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27891发布日期:2022-09-06 21:0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具体涉及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2.汽车注塑件成型模具的热流道上通常设置有加热线圈,即加热线圈环绕包裹在热流道的外壁,对热流道内流过的熔融状态的塑料进行保温或者加热,确保顺畅流动。
3.由于注塑机的注射压力较大,因此在模具的使用过程中,热流道容易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在避空孔内发生歪斜,导致加热线圈与孔的内壁相接触产生挤压损伤,容易造成加热线圈失效,影响模具的正常工作,并且后续的修理操作难以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
5.设计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对热流道的底部结构进行改进,并且增设定位部件,实现热流道底部相对于避空孔的稳固定位,避免热流道在较大的注射压力下出现歪斜现象,从而避免加热线圈损坏。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包括热流道,所述热流道位于上模仁上的避空孔内,所述热流道的外围设置有加热线圈;所述热流道的下部设置有凸挡环以及螺纹部;还包括定位顶套,所述定位顶套与热流道可拆卸式连接,并且定位顶套与避空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定位顶套包括中心套、上定位板以及下支撑臂,所述上定位板和下支撑臂均位于中心套的外壁,所述下支撑臂位于上定位板的下方并且下支撑臂相对于中心套呈圆周阵列状设置。
8.进一步的,所述凸挡环的直径大于热流道的直径,所述凸挡环与热流道同轴设置;所述螺纹部具体为外螺纹并且位于凸挡环的下方。
9.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套具体呈圆柱筒状,所述中心套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螺纹部相配合。
10.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板的轮廓与避空孔的截面轮廓相配合,所述上定位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相对于中心套呈圆周阵列状设置。
11.进一步的,所述下支撑臂倾斜设置,所述下支撑臂远离中心套的一端顶紧避空孔的底部。
12.进一步的,所述上定位板与下支撑臂之间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下支撑臂一一对应。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对热流道的底部结构进行改进,并且增设定位顶套,定位顶套外部具有上定位板和下支撑臂,可实现热流道底部相对于避空孔的稳固定位,避免热流道在较大的注射压力下出现歪斜现象,从
而避免加热线圈接触避空孔的内壁,避免加热线圈损坏,有利于确保模具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的热流道的剖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的定位顶套的剖视图。
17.图中:1、上模仁;2、热流道;3、加热线圈;4、凸挡环;5、螺纹部;6、定位顶套;61、中心套;62、内螺纹;63、上定位板;64、下支撑臂;65、加强杆;6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9.参考图1至图3,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包括热流道2,所述热流道2位于上模仁1上的避空孔内,所述热流道2的外围设置有加热线圈3;所述热流道2的下部设置有凸挡环4以及螺纹部5;还包括定位顶套6,所述定位顶套6与热流道2可拆卸式连接,并且定位顶套6与避空孔的内壁相接触,定位顶套6用于对热流道2的底端形成稳固的定位和支撑,避免热流道2发生歪斜;所述定位顶套6包括中心套61、上定位板63以及下支撑臂64,所述上定位板63和下支撑臂64均位于中心套61的外壁,上定位板63用于对中心套61进行定位,所述下支撑臂64位于上定位板63的下方并且下支撑臂64相对于中心套61呈圆周阵列状设置,下支撑臂64用于对中心套61进行定位。
20.所述凸挡环4的直径大于热流道2的直径,所述凸挡环4与热流道2同轴设置,凸挡环4用于限定中心套61的极限位置,使热流道2与定位顶套6形成紧密连接;所述螺纹部5具体为外螺纹并且位于凸挡环4的下方。
21.所述中心套61具体呈圆柱筒状,所述中心套61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62,所述内螺纹62与螺纹部5相配合,中心套61的内螺纹62拧紧在螺纹部5上。
22.所述上定位板63的轮廓与避空孔的截面轮廓相配合,形成稳固的径向约束,所述上定位板63上设置有通孔66,所述通孔66相对于中心套61呈圆周阵列状设置,通孔66用于实现上定位板63上下方的连通。
23.所述下支撑臂64倾斜设置,可实现热流道2轴向的约束,所述下支撑臂64远离中心套61的一端顶紧避空孔的底部,形成稳固支撑。
24.所述上定位板63与下支撑臂64之间设置有加强杆65,所述加强杆65与下支撑臂64一一对应,加强杆65用于加强整体的结构强度,避免上定位板63和下支撑臂64发生形变,同时确保上定位板63和下支撑臂64顶紧避空孔。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26.在模具装配时,首先将定位顶套6安装在热流道2的底端;具体为中心套61的内螺纹62拧入热流道2的螺纹部5上,直至拧紧,拧紧后,中心套61的顶端与凸挡环4相接触,即实现热流道2与定位顶套6的紧密连接;
27.随后将热流道2连同定位顶套6放入上模仁1的避空孔内,放入到位后,定位顶套6的上定位板63边缘处以及下支撑臂64的末端分别与避空孔的内壁以及底部相接触,形成定位、支撑,可避免热流道2在受到注射压力时产生位移。
28.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包括热流道(2),所述热流道(2)位于上模仁(1)上的避空孔内,所述热流道(2)的外围设置有加热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2)的下部设置有凸挡环(4)以及螺纹部(5);还包括定位顶套(6),所述定位顶套(6)与热流道(2)可拆卸式连接,并且定位顶套(6)与避空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定位顶套(6)包括中心套(61)、上定位板(63)以及下支撑臂(64),所述上定位板(63)和下支撑臂(64)均位于中心套(61)的外壁,所述下支撑臂(64)位于上定位板(63)的下方并且下支撑臂(64)相对于中心套(61)呈圆周阵列状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挡环(4)的直径大于热流道(2)的直径,所述凸挡环(4)与热流道(2)同轴设置;所述螺纹部(5)具体为外螺纹并且位于凸挡环(4)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套(61)具体呈圆柱筒状,所述中心套(61)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62),所述内螺纹(62)与螺纹部(5)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板(63)的轮廓与避空孔的截面轮廓相配合,所述上定位板(63)上设置有通孔(66),所述通孔(66)相对于中心套(61)呈圆周阵列状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撑臂(64)倾斜设置,所述下支撑臂(64)远离中心套(61)的一端顶紧避空孔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板(63)与下支撑臂(64)之间设置有加强杆(65),所述加强杆(65)与下支撑臂(64)一一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内热流道加热线圈防撞保护机构,包括热流道,所述热流道位于上模仁上的避空孔内,所述热流道的外围设置有加热线圈;所述热流道的下部设置有凸挡环以及螺纹部;还包括定位顶套,所述定位顶套与热流道可拆卸式连接,并且定位顶套与避空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定位顶套包括中心套、上定位板以及下支撑臂,所述上定位板和下支撑臂均位于中心套的外壁,所述下支撑臂位于上定位板的下方并且下支撑臂相对于中心套呈圆周阵列状设置。本实用新型对热流道的底部结构进行改进,并且增设定位部件,实现热流道底部相对于避空孔的稳固定位,避免热流道在较大的注射压力下出现歪斜现象,从而避免加热线圈损坏。从而避免加热线圈损坏。从而避免加热线圈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聂文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齐力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4
技术公布日:2022/9/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