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保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94341发布日期:2022-11-08 21:0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保压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子保压机。


背景技术:

2.保压是注塑机操作中,射胶动作完成后,螺杆继续保持一定的压力保持不变几秒钟,已得到饱满,没有收缩现象的产品,现有的保压设备是基于手工作业,手工作业流程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人工从流水线上取1pcs产品放至保压机上;2、产品放好后,双手启动设备;3、按设定时间将产品保压一定时间;4、人工从设备上取出加工完产品放回流水线上,每台设备需配备一名操作人员。
3.基于手工作业的保压操作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处理,纯人力操作成本较高,而且现有保压机控制压力的精度低,因此,需要设计一台自动上下料,压力控制精度高的保压机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保压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手工作业的保压操作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处理,纯人力操作成本较高,而且现有保压机控制压力的精度低的问题。
6.2.技术方案
7.一种电子保压机,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一壳体两侧相联通的第二壳体,两个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均安装有两个保压机构,所述第一壳体的底端安装有输送带,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且位于输送带的正上方并排安装有两组上下料机构;
8.所述保压机构包括安装板、保压头、伺服电机、直线导轨、压力传感器、底座、压头本体、内u型架、外u型架、输出转矩端、底座和进出组件,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安装有四个保压头,所述保压头的底端焊接有内u型架,所述内u型架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内u 型架的外部设置有外u型架,所述外u型架与内u型架之间通过直线导轨滑动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转矩端与外u型架之间通过压力传感器相连接,所述外u型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压头本体,所述进出组件包括进出轴、辅助轨和平台,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安装有进出轴,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部且位于进出轴的两侧安装有辅助轨,所述进出轴与辅助轨的顶端共同滑动连接有平台;
9.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安装座、吸盘、x轴导轨、y轴导轨、z轴导轨和q 轴调节块,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安装有两个y轴导轨,所述y轴导轨与输送带垂直设置,两个所述y轴导轨之间滑动连接有x轴导轨,所述x轴导轨的一侧滑动连接有z轴导轨,所述z轴导轨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吸盘,所述安装座与吸盘之间通过q轴调节块连接。
10.优选地,所述保压头安装在安装板顶端贯穿开设的调节槽内,所述保压头的一侧
设置有调节螺栓。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且位于上下料机构的上方中部安装有大视野ccd,所述输送带位于第一壳体进料口处安装有初定位传感器,所述输送带位于第一壳体出料口处安装有来料传感器,所述第一壳体的内部且位于输送带的顶部安装有扫码机构。
12.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设置有压力显示器和触控屏。
13.优选地,所述压头本体底端与产品接触部分为聚氨酯材质。
14.3.有益效果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料机构对产品进行自动上下料,通过吸盘吸取输送带上的产品,通过来料由大视野ccd进行初对位,由精定位ccd进行精确定位,前段来料传感器感应产品到位后由固定式扫码机构进行扫码,再通过四组机械手对产品进行精确上下料:分别为通过y轴导轨控制产品横向移动、 x轴导轨控制产品延输送带方向移动、z轴导轨控制产品上下移动、通过q轴调节块调节产品角度(当自动上下料不适应产线生产时可拆除机械手及部分第一壳体,转换为手动生产模式),从而节省了人力成本,并将产品精确运送至平台上,平台采用真空吸附方式对产品进行吸附。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平台上安装了多组气缸,利用气缸侧推方式对产品进行定位,然后通过进出组件将产品移动到保压机构正下方,通过伺服电机输出扭矩控制实现工艺压力的精准控制压力,精度达到正负1牛,保压时间为15秒,来对产品进行保压,通过触摸屏控制保压时间设置、调节压头速度和独立控制4个保压头,还可选性屏蔽某个保压头。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料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保压机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保压头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说明: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输送带;4、安装板;5、保压头;6、伺服电机;7、直线导轨;8、压力传感器;9、底座;10、压头本体;11、内u型架;12、外u型架;13、输出转矩端;14、q轴调节块;15、进出轴;16、辅助轨;17、平台;18、安装座;19、吸盘;20、x轴导轨;21、调节螺栓;22、压力显示器;23、触控屏;24、大视野ccd;25、初定位传感器;26、来料传感器;27、扫码机构;28、y轴导轨;29、z轴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
限定。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8.一种电子保压机,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一壳体1两侧相联通的第二壳体2,两个第二壳体2的内部均安装有两个保压机构,第一壳体1的底端安装有输送带3,第一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输送带3的正上方并排安装有两组上下料机构;
29.保压机构包括安装板4、保压头5、伺服电机6、直线导轨7、压力传感器8、底座9、压头本体10、内u型架11、外u型架12、输出转矩端13、底座9和进出组件,第二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4,安装板4上安装有四个保压头5,保压头5的底端焊接有内u型架11,内u型架11的内部安装有伺服电机6,内u型架11的外部设置有外u型架12,外u型架12与内u型架 11之间通过直线导轨7滑动连接,伺服电机6的输出转矩端13与外u型架12之间通过压力传感器8相连接,外u型架12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9,底座9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压头本体10,进出组件包括进出轴15、辅助轨16 和平台17,第二壳体2的内部安装有进出轴15,第二壳体2的内部且位于进出轴15的两侧安装有辅助轨16,进出轴15与辅助轨16的顶端共同滑动连接有平台17;
30.上下料机构包括安装座18、吸盘19、x轴导轨20、y轴导轨28、z轴导轨29和q轴调节块14,第一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两个y轴导轨28,y轴导轨 28与输送带3垂直设置,两个y轴导轨28之间滑动连接有x轴导轨20,x轴导轨20的一侧滑动连接有z轴导轨29,z轴导轨29的一侧滑动连接有安装座18,安装座18的底部设置有吸盘19,安装座18与吸盘19之间通过q轴调节块14连接。
31.首先通过上下料机构对产品进行自动上下料,通过吸盘19吸取输送带3 上的产品,通过来料由大视野ccd24进行初对位,由精定位ccd进行精确定位,前段来料传感器26感应产品到位后由固定式扫码机构27进行扫码,再通过四组机械手对产品进行精确上下料:分别为通过y轴导轨28控制产品横向移动、x轴导轨20控制产品延输送带3方向移动、z轴导轨29控制产品上下移动、通过q轴调节块14调节产品角度当自动上下料不适应产线生产时可拆除机械手及部分第一壳体1,转换为手动生产模式,将产品精确运送至平台 17上平台17为铝合金材质,做硬质阳极氧化处理,平台17采用真空吸附方式对产品进行吸附,通过在平台17上安装了多组气缸,利用气缸侧推方式对产品进行定位,然后通过进出组件将产品移动到保压机构正下方,通过伺服电机6输出扭矩控制实现工艺压力的精准控制压力,精度达到正负1牛,保压时间为15秒,来对产品进行保压,通过触摸屏控制保压时间设置、调节压头速度和独立控制4个保压头5,还可选性屏蔽某个保压头5。
32.请参阅图4,保压头5安装在安装板4顶端贯穿开设的调节槽内,保压头5的一侧设置有调节螺栓21,便于调节保压头5的位置。
33.请参阅图2和图3,第一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上下料机构的上方中部安装有大视野ccd24,输送带3位于第一壳体1进料口处安装有初定位传感器25,输送带3位于第一壳体1出
料口处安装有来料传感器26,第一壳体1的内部且位于输送带3的顶部安装有扫码机构27,通过来料由大视野ccd24进行初对位,由精定位ccd进行精确定位,前段来料传感器26感应产品到位后由固定式扫码机构27进行扫码。
34.请参阅图1,第二壳体2的一侧设置有压力显示器22和触控屏23,通过触摸屏控制保压时间设置、调节压头速度和独立控制4个保压头5,还可选性屏蔽某个保压头5。
35.请参阅图1,保压机构的工作压力为10-80牛,保压时间为15秒。
36.请参阅图5,压头本体10底端与产品接触部分为聚氨酯材质。
3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