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密模具的全自动高效连续脱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08709发布日期:2022-08-12 20:3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密模具的全自动高效连续脱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脱模领域,具体是一种精密模具的全自动高效连续脱模结构。


背景技术:

2.模具是指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而脱模则是一种将模具内部成型后的工件进行取出,以便于工件进行使用的技术,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了模具制造行业的不断发展。
3.目前的精密模具脱模结构在使用时,大多通过设置夹持装置对工件进行夹持,通过移动机构对工件进行移动,从而实现对工件脱模移动的功能,但是在对工件夹持移动时,操作方式较复杂,不便于快速对工件进行快速夹持移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不便于快速对工件进行快速夹持移动的问题,提供一种精密模具的全自动高效连续脱模结构。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精密模具的全自动高效连续脱模结构,包括:主体;工件槽,所述工件槽设置在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推杆和移动座的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设置在主体的一端且位于工件槽的一侧,用于对工件进行夹持;设置有移动杆的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设置在工件槽的内部且延伸至主体的内部,用于对工件进行脱模操作。
6.如此,通过设置工件槽便于工件成形,通过设置推动机构便于使工件从工件槽推出,通过设置夹持机构便于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实现对工件夹持移动的功能。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有第一电推杆、移动座、弹簧块、移动槽、第一移槽、连接座、第二移槽、第三移槽、滑动槽和第一弹簧,所述移动座位于主体的一端且位于工件槽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推杆位于主体的一侧且延伸至移动座的一侧,所述滑动槽设置在移动座的内部,所述弹簧块位于滑动槽的内部,所述第一移槽对称设置在主体的内壁,且两个第一移槽分别与移动座的上端和底端接触,所述移动槽对称设置在第一移槽的两侧,所述连接座连接在主体的上端,所述第二移槽位于连接座的底端,所述第三移槽位于连接座的底端且位于远离第二移槽一侧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弹簧对称设置在滑动槽的内部两侧且与弹簧块相接触的位置处。
8.如此,通过推动机构将工件顶出,此时第一电推杆推动移动座移动,移动座移动使弹簧块移动,当弹簧块移动至工件的上方位置处,连接座的底端对弹簧块外壁的弧形块进行挤压,受挤压影响,弹簧块向滑动槽内部移动,弹簧块移动并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两个弹簧块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实现对工件夹持固定的功能,从而实现对工件脱模移动的功能。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有移动杆、第一移座、滑动
杆、第二弹簧、第二移座、固定座、第二电推杆、斜形块和套管,所述移动杆位于工件槽的内部且延伸至主体的内部,所述第一移座位于主体的内部且连接在移动杆的一端,所述固定座位于主体的内部且位于第一移座的一端,所述固定座的外壁两侧与主体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连接在固定座的一端且套接于第一移座的内壁,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一移座的一端且位于滑动杆的外壁,所述第二移座连接在第一移座的一端且贯穿至固定座的一端,所述套管位于主体的内壁一侧且位于固定座的一端,所述第二电推杆位于主体的内壁一侧且延伸至套管的内部,所述斜形块设置在第二电推杆的外壁。
10.如此,在工件成形后,第二电推杆向套管方向伸出,第二电推杆运行使斜形块移动,斜形块与第二移座接触并对第二移座进行挤压,第二移座移动推动第一移座移动,第一移座移动并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第一移座移动使移动杆移动,移动杆移动使工件从工件槽内顶出,从而实现对工件顶出的功能,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对工件进行后续脱模操作。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块的外壁设置有弧形块,所述连接座与主体固定连接。
12.如此,便于移动座移动使弹簧块移动,通过使弹簧块与连接座接触,使弹簧块移动,从而实现对工件夹持的功能。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座的外壁对称设置有与移动槽相匹配的移动块,所述弹簧块的外壁对称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移动座呈“u”形状,所述滑动槽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
14.如此,通过设置与移动槽相匹配的移动块便于移动座移动,通过弹簧块外壁设置限位块,便于弹簧块受挤压后通过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移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座与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杆分别与固定座和主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座的一端外壁两侧均呈斜面状,所述斜形块与第二电推杆固定连接。
16.如此,通过设置第二移座,便于第二电推杆移动使斜形块对第二移座进行挤压使第二移座移动,从而实现对工件顶出的功能。
1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移座和滑动杆滑动连接,所述斜形块的一端外壁两侧均呈斜面状。
18.如此,通过设置滑动杆便于第二移座移动使第一移座通过滑动杆移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1、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实现对工件脱模移动的功能,此时第一电推杆推动移动座移动,移动座移动使弹簧块移动,当弹簧块移动至工件的上方位置处,连接座的底端对弹簧块外壁的弧形块进行挤压,受挤压影响,弹簧块向滑动槽内部移动,弹簧块移动并对第一弹簧进行压缩,两个弹簧块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实现对工件夹持固定的功能,从而实现对工件脱模移动的功能;
21.2、通过设置推动机构实现对工件顶出的功能,在工件成形后,第二电推杆向套管方向伸出,第二电推杆运行使斜形块移动,斜形块与第二移座接触并对第二移座进行挤压,第二移座移动推动第一移座移动,第一移座移动并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第一移座移动使移动杆移动,移动杆移动使工件从工件槽内顶出,从而实现对工件顶出的功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主体;2、夹持机构;201、第一电推杆;202、移动座;203、弹簧块;204、移动槽;205、第一移槽;206、连接座;207、第二移槽;208、第三移槽;209、滑动槽;210、第一弹簧;3、工件槽;4、推动机构;401、移动杆;402、第一移座;403、滑动杆;404、第二弹簧;405、第二移座;406、固定座;407、第二电推杆;408、斜形块;409、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精密模具的全自动高效连续脱模结构,包括:主体1;工件槽3,工件槽3设置在主体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推杆201和移动座202的夹持机构2,夹持机构2设置在主体1的一端且位于工件槽3的一侧,用于对工件进行夹持;设置有移动杆401的推动机构4,推动机构4设置在工件槽3的内部且延伸至主体1的内部,用于对工件进行脱模操作。
2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工件槽3便于工件成形,通过设置推动机构4便于使工件从工件槽3推出,通过设置夹持机构2便于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实现对工件夹持移动的功能。
30.请着重参阅图2-3,夹持机构2包括有第一电推杆201、移动座202、弹簧块203、移动槽204、第一移槽205、连接座206、第二移槽207、第三移槽208、滑动槽209和第一弹簧210,移动座202位于主体1的一端且位于工件槽3的一侧,第一电推杆201位于主体1的一侧且延伸至移动座202的一侧,滑动槽209设置在移动座202的内部,弹簧块203位于滑动槽209的内部,第一移槽205对称设置在主体1的内壁,且两个第一移槽205分别与移动座202的上端和底端接触,移动槽204对称设置在第一移槽205的两侧,连接座206连接在主体1的上端,第二移槽207位于连接座206的底端,第三移槽208位于连接座206的底端且位于远离第二移槽207一侧的位置处,第一弹簧210对称设置在滑动槽209的内部两侧且与弹簧块203相接触的位置处。
3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推动机构4将工件顶出,此时第一电推杆201推动移动座202移动,移动座202移动使弹簧块203移动,当弹簧块203移动至工件的上方位置处,连接座206的底端对弹簧块203外壁的弧形块进行挤压,受挤压影响,弹簧块203向滑动槽209内部移动,弹簧块203移动并对第一弹簧210进行压缩,两个弹簧块203对工件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实现对工件夹持固定的功能,从而实现对工件脱模移动的功能。
32.请着重参阅图4,推动机构4包括有移动杆401、第一移座402、滑动杆403、第二弹簧404、第二移座405、固定座406、第二电推杆407、斜形块408和套管409,移动杆401位于工件
槽3的内部且延伸至主体1的内部,第一移座402位于主体1的内部且连接在移动杆401的一端,固定座406位于主体1的内部且位于第一移座402的一端,固定座406的外壁两侧与主体1的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滑动杆403连接在固定座406的一端且套接于第一移座402的内壁,第二弹簧404位于第一移座402的一端且位于滑动杆403的外壁,第二移座405连接在第一移座402的一端且贯穿至固定座406的一端,套管409位于主体1的内壁一侧且位于固定座406的一端,第二电推杆407位于主体1的内壁一侧且延伸至套管409的内部,斜形块408设置在第二电推杆407的外壁。
33.在本实施例中:在工件成形后,第二电推杆407向套管409方向伸出,第二电推杆407运行使斜形块408移动,斜形块408与第二移座405接触并对第二移座405进行挤压,第二移座405移动推动第一移座402移动,第一移座402移动并对第二弹簧404进行压缩,第一移座402移动使移动杆401移动,移动杆401移动使工件从工件槽3内顶出,从而实现对工件顶出的功能,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对工件进行后续脱模操作。
34.请着重参阅图2-3,弹簧块203的外壁设置有弧形块,连接座206与主体1固定连接。
35.在本实施例中:便于移动座202移动使弹簧块203移动,通过使弹簧块203与连接座206接触,使弹簧块203移动,从而实现对工件夹持的功能。
36.请着重参阅图2-3,移动座202的外壁对称设置有与移动槽204相匹配的移动块,弹簧块203的外壁对称设置有限位块,移动座202呈“u”形状,滑动槽209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
3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移动槽204相匹配的移动块便于移动座202移动,通过弹簧块203外壁设置限位块,便于弹簧块203受挤压后通过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移动。
38.请着重参阅图4,固定座406与主体1固定连接,滑动杆403分别与固定座406和主体1固定连接,第二移座405的一端外壁两侧均呈斜面状,斜形块408与第二电推杆407固定连接。
39.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移座405,便于第二电推杆407移动使斜形块408对第二移座405进行挤压使第二移座405移动,从而实现对工件顶出的功能。
40.请着重参阅图4,第一移座402和滑动杆403滑动连接,斜形块408的一端外壁两侧均呈斜面状。
4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滑动杆403便于第二移座405移动使第一移座402通过滑动杆403移动。
4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