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47031发布日期:2023-04-26 08:41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散热装置的,尤其是涉及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1、塑料制品使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而塑料制品采用塑料颗粒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加工。

2、塑料颗粒被制造出后塑料颗粒的温度较高,无法直接进行装袋处理,需要先将塑料颗粒进行降温处理。相关技术中塑料颗粒进行冷却时,通常将塑料颗粒进行静置,使其自然降温,直到塑料颗粒降低至需要的温度再进行收集工作。如此冷却的方式,速度较慢,并且内部的塑料颗粒较外部的塑料颗粒散热的速度更慢,使得塑料颗粒燃热时间加长,使塑料颗粒生产时间加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塑料颗粒冷却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塑料颗粒散热装置,包括对塑料颗粒进行散热的第一散热机构、第二散热机构和第三散热机构,所述第一散热机构包括支撑架、固定筒和水箱,所述固定筒的上端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支撑架包括位于固定筒上方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对固定筒内的塑料颗粒散热的散热组件;所述容置槽的底部开设有容置孔,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容置孔内的固定总管,所述固定总管内设置有第一固定腔,所述固定总管的外圆周面连接有第一固定分管和第二固定分管,所述第一固定分管内设置有与第一固定腔连通的第二固定腔,所述第二固定分管内设置有与第一固定腔连通的第三固定腔,所述固定总管的上端贯穿支撑板且转动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远离固定总管的端面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固定总管的下端转动连接有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和出液管均与第一固定腔连通,所述出液管和第一水泵均与水箱连通,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驱动固定总管转动的驱动件。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水泵启动,将水从水箱内依次输送至进液管、第一固定腔、出液管,最后回到水箱,而第一固定腔内的水会流到第二固定腔、第三固定腔内;将塑料颗粒加入到容置槽内,将驱动件启动,驱动件带动固定总管、第一固定分管和第二固定分管一起旋转,在固定总管、第一固定分管、第二固定分管与分别塑料颗粒接触时,塑料颗粒的热量通过固定总管、第一固定分管、第二固定分管传递给水,水在循环流动时将热量传递到水箱,从而降低塑料颗粒的温度;另外水循环使用,具有节约水资源的作用。

5、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套接于固定总管外的第一从动齿轮以及设置于支撑板上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启动使第一主动齿轮转动,由于第一主动齿轮由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第一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从动齿轮和固定总管一起转动。

7、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分管位于第二固定分管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分管和第二固定分管之间转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内设置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固定腔、第三固定腔均与第一安装腔连通。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进入固定板,提高散热组件与容置槽内的塑料颗粒可以更多的接触面积,也使塑料颗粒的热量更好的传递给水,从而加快对塑料颗粒的散热。

9、可选的,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联动件,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开设有支撑环槽,所述联动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支撑环槽内的滑块、设置于套接在固定总管外的第二主动齿轮以及套设在固定总管外的齿圈,所述齿圈与支撑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下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位于齿圈和第二主动齿轮之间,所述齿圈和第二主动齿轮均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总管转动使第二主动齿轮、第一固定分管、第二固定分管和固定板一起沿固定总管的轴线转动,由于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第二从动齿轮与齿圈的啮合,使第二从动齿轮转动同时使滑块在支撑环槽内移动,即使得固定板在自转的同时绕固定总管公座,使固定板对塑料颗粒进行搅拌,使塑料颗粒更好的将热量传递给固定板内的水,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11、可选的,所述第二散热机构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第一操作座,所述第一操作座上设置有第一操作盘,所述第一操作盘的上端面开设有操作槽,所述操作槽的底壁设置有第一操作柱,所述第一操作柱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一螺旋输送道,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的下端面用于第一操作槽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远离第一操作盘的端面连接有第一出料道,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操作座上设置有第一振动组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塑料颗粒添加到第一操作盘内,第一振动组件振动,使塑料颗粒从第一操作盘移动到第一螺旋输送道上,并使塑料颗粒沿第一螺旋输送道上升,使塑料颗粒与空气接触,使塑料颗粒散热。

13、可选的,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上设置有第一冷却组件,所述第一冷却组件包括呈螺旋状的冷却道,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采用易导热的材料制成,所述冷却道与第一螺旋输送道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冷却道的上端进口连接有进水管,所述冷却道的下端出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水箱连接,所述水箱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与进水管的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水泵启动将水箱内的水输送到进水管内,水再从进水管进入到螺旋冷却道内,然后水通过出水管会到水箱内;塑料颗粒在第一螺旋输送道上移动时会将热量传递到第一螺旋输送道上,再由第一螺旋输送道将热量传递给冷却道内的水,水流动将热量带走,使得塑料颗粒散热降温。

15、可选的,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上设置有第二冷却组件,所述第二冷却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操作槽底壁上的第一操作总管,所述第一操作总管朝向第一螺旋输送道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操作分管,所述第一操作总管内开设有第一操作腔,所述第一操作分管内开设有与第一操作腔连通的第二操作腔,所述第一操作分管的下端面开设有连通第二操作腔的第一操作孔,所述第一操作总管连接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远离第一操作总管的端面连接有第一风机。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风机启动将空气通过第一进气管输送到第一操作总管内,再有第一操作总管将空气输送到第一操作分管,并通过第一操作孔将空气输出,对塑料颗粒降温。

17、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总管与第一螺旋输送道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第一连接杆。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一连接杆将第一操作总管与第一螺旋输送道连接,提高第一螺旋输送道的强度,使第一螺旋输送道在振动过程中不易损坏。

19、可选的,所述第一螺旋输送道上设置有第一铺平组件,所述第一铺平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螺旋输送道上设置有操作板,所述操作板位于第一固定槽靠近第一操作盘的一侧,所述操作板与第一固定槽的底壁留有间隙。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颗粒进入第一螺旋输送道时,受到操作板阻挡,使塑料颗粒有序的通过操作板与第一固定槽之间的间隙,使塑料颗粒更好的进行散热。

21、可选的,所述第三散热机构包括第二操作柱,所述第二操作柱的外圆周面设置有第二螺旋输送道,所述第二螺旋输送道的上端面连接有与第一出料道连通的第二进料道,所述第二进料道与第一出料道连通,所述第二螺旋输送道的下端面连接有第二出料道,所述第二操作杆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振动组件,所述第二螺旋输送道上设置有第三冷却组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振动组件启动,使塑料颗粒从靠近第二进料道的地方朝第二出料道方向运输,使塑料颗粒在第二螺旋输送道内被第三冷却组件冷却,从而降低塑料颗粒的温度。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第一水泵启动,将水从水箱内依次输送至进液管、第一固定腔、出液管,最后回到水箱,而第一固定腔内的水会流到第二固定腔、第三固定腔内;将塑料颗粒加入到容置槽内,将驱动件启动,驱动件带动固定总管、第一固定分管和第二固定分管一起旋转,在固定总管、第一固定分管、第二固定分管与分别塑料颗粒接触时,塑料颗粒的热量通过固定总管、第一固定分管、第二固定分管传递给水,水在循环流动时将热量传递到水箱,从而降低塑料颗粒的温度;另外水循环使用,具有节约水资源的作用;

25、2.在塑料颗粒在第一螺旋输送道上移动且自然散热时设置第一冷却组件对塑料颗粒进行水冷、第二冷却组件对塑料颗粒进行风冷,均可以加快塑料颗粒散热效率。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凸显第一散热机构的剖视图;

28、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9、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0、图5是凸显第二散热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31、图6是凸显第二散热机构和第三散热机构的剖视图。

32、附图标记:1、第一散热机构;11、固定筒;111、容置槽;112、容置孔;113、出料通道;114、出料孔;115、插孔;12、支撑架;121、支撑板;1211、支撑环槽;122、支撑柱;123、通孔;124、进料通道;125、支撑孔;13、散热组件;131、固定总管;1311、第一固定腔;132、第一固定分管;1321、第二固定腔;1322、第一固定孔;133、第二固定分管;1331、第三固定腔;1332、第二固定孔;134、固定板;1341、第一安装腔;1342、第一固定轴;1343、第二安装腔;1344、安装孔;1345、第二固定轴;1346、第三固定孔;135、驱动件;1351、第一主动齿轮;1352、第一从动齿轮;1353、固定架;1354、驱动电机;136、进液管;137、出液管;138、水箱;1382、冷水机;1382、第一水泵;139、联动件;1391、第二主动齿轮;1392、滑块;1393、第二从动齿轮;1394、齿圈;1395、外磁钢;1396、内磁钢;14、密封件;141、插板;2、第二散热机构;21、第一操作座;22、操作盘;221、操作槽;222、第一进料道;223、进料槽;224、导向片;23、第一操作柱;24、第一螺旋输送道;241、第一固定槽;25、第一振动组件;251、第一振动电机;26、第一铺平组件;261、操作板;262、卡孔;263、卡块;27、第一冷却组件;271、冷却道;272、进水管;273、出水管;274、第二水泵;28、第二冷却组件;281、第一操作总管;2811、第一操作腔;282、第一操作分管;2821、第二操作腔;2822、第一出气孔;283、第一连接杆;284、第一进气管;285、第一风机;29、第一出料道;3、第三散热机构;31、第二操作柱;32、第二螺旋输送道;321、第二固定槽;33、第二操作总管;34、第二连接杆;35、第二铺平组件;36、第二振动组件;361、第二操作座;362、第二振动电机;37、第三冷却组件;371、第二风机;372、第二进气管;373、第二操作分管;38、第二进料道;39、第二出料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