组218连通,即左中第二通孔组213、右上通孔组215、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及右下通孔组218相互交叉连通;左下通孔组214分别与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连通,即左下通孔组214、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及右中第二通孔组217相互交叉连通。
38.待混合组分中的一部分组分从混合芯21的上端进入左上通孔组211,被分割成若
干份向左下方向流入右中第二通孔组217;一部分组分从混合芯21的上端进入左中第一通孔组212,被分割成若干份向左下方向流入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及右下通孔组218;一部分组分从混合芯21的上端进入右上通孔组215,被分割成若干份向右下方向流入左中第二通孔组213;一部分组分从混合芯21的上端进入右中第一通孔组216,被分割成若干份向右下方向流入左中第一通孔组212、左中第二通孔组213、及左下通孔组214。待混合组分在混合芯21内被左上通孔组211、左中第一通孔组212、左中第二通孔组213、左下通孔组214、右上通孔组215、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及右下通孔组218相互折叠、回流、对碰、旋转,从而达到初步混合,进而通过多个混合芯21进一步混合,最终使待混合组分达到均匀的状态。
39.进一步地,所述左上通孔组211包括:左上第一通孔2111、左上第二通孔2112、及左上第三通孔2113;所述左中第一通孔组212包括:左中第一通孔2121、左中第二通孔2122、及左中第三通孔2123;所述左中第二通孔组213包括:左中第四通孔2131、左中第五通孔2132、及左中第六通孔2133;所述左下通孔组214包括:左下第一通孔2141、左下第二通孔2142、及左下第三通孔2143;所述右上通孔组215包括:右上第一通孔2151、右上第二通孔2152、及右上第三通孔2153;所述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包括:右中第一通孔2161、右中第二通孔2162、及右中第三通孔2163;所述右中第二通孔组217包括:右中第四通孔2171、右中第五通孔2172、及右中第六通孔2173;所述右下通孔组218包括:右下第一通孔2181、右下第二通孔2182、及右下第三通孔2183;所述左上第一通孔2111、右中第一通孔2161、左上第二通孔2112、右中第二通孔2162、左上第三通孔2113、右中第三通孔2163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一横向通孔21a;所述左上第一通孔2111、右中第四通孔2171、左上第二通孔2112、右中第五通孔2172、左上第三通孔2113、右中第六通孔2173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二横向通孔21b;所述左中第一通孔2121、右上第一通孔2151、左中第二通孔2122、右上第二通孔2152、左中第三通孔2123、右上第三通孔2153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三横向通孔21c;所述左中第一通孔2121、右中第一通孔2161、左中第二通孔2122、右中第二通孔2162、左中第三通孔2123、右中第三通孔2163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四横向通孔21d;所述左中第一通孔2121、右中第四通孔2171、左中第二通孔2122、右中第五通孔2172、左中第三通孔2123、右中第六通孔2173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五横向通孔21e;所述左中第一通孔2121、右下第一通孔2181、左中第二通孔2122、右下第二通孔2182、左中第三通孔2123、右下第三通孔2183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六横向通孔21f;所述左中第四通孔2131、右上第一通孔2151、左中第五通孔2132、右上第二通孔2152、左中第六通孔2133、右上第三通孔2153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七横向通孔21g;所述左中第四通孔2131、右中第一通孔2161、左中第五通孔2132、右中第二通孔2162、左中第六通孔2133、右中第三通孔2163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八横向通孔21h;所述左中第四通孔2131、右中第四通孔2171、左中第五通孔2132、右中第五通孔2172、左中第六通孔2133、右中第六通孔2173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九横向通孔21i;所述左中第四通孔2131、右下第一通孔2181、左中第五通孔2132、右下第二通孔2182、左中第六通孔2133、右下第三通孔2183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十横向通孔21j;所述左下第一通孔2141、右中第一通孔2161、左下第二通孔2142、右中第二通孔2162、左下第三通孔2143、右中第三通孔2163依次排列连通,并形成第十一横向通孔21k;所述左下第一通孔2141、右中第四通孔2171、左下第二通孔2142、右中第五通孔2172、左下第三通孔2143、右中第六通孔2173依次排列连通,并
形成第十二横向通孔21l。
40.如图5-8所示,左上通孔组211由间隔排列的左上第一通孔2111、左上第二通孔2112、及左上第三通孔2113组成;右中第一通孔组216由间隔排列的右中第一通孔2161、右中第二通孔2162、及右中第三通孔2163组成;右中第二通孔组217由间隔排列的右中第四通孔2171、右中第五通孔2172、及右中第六通孔2173组成;左上第一通孔2111、右中第一通孔2161、左上第二通孔2112、右中第二通孔2162、左上第三通孔2113、右中第三通孔2163依次排列连通(从图5的后方向前方看),并形成第一横向通孔21a;左上第一通孔2111、右中第四通孔2171、左上第二通孔2112、右中第五通孔2172、左上第三通孔2113、右中第六通孔2173依次排列连通(从图5的后方向前方看),并形成第二横向通孔21b。依此类推,分别形成第三横向通孔21c至第十二横向通孔21l。
41.左侧待混合的物料中的一部分在第一横向通孔21a通过右中第一通孔2161、右中第二通孔2162、及右中第三通孔2163被分隔成三部分流入第四横向通孔21d、第八横向通孔21h及第十一横向通孔21k。
42.左侧待混合的物料中的一部分在第一横向通孔21a通过左上第一通孔2111、左上第二通孔2112、及左上第三通孔2113被分隔成三部分流入第二横向通孔21b。
43.右侧待混合的物料中的一部分在第三横向通孔21c通过左中第一通孔2121、左中第二通孔2122、及左中第三通孔2123被分隔成三部分流入第四横向通孔21d、第五横向通孔21e及第六横向通孔21f。
44.右侧待混合的物料中的一部分在第三横向通孔21c通过右上第一通孔2151、右上第二通孔2152、及右上第三通孔2123被分隔成三部分流入第七横向通孔21g;
45.从上往下,如图8所示,待混合的物料依次流经混合芯21的上层(第一横向通孔21a及第三横向通孔21c)、中上层(第二横向通孔21b、第四横向通孔21d及第七横向通孔21g)、中层(第五横向通孔21e、及第八横向通孔21h)、中下层(第六横向通孔21f、第九横向通孔21i及第十一横向通孔21k)、下层(第十横向通孔21j及第十二横向通孔21l)。待混合的物料在不同的横向通孔中相互折叠、回流、对碰、旋转,从而达到初步混合,进而通过多个混合芯21进一步混合,最终使待混合组分达到均匀的状态。
46.进一步地,任一所述左上通孔组211、左中第一通孔组212、左中第二通孔组213、左下通孔组214的长度方向与任一所述右上通孔组215、右中第一通孔组216、右中第二通孔组217、右下通孔组218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80
°‑
100
°
,优选为90
°
(如图4中c的角度)。通过调整c角的角度可以调整静态混合器的需要的推力,以最小的推力满足多种密封胶的使用要求。
47.进一步地,在混合芯21的顶部开设有快拆孔21m,在其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快拆孔21m相适配的快拆销21n。快拆孔21m及快拆销21n均为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快拆孔21m的内壁为带锥度的六棱柱的外表面,快拆销21n为带锥度的六棱柱。快拆孔21m及快拆销21n投影得到的六边形的顶点并不重合,对应的顶点与中心连线的夹角为30
°
,使得任意相邻的两个混合芯21可以以0
°
[0048]-30
°‑
60
°‑
90
°
的角度错位连接。混合芯21从上到下依次以一定的角度错位连接,能使待混合组分的以旋转的方式混合,提升混合的均匀度。
[0049]
性能测试
[0050]
以下对静态混合器的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包括推力与混合均匀性两方面。
[0051]
实施例1:采用如图2所示混合棒2结构的静态混合器,筒体1的长度为15cm,混合棒2的长度10.5cm,外径为15mm,内径为14cm,混合芯21的数量为7节,每节长度为1.5cm。
[0052]
实施例2:采用如图2所示混合棒2结构的静态混合器,筒体1的长度为17cm,混合棒2的长度12cm,外径为15mm,内径为14cm,混合芯21的数量为8节,每节长度为1.5cm。
[0053]
实施例3:采用如图2所示混合棒2结构的静态混合器,筒体1的长度为18cm,混合棒2的长度13.5cm,外径为15mm,内径为14cm,混合芯21的数量为9节,每节长度为1.5cm。
[0054]
对比例1:市售的静态混合器(如图9所示),筒体长度为20cm,混合棒长度为15cm,外径为15mm,内径为14cm。
[0055]
对比例2:市售的静态混合器(如图9所示),筒体长度为18cm,混合棒长度为12cm,但外径为15mm,内径为14cm。
[0056]
对比例3:市售的静态混合器(如图10所示),筒体长度为20cm,混合棒长度为15cm,外径为15mm,内径为14cm。
[0057]
对比例4:市售的静态混合器(如图10所示),筒体长度为17cm,混合棒长度为12cm,外径为15mm,内径为14cm。
[0058]
密封胶:双组分聚氨酯类密封胶(a胶与b胶颜色不同),粘度为50-60万pa.s、稠度大于6.5。
[0059]
测试方法:将对应的密封胶及静态混合器装载手持打胶枪上,进行打胶,通过手掌握力来评价静态混合器需要的推力,握力越大需要的推力也就越大;并将混合后的密封胶用刮板铺设在玻璃板上(约1mm厚),目视是否存在a胶色块或b胶色块,从而来评价混合的均匀性。
[0060]
结果如下:
[0061]
实施例1:单手握持胶枪把手便可将密封胶挤出,铺设在玻璃板上胶层颜色均匀,不存在异色块或异色点。
[0062]
实施例2:单手握持胶枪把手便可将密封胶挤出,但比实施例1稍困难,铺设在玻璃板上胶层颜色均匀,不存在异色块或异色点。
[0063]
实施例3:单手握持胶枪把手便可将密封胶挤出,但比实施例2困难,铺设在玻璃板上胶层颜色均匀,不存在异色块或异色点。
[0064]
对比例1:单手握持胶枪把手无法将密封胶挤出,双手握持可挤出,铺设在玻璃板上胶层颜色均匀,不存在异色块或异色点。
[0065]
对比例2:单手握持胶枪把手便可将密封胶挤出,但较实施例3困难,铺设在玻璃板上的胶层存在异色点,混合均匀性较差。
[0066]
对比例3:单手握持胶枪把手便可将密封胶挤出,铺设在玻璃板上的胶层存在异色点,混合均匀性较差。
[0067]
对比例4:单手握持胶枪把手便可将密封胶挤出,较对比例3容易,铺设在玻璃板上的胶层存在异色块,混合均匀性差,不满足使用需求。
[0068]
综上,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以更短的混合长度即可将高粘度橡胶型密封胶物料混合均匀;2)通过在左上通孔组、左中第一通孔组、左中第二通孔组、左下通孔组、右上通孔组、右中第一通孔组、右中第二通孔组及右下通孔组上开设多个通孔,通孔与通孔进
行错位,使物料折叠、回流、对碰、旋转,从而达到混合的均匀;3)通过调整任一左上通孔组、左中第一通孔组、左中第二通孔组、左下第通孔组的长度方向与任一右上通孔组、右中第一通孔组、右中第二通孔组、右下第通孔组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调整静态混合器的需要的推力,以最小的推力满足多种密封胶的使用要求;4)快拆孔与快拆销配合一方面可以按实际需要快速调整混合棒的长度,另一方面降低混合棒的模具的加工难度,当混合棒为一整体结构时,其注塑模具的加工难度较大,甚至无法加工;5)快拆孔及快拆销均为上端大、下端小的结构一方面便于混合芯的快速组装,另一方面便于混合芯在注塑时容易脱模;6)筒体的长度为15-18cm,比常规静态混合器(20cm)要短1/10-1/4,需要的推力相对更小。
[0069]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