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成品车胎撑扩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39819发布日期:2022-07-13 05:3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半成品车胎撑扩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轮胎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半成品车胎撑扩机构。


背景技术:

2.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辋上,能支承车身,缓冲外界冲击,实现与路面的接触并保证车辆的行驶性能,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轮胎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通过撑扩机构进行定型。
3.目前用于对轮胎进行定型的撑扩机构在使用时,需要人工将轮胎放置在机构外侧,且通过人工调整轮胎与撑扩机构的位置,使轮胎保持在机构的正外侧,而人工调整的精度低,且调整耗费的时间长,使得轮胎的位置调节不便,且由于不同尺寸以及型号的轮胎,撑扩的条件不同,使得撑扩块需要经常更换,而撑扩块与活动杆多通过螺栓固定,使得撑扩块更换不便,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的半成品车胎撑扩机构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半成品车胎撑扩机构,具有可快速调整轮胎的位置的功能和可快速将撑扩块与活动杆拆卸的作用。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半成品车胎撑扩机构,包括撑扩机构主体,所述撑扩机构主体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套筒,且撑扩机构主体的内侧安装有电机,所述撑扩机构主体的两侧安装有气缸,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壁设置有螺母套筒,所述螺母套筒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侧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一侧设置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远离活动杆的一侧设置有撑扩结构,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内侧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有第四弹簧,且移动块的顶端设置有夹持板,所述第四弹簧的下方设置有螺纹杆。
7.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套筒焊接在撑扩机构主体的顶端,且支撑板与固定套筒通过活动杆、转动座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杆与支撑板、固定套筒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以及固定套筒套接在丝杆的外侧。
8.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母套筒与丝杆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与固定套筒的外壁均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外壁固定有防尘罩,所述活动杆等间距设置在固定套筒、支撑板上。
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撑扩结构包括插杆、第一弹簧、卡块、撑扩块、插槽、第二弹簧、卡槽、推杆和第三弹簧,且转动座的一侧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外侧设置有插槽,且插杆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设置有卡块,所述插槽的外侧设置有撑扩块,所述撑扩块的内壁顶端设置有卡槽,且撑扩块的侧壁固定有第二弹簧,所述卡槽的内侧设
置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两侧设置有第三弹簧。
1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撑扩块与转动座通过插杆、插槽卡合连接,所述推杆的外壁设置有固定板,所述撑扩块上设置有与第三弹簧相匹配的安装槽,且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固定板和安装槽上,所述撑扩块的内侧设置有与推杆相匹配的活动槽,所述第二弹簧与插杆外壁贴合,所述插杆的内侧设置有收缩槽。
1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板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槽,且调节板上设置有与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槽,所述第四弹簧两端分别焊接在移动块以及调节槽上,所述螺纹杆端部与移动块外壁贴合。
1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螺纹杆、夹持板、第四弹簧和移动块,螺纹杆在调节板内侧转动,转动的同时进行移动,并推动移动块拉伸第四弹簧移动,进而调节移动块以及夹持板的位置,调节后,则停止转动螺纹杆,移动块在螺纹杆的夹持以及第四弹簧的弹力拉伸下被固定在调节槽中,则夹持板被固定,将轮胎放置在调节板上且卡合在两个夹持板内侧,则使轮胎位置被立刻调整,处于撑扩机构的正外侧,有效解决了人工调整轮胎的位置效率低的问题。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推杆、插杆、插槽、卡块和第二弹簧,向下按动推杆,使其在下移时通过固定板挤压两侧的第三弹簧,推杆的底部在活动槽中下移至卡槽中,并继续下移挤压卡块,使卡块受力挤压底部的第一弹簧从卡槽中抽出,并收入到收缩槽中,则此时的插杆在第二弹簧的弹力支撑下,被弹出至插槽的外侧,则插杆与撑扩块分离,进而使活动杆与撑扩块分离,则可更换其他撑扩块,有效解决了撑扩块从活动杆上拆卸的速度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尘罩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节板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撑扩块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a的放大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撑扩机构主体;2、固定套筒;3、电机;4、丝杆;5、螺母套筒;6、支撑板;7、活动杆;8、转动座;9、撑扩结构;901、插杆;902、第一弹簧;903、卡块;904、撑扩块;905、插槽;906、第二弹簧;907、卡槽;908、推杆;909、第三弹簧;10、气缸;11、调节板;12、移动块;13、螺纹杆;14、第四弹簧;15、夹持板;16、防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2.参照图1-5,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半成品车胎撑扩机构,包括撑扩机构主体1,撑扩机构主体1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套筒2,且撑扩机构主体1的内侧安装有电机3,撑扩机构主体1的两侧安装有气缸10,电机3的输出端设置有丝杆4,丝杆4的外壁设置有螺母套筒5,螺母套
筒5的底端固定有支撑板6,支撑板6的内侧设置有活动杆7,活动杆7的一侧设置有转动座8,转动座8远离活动杆7的一侧设置有撑扩结构9,气缸10的输出端设置有调节板11,调节板11的内侧设置有移动块12,移动块12的一侧固定有第四弹簧14,且移动块12的顶端设置有夹持板15,第四弹簧14的下方设置有螺纹杆13。
23.固定套筒2焊接在撑扩机构主体1的顶端,且支撑板6与固定套筒2通过活动杆7、转动座8活动连接,活动杆7与支撑板6、固定套筒2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支撑板6以及固定套筒2套接在丝杆4的外侧,固定套筒2用于对活动杆7的底部进行支撑,便于上方的螺母套筒5带动活动杆7上下转动,电机3运行,带动丝杆4转动,丝杆4转动时通过螺纹带动螺母套筒5活动,螺母套筒5进而带动支撑板6下移,支撑板6下移时,其内侧的活动杆7通过转轴向外侧转动,并在转动时通过转动座8挤压下方的活动杆7,且此时的转动座8受到两个活动杆7的挤压,向外侧移动,进而在移动时通过撑扩块904对轮胎进行撑扩。
24.螺母套筒5与丝杆4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支撑板6与固定套筒2的外壁均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外壁固定有防尘罩16,活动杆7等间距设置在固定套筒2、支撑板6上,丝杆4转动时通过螺纹带动螺母套筒5活动,螺母套筒5进而带动支撑板6下移,防尘罩16通过安装板固定在支撑板6与固定套筒2外壁,用于对支撑板6与固定套筒2内侧的丝杆4进行遮挡,防止灰尘集聚在丝杆4外壁。
25.撑扩结构9包括插杆901、第一弹簧902、卡块903、撑扩块904、插槽905、第二弹簧906、卡槽907、推杆908和第三弹簧909,且转动座8的一侧设置有插杆901,插杆901的外侧设置有插槽905,且插杆90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弹簧902,第一弹簧902的顶端设置有卡块903,插槽905的外侧设置有撑扩块904,撑扩块904的内壁顶端设置有卡槽907,且撑扩块904的侧壁固定有第二弹簧906,卡槽907的内侧设置有推杆908,推杆908的两侧设置有第三弹簧909,向下按动推杆908,使其在下移时通过固定板挤压两侧的第三弹簧909,推杆908的底部在活动槽中下移至卡槽907中,并继续下移挤压卡块903,使卡块903受力挤压底部的第一弹簧902从卡槽907中抽出,并收入到收缩槽中,则此时的插杆901在第二弹簧906的弹力支撑下,被弹出至插槽905的外侧,则插杆901与撑扩块904分离,进而使活动杆7与撑扩块904分离,则可更换其他撑扩块904。
26.撑扩块904与转动座8通过插杆901、插槽905卡合连接,推杆908的外壁设置有固定板,撑扩块904上设置有与第三弹簧909相匹配的安装槽,且第三弹簧909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固定板和安装槽上,撑扩块904的内侧设置有与推杆908相匹配的活动槽,第二弹簧906与插杆901外壁贴合,插杆901的内侧设置有收缩槽,将插杆901插入撑扩块904内侧的插槽905中,且使插杆901内侧的卡块903插入卡槽907中,则使插杆901与撑扩块904固定,进而使转动座8与撑扩块904固定,向下按动推杆908,使其在下移时通过固定板挤压两侧的第三弹簧909,推杆908的底部在活动槽中下移至卡槽907中,并继续下移挤压卡块903,使卡块903受力挤压底部的第一弹簧902从卡槽907中抽出。
27.调节板11的内侧设置有调节槽,且调节板11上设置有与螺纹杆13相匹配的螺纹槽,第四弹簧14两端分别焊接在移动块12以及调节槽上,螺纹杆13端部与移动块12外壁贴合,转动螺纹杆13,使其通过螺纹在调节板11内侧的螺纹槽中转动,转动的同时在调节槽中移动,并推动移动块12拉伸第四弹簧14移动,进而调节移动块12以及夹持板15的位置,调节后,则停止转动螺纹杆13,此时的移动块12在螺纹杆13的夹持以及第四弹簧14的弹力拉伸
下被固定在调节槽中,则使夹持板15被固定,然后可将轮胎放置在调节板11上且卡合在两个夹持板15内侧,则使轮胎位置被立刻调整,处于撑扩机构的正外侧。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根据图1-3所示,转动螺纹杆13,使其通过螺纹在调节板11内侧的螺纹槽中转动,转动的同时在调节槽中移动,并推动移动块12拉伸第四弹簧14移动,进而调节移动块12以及夹持板15的位置,调节后,则停止转动螺纹杆13,此时的移动块12在螺纹杆13的夹持以及第四弹簧14的弹力拉伸下被固定在调节槽中,则使夹持板15被固定,然后可将轮胎放置在调节板11上且卡合在两个夹持板15内侧,则使轮胎位置被立刻调整,处于撑扩机构的正外侧,轮胎位置调整后,则控制电机3运行,带动丝杆4转动,丝杆4转动时通过螺纹带动螺母套筒5活动,螺母套筒5进而带动支撑板6下移,支撑板6下移时,其内侧的活动杆7通过转轴向外侧转动,并在转动时通过转动座8挤压下方的活动杆7,且此时的转动座8受到两个活动杆7的挤压,向外侧移动,进而在移动时通过撑扩块904对轮胎进行撑扩。
29.根据图1和图4-5所示,向下按动推杆908,使其在下移时通过固定板挤压两侧的第三弹簧909,推杆908的底部在活动槽中下移至卡槽907中,并继续下移挤压卡块903,使卡块903受力挤压底部的第一弹簧902从卡槽907中抽出,并收入到收缩槽中,则此时的插杆901在第二弹簧906的弹力支撑下,被弹出至插槽905的外侧,则插杆901与撑扩块904分离,进而使活动杆7与撑扩块904分离,则可更换其他撑扩块904。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