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挤出机加热、冷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20656发布日期:2022-11-09 06:5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杆挤出机加热、冷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螺杆挤出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螺杆挤出机加热、冷却设备。


背景技术:

2.挤出机的螺杆对于温度的控制要求很高,工作时需要高温将物料熔融挤出,同时需要冷却装置来调节所需温度。
3.现有的螺杆挤出机加热、冷却设备,一般通过调整加热器的加热温度来调整对螺杆挤出机加热的温度,且不具备冷却的功能,同时随着液体不断的消耗,储液箱内液体容量逐渐减少,无法实现自动补液的功能,从而影响正常的使用,造成对设备的损坏,加热冷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所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螺杆挤出机加热、冷却设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加热的加热壳体、挤出机筒、控制器、对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设备和用于对液体进行冷却的降温设备,所述挤出机筒外壁上缠绕有用于加热或降温的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设置有进液管和排液管,所述加热壳体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储液箱,所述加热器设备出液口固定密封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水泵和第一电动控制阀,所述降温设备出液口固定密封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水泵和第二电动控制阀,所述进液管另一端固定密封连接有电动混水阀,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温度检测传感器。
6.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换热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进入换热管道内,然后经过对挤出机筒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液体通过排液管排出,通过加热器设备对经过的液体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一管道传输到电动混水阀内,通过降温设备对经过的液体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二管道传输到电动混水阀内,温度检测传感器检测进液管内的温度并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与预设温度值进行判断控制电动混水阀的工作,实现温度的调节作用,可实现自动加热或降温;
7.优选的,所述加热壳体内壁座保温层。
8.优选的,所述进液管与排液管均固定密封穿过加热壳体壁体。
9.优选的,所述储液箱的进液管与排液管固定密封连通,所述储液箱右侧设置有两个输液管,其中一个所述输液管与用于对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设备进液口固定密封连接,另一个所述输液管与用于对液体进行冷却的降温设备的进液口固定密封连通,所述储液箱上端固定设置有加液管。
10.优选的,所述加液管上设置有用于加液的加液水泵,所述储液箱上端面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为

t’字型,所述活塞杆上半
部分活动套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上端与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下端与储液箱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触头,所述储液箱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触头,所述储液箱上设置有电源模块,所述第一触头与加液水泵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加液水泵正极与电源模块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负极与第二触头通过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活塞杆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绳索,所述连接绳索下端固定连接有浮力球。
12.优选的,所述电动混水阀的两个进水口分别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固定密封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第一电动控制阀、第二循环水泵、第二电动控制阀、电动混水阀和温度检测传感器均与控制器通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预设温度的调节按钮,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第一电动控制阀、第二循环水泵、第二电动控制阀、电动混水阀和温度检测传感器上设置有电源输入线。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螺杆挤出机加热、冷却设备,需要换热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进入换热管道内,然后经过对挤出机筒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液体通过排液管排出,通过加热器设备对经过的液体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一管道传输到电动混水阀内,通过降温设备对经过的液体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二管道传输到电动混水阀内,温度检测传感器检测进液管内的温度并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与预设温度值进行判断控制电动混水阀的工作,实现温度的调节作用,可实现自动加热或降温,当储液箱内液位下降时,浮力球下降,从而带动活塞杆下降,实现自动加液,当液位上升到预设位置时,浮力球对活塞杆向下的拉力小于复位弹簧的复位弹力时,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分离,自动结束加液,完成自动补液,提升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螺杆挤出机加热、冷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杆挤出机加热、冷却设备储液箱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加热壳体,2-挤出机筒,4-换热管道,5-进液管,6-排液管,7-储液箱,8-降温设备,9-加热器设备,10-第一循环水泵,11-第一电动控制阀,12-温度检测传感器,13-电动混水阀,14-第二电动控制阀,15-第二循环水泵,16-控制器,17-加液水泵,18-电源模块,19-活塞杆,20-复位弹簧,21-第一触头,22-第二触头,23-连接绳索,24-浮力球。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加热的加热壳体1,所述加热壳体1内壁座保温层,所述加热壳体1内贯穿设置有挤出机筒2,所述挤出机筒2外壁上缠绕有用于加热或降温的换热管道4,所述换热管道4采用铜管,加速换热的效果,所述换热管道4设置有进液管5和排液管6,所述进液管5与排液管6均固定密封穿过加热
壳体1壁体,使用时,需要换热的液体通过进液管5进入换热管道4内,然后经过对挤出机筒2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液体通过排液管6排出;
20.所述加热壳体1下端面固定设置有储液箱7,所述储液箱7的进液管与排液管6固定密封连通,所述储液箱7右侧设置有两个输液管,其中一个所述输液管与用于对液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设备9进液口固定密封连接,另一个所述输液管与用于对液体进行冷却的降温设备8的进液口固定密封连通,所述储液箱7上端固定设置有加液管,所述加液管上设置有用于加液的加液水泵17,所述储液箱7上端面中间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上滑动密封连接有活塞杆19,所述活塞杆19为

t’字型,所述活塞杆19上半部分活动套装有复位弹簧20,所述复位弹簧20上端与活塞杆19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20下端与储液箱7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19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一触头21,所述储液箱7上端固定设置有第二触头22,所述储液箱7上设置有电源模块18,所述第一触头21与加液水泵17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加液水泵17正极与电源模块18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模块18负极与第二触头22通过电性连接,使用时活塞杆19受到向下的拉力向下滑动,并挤压复位弹簧,带动第一触头21向下移动,使得第一触头21与第二触头22连通,加液水泵17与电源模块18接通,实现对储液箱7进行补充液体的作用,当对活塞杆向下的拉力撤销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第一触头21复位,结束加液;
21.所述活塞杆19下端固定设置有连接绳索23,所述连接绳索23下端固定连接有浮力球24,当储液箱7内液位下降时,浮力球24下降,从而带动活塞杆19下降,实现自动加液,当液位上升到预设位置时,浮力球24对活塞杆19向下的拉力小于复位弹簧20的复位弹力时,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分离,自动结束加液,完成自动补液,提升工作效率;
22.所述加热器设备9和降温设备8均固定在储液箱7右侧面,所述加热器设备9出液口固定密封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水泵10和第一电动控制阀11,所述降温设备8出液口固定密封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循环水泵15和第二电动控制阀14,所述进液管5另一端固定密封连接有电动混水阀13,所述电动混水阀13的两个进水口分别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固定密封连接,所述进液管5上设置有温度检测传感器12,所述加热壳体1下端设置有控制器16,所述第一循环水泵10、第一电动控制阀11、第二循环水泵15、第二电动控制阀14、电动混水阀13和温度检测传感器12均与控制器16通过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16上设置有用于调节预设温度的调节按钮,使用时,通过加热器设备9对经过的液体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一管道传输到电动混水阀13内,通过降温设备8对经过的液体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二管道传输到电动混水阀13内,温度检测传感器12检测进液管5内的温度并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16通过与预设温度值进行判断控制电动混水阀13的工作,实现温度的调节作用,可实现自动加热或降温;
23.所述第一循环水泵10、第一电动控制阀11、第二循环水泵15、第二电动控制阀14、电动混水阀13和温度检测传感器12上设置有电源输入线。
2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需要换热的液体通过进液管5进入换热管道4内,然后经过对挤出机筒2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液体通过排液管6排出,通过加热器设备9对经过的液体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一管道传输到电动混水阀13内,通过降温设备8对经过的液体进行加热,并通过第二管道传输到电动混水阀13内,温度检测传感器12检测进液管5内的温度并传送给控制器,控制器16通过与预设温度值进行判断控制电动混水阀13的工作,实现温度的
调节作用,可实现自动加热或降温,当储液箱7内液位下降时,浮力球24下降,从而带动活塞杆19下降,实现自动加液,当液位上升到预设位置时,浮力球24对活塞杆19向下的拉力小于复位弹簧20的复位弹力时,第一触头与第二触头分离,自动结束加液,完成自动补液,提升工作效率。
2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