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2095发布日期:2023-01-31 19:5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贴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


背景技术:

2.授权公告号为cn20664507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对摄像头组件贴保护膜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l、将多个摄像头组件同时从容置盒的多个产品槽中真空吸附固定在载板a上,且每个摄像头组件固定在载板a的一个产品位上;步骤m、将包含多个单块保护膜的整张保护膜真空吸附固定在载板b上,载板b 直接与多个单块保护膜同时吸合,并撕去整张保护膜的离型膜,每个单块保护膜固定在载板b的一个凸台上;步骤l和m可以同时进行或任意地先后进行;以及步骤l和m之后的步骤n,其具有一改现有技术中镊子贴合的点接触方式,保护膜不容易掉落,使得本实用新型中贴保护膜的合格率大幅提升等优点。
3.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上述方案中通过定位凹槽的结构进行压模精度控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当中接缝处容易产生磨损从而导致上述方案的精度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动的传动方式能够便于本装置控制按压力度,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原料进行调节,同时托盘与缓冲件的结构提高了按压的精确度的同时保证了本装置的自动化操作效率,通过控制按钮提高了本装置的控制效率,从而降低了本装置的人工成本。
5.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包括底座、把手、控制按钮、安装平台、支撑支架、支撑底座、弹簧、缓冲件、托盘、控制阀门、仪表盘、气动柱、滑动限位杆、压持件和连接管;
6.底座侧面与把手连接;底座顶部侧面与控制按钮连接;控制按钮与控制阀门控制连接;底座顶部与安装平台连接;安装平台顶部与支撑支架连接;支撑支架顶部与气动柱连接;气动柱侧面与连接管连接;连接管远离气动柱的一端与控制阀门连接;控制阀门侧面与仪表盘连接;安装平台顶部与弹簧连接;安装平台顶部与支撑底座连接;弹簧顶部与缓冲件连接;缓冲件中心处设有通孔;支撑底座顶部与托盘连接;托盘穿过缓冲件通孔处;支撑支架顶部与滑动限位杆滑动连接;滑动限位杆底部与压持件连接;气动柱底部输出端与压持件连接。
7.优选的,底座底部上设有多组固定螺纹孔,多组固定螺纹孔分布在底座四周。
8.优选的,支撑支架顶部上设有通孔,滑动限位杆与通孔内壁滑动连接。
9.优选的,压持件位于托盘正上方。
10.优选的,控制阀门底部上设有加压泵,控制阀门侧面上设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控制阀门控制连接。
11.优选的,多组弹簧分布在缓冲件底部四周,缓冲件宽度与压持件宽度相同。
12.优选的,气动柱内部设有加压腔体和滑动杆,滑动杆与加压腔体内壁滑动连接,滑动杆上设有密封件。
13.优选的,底座上设有指示灯,指示灯与控制阀门通讯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动的传动方式能够便于本装置控制按压力度,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原料进行调节,同时托盘与缓冲件的结构提高了按压的精确度的同时保证了本装置的自动化操作效率,通过控制按钮提高了本装置的控制效率,从而降低了本装置的人工成本,通过控制阀门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对于压持件的压力控制精确度和控制便携性,通过缓冲件能够减少本装置内部的刚性碰撞,从而降低了本装置的内部相互磨损。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的正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的侧视图;
19.附图标记:1、底座;2、把手;3、控制按钮;4、安装平台;5、支撑支架; 6、支撑底座;7、弹簧;8、缓冲件;9、托盘;10、控制阀门;11、仪表盘; 12、气动柱;13、滑动限位杆;14、压持件;15、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一
21.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包括底座1、把手2、控制按钮3、安装平台4、支撑支架5、支撑底座6、弹簧7、缓冲件8、托盘9、控制阀门10、仪表盘11、气动柱12、滑动限位杆13、压持件14和连接管15;
22.底座1侧面与把手2连接;底座1顶部侧面与控制按钮3连接;控制按钮3 与控制阀门10控制连接;底座1顶部与安装平台4连接;安装平台4顶部与支撑支架5连接;支撑支架5顶部与气动柱12连接;气动柱12侧面与连接管15 连接;连接管15远离气动柱12的一端与控制阀门10连接;控制阀门10侧面与仪表盘11连接;安装平台4顶部与弹簧7连接;安装平台4顶部与支撑底座 6连接;弹簧7顶部与缓冲件8连接;缓冲件8中心处设有通孔;支撑底座6顶部与托盘9连接;托盘9穿过缓冲件8通孔处;支撑支架5顶部与滑动限位杆 13滑动连接;滑动限位杆13底部与压持件14连接;气动柱12底部输出端与压持件14连接;底座1底部上设有多组固定螺纹孔,多组固定螺纹孔分布在底座 1四周;支撑支架5顶部上设有通孔,滑动限位杆13与通孔内壁滑动连接;压持件14位于托盘9正上方;气动柱12内部设有加压腔体和滑动杆,滑动杆与加压腔体内壁滑动连接,滑动杆上设有密封件;底座1上设有指示灯,指示灯与控制阀门10通讯连接。
23.本实施例中,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加快本装置的按压的效率,通过气动柱12与控制阀门10的组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控制精确度,从而保证了本装置能够针对性的对不同类型的加工原料进行调整,采用气动的方式能够避免本装置引入人工误差,当本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托盘9的结构能够使得本装置便于固定原料,从而避免了加工精度降低的情况,通过缓冲件8与弹簧7的结构能够在压持件14刚接触到原料顶部时进行减速,
避免了压持件14 与原料之间发生刚性碰撞,通过滑动限位杆13的组合能够使得本装置中压持件 14在沿垂直方向上滑动的过程当中保证了垂直方向滑动的稳定性,支撑底座6 的结构能够对托盘9提供有效的支撑效果。
24.实施例二
25.如图2-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中,控制阀门10底部上设有加压泵,控制阀门10侧面上设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控制阀门10控制连接;多组弹簧7分布在缓冲件8底部四周,缓冲件8宽度与压持件14宽度相同。
26.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加压泵能够为气动柱提供有效的动力,通过控制按钮能够提高本装置的控制精度,通过缓冲件的结构能够降低原料碎裂的风险。
2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把手(2)、控制按钮(3)、安装平台(4)、支撑支架(5)、支撑底座(6)、弹簧(7)、缓冲件(8)、托盘(9)、控制阀门(10)、仪表盘(11)、气动柱(12)、滑动限位杆(13)、压持件(14)和连接管(15);底座(1)侧面与把手(2)连接;底座(1)顶部侧面与控制按钮(3)连接;控制按钮(3)与控制阀门(10)控制连接;底座(1)顶部与安装平台(4)连接;安装平台(4)顶部与支撑支架(5)连接;支撑支架(5)顶部与气动柱(12)连接;气动柱(12)侧面与连接管(15)连接;连接管(15)远离气动柱(12)的一端与控制阀门(10)连接;控制阀门(10)侧面与仪表盘(11)连接;安装平台(4)顶部与弹簧(7)连接;安装平台(4)顶部与支撑底座(6)连接;弹簧(7)顶部与缓冲件(8)连接;缓冲件(8)中心处设有通孔;支撑底座(6)顶部与托盘(9)连接;托盘(9)穿过缓冲件(8)通孔处;支撑支架(5)顶部与滑动限位杆(13)滑动连接;滑动限位杆(13)底部与压持件(14)连接;气动柱(12)底部输出端与压持件(1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底部上设有多组固定螺纹孔,多组固定螺纹孔分布在底座(1)四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支架(5)顶部上设有通孔,滑动限位杆(13)与通孔内壁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其特征在于,压持件(14)位于托盘(9)正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阀门(10)底部上设有加压泵,控制阀门(10)侧面上设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控制阀门(10)控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弹簧(7)分布在缓冲件(8)底部四周,缓冲件(8)宽度与压持件(14)宽度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其特征在于,气动柱(12)内部设有加压腔体和滑动杆,滑动杆与加压腔体内壁滑动连接,滑动杆上设有密封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有指示灯,指示灯与控制阀门(10)通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贴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摄像头保护膜压贴装置,包括底座、把手、控制按钮、安装平台、支撑支架、支撑底座、弹簧、缓冲件、托盘、控制阀门、仪表盘、气动柱、滑动限位杆、压持件和连接管;底座侧面与把手连接;底座顶部侧面与控制按钮连接;控制按钮与控制阀门控制连接;底座顶部与安装平台连接;安装平台顶部与支撑支架连接;支撑支架顶部与气动柱连接;气动柱侧面与连接管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气动的传动方式能够便于本装置控制按压力度,从而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原料进行调节,同时托盘与缓冲件的结构提高了按压的精确度的同时保证了本装置的自动化操作效率,通过控制按钮提高了本装置的控制效率,从而降低了本装置的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人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郭有生 谢海平 王志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赣州正达新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7
技术公布日:2023/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