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梭式成型机模块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22247发布日期:2022-10-25 18:10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梭式成型机模块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管生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梭式成型机模块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用于连续循环运转的塑料管材模具的冷却水循环管路,按结构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进、回水管固定不动,冷却水通过进水管由模具顶部连续注入连续循环运转的塑料管材模具的冷却水腔,再由塑料管材模具底部排出,流入回收槽,然后通过回水管流回水箱,完成一个循环。这种冷却的缺点是由于冷却水循环管路是开放式结构,塑料管材模具内的冷却水靠重力流动,流速慢、流量低,冷却效果差,并且飞溅的冷却水造成设备锈蚀。另一种是进、回水管与塑料管材模具连续或断续同步运动。
3.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个公开号为cn103419350b的专利,该方案包括至少两组塑料管材模具,每组模具包括至少两个分别沿环形轨道循环运行的模体,两组模具上的模体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模体的内部分别设有冷却水腔,冷却水腔连通有冷却水运动管路,该方案通过各供排水管路将塑料管材模具的进出水口与冷却水循环管道一对一连接,冷却水循环通道为全封闭管路,不易泄漏,故障率低;冷却水供排水管路和回转管路转换器的运行为连续不间断同向运动,运动冲击小,使用寿命长;传动系统为齿轮、链轮链条传动,传动比恒定,动力源与塑料管材模具驱动为同一动力源,确保消除误动作,本发明具有冷却效率高、运行稳定、可靠,高速、高效运行的优点。
4.现有装置随着使用,也逐渐的暴露出了该技术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5.现有的塑料管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塑料管进行快速定型,但是现有的装置在利用模块对塑料管进行冷却定型时,冷却水管组均是围绕模块的转动轨迹进行随形设置,由于模块的转动轨迹较大,这就造成了冷却水管组占用空间较大,加大了设备的繁琐性。
6.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技术中装置的冷却水管组均是围绕模块的转动轨迹进行随形设置,由于模块的转动轨迹较大,这就造成了冷却水管组占用空间较大,加大了设备的繁琐性的问题。
8.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一种梭式成型机模块冷却系统,包括定型模块组,所述定型模块组包括两组循环转动设置的模块组,每个模块组包括沿其运行轨迹围设的若干个模块,并通过两个所述模块组中相对的模块之间的区域形成定型冷却通道,所述定型冷却通道内对应每个所述模块组还分别转动设有冷却水供给机构,所述模块移动至所述定型冷却通道内时,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冷却水供给机构相连通,所述模块移动至所述定型冷却通道外时,通过连接组件与所述冷却水供给机构相断开。
10.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冷却水供给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输送链条,所述输送链条的进给段与回转段沿上下水平设置,所述输送链条的外侧还随形固接有进水主管与回水主管,所述输送链条的内侧还设有回转管路转换器,所述回转管路转换器分别通过连接管对应与所述进水主管与回水主管相连通。
11.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对应固接于若干个所述模块上端部的带自封的进回水接头,以及围设于所述输送链条上的若干个带自锁的进回水接头座,相邻的所述进回水接头座的间距与相邻的所述进回水接头的间距相同。
12.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模块的背面上还随形设置冷却通道,所述进回水接头上对应设有与所述冷却通道相连通的进水分管与回水分管。
13.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进回水接头固接有与所述进水分管以及所述回水分管相连通的两个插装嘴。
14.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进回水接头座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水主管以及所述回水主管相连通的两个插装孔,所述插装孔与所述插装嘴相匹配设置。
15.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模块为半圆形模块,两组所述模块组上的半圆形模块移动至所述定型冷却通道时,相对的两个半圆形模块相贴合并形成圆形成型模块。
16.作为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输送链条的两端通过链轮转动安装于机架上。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链轮带动带自锁进回水接头座旋转,同时与模块同步运行,在输送链条作用下带自锁的进回水接头座与安装在模块上的带自封进回水接头实现结合与分离;结合时,冷却介质循环实现模块的冷却;带自锁进回水接头座均匀布置,并与输送链条连接;带自锁进回水接头座沿输送链条的轨迹运转;带自锁进回水接头座与带自封进回水接头,结合时开通,分离时关闭,避免冷却介质泄露。
19.通过该冷却水的供给方式,实现了只需要将冷却水组件设置于定型冷却通道内,克服传统技术中的围绕模块组的转动轨迹整体随形设置的问题,缩小了设备的体积,降低了空间的占用,降低了设备的繁琐性,提高了塑料管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水供给机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机架;2-半圆形模块;3-输送链条;4-进水主管;5-回水主管;6-进回水接头座;7-进回水接头;8-进水分管;9-回水分管;10-插装嘴;11
‑ꢀ
链轮;12-回转管路转换器;13-冷却通道;14-插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
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5.如图1和图2所示,梭式成型机模块冷却系统,包括定型模块组,定型模块组包括两组循环转动设置的模块组,每个模块组包括沿其运行轨迹围设的若干个模块,并通过两个所述模块组中相对的模块之间的区域形成定型冷却通道,定型冷却通道内对应每个模块组还分别转动设有冷却水供给机构,模块移动至定型冷却通道内时,通过连接组件与冷却水供给机构相连通,模块移动至定型冷却通道外时,通过连接组件与冷却水供给机构相断开。
26.冷却水供给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输送链条3,输送链条3的进给段与回转段沿上下水平设置,输送链条的外侧还随形固接有进水主管4与回水主管5,输送链条3的内侧还设有回转管路转换器12,回转管路转换器12分别通过连接管对应与进水主管4与回水主管5相连通。
27.输送链条3的安装方式,输送链条3与进水主管4与回水主管5方式,以及回转管路转换器12的结构及与进水主管4与回水主管5的连接方式均不是本方案的创新之处,其具体结构与本单位申请的公开号为cn103419350b的专利内涉及到的相关相同,所以在此不多做赘述。
28.连接组件包括对应固接于若干个模块上端部的带自封的进回水接头7,以及围设于输送链条上的若干个带自锁的进回水接头座6,相邻的进回水接头座6的间距与相邻的进回水接头7的间距相同。
29.输送链条3的进给段与回转段沿上下水平设置,通过上下水平设置,实现了当输送链条3移动至回转端部时,实现进回水接头座6与进回水接头7之间的离合。
30.模块的背面上还随形设置冷却通道1313,进回水接头7上对应设有与冷却通道13相连通的进水分管8与回水分管9。
31.进回水接头7固接有与进水分管8以及回水分管9相连通的两个插装嘴10。
32.插装嘴10以及插装孔14内设置有自封结构,比如自封接头,常态下处于关闭状态,当插装嘴10插装于插装孔14内时,实现顶开实现相连通,其具体结构不属于本方案的创新之处,所以在此不多做赘述。
33.进回水接头座6上开设有与进水主管4以及回水主管5相连通的两个插装孔14,插装孔14与插装嘴10相匹配设置。
34.模块为半圆形模块2,两组模块组上的半圆形模块2移动至定型冷却通道时,相对的两个半圆形模块2相贴合并形成圆形成型模块。
35.输送链条3的两端通过链轮11转动安装于机架1上。
36.循环转动的若干个半圆形模块2的驱动及安装方式,属于日常所常见的,且不属于本方案的创新之处,所以在此不多做赘述。
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