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叶片拉挤玻板边缘倒角开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0308发布日期:2022-09-30 22:49阅读:57来源:国知局
风电叶片拉挤玻板边缘倒角开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电叶片拉挤玻板边缘倒角开槽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风电叶片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风电平价期的来临,降低成本和提高风电叶片的发电量成为了现在叶片设计发展不可忽视的方向,根据风力发电功率的计算公式,风力发电机功率是与风电叶片的直径平方成正比,即叶片直径越大,发电量越高。而叶片的大型化,又带来叶片质量的问题,所以轻量化又是叶片大型化需要解决的难题。
3.在叶片的结构中,主梁是叶片最重要的承力部件,也是影响重量的关键部件,随着叶片大型化、轻量化的设计技术发展,风电叶片的主梁设计越来越多地使用高强度、相对轻质的拉挤玻板作为结构设计材料,同时拉挤玻板因基本不需要灌注固化还可以大幅减少生产周期成本。目前拉挤玻板工艺:拉挤玻板加工、拉挤玻板堆垛、拉挤玻板主梁放置、拉挤玻板主梁与壳体一体灌注、固化成型。在拉挤玻板主梁与壳体灌注时,由于拉挤玻板层间空间很小,常常出现在拉挤玻板层间树脂不能很好灌透、存在气泡,且后期难以维修的难题。而倒角斜面开半圆凹槽设计,所消耗的树脂量会较大,在风电叶片越来越追求精益化的趋势下,需要尽可能考虑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电叶片拉挤玻板边缘倒角开槽装置。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风电叶片拉挤玻板边缘倒角开槽装置,其包括拉挤玻板本体,所述拉挤玻板本体包括主体部和两个倒角部,两个所述倒角部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部的两端,所述倒角部的上下两端均具有倒角斜面,两个所述倒角斜面均具有若干个向内凹陷的三角凹槽,所述三角凹槽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且若干个所述三角凹槽间隔设置在所述倒角斜面上。
7.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凹槽的凹陷深度为0.5mm。
8.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形的三个点分别为以半径为0.5mm的圆与所述倒角斜面的两个相交点以及所述圆的顶点。
9.进一步地,所述倒角部背向所述主体部的一侧具有尖角部分,所述尖角部分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倒角斜面,且所述尖角部分的上下两端的外表面为圆弧面。
10.进一步地,所述尖角部分的上下两端的外表面呈圆角半径1
±
0.2mm的倒圆角。
11.进一步地,所述三角凹槽的数量为四个。
12.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三角凹槽之间形成有过渡部,所述过渡部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三角凹槽之间的连接处均呈圆角半径0.5mm的倒圆角。
13.进一步地,所述倒角部沿所述拉挤玻板本体的宽度截面的长度为10
±
1mm。
14.进一步地,所述倒角斜面的倾斜宽度为0.5
±
0.05mm。
15.进一步地,所述拉挤玻板本体沿所述拉挤玻板本体的宽度截面的长度为120mm;
16.和/或,所述主体部的厚度为5mm。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若干个三角凹槽能够加大了拉挤玻板本体边缘的层间空间,降低了树脂渗透阻力,方便树脂利用凹槽能更好沿拉挤玻板本体的主梁长度方向进行流动,使得树脂渗透进拉挤玻板层间区域,并且利于拉挤玻板层间空气排出,从而进一步实现树脂能很好灌透拉挤玻板层间区域。同时,三角凹槽富余树脂会更少,更不会形成不可接收等级的富树脂缺陷。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电叶片拉挤玻板边缘倒角开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电叶片拉挤玻板边缘倒角开槽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拉挤玻板本体100
22.主体部1
23.倒角部2
24.倒角斜面21
25.凹槽211
26.过渡部212
27.尖角部分22
28.圆弧面221
29.圆角半径r1
30.半径r2
31.长度h1
32.倾斜宽度h2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
3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拉挤玻板边缘倒角开槽装置,该风电叶片拉挤玻板边缘倒角开槽装置包括拉挤玻板本体100,拉挤玻板本体100包括主体部1和两个倒角部2,两个倒角部2分别连接于主体部1的两端,倒角部2的上下两端均具有倒角斜面21,两个倒角斜面21均具有若干个向内凹陷的三角凹槽211,三角凹槽211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且若干个三角凹槽211间隔设置在倒角斜面21上。
35.两个倒角部2分别连接于主体部1的两端,通过倒角部2上下两端的倒角斜面21,使得四个倒角斜面21分别位于拉挤玻板本体100的宽度截面的四个角上。倒角斜面21通过若干个向内凹陷的三角凹槽211,加大了拉挤玻板本体100边缘的层间空间,降低了树脂渗透阻力,方便树脂利用凹槽211能更好沿拉挤玻板本体100的主梁长度方向进行流动;且通过三角凹槽211设计可以提供充足的树脂,为拉挤玻板层间树脂渗透提供助力,不会形成不可
接收等级的富树脂缺陷,使得树脂渗透进拉挤玻板层间区域,并且利于拉挤玻板层间空气排出,从而进一步实现树脂能很好灌透拉挤玻板层间区域。同时,三角凹槽211富余树脂会更少,更不会形成不可接收等级的富树脂缺陷。
36.在本实施例中,倒角部2沿拉挤玻板本体100的宽度截面的长度h1为10
±
1mm。也就是倒角斜面21的长度为10
±
1mm。倒角斜面21的倾斜宽度h2为0.5
±
0.05mm。从而实现了对拉挤玻板本体100的宽度截面四个角进行倒角设计。其中,拉挤玻板本体100沿拉挤玻板本体100的宽度截面的长度为120mm。主体部1的厚度为5mm。
37.倒角部2背向主体部1的一侧具有尖角部分22,尖角部分22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倒角斜面21,且尖角部分22的上下两端的外表面为圆弧面221。通过对尖角部分22的上下两端进行处理并形成圆弧面221,有效避免了尖角部分22带来的划伤铺层和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风电叶片拉挤玻板边缘倒角开槽装置的稳定可靠性。优选地,尖角部分22的上下两端的外表面呈圆角半径r1的倒圆角,圆角半径r1为1
±
0.2mm。
38.在本实施例中,三角凹槽211的凹陷深度为0.5mm。三角凹槽211的数量为四个。通过对倒角斜面21进行开三角形的三角凹槽211设计,三角形的三个点分别为以半径r2为0.5mm的圆与倒角斜面21的两个相交点以及圆的顶点。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且方便树脂流动和渗透。
39.相邻两个三角凹槽211之间形成有过渡部212,过渡部2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三角凹槽211之间的连接处均呈圆角半径0.5mm的倒圆角。四个三角凹槽211间隔设置在倒角斜面21,通过对过渡部212与三角凹槽211之间的连接处进行倒圆角处理,倒圆角半径为0.5mm,进一步方便树脂流动和渗透。
4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