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管的牵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9290发布日期:2022-12-24 02:01阅读:28来源:国知局
肋管的牵引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克拉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肋管的牵引结构。


背景技术:

2.大口径增强复合型缠绕结构壁管材, 是以高密度聚乙烯和改性聚丙烯为主要原料, 通过克拉管成套生产设备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管材, 外壁螺旋波纹结构、内壁平滑的一种结构壁管材。 管材具有质轻、施工方便、耐冲击、耐磨、耐腐蚀、耐低温、无毒、摩擦系数小等优点, 是目前已知的耐震性最优良的管材, 主要用于城市排水、排污管网、雨水收集、垃圾填埋场沥水收集管网、 矿井通风管道、 公路中央分隔带及边沟排水管道、 农业灌溉输水管道、化学介质输送管道等。
3.如申请号为cn201410139379.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结构壁克拉管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所述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4.(1)混合料:称取hdpe树脂、色母粒,短波纤母粒放入混合机混合;
5.(2)上料:将混合料通过真空吸料机把料子吸到挤出机料斗中;
6.(3)挤出:启动挤出机,通过平板模和缠绕模分别挤出平料带和 o 型料带;
7.(4)加热:将模具滚筒通过红外加热装置用红外线高频加热;
8.(5)缠绕:把熔融状态的平料带及 o 型料带同步缠绕在加热到预定温度的模具滚筒上面;
9.(6)车削:在工作台上用铣刀把管材承口、插口的端口加工到标准尺寸;
10.(7)脱模:通过冷却风机吹风冷却模具滚筒,待管材冷却后,先把模具滚筒缩径,管材从钢模上脱离,管材拖出;
11.(8)修型:修整管材端口使外观平滑规整;
12.(9)布丝:管材承口内壁埋入电熔丝,电熔丝先盘好呈波纹状,每种规格管材电熔丝长度不同;
13.(10)检验入库。
14.在挤出工序,在肋管(波纹管,预先制成)的表面挤出包膜形成o 型料带。如申请号为cn 201210092763.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克拉管的挤塑机,包括一个能够放置主机的基座一和一个能够放置模具的基座二,所述的基座一上设有一个能够对模具加热的燃烧模块、一个能够在模具上成型主管体的挤出模块一和一个能够在主管体上附着加强管的挤出模块二,所述的挤出模块二与设置在基座二上的芯管输送单元和外套体输送单元相连,所述的基座一能够固定在地面上,所述的基座二的下方设有能够固定在地面上的水平导轨,所述的基座二滑动连接在水平导轨上且两者之间设有能够驱动该基座二沿该水平导轨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的挤出模块二包括一个挤出模头,所述的挤出模头包括一个包模口和一个套设在该包模口外侧的包模套,所述的包模口和包模套之间设有能够容纳外套体通过的挤出通道,所述的挤出通道呈侧面封闭的环形状,所述的包模口的中心处开设有能够容纳芯管通行的中心通道,所述的中心通道的入口和芯管输送单元相连,所述的挤出通道的入
口和外套体输送单元相连。所述的基座二上设有送料卷盘和导向架,所述的芯管输送单元包括一个固连在基座二上的架体,所述的架体内设有若干对主输送辊和辅助输送辊,每对主输送辊或辅助输送辊均相对设置且中间留有可供芯管通行的输送间隙,所述的架体上固设有辅助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的主轴和其中一个主输送辊相连,且所述的主输送辊和辅助输送辊之间通过传动带相连接。
15.现有技术中,肋管由肋管卷通过牵引结构送至包模套。现有的牵引结构通常由导向架及其上的多个弧形槽轮组成,牵引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1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肋管的牵引结构,可实现拉直、弯折、定长输出和准确输出至包模套,牵引效果好。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肋管的牵引结构,包括机架1、沿左右向转动设于机架1后部的肋管卷2和机架1前部的导向架,所述导向架包括沿肋管3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拉直牵引机构4、管状引导机构5、弧形架引导机构6、定长输送机构7和导向筒8;所述拉直牵引机构4沿前后向设置,其位于肋管卷2下侧的前方,其后端设有第一定位引导机构9;所述管状引导机构5位于拉直牵引机构4的前方,其竖向设置,其为管状结构,其下端向后弧形弯折至拉直牵引机构4的正前方且其上设有第二定位引导机构10,其上端向后弧形弯折与弧形架引导机构6的上端相接;所述弧形架引导机构6位于拉直牵引机构4的上方,其由管状引导机构5向后与向下弧形弯折至定长输送机构7的正后方,其内侧沿肋管3的输送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轮11,其下端由后至前斜向下设置且其上设有第三定位引导机构12;所述定长输送机构7和导向筒8由后至前依次设置且其均由后至前斜向下设置,所述定长输送机构7位于管状引导机构5的左侧或右侧。
18.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拉直牵引机构4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个拉直单元,所述拉直单元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二弧形槽轮和拉直辊,所述第二弧形槽轮和拉直辊均竖向设置且其分别位于肋管3的左右两侧,多根拉直辊位于肋管3的同侧且其周面上设有齿。
19.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管状引导机构5为能供肋管3穿过的方管,其中部竖向设置并固定在机架1上。
20.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弧形架引导机构6包括圆弧形架13、圆弧形架13的圆心处且沿左右向设置的辐条中心固定管14、圆弧形架13内侧且沿其弯折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弧形槽轮11、原弧形架13的左右两侧与辐条中心固定管14对应端之间的多根辐条15和圆弧形架13下端的第一定位引导机构9;所述圆弧形架13的上端与管状引导机构5的上端前侧相接,其向后与向下弧形弯折,其下端通过支架固定在机架1上,其下端由后至前斜向下设置至定长输送机构7的相邻后方;所述第一弧形槽轮11沿左右向设置,所述辐条15沿圆弧形架13的径向设置,所述肋管3位于第一弧形槽轮11的内侧且其左右两侧的相邻外侧均设有多根辐条15。
21.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定长输送机构7包括由后至前斜向下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上侧的输送带和固定板上侧的多个第三弧形槽轮,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机架1上且其与导向筒8平行,所述输送带与第三弧形槽轮分别位于肋管3的左右两侧,所述输送带垂直
于固定板且其沿肋管3的输送方向设置,多个第三弧形槽轮均垂直于固定板且其沿肋管3的输送方向前后并排设置。
22.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引导机构9、第二定位引导机构10和第三定位引导机构12均包括肋管3上侧且沿左右向设置的上引导辊、肋管3下侧且沿左右向设置的下引导辊、肋管3左侧且竖向设置的左引导辊和肋管3右侧且竖向设置的右引导辊。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肋管的牵引结构,可实现拉直、弯折、定长输出和准确输出至包模套,牵引效果好。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肋管的牵引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机架、2肋管卷、3肋管、4拉直牵引机构、5管状引导机构、6弧形架引导机构、7定长输送机构、8导向筒、9第一定位引导机构、10第二定位引导机构、11第一弧形槽轮、12第三定位引导机构、13弧形架、14辐条中心固定管、15辐条。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7.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肋管的牵引结构,包括机架1、沿左右向转动设于机架1后部的肋管卷2(其上卷绕有肋管3)和机架1前部的导向架等,导向架包括沿肋管3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拉直牵引机构4(将肋管3)、管状引导机构5(输送肋管3)、弧形架引导机构6(将肋管3进行换向与弯折,并具有储管作用)、定长输送机构7(用于按预定速度输出肋管3)和导向筒8等。拉直牵引机构4沿前后向设置,其位于肋管卷2下侧的前方,其后端设有第一定位引导机构9,其固定在机架1的下部。管状引导机构5位于拉直牵引机构4的前方,其竖向设置,其为管状结构(肋管3由其内穿过),其下端向后弧形弯折至(可弯折至水平)拉直牵引机构4的正前方且其上设有第二定位引导机构10,其上端向后弧形弯折与弧形架引导机构6的上端相接(可与圆弧形架13相切)。弧形架引导机构6位于拉直牵引机构4的上方,其固定在机架1的上部,其由管状引导机构5向后与向下弧形弯折至定长输送机构7的正后方,其内侧沿肋管3的输送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轮11,其下端(位于管状引导机构5的后方)由后至前斜向下设置且其上设有第三定位引导机构12。定长输送机构7和导向筒8(具体为较肋管3稍大的圆管,其位于包模套的相邻后方,其与包模套同轴设置)由后至前依次设置且其均由后至前斜向下设置,定长输送机构7用于按预定速度向前输送肋管3且其位于管状引导机构5的左侧或右侧。弧形架引导机构6可在弧形弯折的过程中向左或向右稍微螺旋弯折,以让定长输送机构7与管状引导机构5错开。
28.其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拉直牵引机构4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多个(具体为3-5个)拉直单元,拉直单元包括左右并排设置的第二弧形槽轮和拉直辊,第二弧形槽轮和拉直辊均竖向设置且其分别位于肋管3的左右两侧,多根拉直辊位于肋管3的同侧(如均位于左侧或右侧)且其周面上设有齿(为齿形辊)。
29.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管状引导机构5为能供肋管3穿过的方管,其中部竖向设置并固定在机架1上。
30.其中,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弧形架引导机构6包括圆弧形架13(为圆弧架,角度大于120
°
,由左右并排设置的两块圆弧板构成,可稍微螺旋弯折)、圆弧形架13的圆心处且沿左右向设置的辐条中心固定管14(与圆弧形架13同轴设置)、圆弧形架13内侧且沿其弯折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弧形槽轮11(转动设于两块圆弧板之间)、原弧形架13的左右两侧与辐条中心固定管14对应端之间的多根辐条15和圆弧形架13下端的第一定位引导机构9等。圆弧形架13的上端与管状引导机构5的上端前侧相接,其向后与向下弧形弯折,其下端通过支架固定在机架1上,其下端由后至前斜向下设置(沿导向筒8所在的方向设置)至定长输送机构7的相邻后方。第一弧形槽轮11沿左右向设置,所述辐条15沿圆弧形架13的径向设置,所述肋管3位于第一弧形槽轮11的内侧且其左右两侧的相邻外侧均设有多根辐条15。
31.其中,参加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定长输送机构7包括由后至前斜向下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上侧的输送带(由相应的伺服电机驱动)和固定板上侧的多个第三弧形槽轮等,固定板固定在机架1上且其与导向筒8平行,输送带与第三弧形槽轮分别位于肋管3的左右两侧。输送带垂直于固定板且其沿肋管3的输送方向设置(沿导向筒8所在的方向设置),多个第三弧形槽轮均垂直于固定板且其沿肋管3的输送方向前后并排设置(在导向筒8所在的方向并排设置)。
32.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弧形槽轮、第二弧形槽轮和第三弧形槽轮的周面上设有与肋管3配合的弧形槽用于引导肋管3。
33.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引导机构9、第二定位引导机构10和第三定位引导机构12均包括肋管3上侧且沿左右向设置的上引导辊、肋管3下侧且沿左右向设置的下引导辊、肋管3左侧且竖向设置的左引导辊和肋管3右侧且竖向设置的右引导辊。上引导辊、下引导辊、左引导辊和右引导辊为直胶辊且其设于相应的支架上。
34.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仅起区分作用,无其他特殊意义。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