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清理的双螺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1689发布日期:2022-12-14 00:2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方便清理的双螺杆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方便清理的双螺杆机。


背景技术:

2.注塑机的注塑设备一般可分为柱塞式、螺杆式以及螺杆柱塞式式三种方式,螺杆式注塑设备一般为螺杆机,其工作原理是借助螺杆机转动过程中对物料的推力,强行将加热至熔融状态下的粘稠塑料注入模腔中。
3.现有的注塑机进料用螺杆机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目前市场上注塑设备一般采用单螺杆机进料,单螺杆机进料量较小,一旦物料没有及时排出,螺杆易卡死,清理不易,螺杆受损不易拆卸维修;二是现有的单螺杆机混料性较差,进料不便,且运输空间狭小,物料颗粒混合不均匀;三是在采用高粘度助剂时,长时间使用后内部不方便清理,影响后续生产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方便清理的双螺杆机,分离机构通过转动掀开顶筒盖,实现对螺杆便捷的清理了,同时利用移动托块和液压缸快速分离螺杆,便于检修更换,此外混料机构通过搅拌杆以及混料杆对原料搅拌,配合双螺杆搅拌更均匀,利用螺旋叶稳定进料防止进料过多堵塞,进料方便。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方便清理的双螺杆机,包括基座和混合筒,基座的后部固定连接有安置台,混合筒旁边设置有分离机构,混合筒的后部设置有混料机构,安置台的内中部设置有转动腔;
7.分离机构包括顶筒盖和液压缸,顶筒盖与混合筒通过合页连接,混合筒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螺杆,螺杆的后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插槽,插槽均卡合连接有插块,插块均设置在从动齿轮的前端中部,混合筒固定连接移动托块,顶筒盖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与移动托块通过连接栓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混料机构包括入料桶,入料桶的顶端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转杆上固定有若干搅拌杆,转杆的杆身下部设置有螺旋叶,混合筒的内部两侧壁上部设置有若干混料杆。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入料桶内部填充大量的注塑颗粒时,经过第二电机驱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搅拌杆在塑料颗粒下落中进行初步搅拌,同时转杆下部的螺旋叶转动中缓慢将少量的物料通过入料口送入混合筒与顶筒盖中,由螺杆向前输送,物料滚动输送中经过混料杆不断分离混合均匀后,由加热带加热融化,进而被螺杆的推力挤压射出。
10.进一步地,移动托块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滑槽设置在基座的顶端中部。滑槽用以移动托块移动卸除螺杆所使用移动滑道,给予螺杆拆卸空间。
11.进一步地,转动腔的内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之间设置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两侧均啮合连接在从动齿轮的一侧。主动齿轮啮合转动在从动齿轮间的
中部位置,第一电机驱动主齿轮转动,进而使得从动齿轮同向转动,进而使得螺杆同向转动。
12.进一步地主动齿轮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安置台的后端中部。第一电机作为螺杆转动的驱动源,通过驱动主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转动进而使螺杆转动。
13.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托块连接液压缸。液压缸通过推动移动托块在滑槽中移动,给予拆卸螺杆的空间,同时也便于开启顶筒盖清理残余物料。
14.进一步地,混合筒的底端前部设置有若干分布均匀的加热带。加热带用于加热混合筒,熔融塑料颗粒,减少其粘连性,便于移动输送的同时,也便于后期注塑。
15.进一步地,混合筒的底端后中部设置有入料口。入料口接受入料桶内部搅拌的原料颗粒,其设置在顶筒盖上部,不影响顶筒盖的移动拆卸。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双螺杆机在使用中需要清理内部残留的物料时,通过液压缸推动移动托块在滑槽中移动,移动托块前移中带动混合筒以及其内的螺杆一起移动,此时螺杆后端的插槽与从动齿轮前端的插块分离,随后拧松连接栓,解除连接块的限制,掀起顶筒盖,便可以清理混合筒中的残余物料,取出螺杆维修。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筒的俯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入料桶的侧视剖视图;
20.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1.图5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2.图6为图1中c处的放大图。
23.图例说明:1、基座;2、螺杆;3、分离机构;301、顶筒盖;302、连接栓;303、移动托块;304、滑槽;305、连接杆;306、连接块;307、液压缸;308、合页;309、插块;310、插槽;4、混合筒;5、入料口;6、硅胶密封条;7、安置台;8、混料机构;801、十字盘;802、入料桶;803、转杆;804、搅拌杆;805、螺旋叶;806、第二电机;807、混料杆;9、固定板;10、从动齿轮;11、转动腔;12、主动齿轮;13、加热带;14、第一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4.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方便清理的双螺杆机,包括基座1和混合筒4,基座1的顶端中后部固定连接有安置台7,基座1的顶端设置有分离机构3,混合筒4的顶端中后部设置有混料机构8,安置台7的内中部设置有转动腔11,混合筒4的顶端两侧均设置有硅胶密封条6,耐高温,防止原料泄漏。
25.本实用新型的分离机构3包括顶筒盖301和液压缸307,顶筒盖301的一侧前后与混合筒4的同侧前后均通过合页308连接,合页308均设置在混合筒4的左侧上部前后,混合筒4的内部两侧均设置有螺杆2,螺杆2的后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插槽310,插槽310均卡合连接有插块309,插块309均设置在从动齿轮10的前端中部。
26.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筒4的底端中部及前部均固定连接一个移动托块303,两个移动
托块303之间通过连接杆305连接,顶筒盖301的中部及前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06,连接块306与移动托块303通过连接栓302连接。
27.本实用新型的混料机构8包括入料桶802,安置台7的顶端前中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内前部固定连接在入料桶802的中部,入料桶802的内顶端固定连接有十字盘801,十字盘801的顶端中部设置有第二电机806,第二电机806的输出端贯穿十字盘801并固定连接有转杆803,转杆803的中部前后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分布均匀的搅拌杆804,转杆803的杆身下部设置有螺旋叶805,混合筒4的内部两侧壁上部均设置有若干分布均匀的混料杆807。
28.本实用新型的入料桶802内部填充大量的注塑颗粒时,经过第二电机806驱动转杆803转动,转杆803带动搅拌杆804在塑料颗粒下落中进行初步搅拌,同时转杆803下部的螺旋叶805转动中缓慢将少量的物料通过入料口5送入混合筒4与顶筒盖301中,由螺杆2向前输送,物料滚动输送中经过混料杆807不断分离混合均匀后,由加热带13加热融化,进而被螺杆2的推力挤压射出。
29.本实用新型的移动托块303的底端滑动连接在滑槽304的内部,滑槽304设置在基座1的顶端中部,滑槽304用以移动托块303移动卸除螺杆2所使用移动滑道,给予螺杆2拆卸空间,转动腔11的内部两侧均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10,从动齿轮10之间设置有主动齿轮12,主动齿轮12的两侧均啮合连接在从动齿轮10的一侧,主动齿轮12啮合转动在从动齿轮10间的中部位置。
30.主动齿轮12由第一电机14驱动转动,使得从动齿轮10同向转动,进而使得螺杆2同向转动,主动齿轮12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4,第一电机14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安置台7的后端中部。
31.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移动托块303连接液压缸307,液压缸307通过推动移动托块303在滑槽304中移动,给予拆卸螺杆2的空间,同时也便于开启顶筒盖301清理残余物料,
32.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筒4的底端前部设置有若干分布均匀的加热带13,加热带13用于加热混合筒4,熔融塑料颗粒,减少其粘连性,便于移动输送的同时,也便于后期注塑,混合筒4的底端后中部设置有入料口5,入料口5接受入料桶802内部搅拌的原料颗粒,其设置在顶筒盖301上部,不影响顶筒盖301的移动拆卸。
33.本实用新型的入料桶802内部填充大量的注塑颗粒时,经过第二电机806驱动转杆803转动,转杆803带动搅拌杆804在塑料颗粒下落中进行初步搅拌,同时转杆803下部的螺旋叶805转动中缓慢将少量的物料通过入料口5送入混合筒4与顶筒盖301中,由螺杆2向前输送,物料滚动输送中经过混料杆807不断分离混合均匀后,由加热带13加热融化成粘稠塑料,进而被螺杆2的推力挤压射出。
34.注塑结束清理混合筒4内的物料又或者更换螺杆2时,可通过液压缸307推动移动托块303,使其在滑槽304中移动,移动托块303前移中带动混合筒4以及其内的螺杆2一起移动,此时螺杆2后端的插槽310与从动齿轮10前端的插块309分离,随后拧松连接栓302,解除连接块306与移动托块303之间的限制,掀起顶筒盖301,便可以快速清理残余物料或者取出螺杆2维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