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橡胶原料加工的密炼机出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6262发布日期:2022-10-29 00:2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橡胶原料加工的密炼机出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密炼机出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橡胶原料加工的密炼机出料设备。


背景技术:

2.密炼机是一种设有一对特定形状并相对回转的转子、在可调温度和压力的密闭状态下间歇性地对聚合物材料进行塑炼和混炼的机械,主要由密炼室、转子、转子密封装置、加料压料装置、卸料装置、传动装置及机座等部分组成,密炼机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对原料进行排放,在排放原料的时候现有的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容易使排料口发生堵塞,从而影响工作效率。
3.申请人在申请本发明时,经过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橡胶胶料加工用密炼机”,其申请号为“201922162301.5”,该专利主要第一抵动杆与第二抵动杆能够交替作用于橡胶,在橡胶受到切削混合的时候,第一抵动杆和第二抵动杆能够抵动上端局部的橡胶,使部分橡胶向下移动,保证整块橡胶地移动,从而能够使橡胶充分地与搅拌装置相接触搅拌,从而能够保证橡胶原料的混合效果更好,保证橡胶产品的质量,该专利在对橡胶原料搅拌混合之后在排放原料的时候比较麻烦,容易影响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利用输送刀可以快速地对原料进行排放,而且不会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橡胶原料加工的密炼机出料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橡胶原料加工的密炼机出料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操作壳,所述操作壳的上端中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斜板,所述第一斜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一端设置有转轴,所述操作壳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壳,所述支撑壳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保护壳,多个所述第一保护壳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上端穿过支撑壳的一侧延伸至内部,且与支撑壳的顶板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穿过操作壳的一侧延伸至支撑壳的外部,所述转轴的外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带轮,多个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部均设置有第一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的外部套接有皮带。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操作壳的中部设置有过料板,所述过料板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二保护壳,多个所述第二保护壳的内部均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上端穿过第二保护壳的外部。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第二转动杆与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环。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延伸至过料板的外部,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部设置有输送刀,所述壳体的下端设置有排料管,所述输送刀的下端延伸至排料管的内部。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视窗,所述壳体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壳体的一侧延伸至内部,且输出端的外部设置有粉碎辊。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操作壳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的一端与操作壳的内壁固定连接。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支撑壳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端与操作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壳的上端两侧对称开设有通道。
2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和粉碎辊,利用第一电机带动粉碎辊进行旋转,两粉碎辊相向旋转对橡胶原料进行混合,橡胶原理经过进料口进入壳体的内部时先对其进行混合按压,便于后续的混合。
2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搅拌环、第二电机和皮带,利用第二电机带动皮带进行旋转,皮带在旋转的时候带动搅拌环进行旋转,从而对橡胶原料进行混合,使橡胶原料能够充分的混合后再进行使用。
2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输送刀和转杆,利用转轴带动转杆进行旋转,转杆在旋转的时候可以利用输送刀在排料管的内部进行旋转,从而可以避免橡胶原料在排料管内部发生堵塞,保障橡胶原料顺利地排出进行投料。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橡胶原料加工的密炼机出料设备的立体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橡胶原料加工的密炼机出料设备的剖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图2中c处的放大图。
29.图例说明:
30.1、壳体;2、第一电机;3、第一斜板;4、通道;5、支撑壳;6、搅拌环;7、过料板;8、第二斜板;9、操作壳;10、支撑柱;11、转杆;12、排料管;13、输送刀;14、连接杆;15、固定杆;16、第二电机;17、粉碎辊;18、进料口;19、视窗;20、第一带轮;21、第一转动杆;22、皮带;23、第一保护壳;24、转轴;25、第二带轮;26、轴承;27、第二保护壳;28、第二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橡胶原料加工的密炼机出料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操作壳9,用于对橡胶原料进行混合,操作壳9的上端中部对称设置有第一斜板3,橡胶原料从第一斜板3的两侧均匀的落到操作壳9的内部,第一斜板3的下方设置有第二电机16,用于带动转轴24进行旋转,第二电机16的一端设置有转轴24,用于带动第二带轮25进行旋转,操作壳9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壳5,支撑壳5的下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一保护壳23,多个第一保护壳23的内部均设置有第一转动杆21,第一转动杆21的上端穿过支撑壳5的一侧延伸至内部,且与支撑壳5的顶板转动连接;
34.转轴24的下端穿过操作壳9的一侧延伸至支撑壳5的外部,转轴24的外部对称设置有第二带轮25,多个第一转动杆21的外部均设置有第一带轮20,第一带轮20与第二带轮25的外部套接有皮带22,利用第二带轮25带动皮带22进行旋转,皮带22带动第一带轮20进行旋转,第一带轮20带动第一转动杆21进行旋转,第一转动杆21带动搅拌环6进行旋转,利用搅拌环6对橡胶原料进行混合,混合后的橡胶原料由过料板7落到排料管12的内部。
35.操作壳9的中部设置有过料板7,过料板7的上端设置有若干个第二保护壳27,多个第二保护壳27的内部均设置有轴承26,便于搅拌环6能够顺利地进行旋转,轴承26的中部设置有第二转动杆28,第二转动杆28的上端穿过第二保护壳27的外部,第二转动杆28与第一转动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搅拌环6,用于对橡胶原料进行混合,转轴2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4,用于带动转杆11进行旋转,连接杆14的下端延伸至过料板7的外部,连接杆1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1,转杆11的外部设置有输送刀13,用于对橡胶原料进行输送,避免在排料管12中发生堵塞,壳体1的下端设置有排料管12,输送刀13的下端延伸至排料管12的内部,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视窗19,壳体1的下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壳体1的上端设置有进料口18;
36.壳体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电机2,两第一电机2设置在壳体1的两侧,且两第一电机2输出端相向旋转,从而带动粉碎辊17相向旋转,第一电机2的输出端穿过壳体1的一侧延伸至内部,且输出端的外部设置有粉碎辊17,利用粉碎辊17对橡胶原料进行按压,便于后续对橡胶原料混合,操作壳9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二斜板8,便于橡胶原料顺利地落到排料管
12的内部,第二斜板8的一端与操作壳9的内壁固定连接,支撑壳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的上端与操作壳9的顶部固定连接,操作壳9的上端两侧对称开设有通道4,橡胶原料通过第一斜板3落到通道4的内部,从而对橡胶原料混合。
37.工作原理: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橡胶原料通过进料口18投入壳体1的内部,先利用粉碎辊17对橡胶原料进行挤压,挤压后的橡胶原料落到第一斜板3的上端,通过第一斜板3的两侧橡胶原料经过通道4落到操作壳9的内部,再利用第二电机16带动搅拌环6进行旋转,从而对橡胶原料进行混合,经过混合的橡胶原料在使用的时候粘性比较高,混合后的橡胶原料由过料板7落到下方,经过第二斜板8输送到排料管12的内部,再经过输送刀13对橡胶进行搅拌,使橡胶能够顺利地排出,避免排料管12发生堵塞。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