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扣在模具内的装入及位置状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10517发布日期:2023-01-20 13:12阅读:97来源:国知局
卡扣在模具内的装入及位置状态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向注塑模具中装入卡扣进行一体成型时,防止卡扣漏装和装不到位的卡扣在模具内的装入及位置状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在将预制好的卡扣零件装入模具中,通过一体注塑成型进一步生产带有卡扣的注塑件产品时,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方式,将卡扣装入模具中的。这种方式的不足在于容易发生卡扣漏放或放置不到位的问题。
3.工业制造中,现在越来越注重防止不良产品流入客户端,所以需要在制造过程或者检测端进行控制。对于制造端而言,目前传统的卡扣检测都是借用了卡扣安装在模具上的按压力,从而造成人工放卡扣的一定困难,并仍存在因卡扣放不到位而发生漏胶的问题。对于检测端而言,一般需要增加视觉检测装置,从而大大提高了项目开发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卡扣在模具内的装入及位置状态检测装置,能够在向注塑模具中装入卡扣进行一体成型时,对卡扣是否装入和是否装到位进行检测,防止卡扣漏装和装不到位。
5.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6.卡扣在模具内的装入及位置状态检测装置,包括:设于公模上的卡接杆、弹性元件、位置感应元件和限位块,所述公模的型面上设有卡扣放置槽口,所述槽口的下端连通竖直通道,所述卡接杆穿设于所述通道中,所述通道自上而下包括相连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口径,所述卡接杆的侧面上设有肩部,所述肩部受限于所述第二通道中,所述肩部下方的所述卡接杆的侧面上设有凸缘,所述弹性元件压缩设于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二通道的顶壁之间,所述限位块突出设于所述凸缘下方位置的所述第二通道的侧壁上,所述位置感应元件设于所述第二通道的侧壁上,并与被所述限位块挡住时的所述凸缘的位置对应,所述卡接杆的上端设有能与所述卡扣形成卡接的卡口,所述卡接杆的下端通过所述第二通道露出于所述公模的下端。
7.进一步地,所述肩部以上的所述卡接杆的侧面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之间形成滑动配合。
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包括弹簧。
9.进一步地,所述位置感应元件包括位置传感器。
10.进一步地,所述位置传感器设于所述公模中,并由所述第二通道的侧壁露出。
11.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2.(1)通过检测卡接杆的升起或降落状态,来表征卡扣是否已正确放入模具及是否处于放入到位状态,实现了有效的防漏装,使卡扣能够更好地与模具贴合,从而避免漏胶到卡扣安装区。
13.(2)装置简单,成本低,检测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卡扣在模具内的装入及位置状态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能更好地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理解,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16.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卡扣在模具内的装入及位置状态检测装置,包括:设于公模6上的卡接杆3、弹性元件2、位置感应元件1和限位块7。
17.公模6的型面上设有用于放置卡扣5的槽口61;槽口61具有与卡扣5相对应的轮廓。当卡扣5正确放置在槽口61上时,卡扣5将与槽口61相贴合,从而可在母模4与公模6压合进行一体成型时避免漏胶到卡扣5安装区。
18.在槽口61下方的公模6中设有竖直的通道64;槽口61的下端连通通道64的上端,通道64的下端由公模6的下端面露出。卡接杆3自下而上穿设于通道64中。
19.通道64自上而下包括相连的第一通道62和第二通道63。其中,第二通道63的口径大于第一通道62的口径,即第二通道63的横向宽度(各水平方向上)大于第一通道62的横向宽度,使通道形成一个类似倒置的具有台阶的漏斗形结构。
20.参考图1。卡接杆3侧面的中部上设有横向向外转折的两个相对的肩部32;两个肩部32之间的宽度大于第一通道62的口径,从而肩部32因不能进入第一通道62而受限于第二通道63中。即肩部32结构通过与第二通道63的顶壁配合,对卡接杆3向上移动时的上升行程进行限位。
21.肩部32下方的卡接杆3的侧面上设有两个相对的凸缘33,凸缘33与卡接杆3的杆身相正交设置。两个弹性元件2分别以预设的压缩状态设于一侧的凸缘33与第二通道63的顶壁之间。从而卡接杆3在受到弹性元件2的伸张弹力作用下,将沿通道64向下移动。
22.参考图1。限位块7向内突出设于第二通道63的侧壁上,并位于卡接杆3上其中一侧凸缘33(图示为右侧)的下方位置上。当卡接杆3在受到弹性元件2的伸张弹力作用下,沿通道64向下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将因限位块7对该侧凸缘33的阻挡作用而停止继续下移。此时,凸缘33将搁置在限位块7上。
23.位置感应元件1设于第二通道63的侧壁上,并与被限位块7挡住时的卡接杆3上位于同侧的另一个凸缘33(图示为左侧)的位置对应。当卡接杆3因限位块7对其中一侧凸缘33的阻挡作用而停止继续下移时,位于另一侧的另一个凸缘33正好位于与位置感应元件1对应的位置,从而能够被位置感应元件1检测到。
24.卡接杆3的上端设有能与卡扣5形成卡接的卡口结构。
25.卡接杆3的下端31通过第二通道63从公模6的下端开口延伸出来。
26.参考图1。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卡接杆3上位于肩部32以上的杆身具有与第一通道62对应的口径尺寸,使得卡接杆3位于肩部32以上的侧面与第一通道62的内壁之间可以形成滑动配合。
27.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可包括弹簧21。
28.在一较佳实施例中,位置感应元件1可包括位置传感器11。
29.进一步地,位置传感器11设于公模6中,并由第二通道63的侧壁表面露出,以便对卡接杆3上的凸缘33位置状态进行检测。
30.利用卡扣5的卡爪特征,可在与卡接杆3卡合时具有一定的结合力。并且,需要使得卡扣5与卡接杆3之间的结合力大于下方的弹簧21弹力。
31.利用弹簧21的弹力,能够确保卡扣5与公模6充分贴合。
32.若漏放卡扣5,或卡扣5放置不到位,卡接杆3与卡扣5的结合力就会缺失或者降低。这样,在弹簧21弹力的作用下,就会使得卡接杆3接触不到卡扣5或与卡扣5相脱离,从而使卡接杆3下落到限位块7的位置上。
33.位置传感器11会检测到卡接杆3特定的位置信号,从而提供报警信息。
34.摆放(人工或利用机械手)卡扣5时,需要外力(手动或利用机械驱动)推动卡接杆3上顶。
35.应用本实用新型时,根据不同卡扣5的卡爪结构,需要调试与卡接杆3的卡合力,从而达到卡扣5与卡接杆3的卡合力大于弹簧21的弹力。
36.本实用新型初始状态下,卡接杆3在弹簧21的伸张弹力作用下处于下移的位置,并通过凸缘33定位在限位块7上。位置传感器11将检测到卡接杆3上凸缘33的位置状态。此时,卡接杆3的上端与槽口61保持一定距离。
37.以手工操作为例,使用时,在模具打开状态下,先将卡扣5放入公模6上的槽口61中,并保持按压状态。然后,通过卡接杆3露出的下端,将卡接杆3向公模6中推,使卡接杆3克服弹簧21的弹力沿通道64向上移动,直至卡接杆3上端的卡口与卡扣5形成卡接(可根据卡接时的咔哒声响或手感进行确认)。接着,将手放开,卸去对卡接杆3的驱动力,使卡接杆3停止上移。通过卡接杆3上设有的肩部32结构,可对卡接杆3向上移动时的上升行程进行限位,防止卡接杆3将卡扣5顶起或损坏卡扣5。
38.当卡接杆3上移时,通过位置传感器11可检测到卡接杆3上凸缘33的离开状态。
39.当卡接杆3与卡扣5形成有效卡接时,卡接杆3将保持升起状态,表明卡扣5已正确放入并处于放入到位状态;此时,位置传感器11将检测到这种正常状态,即可将母模4与公模6合模进行正常工艺。反之,当模具中未按规定放入卡扣5或卡扣5放置不到位时,卡接杆3与卡扣5之间的结合力会缺失或者降低。这样,当手放开时,卡接杆3在弹簧21的伸张弹力作用下,会发生下移,并通过凸缘33抵触在限位块7上,从而被位置传感器11检测到这种异常状态并产生报警,此状态下,母模4将不能与公模6合模。
40.通过卡接杆3对卡扣5形成的弹力拉伸作用,可以有效居中卡扣5在模具型腔中的位置,防止卡扣5在模内发生偏心,并可通过卡接杆3的拉力使卡扣5贴合在模具上,有效避免了漏胶发生。并且,利用本实用新型,针对卡扣5放入与否,在手感上更明显,从而可避免高成本的模内卡扣视觉检测装置投入,也避免了以往卡扣检测不稳定性的问题。
41.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